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
第一位:唐宣宗李忱。李忱是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李忱的生母郑氏本是一位宫女,唐宪宗临幸后才生下了李忱。虽说古代后宫是“母凭子贵”,但皇子能否上位,与母亲娘家的势力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没有外戚的支援,所以李忱娘俩只好在后宫夹着尾巴做人。
唐宪宗去世后,李忱的兄长李恒继位,即唐穆宗。穆宗对这个不爱说话的弟弟还不错,将他封为“光王”。但穆宗的儿子们对这个叔叔就不太客气了,不仅时常捉弄他,而且还将他当傻子看待。而李忱也秉承低调做人的原则,装起了傻子。也正因为他看起来傻,所以才打消了权臣和宦官的戒心。
李忱
唐武宗病危时,宦官马元贽为了继续把持朝政,便将李忱立为了皇太叔。武宗病逝后,马元贽一伙人便将李忱推上了皇位。当了皇帝的李忱立刻展现出自己惊人的魄力,直接解决了马元贽等宦官集团,同时打压李德裕,结束了牛李党争,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朱由检
第二位:崇祯帝朱由检。在朱由检继位前,大明朝掌控在太监魏忠贤手中。由于明熹宗朱由校不管政事,所以导致魏忠贤的阉党势力不断壮大,很多朝臣都成为魏忠贤的党羽。崇祯在继位之初,一直用虚情假意麻痹魏忠贤的阉党。当时机成熟时,他便示意文官集团弹劾魏忠贤及其党羽。从崇祯上台到魏忠贤被贬凤阳,时间不过两个月,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不久之后,这位曾经权倾天下的大太监,就被崇祯磔尸于河间。在历代傀儡帝王中,崇祯扳倒权臣速度应该是最快的。
康熙
第三位:清圣祖康熙。康熙擒鳌拜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故事,也是清朝历代皇帝学习的典范。当年康熙年少登基,鳌拜仗着主少国疑,不将康熙放在眼里。康熙利用鳌拜骄傲自大的心理,暗中征集了一些贵族青年引为己用。鳌拜以为康熙和这群年轻人只是在普通的摔跤,谁能想到是为了对付他而做准备。不久之后,康熙召鳌拜觐见,这群少年一起拿下了鳌拜。鳌拜被捕后,康熙终于迈出了亲政的第一步。而也正是因为康熙懂得隐忍,才能够拿下鳌拜。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