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良弼
刚从紫禁城出来,满面愁容的他,坐在马车里担忧着大清的生死存亡。一直到车夫提醒,良弼才从思绪中回过神来。
走下车后,良弼看到一个军官打扮的年轻人站在自己的府邸大门外,正与看门的守卫说着什么。良弼也没有多想,现如今大清朝风雨飘摇,那些落魄的皇子皇孙们,三天两头就有人跑过来找自己诉苦。走到年轻人身边,良弼随口问道:
“找我何事?”
年轻人其实来了有一会儿了,他声称自己有要事,要面见良弼,但是门房守卫却不让他进去,就在他左右为难时,没想到正主却回来了。
看着眼前的良弼,年轻人情不自禁地咧开嘴角,露出了一抹决绝的笑意,眼中闪过一丝狠辣后,他狂笑一声,便投出了藏在身上的炸弹。
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年轻人当场被炸死,而他身边的良弼则被炸成重伤。尽管被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抢救,但是受医疗水平的限制, 2天后良弼便去世了。
在良弼临死之前,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死之后,大清怕是要亡了。”
果不其然,良弼死后十几天的时间,溥仪便宣布退位了。
这个爱新觉罗·良弼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有如此大的口气,炸死他的人又是谁呢?
1912年,尽管大清皇室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但是那些顽固的保皇派依然在负隅顽抗着,为了保住大清,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名做
宗社党(君主立宪维持会)
,该党派的领袖便是爱新觉罗·良弼。
良弼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的第8代孙,是最正统的皇族子弟。在大清存亡之际,他勇敢地站出来,也正是因此,良弼成为了革命党人的刺杀目标。
用“人肉炸弹”炸死良弼的年轻人,名字叫做
彭家珍
,虽然是他亲手除掉了良弼,但他只是本次刺杀行动的执行者,真正的幕后操盘手另有其人。
在清廷以及北洋政府的联合调查下,幕后操盘手很快浮出水面,她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
郑毓秀
,民国第一传奇女子。而投炸弹的彭家珍则是她的姐姐的男朋友。
随后袁世凯便把郑毓秀列入了刺杀名单。说来有些好笑,就在郑毓秀刺杀良弼的10天之前,袁世凯还在郑毓秀的刺杀名单中,并且郑毓秀还差一点杀掉了袁世凯。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究竟谁要刺杀谁?
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的1月9日,革命党人决定趁袁世凯上朝的时候,在他的必经之路上实施刺杀行动。为了保证刺杀行动成功,革命党人派出了4组暗杀人员。
一组杀手隐藏于道路两边的茶叶店,二组杀手隐藏于酒楼中假装饮酒,3组杀手则在东安市场里伪装成商贩,我们的主人公郑毓秀被分派到第4组,与其余两人共乘一辆马车,在东华门和王府井大街之间徘徊。
如此精密的安排,再加上有心算无心,除掉袁世凯的几率很大。但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因为一些原因,上级决定放弃对袁世凯的刺杀。
但此时各组都已经奔赴到位,这可如何是好?那个年代是没有手机的,总不能打电话把人叫回来。被逼无奈,得知情况的郑毓秀只好赶到现场,一个接一个的通知撤离。
但是因为时间紧迫,再加上人数太多,郑毓秀只通知到了8个人,袁世凯的马车便已经出现了。
此时已是清晨,东方刚刚泛起了一片鱼肚白,袁世凯在一群卫兵的保护下,搭乘马车前去上朝。
当袁世凯来到东华门附近时,百姓们连忙退让到道路两边,给这位“大人物”让路,但是却有几个年轻人不动声色地挤到了人群前面。随着袁世凯的马车距离这几个年轻人越来越近,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丢出了手中的炸弹。
轰轰几声巨响,道路两边大惊失色的百姓们抱头鼠窜,反观袁世凯却毫发无伤地走出马车,语气镇定的对护卫说:“抓刺客!”
虽然革命党人的计划缜密,但或许是因为紧张,几名革命党人扔出的炸弹,全都偏离了方向,袁世凯毫发无损。按照原定的刺杀计划,这几个人失败后,其他杀手还有后续的“杀招”,但是因为刺杀任务取消,直接导致了本次行动完全失败。
此时的郑毓秀距离袁世凯的马车并不远,看到护卫们开始疯狂抓捕革命党后,郑毓秀的心里无比着急。没有犹豫,她掏出自己的佩枪,朝着天空连开两枪。
袁世凯的爪牙们迅速被枪声吸引,向郑毓秀这边狂奔而来。郑毓秀并没有慌张,她趁乱扔掉手枪,然后将双手插在兜里,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很快,护卫们便拦住了郑毓秀的去路。
其中一名护卫看到郑毓秀后,心里不禁有些犯嘀咕,这个郑毓敏在京城,那可是真正的社交名媛,她的父亲是户部的高官,而且郑家是富甲一方的大土豪,无论是在广东、香港还是在北京、天津,都有他们家的产业。
于是这名护卫小心翼翼地问道:
“郑小姐,您怎么会在这里?”
郑毓秀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满脸愤怒地说道:
“这些革命党人真是无法无天,光天化日之下就敢行凶,你们不抓紧时间去缉拿刺客,跑我这干嘛!”
说完,郑毓秀就像一只骄傲的孔雀一样,便准备离去。袁世凯的爪牙们不但没人敢拦她,反而给她让出了一条路。
虽然本次刺杀行动功败垂成,但郑毓秀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她不但机智脱险,还帮战友们争取了逃跑时间,如此女子,当得起“巾帼英豪”之称!
当然了,郑毓秀不但刺杀过袁世凯,刺杀过爱新觉罗.良弼,还刺杀过溥仪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
或许大家对载沣这个名字觉得有些眼熟,在溥仪皇帝刚刚登基的那几年里,他才是大清的实际统治者,一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才辞去了摄政王职务,闭门闲赋在家。也正是因此, 载沣也成了革命党人的刺杀目标。
说起刺杀载沣这件事情,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事情发生在1910年,那个时候郑毓秀、汪精卫、陈璧君等人是关系非常铁的革命战友。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汪精卫和陈璧君!虽然二人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汉奸夫妻,但是一开始的他们,都是心怀报国热情的革命青年。
想要推翻清朝统治,就必须要除掉载沣,于是汪精卫、陈璧君、郑毓秀,拿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刺杀方案。
由同盟会的另外几名成员,将炸药偷偷地埋藏在载沣回家时必经的一座桥下,等到载沣的马车靠近,由汪精卫在现场引爆炸药。那个年代,没有遥控炸弹,有的只是近距离引爆炸药。只要炸药一响,载沣能不能活不好说,汪精卫是死定了。
是不是特别渴望本次刺杀行动能够成功呢?能不能炸死载沣,不重要!起码能够除掉汪精卫这个祸国殃民的大汉奸,不是吗?
但是先别着急,想执行这样的刺杀任务,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炸药,炸药谁去搞呢?自然是“京津名媛”郑毓秀。
郑毓秀不但是当之无愧的社交名媛,郑氏家族在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影响力也很大,让郑毓秀偷运炸药是最为妥当的。
一开始的时候,郑毓秀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人查出蛛丝马迹。但是郑毓秀的身份太过于高贵,所以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根本不会检查她的行李。
成功几次后,郑毓秀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她一次性能够运送100多斤炸药进入北京城,别说炸死载沣了,就是把载沣府邸炸个底朝天,那也是没问题的。
解决了最关键的炸药,剩下的就只有两个环节了。首先,去偷埋炸药的时候,不要被官兵发现。其次,汪精卫在引爆炸药的时候不会怂。
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本次刺杀任务自然以失败而告终,那么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答案让人哭笑不得,两个环节都出现了问题。
先来说汪精卫。
那个时候的汪精卫年轻帅气,学富五车,是很多富家小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其中也包括陈璧君。在得知白马王子即将要去引爆炸药,必定要壮烈牺牲时,陈璧君心如刀割。趁着其他革命党人去偷埋炸药的时候,陈璧君来到了汪精卫的房间。
在陈璧君的一番哭诉后,两个人的爱情得到了实质性的升华。至于两个人究竟“谈”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想来陈璧君应该会说:“卫哥,你就要死了,不给你们汪家留个后啊?”
此处桥段有点类似于周星驰的某部电影,详细内容不去过多描述。就在汪精卫和陈璧君升华感情的时候,同盟会的人推门而入,高喊道:“完蛋了!”
怎么了呢?前去埋藏炸药的革命党人竟然被巡逻的官兵发现,进而被捕入狱。
看着汪精卫和陈璧君干的这些“漂亮事”, 郑毓秀也是无奈的一声叹息。整个刺杀行动就仨环节,只有她这一环成功了。
那些被捕的革命党人,因为忍受不了酷刑,把汪精卫供了出来,但是并没有供出郑毓秀与陈璧君,或许因为她们两个是女子的关系吧。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只不过入狱后的汪精卫并没有死,多方营救之下,他成功出狱,想想还真是令人惋惜呀。
回到正题,郑毓秀“刺袁失败”,袁世凯把她列入刺杀名单后,袁世凯是否成功了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在获知自己成为袁世凯的刺杀目标后,郑毓秀选择出国留学,随后她来到了当时的革命圣地法国巴黎,进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学专业。
从此之后,这个民国第一女刺客,又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
郑毓秀是中国历史上第1位女性博士,第1位女性律师,第1位省级女性政务官,更是第1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的女性。除了上述的这些光环之外,郑毓秀还是第1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查两厅厅长。
把这些光环叠加起来,郑毓秀绝对撑得起“民国第一传奇女子”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