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星堆人到底什么来头,为何商朝一亡就埋掉所有国宝?考古新解读

三星堆人到底什么来头,为何商朝一亡就埋掉所有国宝?考古新解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930 更新时间:2024/2/10 11:37:21

三星堆明在很早就消失了,后来被人挖掘出文明遗址。有考古学家根据时间、文物位置等推测三星堆消失与殷商的灭亡有关。三星堆文化源自哪里?为什么商朝要在灭亡后埋葬所有国宝?

三星堆文明遗迹

经考古专家研究,三星堆文明源于成都平原,距今约4800年左右。三星堆遗址中有很多出土文物,这些文物做工精良,制造技术复杂,且有当时地域特色。这些文物中,青铜的数量最多,它的质量也最好。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各色各样且精美绝伦,当时的制作技术令许多考古专家惊叹,就连唐朝盛世的青铜,制作技术材质都没有当时的那么好。它有自己独到的制作工艺,是区别于其它朝代出土青铜文明的存在。

因为没有历史文献记载,又难以从其它朝代的青铜寻求线索,所以很难找出它的起源地。那这些青铜是什么时候被埋葬于此地的呢?有学者推算,青铜器被埋入土的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十六至十四世纪时期。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物包括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这些是青铜器文化的象征。根据地质勘测和青铜器保存的完好度,考古专家推测三星堆遗址的存在是古时候的人为操作。

除了青铜文化外,三星堆遗址还有“宝墩文化”和“十二桥文化”。“宝墩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是成都平原最早的考古学文化。十二桥遗址是商代到西周的建筑遗址,现在是国家重点保护遗址。

揭开三星堆遗址的真相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不仅制造精美,造型还很奇特,想必造型的设计灵感应该是来源于当时社会的文化。但是因为巴蜀地区是一个盆地,地理位置造就了三星堆人处在一个封闭的状态。他们当时的文化很难出现造型这么奇异的青铜器。

考古研究所商周研究室主任杜金鹏教授提出了一个设想。商朝建立后,夏朝的遗民被驱赶到成都平原。他们给成都平原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念和种植,制作技术。这里的居民开始接纳他们,他们互相通婚,共同促进成都平原经济,文化发展。成都平原的居民思想观念得以进步,对青铜造型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所以青铜造型不同于以往。

三星遗址存在的原因与夏朝遗民有关。在三星堆遗址中,人们发现里面的器物排列得很整齐,很少有碎物。如果是因为战争才埋葬这些宝物的话,因为时间紧急和战事的影响,那时候的三星人也没有时间将他排列规律,整齐。商朝的建立令许多夏朝遗民妻离子散,夏朝对商朝的仇恨显而易见,为了让后人永远记得对商朝的国仇家恨。他们500年都没有举行祭祖仪式,只是为了等待商朝灭亡的时候。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纣跳入火海而亡,商朝随之灭亡。三星人得知商朝灭亡后,便将所有象征着民族大愿的三星堆埋入地下,以告慰祖先亡灵。他们在500年后举办了这次盛大的祭祖仪式,随后便举族搬迁,这里的三星堆文化也随着三星人的搬迁逐渐消亡。

还有人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发现了其他的原因。在记录商朝的历史资料中,里面有大量关于夏朝的详细记载。但是商朝立国的大事却没有记入史册,不禁让人怀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商朝奉行天命,他们告诉子民,商朝的是上天领袖的旨意,并且他们很重视血缘和家族关系。商朝灭亡后,周朝领袖为了稳固政权,编撰了夏朝的故事,用夏朝后裔的身份名正言顺地进行统治。而周朝领袖为了革新子民的观念,将三星堆文物埋葬。

这些也都是根据史书上的蛛丝马迹推测而来,其真实情况还是一个谜。

三星堆遗址被发现后,考古学家在里面看到了很高的研究价值。经新闻媒体报道,三星堆遗址也被众多网民看到,他们对三星堆文物很感兴趣,对三星堆文明的奥妙也猜测不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三星堆的神秘面纱终会被揭开。

更多文章

  • 夏朝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专家解读《山海经》后,得出惊人的结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山海经夏朝灭亡真相,夏朝是个传说吗,山海经里记载夏朝吗

    那么,夏朝究竟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专家在解读了《山海经》后就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据统计,书中跟夏朝有关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几乎涵盖了夏朝王室家谱、大禹治水、夏启的事迹以及夏朝人物等4个方面,而且,书中还有6处相关的记载,可惜鲜为人知,所以,今天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论证吧。夏朝王室家谱根据《山海经》记

  • 妲己在睡前喜欢吃甜食,这样口中会散发出一种香味,吸引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妲己引喜妹见纣王,莲花童子妲己和纣王,妲己纣王酒池作乐

    所以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的身边一定会有一个狐媚惑主的妖妃,比如褒姒。而商纣王的身边也有一狐媚惑主的妖妃这就是妲己,商纣王很喜欢妲己,是因为妲己睡前有一个坏习惯,只是这一坏习惯现在很多女孩都不敢模仿。历史评说永远是留给胜利者的,所以无论是商纣王还是妲己,在史书记载当中的形象一直是负面的,他们是亡国之君,

  • 楚国人的“通缉令”一点儿也不抽象,但还是没有抓住想抓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是怎么抓通缉犯的,古代的通缉令为什么能抓住人,楚国三大贵族

    任何时代,那些严重违反国家法律,又私自逃脱的人,历来都是要被通缉的。这种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尚书》载:“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说的是殷纣王收纳了方国们通缉的罪犯,可见夏商以来“通缉之令”,可能就通行于天下。只是,那个时候的“通缉”,可能还不叫通缉。魏国李悝推行变法,集诸国刑典制定了《法经

  • 《芈月传》:芈月蛊惑芈姝与秦王驿馆私会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芈月传芈姝要杀芈月,芈月和芈姝什么时候关系恶化的,芈姝和芈月什么关系

    按照威后的说法,芈姝与秦王私下相会,是自降身份、自甘堕落的行为。[var1]虽说当时楚风开放,男女私会是常态,可是芈姝毕竟贵为楚国嫡公主,传出去或多或少有失名节。所以,威后作为芈姝的母后,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未上船先买票。其实放在现代也是一个道理,女人若是在未婚之前怀孕,与男方在婚约之事上谈判就很可

  • 与春秋战国书籍比较:需要多少张羊皮,才能完成古希腊文学巨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书籍推荐,讲解春秋战国的书,战国与希腊文化的关系

    这些文学作品之所以称为巨著,因为每部都在几十万字以上。同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史籍与之相比较,真是小巫见大巫。在此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下,看有什么问题值得商榷。[var1]一、同时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史籍篇幅比较古希腊巨著篇幅:《荷马史诗》24卷700多万字,《希波战争史》9卷100多万字,《伯罗奔尼撒战争

  • 马邑之谋是李牧战术的翻版,即使双方交战,汉朝获胜可能性也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马邑之谋,马邑之战后汉朝作战策略,战国经典战争李牧

    《史记》说,战役的失败是因为匈奴从武州尉史的嘴里提前撬出了汉军的作战计划,导致匈奴及时撤退。但汉军失败的原因真就这么简单吗?建元六年(前135年)韩安国领衔群臣否决王恢对匈奴开战的提议,展示了汉廷中主和派大臣的强势,甚至连孝武帝本人也不得不在战与和的选择上对他们做出暂时的妥协。既然有人反对,就得想办

  • 吕诒甥推出的“作爰田”等改革措施使晋国富强却因政治因素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新近大败,国人正处在羞愤交加的氛围当中。“羞”的是大败,国君被俘;“愤”的是韩原之败并非实力不足,而是内部分裂、人心不齐,秦人胜之不武。因此,国人们对晋惠公是“哀其不幸”,却怒其不争气——如果不是他偏听偏信,晋人何至于大败?为缓解国人的怒气,吕诒甥首先代晋惠公向国人认错:“寡人即便回国,也已让社

  • 吕不韦考虑到可能的危害才将嫪毐献给赵姬,但因恋权导致自尽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嫪毐和吕不韦的关系,大秦赋赵姬嫪毐,历史上吕不韦为什么把嫪毐送进宫

    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还是个未成年,朝政大权一直由赵太后和吕不韦掌控,但是随着秦始皇日渐长大,逐渐开始接触政事,其非常的才干必然会被有心人看在眼里。这些有心人里就有吕不韦。作为一个商人,吕不韦必然明白要做出取舍,战国时代还没有后世那样森严的礼教,历来的君王可能会容忍自己的母亲有内宠,比如秦昭襄王就对

  • 吕不韦并无将怀孕之妾献给异人的动机,秦始皇应确为庄襄王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异人,秦国吕不韦之死,秦始皇和异人的关系

    关于秦始皇生父之谜,根源在于司马迁的记载冲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正史中的地位极高,但也正因如此,由于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和《吕不韦列传》中不同的记载,导致秦始皇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史记·秦始皇本纪》开篇便写道:“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

  • 吕不韦发现异人后先找到华阳夫人的弟弟,使其牵线进行游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不韦传奇华阳夫人,异人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与异人的关系

    司马贞概括得很精要:“不韦钓奇,委质子楚。华阳立嗣,邯郸献女。及封河南,乃号仲父。徙蜀惩谤,悬金作语。筹策既成,富贵斯取。”在吕不韦丰富而曲折的生涯中,有一段经历是他从经商到走上政治舞台的转折点,也是他获得政治成就的起点,这一段经历就是通过与华阳夫人的联络而让异人成了华阳夫人与安国君的“嫡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