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女刺客郑毓秀,身为名媛,却多次参加刺杀大清官员!

民国女刺客郑毓秀,身为名媛,却多次参加刺杀大清官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46 更新时间:2024/3/7 8:54:10

爱新觉罗·良弼

刚从紫禁城出来,满面愁容的他,坐在马车里担忧着大清的生死存亡。一直到车夫提醒,良弼才从思绪中回过神来。

走下车后,良弼看到一个军官打扮的年轻人站在自己的府邸大门外,正与看门的守卫说着什么。良弼也没有多想,现如今大清朝风雨飘摇,那些落魄的皇子皇孙们,三天两头就有人跑过来找自己诉苦。走到年轻人身边,良弼随口问道:

“找我何事?”

年轻人其实来了有一会儿了,他声称自己有要事,要面见良弼,但是门房守卫却不让他进去,就在他左右为难时,没想到正主却回来了。

看着眼前的良弼,年轻人情不自禁地咧开嘴角,露出了一抹决绝的笑意,眼中闪过一丝狠辣后,他狂笑一声,便投出了藏在身上的炸弹。

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年轻人当场被炸死,而他身边的良弼则被炸成重伤。尽管被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抢救,但是受医疗水平的限制, 2天后良弼便去世了。

在良弼临死之前,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死之后,大清怕是要亡了。”

果不其然,良弼死后十几天的时间,溥仪便宣布退位了。

这个爱新觉罗·良弼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有如此大的口气,炸死他的人又是谁呢?

1912年,尽管大清皇室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但是那些顽固的保皇派依然在负隅顽抗着,为了保住大清,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名做

宗社党(君主立宪维持会)

,该党派的领袖便是爱新觉罗·良弼。

良弼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的第8代孙,是最正统的皇族子弟。在大清存亡之际,他勇敢地站出来,也正是因此,良弼成为了革命党人的刺杀目标。

用“人肉炸弹”炸死良弼的年轻人,名字叫做

彭家珍

,虽然是他亲手除掉了良弼,但他只是本次刺杀行动的执行者,真正的幕后操盘手另有其人。

在清廷以及北洋政府的联合调查下,幕后操盘手很快浮出水面,她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

郑毓秀

,民国第一传奇女子。而投炸弹的彭家珍则是她的姐姐的男朋友。

随后袁世凯便把郑毓秀列入了刺杀名单。说来有些好笑,就在郑毓秀刺杀良弼的10天之前,袁世凯还在郑毓秀的刺杀名单中,并且郑毓秀还差一点杀掉了袁世凯。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究竟谁要刺杀谁?

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的1月9日,革命党人决定趁袁世凯上朝的时候,在他的必经之路上实施刺杀行动。为了保证刺杀行动成功,革命党人派出了4组暗杀人员。

一组杀手隐藏于道路两边的茶叶店,二组杀手隐藏于酒楼中假装饮酒,3组杀手则在东安市场里伪装成商贩,我们的主人公郑毓秀被分派到第4组,与其余两人共乘一辆马车,在东华门和王府井大街之间徘徊。

如此精密的安排,再加上有心算无心,除掉袁世凯的几率很大。但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因为一些原因,上级决定放弃对袁世凯的刺杀。

但此时各组都已经奔赴到位,这可如何是好?那个年代是没有手机的,总不能打电话把人叫回来。被逼无奈,得知情况的郑毓秀只好赶到现场,一个接一个的通知撤离。

但是因为时间紧迫,再加上人数太多,郑毓秀只通知到了8个人,袁世凯的马车便已经出现了。

此时已是清晨,东方刚刚泛起了一片鱼肚白,袁世凯在一群卫兵的保护下,搭乘马车前去上朝。

当袁世凯来到东华门附近时,百姓们连忙退让到道路两边,给这位“大人物”让路,但是却有几个年轻人不动声色地挤到了人群前面。随着袁世凯的马车距离这几个年轻人越来越近,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丢出了手中的炸弹。

轰轰几声巨响,道路两边大惊失色的百姓们抱头鼠窜,反观袁世凯却毫发无伤地走出马车,语气镇定的对护卫说:“抓刺客!”

虽然革命党人的计划缜密,但或许是因为紧张,几名革命党人扔出的炸弹,全都偏离了方向,袁世凯毫发无损。按照原定的刺杀计划,这几个人失败后,其他杀手还有后续的“杀招”,但是因为刺杀任务取消,直接导致了本次行动完全失败。

此时的郑毓秀距离袁世凯的马车并不远,看到护卫们开始疯狂抓捕革命党后,郑毓秀的心里无比着急。没有犹豫,她掏出自己的佩枪,朝着天空连开两枪。

袁世凯的爪牙们迅速被枪声吸引,向郑毓秀这边狂奔而来。郑毓秀并没有慌张,她趁乱扔掉手枪,然后将双手插在兜里,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很快,护卫们便拦住了郑毓秀的去路。

其中一名护卫看到郑毓秀后,心里不禁有些犯嘀咕,这个郑毓敏在京城,那可是真正的社交名媛,她的父亲是户部的高官,而且郑家是富甲一方的大土豪,无论是在广东、香港还是在北京、天津,都有他们家的产业。

于是这名护卫小心翼翼地问道:

“郑小姐,您怎么会在这里?”

郑毓秀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满脸愤怒地说道:

“这些革命党人真是无法无天,光天化日之下就敢行凶,你们不抓紧时间去缉拿刺客,跑我这干嘛!”

说完,郑毓秀就像一只骄傲的孔雀一样,便准备离去。袁世凯的爪牙们不但没人敢拦她,反而给她让出了一条路。

虽然本次刺杀行动功败垂成,但郑毓秀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她不但机智脱险,还帮战友们争取了逃跑时间,如此女子,当得起“巾帼英豪”之称!

当然了,郑毓秀不但刺杀过袁世凯,刺杀过爱新觉罗.良弼,还刺杀过溥仪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

或许大家对载沣这个名字觉得有些眼熟,在溥仪皇帝刚刚登基的那几年里,他才是大清的实际统治者,一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才辞去了摄政王职务,闭门闲赋在家。也正是因此, 载沣也成了革命党人的刺杀目标。

说起刺杀载沣这件事情,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事情发生在1910年,那个时候郑毓秀、汪精卫陈璧君等人是关系非常铁的革命战友。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汪精卫和陈璧君!虽然二人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汉奸夫妻,但是一开始的他们,都是心怀报国热情的革命青年。

想要推翻清朝统治,就必须要除掉载沣,于是汪精卫、陈璧君、郑毓秀,拿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刺杀方案。

由同盟会的另外几名成员,将炸药偷偷地埋藏在载沣回家时必经的一座桥下,等到载沣的马车靠近,由汪精卫在现场引爆炸药。那个年代,没有遥控炸弹,有的只是近距离引爆炸药。只要炸药一响,载沣能不能活不好说,汪精卫是死定了。

是不是特别渴望本次刺杀行动能够成功呢?能不能炸死载沣,不重要!起码能够除掉汪精卫这个祸国殃民的大汉奸,不是吗?

但是先别着急,想执行这样的刺杀任务,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炸药,炸药谁去搞呢?自然是“京津名媛”郑毓秀。

郑毓秀不但是当之无愧的社交名媛,郑氏家族在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影响力也很大,让郑毓秀偷运炸药是最为妥当的。

一开始的时候,郑毓秀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人查出蛛丝马迹。但是郑毓秀的身份太过于高贵,所以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根本不会检查她的行李。

成功几次后,郑毓秀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她一次性能够运送100多斤炸药进入北京城,别说炸死载沣了,就是把载沣府邸炸个底朝天,那也是没问题的。

解决了最关键的炸药,剩下的就只有两个环节了。首先,去偷埋炸药的时候,不要被官兵发现。其次,汪精卫在引爆炸药的时候不会怂。

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本次刺杀任务自然以失败而告终,那么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答案让人哭笑不得,两个环节都出现了问题。

先来说汪精卫。

那个时候的汪精卫年轻帅气,学富五车,是很多富家小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其中也包括陈璧君。在得知白马王子即将要去引爆炸药,必定要壮烈牺牲时,陈璧君心如刀割。趁着其他革命党人去偷埋炸药的时候,陈璧君来到了汪精卫的房间。

在陈璧君的一番哭诉后,两个人的爱情得到了实质性的升华。至于两个人究竟“谈”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想来陈璧君应该会说:“卫哥,你就要死了,不给你们汪家留个后啊?”

此处桥段有点类似于周星驰的某部电影,详细内容不去过多描述。就在汪精卫和陈璧君升华感情的时候,同盟会的人推门而入,高喊道:“完蛋了!”

怎么了呢?前去埋藏炸药的革命党人竟然被巡逻的官兵发现,进而被捕入狱。

看着汪精卫和陈璧君干的这些“漂亮事”, 郑毓秀也是无奈的一声叹息。整个刺杀行动就仨环节,只有她这一环成功了。

那些被捕的革命党人,因为忍受不了酷刑,把汪精卫供了出来,但是并没有供出郑毓秀与陈璧君,或许因为她们两个是女子的关系吧。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只不过入狱后的汪精卫并没有死,多方营救之下,他成功出狱,想想还真是令人惋惜呀。

回到正题,郑毓秀“刺袁失败”,袁世凯把她列入刺杀名单后,袁世凯是否成功了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在获知自己成为袁世凯的刺杀目标后,郑毓秀选择出国留学,随后她来到了当时的革命圣地法国巴黎,进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学专业。

从此之后,这个民国第一女刺客,又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

郑毓秀是中国历史上第1位女性博士,第1位女性律师,第1位省级女性政务官,更是第1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的女性。除了上述的这些光环之外,郑毓秀还是第1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查两厅厅长。

把这些光环叠加起来,郑毓秀绝对撑得起“民国第一传奇女子”的称号!

更多文章

  • 古装剧中五花八门的旗头符合历史吗,这才是清朝旗头真实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旗头图片,历史上真正的清朝旗头,清朝女子发型旗头

    当然,还有一些清宫剧以别的特点出圈,比如《延禧攻略》,也是有不少人喜欢的。单单这两部剧,宫中贵人们的头饰就不一样,虽然两部剧不属于同一时期的,但是也是紧挨着的,却差别又如此之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更何况不同的古装剧中,后宫妃子的旗头有各种不同的样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了,那清朝的旗头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 民国期间,此人除了有专门的外国军队,还有20多个姨太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初期,社会局势动荡,军阀割据混乱。当时的中国是没有固定政府的,政府更替速度极快。这就导致了百姓生活十分的不稳定。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北洋军阀,他叫做张宗昌。张宗昌正是出身于这一时代,他的出现,给民国时期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光绪年间,清政府的统治已近腐败,政府倒台是随时都有可能的。张宗昌的家里

  • 曾国藩告诫后人,在社会中,这三种话少说,尤其是最后一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曾国藩的六句忠告,曾国藩少说话的名言,曾国藩人生的三大禁忌

    曾国藩十分重视对于后代子孙的教育。他先后撰写过《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以及《曾国藩家书》等等。这些作品对于后人来说,有着十分好的启迪效果。不但如此,在这些作品中,曾国藩总结了一些经验,并且告诫了后人。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则是曾国藩在作品中总结的,在社会中应极少说的三种话。这三种话千万不能频繁

  • 湘军最残忍的将军,连同僚都多次请求曾国藩将他以屠城罪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853年曾国荃跟随曾国藩一起建立湘军,成为曾国藩的亲信不对,曾多次在与太平军的战争中大败太平军,可谓是战功赫赫。曾国权有一绰号"曾铁桶"在湘军攻陷吉安、安庆、天京等战斗里面都以开挖战壕包围城市方式获取胜利。且曾国荃心性狠毒残忍,是湘军将军中最为凶残的一位。这位将军的手下也大多都是不要命的士兵,

  • 这个人比张玉廷还要受雍正器重,在《雍正王朝》中却没有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也难怪,《雍正王朝》中张廷玉对我们的影响太深远,以至于我们忽视了另外一位大臣的存在,雍正朝真正的第一宠臣,其名次排在张廷玉之前,他就是鄂尔泰。鄂尔泰(1680-1745年),满洲镶蓝旗人。20岁中举人后进入仕途。可以说,鄂尔泰其人在康熙朝的官场并不顺利,干了十几年才从一个侍卫升到了内务府员外郎,此后

  • 和珅纪晓岚死对头,两人曾多次交锋,纪晓岚在朝堂之上谩骂了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与纪晓岚,纪晓岚和刘墉哪个是和珅的死对头,纪晓岚对和珅的态度和评价

    可惜的是,面对官场斗争经验丰富的和珅,像纪晓岚这样聪明的饱学之士,也只是嘴上占了便宜,实际上吃了大亏,最终,也只能徒叹奈何。纪昀,字晓岚,谥文达,世称文达公,号称“无书不读,博览一世”,以文采名满天下,时人称“天下第一才子”。纪晓岚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与和珅配合完成了这部巨著。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 她19岁嫁给66岁乾隆,二人相差47岁,日夜侍寝却未生下儿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最疼爱的女人,历史上嫁给乾隆的女人,乾隆最疼爱的嫡公主嫁给了谁

    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算得上是高寿,普通人很少有能活到如此年纪的,即便是有一少部分人活到了60多岁,在古代那个物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可能已经病入膏肓,连吃穿都需要人照顾了。但乾隆皇帝却是一个意外,在乾隆四十一年时,66岁高龄的皇帝又举行了一次八旗选秀,相中了一位满族贵族19岁的美女,后来她就成了循贵妃

  • 若吴三桂没有因陈圆圆叛变,清军还能否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是为了陈圆圆吗,吴三桂与陈圆圆相差多少岁,吴三桂与陈圆圆真实历史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随后便攻下了抚顺,之后八旗军在抚顺一番杀戮抢夺后,努尔哈赤反明正式宣告开始。之后的1628年,据明史记载,“山西,陕西大饥,府谷民王嘉胤倡乱,白水盗王贰等应之,众五六千人,为流寇之始”,王嘉胤之乱被视为明末农民起义的开始。也就是说在这10年之中,明朝的主要对手

  • 清朝寒山寺“灭门”案:全寺僧侣和香客140多人,一夜间全部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灭门惨案真实案例,寒山寺惨案,明清时期灭门惨案

    一、寒山寺惨案提到寒山寺,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作为苏州著名的佛教寺院,寒山寺一直以来都得到当地官府的大力支持和百姓的爱戴。但谁会想到突然间有一天,寒山寺的140多个人全部在一夜之间死于非命。这件事情立刻就震动了当地的官府,官府立刻派遣巡捕来到寒山寺进行调查。发现所

  • 此人读书不多,却创作了1400首诗,是民国将领中写诗最多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民国十大诗人排名,民国最有名的二十首诗,民国将军写的诗

    冯玉祥是著名爱国将领,民主人士,他少时因家境贫寒,没上过几天学,十一岁时即跟父亲住在军营里,不过他爱好读书,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并且喜欢吟诗作画,他一生竟写了1400首诗,成为民国将领中写诗最多的人。自1915年孙中山倡导全民植树后,冯玉祥就开始热心植树造林。每当驻扎操练时,冯玉祥都亲自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