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之秦本义是什么?甲骨文揭开谜团,难怪秦国叫秦国

秦国之秦本义是什么?甲骨文揭开谜团,难怪秦国叫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87 更新时间:2024/2/7 16:02:32

一、扎根土地的“秦”

作为一个国号,“秦”早已响彻寰宇。但作为一个汉字,“秦”的本义长久以来却被人们遗忘。如今打开现代汉语的常用字典,“秦”排在前列的释义多为“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中国朝代名”,或者“中国陕西省的别称”。但若是仔细阅读《说文解字》,乃至探寻最早的“秦”字,我们却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秦”字解释为:“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这既为我们点出了最重要的那一条线索——“秦,禾名”。

“秦”字早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甲骨文中即已出现。字形总体由两个“禾”和一双“手”组成,形似以双手捧摘许多禾的动作。一般而言,一个“禾”就能指代某种谷科植物。故而“秦”的甲骨文最有可能是指丛生的某种禾。而双手的存在,证明了这种禾为人所采摘,且收获的成果应当运用进了古人的生活——换句话说,“秦”字的本义应当是指某种谷物或者种植,采摘这种谷物的动作。

二、养马起家的秦

那么这种丛生的禾到底怎么和我们熟悉的秦国挂钩了呢?这事的答案其实藏在进三千年前的秦非子身上。

秦非子是殷商重臣恶来(飞廉之长子)的后代,早年居住在西周懿王时期的国都犬丘。大抵是出于个人喜好,他锻炼出了过人的饲养牲畜的能力——尤其是马。恰逢周孝王为抵御北方戎狄而急需大量肥壮的马匹,秦非子便一口气将爱好干成了事业,甚至因养马有功而有了一块专门用来养马的封地。

这块封地便是秦国的开端。而关于“秦”,目前常见观点有以下三种:其一,这块地本就盛产秦这种优质的牧草,故而是先有秦地而再有秦国;其二,这块封地的地名本与“秦”无关,但因为秦非子要用秦这种牧草饲养马匹,秦便被带到了这块封地,并成为封地的新名称;其三,秦非子因善用秦这种牧草饲养马匹而有了“秦”这个封号,他的封地也就自然更名为“秦”。

总之,无论怎么理解,秦之所以用“秦”做国号都与秦国(周王朝的附庸国,而非后世的诸侯国)的开国之君秦非子,以及他善于用秦这种牧草来养马有着密切关系。后来诸侯国之一的秦国,以及统一了神州上下的秦朝,都是继承了秦非子拼出来的家业,故而也继承了“秦”这一国号。

三、农业发家的秦

虽然秦王嬴政最后一统天下靠的是秦国的武力,但在秦政权的近七百年历史中,秦也一直像最初支撑秦国起家一样支撑着这个国家的每一次发展。

作为一种谷物,秦的种植本身即反应了秦国的农业。秦的产物,也与秦国的畜牧业息息相关。譬如在战国初期,秦国传统的奴隶制经济逐渐崩溃,国家一度陷入发展的低谷。至秦孝公时,为从根本上改变秦国的这种困境,秦孝公任用商鞅,将“农”与“战”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我们所熟悉的军功爵制其实是当时唯二获得官爵的途径。另一条路便是务农。

因为农耕需要土地和人口,在秦国“农战”的战略下,新夺取的人口纷纷成为秦国原有土地的耕作者,秦国原有人口则主要负责新获得的土地。这客观上推动了秦国境内的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并为秦国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粮食,使得这个原本不入东方六国之眼的诸侯国迅速成长为在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能与东方抗衡,甚至超越东方的存在。秦国为发展农业而进行的一些创造,譬如成都的都江堰,迄今也还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诚然,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秦国或秦王朝都是硬朗的,相比于“儒雅的东方”而言更加尚武。但回看秦国的发家史,丛生的秦与朴素的农业也都是他们的根基。虽然“秦”的意义早已不只是“秦”,但秦永远还是秦,就像土地上永远都有丛生的绿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纣王和妲己之间有真爱吗?看他们在一起时的年龄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纣王妲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吗,妲己去纣王寝宫吻戏,纣王与妲己简介

    商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2个有着名号的奴隶制王朝,商朝实际的控制面积以今天来看并不是很大,商朝的最北端,可以到达今天的辽宁省南部,最南端不超过秦岭淮河,而在最西端则是在今天的山西西部,而东边则是到今天的山东省西部,也就是黄河从南到北那一段的流域。但实际上经过考古发现之后,在远超

  •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姜子牙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姜子牙为何称姜太公,姜子牙为什么又叫姜太公,历史上姜太公有多厉害

    姜太公,也就是姜子牙,等来了西伯侯姬昌的赏识,被拜为太师,并且最终带领周国击溃商朝的暴政,建立了拥有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朝政权——周朝。历史上的姜子牙,生卒年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河内郡汲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他辅佐姬昌积蓄力量,建立

  • 三星堆人到底什么来头,为何商朝一亡就埋掉所有国宝?考古新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朝女人长相复原图,商朝为什么是恐怖王朝,三星堆是哪一年出土的

    三星堆文明在很早就消失了,后来被人挖掘出文明遗址。有考古学家根据时间、文物位置等推测三星堆消失与殷商的灭亡有关。三星堆文化源自哪里?为什么商朝要在灭亡后埋葬所有国宝?三星堆文明遗迹经考古专家研究,三星堆文明源于成都平原,距今约4800年左右。三星堆遗址中有很多出土文物,这些文物做工精良,制造技术复杂

  • 夏朝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专家解读《山海经》后,得出惊人的结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山海经夏朝灭亡真相,夏朝是个传说吗,山海经里记载夏朝吗

    那么,夏朝究竟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专家在解读了《山海经》后就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据统计,书中跟夏朝有关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几乎涵盖了夏朝王室家谱、大禹治水、夏启的事迹以及夏朝人物等4个方面,而且,书中还有6处相关的记载,可惜鲜为人知,所以,今天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论证吧。夏朝王室家谱根据《山海经》记

  • 妲己在睡前喜欢吃甜食,这样口中会散发出一种香味,吸引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妲己引喜妹见纣王,莲花童子妲己和纣王,妲己纣王酒池作乐

    所以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的身边一定会有一个狐媚惑主的妖妃,比如褒姒。而商纣王的身边也有一狐媚惑主的妖妃这就是妲己,商纣王很喜欢妲己,是因为妲己睡前有一个坏习惯,只是这一坏习惯现在很多女孩都不敢模仿。历史评说永远是留给胜利者的,所以无论是商纣王还是妲己,在史书记载当中的形象一直是负面的,他们是亡国之君,

  • 楚国人的“通缉令”一点儿也不抽象,但还是没有抓住想抓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是怎么抓通缉犯的,古代的通缉令为什么能抓住人,楚国三大贵族

    任何时代,那些严重违反国家法律,又私自逃脱的人,历来都是要被通缉的。这种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尚书》载:“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说的是殷纣王收纳了方国们通缉的罪犯,可见夏商以来“通缉之令”,可能就通行于天下。只是,那个时候的“通缉”,可能还不叫通缉。魏国李悝推行变法,集诸国刑典制定了《法经

  • 《芈月传》:芈月蛊惑芈姝与秦王驿馆私会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芈月传芈姝要杀芈月,芈月和芈姝什么时候关系恶化的,芈姝和芈月什么关系

    按照威后的说法,芈姝与秦王私下相会,是自降身份、自甘堕落的行为。[var1]虽说当时楚风开放,男女私会是常态,可是芈姝毕竟贵为楚国嫡公主,传出去或多或少有失名节。所以,威后作为芈姝的母后,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未上船先买票。其实放在现代也是一个道理,女人若是在未婚之前怀孕,与男方在婚约之事上谈判就很可

  • 与春秋战国书籍比较:需要多少张羊皮,才能完成古希腊文学巨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书籍推荐,讲解春秋战国的书,战国与希腊文化的关系

    这些文学作品之所以称为巨著,因为每部都在几十万字以上。同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史籍与之相比较,真是小巫见大巫。在此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下,看有什么问题值得商榷。[var1]一、同时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史籍篇幅比较古希腊巨著篇幅:《荷马史诗》24卷700多万字,《希波战争史》9卷100多万字,《伯罗奔尼撒战争

  • 马邑之谋是李牧战术的翻版,即使双方交战,汉朝获胜可能性也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马邑之谋,马邑之战后汉朝作战策略,战国经典战争李牧

    《史记》说,战役的失败是因为匈奴从武州尉史的嘴里提前撬出了汉军的作战计划,导致匈奴及时撤退。但汉军失败的原因真就这么简单吗?建元六年(前135年)韩安国领衔群臣否决王恢对匈奴开战的提议,展示了汉廷中主和派大臣的强势,甚至连孝武帝本人也不得不在战与和的选择上对他们做出暂时的妥协。既然有人反对,就得想办

  • 吕诒甥推出的“作爰田”等改革措施使晋国富强却因政治因素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新近大败,国人正处在羞愤交加的氛围当中。“羞”的是大败,国君被俘;“愤”的是韩原之败并非实力不足,而是内部分裂、人心不齐,秦人胜之不武。因此,国人们对晋惠公是“哀其不幸”,却怒其不争气——如果不是他偏听偏信,晋人何至于大败?为缓解国人的怒气,吕诒甥首先代晋惠公向国人认错:“寡人即便回国,也已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