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华夏上古姓氏演变隐藏意外历史线索:封建始于黄帝、夏朝赐姓外邦

华夏上古姓氏演变隐藏意外历史线索:封建始于黄帝、夏朝赐姓外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84 更新时间:2024/1/25 16:01:17

华夏族的姓氏文化至今保留着封建性质,显示这种传统极其强大。正如《左传》所概括的封建三要素“赐姓、胙土、命氏”。姓氏与封建在上古时代实际上是一回事,所以说得姓是一件大事,姓氏变迁更是历史政治变迁的活化石。

赐姓就是原始封邦,说明华夏封建最早始于轩辕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和《国语》有一些记载提示了封建可能起源更早。最早即轩辕黄帝二十五子中的14人分别得到赐姓。这历来被认为是华夏人姓氏的最初源头。在此之前,按照考古学家的说法仅有族徽,如邹衡先生认为铜器上非常常见的的符号文字“亚若”即为黄帝天族族徽。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晋语》: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黄帝赐姓并非简单的取名行为,很可能是严肃的政治行为,即封国/封邦。因为二十五子之中仅有十四人得姓,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根据《国语》一些记载,可以推测,黄帝的赐姓就是原始封建:

《国语·周语》:……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於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間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絕後無主,湮替隸圉。《左传·隐公八年》:……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国语·楚语》:……对曰:‘民之彻官百。……,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

命姓,是为了受祀,而祀就是社稷,这是古代的通识。所以,我们日常说的“百姓”,实际上都是分封的贵族。而华夏人的封建可以上溯至轩辕黄帝,这才是姓氏文化的真正源头。至于水名、地名为号,那只是具体的命名规则。(另,《国语》一书力求如实记载史上的真实言辞,随着语言学家的深入研究。其史料价值得到了广泛承认)。

大禹父子开始了另一种游戏规则

黄帝的赐姓分封都是在自己儿子之中挑选的,因此血统得到了保证。但在史记和国语接下来的记载中,却发现情形为之一变。大禹给自己别姓为姒,又给周人祖先后稷赐姓为姬、殷商祖先契赐姓为子。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这个举动非常重要,因为后稷、契这两个人的诞生是有神话的。后稷是其母姜原踩踏巨人脚印而生的,契是其母简狄吞鸟蛋而生的。这就说明,夏禹的赐姓,已经扩大到黄帝家族谱系之外。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因名曰弃。《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百姓以平。

后稷、契都是虞夏之际的著名辅政大臣,这些辅政大臣一共有22人之多,除了后稷、契之外,还有皋陶、伯夷、夔、龙、倕、益、彭祖及“十二牧”。

这些人有没有得到赐姓没有明确记载,但其后世子孙往往说得到了受姓。实际上,无论是早期的《世本·氏族》还是后世的《元和姓纂》、《通志·氏族》,都已经说不清楚了。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推测:除了后稷、契之外,还有一些大臣得到了赐姓,如皋陶或伯益受姓为嬴。这是中国姓氏文化的一次重大变化,对应着夏朝建立这一重大事件。

姓氏起源混乱,是因为还有另一个版本的黄帝世系

黄帝赐姓十四人、凡十二姓,分别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殷。这是《国语·晋语》的记载。但这与后世流传的上古八大姓并不一致。最著名的大姓如姜、妫、姚都不在其中。而按照各种典籍记载,这些姓竟然也是追溯到黄帝的(除了姜)。这就非常令人费解了。

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姞、姚(版本一);姬、姜、姒、姚、嬴、妘、妫、妊(版本二)。

这是因为后世还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黄帝世系,这个世系出自东夷淮夷系统,最早文献是《世本》,其主要的一个始祖人物是少昊金天氏。

东夷系统的少昊金天氏也被记载为黄帝嫡亲,同时又衍生出周人、殷人均为黄帝直系后裔。但很明显,这与东夷各族的玄鸟神话有所冲突,也与周人祖先后稷的神话产生矛盾。司马迁可能很早就发现了混乱,因此才说:

儒者为何不愿意流传上古的帝系姓呢?因为如上文分析,禹启父子二人的赐姓已经超出了家族谱系,对诸多舜帝留下的大臣、方伯给予了赐姓。其中原因可能与称帝家天下有关,禹启父子为实施帝制而拉拢了黄帝家族之外的势力,如羌人、周人、殷人、淮夷,都给了赐姓。

这些族群也是华夏族,但不属于黄帝家族。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将姓氏归于同一个家族谱系,上古华夏族又不是只有一两个家族。(完)

更多文章

  • 姬昌:姜子牙:主要是纣王他不要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伯侯姬昌和纣王的关系,姬昌苦谏纣王,姬昌与纣王谁是昏君

    爹,你等等我...纣王与妲己残暴嗜杀,二人总是在谈笑间取人性命,经常为了一些无聊的赌注而杀人。但这些暴行并不能撼动商王朝的统治半分,因为历史上几乎没有农民起义成功夺权的案例,所以视百姓如草芥,纣王并不以为然,可如果是擅杀贵族、欺辱诸侯那就不一样了,自从姬昌被保释回国,他就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和当年伊尹

  • 三星堆4号坑年代区间属商代晚期,为何有很多人不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星堆目前发掘了多少,三星堆发掘历程介绍,三星堆是何时挖掘的

    与35年前发掘的1、2号坑相比,新发现的这6座祭祀坑的形制与方向不同,加上出土文物年代较晚。根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介绍,新发现的祭祀坑,周围还分布着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圆形小坑和大型沟槽式建筑。这意味着,1986年至2020年出土的三星堆文物及相关考古观点,都要接受新的

  • 秦国之秦本义是什么?甲骨文揭开谜团,难怪秦国叫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扎根土地的“秦”作为一个国号,“秦”早已响彻寰宇。但作为一个汉字,“秦”的本义长久以来却被人们遗忘。如今打开现代汉语的常用字典,“秦”排在前列的释义多为“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中国朝代名”,或者“中国陕西省的别称”。但若是仔细阅读《说文解字》,乃至探寻最早的“秦”字,我们却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在

  • 历史上,纣王和妲己之间有真爱吗?看他们在一起时的年龄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纣王妲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吗,妲己去纣王寝宫吻戏,纣王与妲己简介

    商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2个有着名号的奴隶制王朝,商朝实际的控制面积以今天来看并不是很大,商朝的最北端,可以到达今天的辽宁省南部,最南端不超过秦岭淮河,而在最西端则是在今天的山西西部,而东边则是到今天的山东省西部,也就是黄河从南到北那一段的流域。但实际上经过考古发现之后,在远超

  •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姜子牙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姜子牙为何称姜太公,姜子牙为什么又叫姜太公,历史上姜太公有多厉害

    姜太公,也就是姜子牙,等来了西伯侯姬昌的赏识,被拜为太师,并且最终带领周国击溃商朝的暴政,建立了拥有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朝政权——周朝。历史上的姜子牙,生卒年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河内郡汲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他辅佐姬昌积蓄力量,建立

  • 三星堆人到底什么来头,为何商朝一亡就埋掉所有国宝?考古新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朝女人长相复原图,商朝为什么是恐怖王朝,三星堆是哪一年出土的

    三星堆文明在很早就消失了,后来被人挖掘出文明遗址。有考古学家根据时间、文物位置等推测三星堆消失与殷商的灭亡有关。三星堆文化源自哪里?为什么商朝要在灭亡后埋葬所有国宝?三星堆文明遗迹经考古专家研究,三星堆文明源于成都平原,距今约4800年左右。三星堆遗址中有很多出土文物,这些文物做工精良,制造技术复杂

  • 夏朝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专家解读《山海经》后,得出惊人的结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山海经夏朝灭亡真相,夏朝是个传说吗,山海经里记载夏朝吗

    那么,夏朝究竟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专家在解读了《山海经》后就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据统计,书中跟夏朝有关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几乎涵盖了夏朝王室家谱、大禹治水、夏启的事迹以及夏朝人物等4个方面,而且,书中还有6处相关的记载,可惜鲜为人知,所以,今天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论证吧。夏朝王室家谱根据《山海经》记

  • 妲己在睡前喜欢吃甜食,这样口中会散发出一种香味,吸引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妲己引喜妹见纣王,莲花童子妲己和纣王,妲己纣王酒池作乐

    所以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的身边一定会有一个狐媚惑主的妖妃,比如褒姒。而商纣王的身边也有一狐媚惑主的妖妃这就是妲己,商纣王很喜欢妲己,是因为妲己睡前有一个坏习惯,只是这一坏习惯现在很多女孩都不敢模仿。历史评说永远是留给胜利者的,所以无论是商纣王还是妲己,在史书记载当中的形象一直是负面的,他们是亡国之君,

  • 楚国人的“通缉令”一点儿也不抽象,但还是没有抓住想抓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是怎么抓通缉犯的,古代的通缉令为什么能抓住人,楚国三大贵族

    任何时代,那些严重违反国家法律,又私自逃脱的人,历来都是要被通缉的。这种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尚书》载:“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说的是殷纣王收纳了方国们通缉的罪犯,可见夏商以来“通缉之令”,可能就通行于天下。只是,那个时候的“通缉”,可能还不叫通缉。魏国李悝推行变法,集诸国刑典制定了《法经

  • 《芈月传》:芈月蛊惑芈姝与秦王驿馆私会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芈月传芈姝要杀芈月,芈月和芈姝什么时候关系恶化的,芈姝和芈月什么关系

    按照威后的说法,芈姝与秦王私下相会,是自降身份、自甘堕落的行为。[var1]虽说当时楚风开放,男女私会是常态,可是芈姝毕竟贵为楚国嫡公主,传出去或多或少有失名节。所以,威后作为芈姝的母后,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未上船先买票。其实放在现代也是一个道理,女人若是在未婚之前怀孕,与男方在婚约之事上谈判就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