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的原因史书并未明言,史学界有诸多看法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的原因史书并未明言,史学界有诸多看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74 更新时间:2024/2/3 21:24:48

改“金”曰“清”,系皇太极所为。皇太极(1592年——1643年),即清太宗。努尔哈赤第八子。明熹宗天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继“后金”汗位。改年号为“天聪”,仿明官制,设立六部。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年),改“后金”曰“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改“女真”曰“满洲”。自此之后,“清”一直是爱新觉罗氏王朝的国号。

皇太极何以要更改“金”号,又为何选定“清”字代替“金”呢?史书未言其由。中外史学有如下解说:

为什么要改金为清

1、日人稻叶君山认为:皇太极改“金”为“清”是本于对明的政策:

吾人思此改号之由,当于对明国之政策。当彼受明室羁縻之时,冒称佟姓(按:佟氏为辽东望族,女真多冒此姓),专以调和明人之思想。及一旦交战,乃以金国为标榜,此则随国运之进步,揣测人心归向之趋势,彼等所最认为必要者也。太宗既并合内蒙古,服朝鲜,于北满洲各地,招抚部落,亦几无遗策。

而当面之对手,惟一明国,从过去二十年折衡之经验,深知恃武力得胜之艰难,大金之国号,对此政策,不无矛盾。盖太宗定此国号,明人或以为杀伐武断之象征,因十二世纪之初,汉种曾受女真(指“前金”)之祸患也。太宗与明议和,前后亘十数次不成,明人多以宋金前事为鉴。以太宗之颖敏,有不推想及此者乎?

祖大寿

天聪五年,彼亲寄明将军祖大寿书中,有曰“尔国君臣,惟以宋朝故事为鉴,亦无一言复我。然尔明主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孙;彼一时,此一时,天时人心,各有不同。尔大国,岂无智慧之时流,何不能因时制宜乎?”即此,可以为证。彼以靖康、建炎间,汉种人与金人积有恶感,袭其国号,实非利益。

一面观于内国事情,,谚所称为三尊佛者,其御座已有独占之机会,正可去夷狄旧号之汗位,进而即皇帝之位。其撤去汗之称号,上宽温仁圣之敬称,改崇德之建元,皆可证明其与改国号之旨相关连。

国号之改,为对明政策,征之太宗改号后,涂改国号之事实,盖见吾人推测之确。彼契丹虽改号为辽,未闻涂改国号;蒙古改称大元,,亦不闻有讳旧号之事。乃太宗朝独隐避国号者,其动机实存于对外关系也。吾人旁证之,有一事更足注意,即太宗赏公言“我等女真,大金之后”,后禁其部族称女真是也。

天聪九年十月中,有敕日“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无知之人,往往称诸中。诸申乃席北超墨勒根之裔,与我国无涉。今后一切人等,只许称国满洲原名;其各族贝勒所属人员,勿称为某旗贝勒家诸申!”此敕所云诸申,即女真之对音;太宗何故讳之?当不外称女真之影响,与称大金国号,有同一之顾虑也。

稻叶君山所言,虽系揣测之辞,却符合历史实际,意在情理之中,是可信的。

2、刘泽华等亦谓:

皇太极改后金为“清”,不称女真人而改称“满洲人”,有意掩盖女真人及后金统治者曾臣服于明朝的历史,用以鼓舞将士斗志,积极向明朝进攻。刘泽华等的说法,或本于稻叶君山,高简意明,亦是可取的。

3、稻叶君山对金改清的原因,还有一说:

然何为讳金之国号而改清,犹属疑问。大抵彼等已任用汉人,渐浸染汉族文化,从各种智慧之进步,觉以金或后金为国号,重袭前代称号,不免识浅之诮。此国号改称大清之议所由起也。稻叶君山此说,亦属揣测之言,似或又为有理。然皇太极改金为清的宗旨当如前说,是为对明之政策,以适应他去“汗”位,称“皇帝”,进而独占“御座”的需要。

清朝国号的来源的四种说法

1、稻叶君山以“金大氏”解“清”意:

皇太极去金而称清,吾人欲解此问题,有二要件:一新旧两号之间,当有联络之意;二选择国号,当有一种普通之表象。就此推究,从中国古代少昊氏之传说,可以证明其义。少昊金天氏父曰清,有曰“胙土于清”。据罗泌所说,少昊氏以金为宝,历色尚白,故又日金天氏。

沈阳故宫

就史实征之,起于朝鲜南端之新罗,亦曰金天氏之后,起于长白山东之渤海,亦感受五行说之影响,自称震国。毕竟彼等,接受汉种之文化,因义定名,则吾人解说,不得谓为附会之言也。观太宗即位,以翌日公表宫殿之名。称中宫曰清宁宫,东宫日关雎,西宫日麟趾,或择翔凤楼,飞云阁等佳名,以饰帝王之观瞻,则彼等殆以金国拟少昊金天氏,因金天氏胙土于清,故采用清字以命名也。

2、孟森先生以为“清”即“金”的谐音:

太祖时已定国号为金,亦称后金,是犹以女真先世号为荣,欲为绍述而已。至是乃辟而去之,直以金之半壁天下为未足,易一号以标帜焉。顾其金之改为清,意义何在?余向者持论,谓清即金之谐音,盖女真语未变,特改书音近之汉字耳。闻者驳之,谓金清非同音字,金为侵罩韵之合口音,与庚韵之清大不同。吾以为女真何知音韵之学,从其效汉语时所肖之音,音近即取义,故效汉语呼夫人,则日夫金,旋作福金,又作福晋。

金与晋固非音韵学家所谓同音,金与晋及人字,不更相距尤远乎?而满汉译文可以相通,何以金之不可为清也?然此究为无据之空谈。近乃得一确证,满人金息侯梁,撰有《光宣小纪》亦称清即金之谐音,并举沈阳抚近门额,汉文称大金天聪年,其满文即终清世之大清字样。是可知金之为清,改汉不改满。有确证矣。

3、萧一山先生认为清“有大东之意”:

大清之意义,据乾隆帝所言,有大东之意。盖以五色配五方,而东为青色,音转为清。或曰:清者,廓清天下之义也。

4、韩儒林先生认为“清”即“尊崇青天之‘青’字”:

来路不明之“清”代国号,虽经不少学者猜测,究无一种满意解答。吾人如以“青”释“清”,似乎亦可备一说。质言之,即其所取者,殆为塞北民族自古所尊崇之青天之“青”字,顾中国历代正统王朝,绝无以颜色字作国号者,殆十七世纪满人受汉化深,特增加水字偏旁,而成“清天”之清乎!

以上四说,各具一理,稻叶君山、萧一山、韩儒林三先生所言,虽无实证,有穿凿附会之嫌,但在未能判明“清”意之前,既不能轻信,亦不能妄加否定。

至于孟森先生列举金梁《光宣小纪》和抚近门额上“大金天聪年”的“实证”,萧一山先生不予认可:“按金梁于满文并不精通,观其译《满洲老档秘录》可知,金清谐音之说,虽不无理由,然改汉不改满之说,尚可考。因抚近门额系天聪年立,其时尚来改大清也。”

“清”国号的一点探析

首先“清即金之谐音,盖女真语未变”,又能“掩盖女真人及后金统治者曾臣服子明朝的历史”,亦可借以解除汉人对女真人和“金”的怨恨。

其次,金改清,符合满人尚“青”的民族习俗。满人信奉的宗教为“萨满”(满文作“Samon”)。萨满者,即巫也。以“天”为无尚尊崇的主宰,故满人之吉凶福祸,悉委之于萨满“天”又为“青色”,必视为神圣之色,进而成为国色,并改“金”为“青”作国名。因受汉文化浸染很深,特加水字旁,而成“清”。

再次,就“五色配五方”而言,“青”为东方之色,朱明有“火”意,五行中“水克火”,用带“水”的“清”字取代“金”字作国号,就免去了火克金的嫌恶。

总之,诚如范文澜先生所指出那样:努尔哈赤自称是金朝的后裔,建立金国,借复兴完颜金为名,来统一女真诸部。随着侵明事业的发展,皇太极开始否认自己是完颜金子孙,并禁用女真称号,制创满洲二字为族号。

女真蒙古崇信佛教,文殊(文殊师利)菩萨最为一般人所尊仰,文殊音转为曼珠或满住,明初建州名酋有李满住,努尔哈赤也有满住的尊号。满洲,取满住第一字,洲宇取建州第二字,州旁加水成洲字,满洲清三字都有水,意谓明朝姓朱,朱明二字有火义,用水灭火,符合五行相克的学理。金清音近字异,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不仅有隐蔽汉族完颜金旧恨的作用,同时又免去火克金的嫌恶。在迷信时代,这是被认为不可疏忽的重大事件,汉奸秀才范文程,甚被宠信,自然会思考到这一点。皇太极改金为清,显示了灭明的野心更进了一步。

范先生的论断合乎情理。皇太极革易国名,旨在取代明的统治,即“廓清天下”,“御座独占”,使之名实相符,达成其政治之鹄矢,与其政治需要相彰。

更多文章

  • 皇太极忽视宁锦防线且内部矛盾不断导致宁津大战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太极绕过关宁防线,皇太极能打过宁锦吗,皇太极攻不破的宁锦防线

    袁崇焕针对皇太极暂缓攻明,先派兵征服李朝的意图,提出了“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的战略,以议和作为缓兵之计,乘机进行积极防御的部署。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后金战败朝鲜之后,即向明朝提出以山海关为疆界,并索取重金,于是议和谈判破裂。五月初六日,皇太极以明人于锦州、大凌河(今辽宁

  • 海兰珠极为受到皇太极宠幸,职权如同皇后,但并未也无必要打压孝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啥孝庄打压海兰珠,孝庄海兰珠的关系,海兰珠和皇太极的关系

    三人之中,哲哲嫁给皇太极的时间最早,且能力强有内涵,受到皇太极的敬重,因此她地位最高,几乎无人可以撼动,虽然她并不那么受宠。布木布泰十六岁的时候嫁给皇太极,而比她大四岁的姐姐海兰珠却比她晚九年才嫁给皇太极,并且海兰珠出嫁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了,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那么,皇太极为什么会取一个已经

  • 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前曾有婚事,去世时皇太极不顾战事与疾病而赶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海兰珠与皇太极,海兰珠和皇太极历史故事,大玉儿传奇海兰珠皇太极

    哲哲并不是皇太极的原配妻子,不过两人年龄只相差7岁,算得上是同龄人。科尔沁是蒙古部落,为了缔结盟约而嫁女合亲是部落之间的常态。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15岁的哲哲嫁给了22岁的皇太极做大福晋,皇太极对她始终抱有一份敬重之情,崇祯九年(1636年)改元称帝后,封哲哲为正宫皇后。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有

  • 乾隆去世嘉庆继位,嘉庆如此对待五十位遗妃,你看得体不得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庆传奇安嫔与嘉庆,乾隆死后嘉庆怎么对待乾隆的妃子,乾隆死后留下的妃子嘉庆怎么处理

    乾隆皇帝活了如此之久,那他的那五十多位妃子当中,就没有几个能够活得比他长了。而且清朝的律法是比较严重的,比较讲究人伦正理,不像唐朝之前那样的随意。父亲乾隆皇帝留下的几位貌美妃子也是嘉庆皇帝的庶母的,所以嘉庆皇帝是绝对不可能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后宫的。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位妃子。1、惇妃——汪氏惇妃进宫时只有

  • 黄海海战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北洋水师为何要避战自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黄海海战北洋海军战术,北洋黄海海战时间,黄海海战详细资料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两国在海上和陆地上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在黄海海域,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展开了巅峰对决。不过在大东沟海战后,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政策,龟缩到港内不再出战,日军因此掌握了海上的主导权,北洋水师最终也全军覆没。那么北洋水师为何要避战自保?第一,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创办的,可以说是

  • 活了九个帝王朝代后才称帝,史上最长寿皇帝,比乾隆都多活20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全部朝代最长寿的皇帝,中国古代活得最久的十位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几百位之多,而最长寿者我们普遍认为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一共活了89岁高龄,还做了许多年的太上皇。但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上却还有一位皇帝比乾隆活的更久得多,并且撑过了九个朝代!这个人就是南越武王赵佗。赵佗是从战国开始当兵的,恰逢天下诸侯刚刚被秦始皇统一,大秦帝国兴起,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到

  • 洪秀全半辈子考不上个秀才,一首“天王诗”反应出了他的真实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洪秀全考中秀才了吗,洪秀全三次科举连个秀才都没中,洪秀全霸气的诗

    洪秀不是权贵出身,父亲是一位管着几个村子的保正,家境十分殷实。所以,洪秀全从小能进私塾读书。但就是学文化把洪秀全毁了,他这个人书没读多好,却自命不凡,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典型的眼高手低。于是,洪秀全参加了四次科举,监视了二十来年,结果连个秀才都中不了。期间,他不止一次坐馆当私塾先生,想来也没少坑害良家

  • 曾国藩叹息:京城的妇女没裤子穿 幕僚预测:清朝不出五十年准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曾国藩简历个人资料,曾国藩晚年生活照,曾国藩真实年轻照片

    曾国藩这个人有两大爱好,一个是下棋,另一个就是跟下属摆龙门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聊天。1867年7月21日晚上,曾国藩闲着没事,在八九点钟的时候溜溜达达就跑到幕僚赵烈文家去了。这时候正当着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愁眉不展,让赵烈文很是不解:“中堂(当时曾国藩已经当上体仁阁大学士)大人这是怎么了?”曾国藩长叹一

  • 甄嬛为眉庄报仇时,到底对雍正说了啥?让安陵容成了后宫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甄嬛安陵容死前对话,甄嬛和眉庄之间的关系,甄嬛是怎么和眉庄和好的

    可惜甄嬛始终知道安陵容已经叛变了,这才让她一而再地受到陷害,最后她终于知道安陵容的心计,心痛之余也渐渐与之疏远了。如果仅仅是针对自己,那甄嬛也就随她去了,毕竟识破了她的真面目,自己也可提防,可是她竟然害死了沈眉庄!——这个甄嬛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当时候因为甄嬛的滴血认亲事件,牵连到了温实初,。当时沈

  • 六次南巡,乾隆既骄傲、又后悔,这一举动的目的是啥、消耗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第五次南巡,乾隆南巡历史评价,历史上对乾隆六次南巡的评价分析

    然而,六次南巡也是乾隆晚年最为后悔的事件:“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在他看来,自己巡游江南,纯粹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客观而言,上述自我评价还算公允。乾隆六次南巡的初衷是什么?倒也有可取之处。首先,为了视察水利工程、治理南方水患。自古以来,黄河滋养了华夏文明,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