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时期的区域是怎么划分的?一个五品知府如何管理500多万人口?

清时期的区域是怎么划分的?一个五品知府如何管理500多万人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62 更新时间:2023/12/31 18:02:30

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达到了14亿左右。出现了很多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例如四川省会成都,拥有1600万人口。湖北省会武汉,拥有1100多万人口。但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由于人口数量有限,还没有出现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不过,江苏省的苏州府拥有将近600万人口。府衙只有不到200人,到底如管理几百万人口呢?此外,一个府到底驻扎了多少军队,用于维持治安。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明清时期的区域划分。明朝建立以后,通过大规模的北伐,将元朝势力驱逐回北方草原。但明朝沿用了元朝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其中就包括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不完善,明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明朝把全国划分为两京一十三省,每个省下辖几个到十几个州府,每个州府再下辖几个到十几个县。每个省设立巡抚、提督、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官员,每个府设立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等官职,每个县则设立了知县、县丞主簿。

请注意,在省一级的官员中,基本上属于相互制约的模式。巡抚大人是全省的一把手,负责军政民财各方面的事务,但并不是不受制约。提督的品级比巡抚还高,但需要受巡抚的节制,提督负责管理全省的驻军。布政使属于全省的二把手,负责经济、民政、赋税、人事任免等工作。按察使也是实权派,负责全省的刑狱、治安和司法工作。至于学政大人,则负责全省的教育和科举考试。学政属于独立办公,不受巡抚的管理。

由此可见,在省一级的高官中,基本上属于相互制约的情况。不过,在府、县两级,则是知府和知县一家独大。在一个府的府衙中,知府大人属于从四品或者正五品,拥有一个府的绝对权力。同知、通判、推官都属于知府的下级,二三四把手联合在一起,也不是一把手的对手。在县衙,情况非类似,知县大人高高在上,县丞和主簿只能默不作声,充当摇头老爷。

在影视剧《大明朝1566》中,八品县丞见了七品知县,甚至必须下跪请安。古代的一个府,相当于现在两三个地级市。例如清朝河南省的开封府,管辖区相当于现在的开封、郑州两个市的全部,以及新乡、周口、许昌的部分县区。知府大人在自己的管辖区里,负责各方面的事务,实际权力非常大,因为出现了“破家知县,灭门知府”的说法。那些低级官员,一般称呼知府大人为“老大人,”因为知府已经属于中级官员。那么,一个府到底拥有多少人口呢?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地形不同,人口数量自然也不一样。在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江苏省下辖的苏州府,人口全国第一,达到了590多万。四川省下辖的重庆府,人口总数为360多万,省会成都府的人口为250多万。全国各个省份,基本上都拥有两三百万人口的州府。府衙的规模并不大,其实仅仅比县衙大一点而已。一个府衙里,所有的办公吏员和差官衙役,总计也不会超过200人。依靠这100多人,知府大人如何管理几百万人口呢?

首先,无论是吏员还是衙役,都是在吏部有编制的,可以世袭,但很难增加编制。一个府衙虽然只有100多人的正式员工,但每个吏员和衙役的手下,都有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帮闲。帮闲就是临时工,明清时期的衙门帮闲没有工资,因此,帮闲们必须在工作中挣外快。帮闲们负责帮助吏员、衙役打探消息、监视可疑人员、征收赋税等等。按照这个数字计算,一个府的帮闲,可能超过2000人。

在清朝统治的后期,一个县衙能够拥有将近1000名帮闲,一个府衙拥有2000多帮闲并不奇怪。抓捕罪犯的时候,基本上是两三个衙役,带着一群帮闲。清朝四川地区曾经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当地官员一口气集结了1000多帮闲出动镇压。依靠帮闲,当然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因为如果管辖区内,存在山贼土匪或者民风彪悍的村寨,帮闲们不可能悍不畏死。朝廷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明清时期,每个府都会驻扎1000人到3000人不等的驻军。例如山东省的东昌府,战略位置重要,驻扎了将近3000驻军。江苏省的扬州府,需要保障大运河的安全,驻扎了2000官兵。每个府的驻军由守备管理,但守备需要接受知府大人的节制。如果出现了农民起义,或者说土匪危害地方,知府可以出动官军镇压。面对朝廷的官军,即使是民风彪悍的村寨也不敢反抗,因为一旦激怒官军,杀良冒功的事情,明清时期的官军绝对干得出来。

此外,在明清时期还有一个规矩。普通百姓不愿意和衙门打交道,也怕见官老爷。因此,如果不是杀人、抢劫等重大案件,百姓们不会去衙门处理。那么,找谁呢?当时,各个乡镇都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乡绅,一般的邻里矛盾基本上都是找乡绅们调解。例如两家人因为宅基地发生了矛盾,肯定找乡绅处理。惊动知县大人风险很大,至于找知府老大人告状,少不了一顿杀威棒。

明清时期还有一个规矩,每个村庄几乎都有族长和里长,族长通过宗族关系进行管理,里长通过朝廷制度进行管理。因此,各地区都非常平稳,很少发生重大案件。当然了,这是王朝繁荣时期的情况。一旦进入王朝的末期,各种矛盾激化之后,农民起义就会此起彼伏。明朝末期、清朝末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影视剧《白鹿原》中,反映了百姓们抗粮的故事。当时,乡约和族长的管理作用失效,官军无力维持局面,百姓们围攻县衙。

标签: 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苏代为甘茂想了一个方案,齐王就留下了甘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苏代,战国,历史解密

    苏代,是苏秦的族弟,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其中苏代为甘茂设计了一套方案,让他能够有尊严地留在齐国,其中的所运用的计谋,真是妙笔生花。甘茂得罪了秦王,逃出了秦国,要到齐国去。但是,怎么能让齐王接纳他,是摆在甘茂面前一个强有力的挑战。但幸运的是,甘茂在函谷关预见了著名的策士苏代。于是甘茂把想留在齐国的想法

  • 韩信如果执意造反,能灭了刘邦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前196年,一代兵仙韩信,被吕雉、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临死之际哀叹: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什么意思?很后悔没有听从谋士蒯彻的建议,所以才落了个凄惨的下场,那么,蒯彻究竟给提了个什么建议呢?前206年,刘邦兵定三秦之后,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

  • 陆乘风怎么死的 陆乘风陆展元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陆乘风,历史解密

    陆乘风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在金庸先生设置下,陆乘风是黄药师弟子之一,陆乘风前面有曲灵风、陈玄风和梅超风,所以陆乘风排名为第四。在《射雕英雄传》中,陆乘风是位勇于抗金人士,得到江湖中人诸多美赞。那么最终陆乘风怎么死的呢?陆乘风剧照在《射雕英雄传》中并没有提到陆乘风之死,或许陆乘风寿终

  • 揭秘:势力最强的刘襄为何没登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襄,汉朝,历史解密

    吕后去世,在平定诸吕之乱中,刘襄是功劳最大,又是势力最为强大,而且也是最该继承皇位的人。但是他最终什么也没得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襄剧照)说刘襄功劳最大,理由有三点:一是刘襄最先起事,打着平定诸吕的口号向朝廷进军,才把这件事挑了起来。二是因为刘襄起兵,让诸吕把兵权交到灌婴的手里,灌婴带兵抵抗刘

  • 除了关羽外,曹营还有哪些人能与颜良一战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三国时代群英荟聚,武将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有名的没名的都想在乱世之中建立功勋,成就万世之名。可是成王败寇,三国的名将能被我们熟知,其脚下踩了无数败将的尸骨。其实三国中有很多的武将都被人们所低估,其中便包括被关羽万军丛中所斩杀的颜良。颜良的实力究竟有多强?五虎上将不是他对手,只有一人能击败他。官渡之战

  • 顺治诏书说孝庄下嫁多尔衮,这诏书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顺治,清朝,历史解密

    关于顺治之母孝庄太后布木布泰有没有真的嫁给摄政王多尔衮,有人讳莫如深,有人矢口否认,也有人言之凿凿,以至于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定论。其实那些“慈禧的后人”大可不必为此事纠结,因为在游牧民族看来,兄弟甚至儿子继承哥哥和父亲的妻子,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汉朝的和亲公主先后嫁给匈奴祖孙三代单于,唐朝皇帝娶了

  • 元朝最能敛财的官员,生前娶了四百多个老婆,死后却被拿来喂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必烈建立元朝,统治了汉人的江上,一开始元朝的财政开支不够,忽必烈需要一个能帮他敛财的人,改革赋税增加国库收入,这时一个叫阿合马的人冒出来了,他原本是察必皇后的陪嫁奴隶,后来结识忽必烈,仕途一直都很顺,阿合马精于理财,很快脱颖而出,忽必烈就让他当了中书左右部侍郎。阿合马负责管理财政税赋方面的事情,很快

  • 诸葛亮生平两次看走眼,看错了哪两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多智近乎妖”的形象,能借东风能借箭,能观天象能观人。其实我们知道,作者将蜀汉集团摆在了一个正统的位置上,诸葛亮恰好适应了“忠臣”这个角色,所以被美化一些很正常。真实的诸葛亮并不是完人,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曾经拿出了《隆中对》,将天下大势分析得头头

  •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秀,汉朝,历史解密

    汉光武帝刘秀作为东汉王朝的建立者,他的历史知名度为什么那么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类的皇帝早已经化为尘埃的时候,他们的名气,他们的故事却反而有增无减,陆续被戏曲界、小说家、导演融入了他们的作品之中。可是汉光武帝刘秀融入泥土、化为尘埃时,却是真正的被时间所抛弃,被人们所忘却了,尤其中国的戏曲界,对刘秀

  • 大禹为什么要攻打三苗国?后来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苗国,上古,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大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性在于虽然大禹不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但是他做好了家天下一切的准备工作,到大禹去世的时候,其儿子启已经实力相当强大,其他人已经构不成对其威胁,所以夏朝就这样子建立起来了。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非常艰苦。那么,从部落首领到王朝君主的过程之中,一定不是那么容易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