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最牛皇叔”朱瞻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明朝最牛皇叔”朱瞻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390 更新时间:2023/12/12 16:00:24

襄王朱瞻墡(音同'善')是明代颇有贤名的一位亲王,死后谥为宪,世称襄宪王,他是明代藩王里有贤王之称,他这一生也非常传奇,三次都被传成皇位继承人,非但没有引起皇帝猜疑,反倒是受到了皇帝礼遇而得以善终。

朱瞻墡出生于永乐四年,他是太子朱高炽的第五子,但母亲却是正妃张氏,所以他也是嫡次子,仅次于嫡长子朱瞻基,大哥朱瞻基从小就得祖父永乐皇帝朱棣的喜爱,朱高炽能成为太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个好儿子,相比之下,他作为嫡次子却没有得到父祖太多的注意。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父亲朱高炽继位,便将嫡长子朱瞻基立为太子,并且将其他八子封为亲王,朱瞻墡就这样被封了襄王。明代的亲王虽然地位尊贵,亚天子一等,然而永乐皇帝自己原来也是亲王,通过造反才当上了皇帝,登基以后对亲王的权力过大十分忧虑,他对亲王们的虽然在物质待遇上十分慷慨,但却收了亲王的护卫和兵权,连自己的封地都不得随意进出,亲王们没了实权也只能在封地当个富贵闲人了。

朱瞻墡被封为襄王时才18岁,不用急着去就藩,这襄王还没当热乎,父亲朱高炽又突然去世,仅在位十个月,庙号仁宗。大哥朱瞻基继承皇位,年号宣德,是为宣宗。宣德四年,襄王朱瞻墡和其他四个兄弟去封国就藩,从此开始了藩王生涯。

宣宗朱瞻基能文能武,但子嗣却不多,长子朱祁镇于宣德二年出生,次子朱祁钰于宣德三年出生,当时朱瞻基已经30岁了。长子的出生让他十分高兴,迅速立了其为太子,又逼迫发妻胡善祥上表推掉后位,册立长子生母孙贵妃为皇后,宣德十年,朱瞻基驾崩,正在当富贵闲人的朱瞻墡被卷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皇位继承风波。

当时太子朱祁镇年仅8岁,太子太小不能理政,而之前的靖难之役和汉王叛乱还历历在目,让人不禁疑虑,这个小孩子能坐稳皇位吗?而朱瞻墡年富力强,还是朱瞻基的同母弟弟,除了朱瞻基的两位儿子,朱瞻墡也可以是皇位的继承人,当时宫中谣传太子年幼,要让襄王继位,风言风语,一时甚嚣尘上。

就在这流言漫天飞的时候,太皇太后张氏站了出来,她召集大臣进宫,指着太子哭道:这是新天子啊!众臣高呼万岁,小太子得以顺利继位。这襄王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在封地当王爷呢,稀里糊涂的被传成了接班人,但这样的天外飞锅,他还要经历两次。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导致皇帝朱祁镇被俘,消息传回京城,群臣大惊失色,皇帝被抓,群龙无首,而太子朱见深还不到两岁,根本没法主政,当时除了太子以外,皇弟郕王朱祁钰是监国,这本来和襄王无关,但仁宗诸子中,到正统十四年的时候仅剩襄和郑王还在世,襄王不仅是宣宗的同母兄弟,而且在诸王里又颇有贤名,当时张太皇太后已经去世多年,太后孙氏与朱祁钰的关系一般,朱祁钰生母吴贤妃还在世,朱祁钰登基,必然会尊崇生母,冷落了她这个太后,于是孙太后便想到了让小叔子襄王进京。

王接到太后嫂子的诏令,自己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不去!朱祁钰是皇帝的亲弟弟,朱见深是皇帝的亲儿子,论血缘这两人都比自己更有资格继位,自己常年在封地当富贵闲人,远离京城,京城里的一滩浑水,自己又何必去搅合。

但太后的密诏直接拒绝也不行,他便给太后嫂子出了个折中的主意,让皇太子登基,郕王朱祁钰监国,但回信还没到京城,孙太后就已经同意让朱祁钰登基,朱见深仍为皇太子,待日后朱祁钰驾崩后即位。

这第二次天外飞锅以襄王建议立皇太子为帝而终结,但第三次就很凶险了。

朱祁钰即位后,按照约定让侄子朱见深继续当皇太子,但朱祁钰自己的儿子就不能即位,自己当一辈子皇帝却不能传给儿子,只能让侄子接班,这怎么可以?!朱祁钰便想着要换太子了。

然而朱祁钰即位前就有约定,骤然要废太子,阻力重重,就连自己的发妻汪皇后也要阻止,但朱祁钰铁了心要换人,不顾群臣非议反对,甚至废了汪皇后而立朱见济生母杭氏为皇后,在景泰三年将朱见深降为沂王,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

好景不长,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了,伤心过度的杭皇后也不久去世,群臣再次要求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一直不肯松口,一直到他病重时也不愿复立太子,于是朱瞻墡又要被卷进皇位继承风波了,这一次却要比之前凶险很多。

石亨等人趁景泰病重,迎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朱祁镇复位后,将朱祁钰降为郕王,又下旨将朱祁钰的宠臣于谦、王文下狱。而于谦被石亨等人罗织的罪名里,有一条最为诛心,就是要迎立外藩之子入嗣,而这外藩,就是襄王。

于谦、王文被处斩,朱祁钰死后也被废去帝号,谥为戾,即郕戾王。朱祁钰的嫔妃除了汪氏以外都被勒令殉葬,汪氏被则安置在郕王府,而远在封地的襄王也闻到了危险的味道,这把火很可能是要烧到自己头上了。

为了摘清自已,表示自己决无染指皇位之意,时年五十二岁的襄王于天顺元年应朱祁镇之邀来朝,为了表忠心,他向皇帝建议毁掉寿陵(夷其坟垣,毁其楼寝),寿陵是朱祁钰为早逝的杭皇后所建,朱瞻墡也对此大加批判:“郕王葬杭氏,明楼高耸,僣拟与长陵、献陵相等。况景陵明楼未建,其越礼犯分乃如是。”(《明英宗实录》)这封奏疏一上,正中朱祁镇下怀,朱祁镇下令带三千人去捣毁了杭皇后的寿陵。

可怜的杭皇后,生前儿子夭折,自己也早早去世,死后不仅皇后名号不被朱祁镇承认,连自己的安息之地也要被毁。襄王出了这么个馊主意,虽然挺缺德,但却让朱祁镇打消了疑虑,对这位叔叔继续优待,也算是躲过了一劫。

天顺八年,朱祁镇去世,太子朱见濡(即朱见深,天顺元年更名)即位,朱见濡幼年时被朱祁钰废为沂王,对朱祁钰也许会非常憎恨,虽然朱祁镇对襄王一直优待,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朱见濡会不会对朱瞻墡心有芥蒂也未可知,于是他又向新皇帝上书表忠心了。

汪氏降为郕王妃以后一直和女儿居住在郕王府,襄王建议让汪氏母女搬离郕王府,朱见濡性格宽厚,并没有像朱祁镇那样对朱祁钰一家穷追猛打,他婉拒了这个提议。朱瞻墡由此知道新皇帝宽仁,从此也就安心的养老了。

成化十四年,襄王朱瞻墡去世,终年七十三岁,明朝官方对其的评价也很有意思:

“王小心清慎,笃于孝敬,尤为诚孝昭皇后所钟爱。然能守礼法,远嫌疑,故虽有异议,不为上下所疑,卒能安荣寿考以终其天年。”(明宪宗实录)

守礼法、远嫌疑,这六个字也概括了襄王朱瞻墡一生的行事准则,襄王这一辈子历经七朝,三次被流言传成皇位继承人,却能安然无恙,得到朝廷礼遇,平安终老,这除了他恪守本份,没有想过染指皇位之外,和他能明哲保身、适时站队表忠心也有重要关系,但是表了忠心,却要违背良心,忠心与良心之间,朱瞻墡做出了选择。

标签: 朱瞻墡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除掉的“顾命八大臣”,个个势力都不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顾命八大臣,清朝,历史解密

    晚晴的时候咸丰帝的贵妃开始垂帘听政,后来又与一些大臣勾结,一起发动了政变,也除去了先帝留下来的“顾命八大臣”,这几位都是先帝用心挑选的,个个都来头不小,经过这一次政变历史上又多了一位掌权皇后。经过这一次变动以后,年号也改为了同治,意思就是皇后与小皇帝一同治理天下。她先是将载垣、端华、肃顺三位大臣进行

  • 三国时期蜀汉实力如何 蜀汉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蜀汉,三国,历史解密

    对蜀汉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蜀汉的实力究竟是什么样的?蜀汉是最弱的一个国家吗?真相是什么样的?我们要了解,曹操和孙权,刘备,各自割据了一方土地,自己当上了自己政权的皇帝,毋庸置疑,我们首先要说一下魏国,这个头牌老大哥,这个曹操建立的魏国,才是真的稳,要说谁的

  • 永乐盛世到底是什么样的 当时的人们的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朱棣,历史解密

    永乐帝朱棣在篡位后,改年号为“永乐”,从字面意思看是希望永远安乐,朱棣当了皇帝当然安乐,可天下不只朱棣一个人,还有无数的百姓,要不然他干嘛挤破头去当这个皇帝?那么永乐时期的老百姓是不是像朱棣说的那样富足安乐呢?百姓过得好不好要看看朱棣在位时期做了什么大事,他迁都北京、五次北征、建造长陵、下西洋、建造

  • 同样是国家分裂,曹操和刘秀的成就却截然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个朝代末年都会有很多实力各自割据一方,若是有一个实力能够统一还好,若是没有则会造成分裂的局面。东周就是周天子太弱,导致诸侯崛起,五百年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战争充斥了这么多年。汉朝分为东西汉,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当时实行的政策由于不得民心,各地起义,又开始了战乱

  •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在唐朝贞观年间是真的出现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贞观年间,真的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古代典籍中有非常多的记载。比如《战国策》中有“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韩非子》中有“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汉代贾谊《新书》中有“路

  • 南明算不算明朝?为什么正史不承认南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南明,历史解密

    南明要不要算明朝的一部分?明朝到底是结束于永历帝被害的1662年,还是郑克塽投降的1683年?这个问题,连专家学者都有点绕不过弯来。正因为如此,很多网友才有兴趣讨论。否则,铁板钉钉的事,有什么说得呢?一、历史教科书上也有些矛盾。我翻箱倒柜,找出了一本历史教科书。岳麓书社出的,1996年首版,1999

  • 诺曼底登陆,盟军死伤明明只有几千人,为什么要夸大其词说损失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诺曼底登陆,英国,历史解密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由盟军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代号“霸王行动”。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行动,共有三百万盟军士兵成功穿越英吉利海峡,从根本上改变了二战的战争态势。艾森豪威尔曾说,登陆行动的第一天,是历史上最长的一天。那么,诺曼底登陆,是不是很惨烈呢?要说抢滩登陆作战,就不得不说说双方

  • 揭秘:历史上有哪些人使用过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空城计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种计策。要说它的使用,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罗贯中的名著《三国演义》中。小说中,诸葛亮城门大开,并在城墙之上安然自若地弹琴。向来小心谨慎、缜密细思的司马懿不由得心里犹豫起来,诸葛亮的琴声越舒缓,司马懿的心弦越紧。撤退!司马懿自己把自己吓得差点尿出来了。其实,这个情节来源于西晋

  • 典韦是一名力量型的武将,他和赵云相比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典韦,历史解密

    三国时代群英汇聚,其中武将更是层出不穷,有名的没名的都想在乱世之中建立自己的功名。三国出现了如此多的武将,自然有人将众武将的武艺进行排名,最常被人提起的排名是这样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的武艺高强,自然排在三国第一的位置少有人质疑。可是第二和第三谁强谁弱却是争论不休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

  • 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指的是什么?三家分晋又是如何实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国六卿,春秋,历史解密

    在漫长的争霸中,晋国力压群雄,一枝独秀,当了长达100多年老大。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晋国“尊王攘夷”,捍卫着华夏文明,一方面是晋国国君励精图治,自觉在东周王室衰弱后抗下重任;另一方面则是晋国内主要的十一个世族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成为晋国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