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延续800多年的宗法分封制,被摔得支离破碎

三家分晋:延续800多年的宗法分封制,被摔得支离破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40 更新时间:2024/1/16 0:48:01

三家分晋,

韩赵魏三家联手把老板的家当给分了。按说春秋战国征战不休,国家灭亡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但是这三家却干了件特别损的事——绝无后。

这里的绝无后不是说当时的晋君没儿子了,而是说韩赵魏三家

剥夺了晋君祭祀先人的权利。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将祭祀先人和对外战争放在了同等位置,可见“绝无后”的严重性。更严重的是,

它打破了周朝“兴灭国,继绝世”的规则。

那对于诸侯国可以这么干,对于周王室当然也可以这么干,可以说这种规则的破坏,

毁掉的是周王朝八百年的国祚。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咋回事?

1、三家分晋从公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晋文公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一位君主,本来皇位继承没有他什么事,

因为他并不是嫡长子(周时期的规矩是立长不立贤),但幸运的是他有个不怎么靠谱的爹。他爹晋献公为了避免出现父子兄弟之间出现手足相残的这种情况,

就准备杀掉他所有的儿子(太子除外)。

之后又想立他的宠姬的儿子为太子,

重耳他哥太子申生因为这事就自杀了,重耳因为被诬陷也逃往他国。注意,这件事情表面上只涉及到了君主的儿子,但背后却是晋献公对整个宗族势力的打压,那宗族空出来的权力由谁来继承了呢,

异姓卿大夫,就是三家的前身。

晋文公

重耳历经十九年终于回国继位,继位之时这位老哥已经62岁了,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许多方面是成功的,但是异姓卿大夫尾大不掉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晋文公之后再也没有出过一位像他一样的霸主,君主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渐渐地,就出现了六个超级门阀,

其中就包括韩赵魏三家。

2、三家分晋的前夜

在三家分晋之前还出现了田氏代齐的历史事件。田氏代齐是

“兴灭国,继绝世”制度被破坏的开始,在当时,各路诸侯对此都是批评态度的,三晋受到周威王的命令讨伐齐国,这场战争以田氏大败而结束,

那么三晋在此次事件中获得了什么好处呢?

田氏代齐

很简单,就是政治资本与国际威望,虽然说这种东西听着虚无缥缈,

但是却为三家分晋打下了基础。可以这么说,如果韩赵魏三家缺少政治资本,那么即使最后分晋成功也是站不住脚的。另外,

田氏代齐开了一个好头。

所谓万事开头难,既然田氏可以这么干,那么三晋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干,可以说,

田氏代齐是三家分晋的“模板”。

上文提到把控晋国的有六家,但是其中的中行家和范家被打垮了,

剩下的四家智家势力最大。智家当时的家主叫智伯瑶,这哥们仗着自己家势力大,其他的三家要钱要地,当然也没有那么直白,

打的是土地和钱粮归公家所有。

智伯瑶

魏韩两家迫于压力,交了这耻辱性的“保护费”,

但是赵家是有血性的。或者说看到了问题的本质——这次满足了,下次呢,所以打死不交,对于这种不听话的,智伯瑶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

就是打,打到你交为止。

这场仗在公元前445年打响。智伯瑶以自己的智家军为中军,

以韩魏两家为左右两翼,讨伐赵家,赵家为了避敌锋芒,主动将主力撤到了晋阳城里。晋阳城是赵家经营多年的老巢,智家攻打两年也没打下来,在这场晋阳之战里,

智伯瑶曾经水淹晋阳城,城中百姓死伤无数。

水淹晋阳城

而且可能为了震慑吧,

智伯瑶邀请韩魏两家家主一起观看晋阳被淹的惨状,但是谁知道这次观看起了反作用,因为韩魏两家的老巢附近也有河流。

后来赵家有一个叫张孟谈的门客,被赵襄子派去韩魏两家做说客,谈的内容咱不知道,估计是一些

唇亡齿寒的道理,三家联盟就形成了。当天夜里,韩魏赵三家反攻智家,智家军大败,

智伯瑶被杀,智家的土地也被三家平分了。

张孟谈

3、韩赵魏终于化家为国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被封为诸侯,这里要提到的一点是,

分封诸侯是姜齐末代君主齐康公提议的。上文提到,由于田氏代齐事件,三晋讨伐齐国,在一定程度上这实质上是为齐康公“报了仇”,

齐康公“投桃报李”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时的周天子几乎已经没什么影响力了,但是毕竟还占个正统的地位。迫于既定事实,周天子将三家分为诸侯,和晋侯并列,

当然此时的晋侯已经名存实亡,控制的地区只有绛与曲沃二邑。不仅如此,晋侯还常常去拜见韩赵魏三国,

以求保留晋室最后的一点地盘与权力。

齐康公

公元前359年,晋君被封于端氏,虽然基本上没有什么地位,但好歹还是一个贵族,也就是卿大夫阶层,

但是在赵肃侯元年,晋君端氏被夺。

什么意思呢,就是晋君从此就是平民了,而平民是没有资格去祭祀先人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绝后”了。这绝对是和田氏代齐一样重要的历史事件,而这也打破了周以来“兴灭国,继绝世”的规则,周王朝的国祚从此岌岌可危。

三家分晋影响及原因

1、周王朝有了绝后的可能

周王朝的立国根本是封建制度。所谓封建,就是周天子把全国各地分给自己的兄弟叔伯们。

分封制

这种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有着积极意义,并且由于各路诸侯都是亲戚,事情不好做的太绝,于是就有了“兴灭国,继绝世”的道德要求。就是说即使是国灭,

诸侯王还是卿大夫的阶层,仍然是所谓的贵族。

“兴灭国,继绝世”看似是一种要求自觉的行为,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原各路诸侯却有着很强的约束力,实质上这种道德要求是给周王室留了一条后路,

即使说将来大权旁落,周王室也能保留其贵族称号。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是

由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性事件。春秋与战国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就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以争霸为目标,

而战国时期诸侯国以统一天下为目标,这种观念的转变与三家分晋都脱不了干系。

三家分晋

晋是大国,晋国的灭亡让其他大国不再顾忌“兴灭国,继绝世”的道德要求,

春秋末期许多小国被灭也是这个道理。

这种观念的转变其实危害最大的还是周王室,

春秋时期周王室虽然没有什么话语权,但是不必为自己的生死存亡担忧。战国七雄却完全没有这种顾忌,之所以没有灭了周王室是因为怕被天下群起而攻之,

与“兴灭国,继绝世”没有半点关系。

周王室

2、周王朝没有了同宗大国晋的支持

三家分晋标志着宗法分封制走到了尽头。上文提到,

维系周天子统治的基础就是“礼”,这是大家所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按说三家分晋是三家自己的行为,与周天子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这种局面是周天子自己“作”出来的。

周武王够厉害了吧,但是他随意分权,

姜尚分封齐地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继任者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烽火戏诸侯的幽王,卖官的釐王,轻礼的桓王,可以说之所以到了“礼崩乐坏”的地步,

周王室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烽火戏诸侯

没有了晋国的支持,

周王朝的日子雪上加霜。不管说诸侯之间怎么争权,但是有些诸侯不姓姬啊,晋国虽说与周王室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好,但是毕竟和天子是一个姓氏,

再怎么闹也是家庭内部纷争。

可以说周王室之所以存在,并且过得还算可以,

与晋国有很大的关系。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一旦有

诸侯对周王室不利,晋国绝对是第一个起兵勤王的国家,没有了晋国的保驾护航,

周王室这艘本就破败不堪的小船的日子就更加艰难了。

总结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是战国的开端。在春秋时期,小国只要跟随大国的脚步走就能够生存,即使被灭了也因为有“兴灭国,继绝世”的道德要求,还能保留一丝香火,

可以说霸主思维是小国能够生存的关键。

三家分晋

但是发生了“三家分晋”就不一样了,

各国不再顾忌这种道德要求,天下变得更混乱了,战国时期的小国除了被灭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而说到三家分晋,就不能不提到田氏代齐,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田氏可谓是给三家树立了榜样。借着田氏代齐的东风,三家积累了政治资本,并拥有了一定的国际威望,当然这些东西都是打下来的,

三家分晋之后,周王朝的国祚岌岌可危。

参考文献:

1、《三家分晋考》

2、《“公孙会之乱”与“三家分晋”》

3、《三家分晋》

4、《论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之异同》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一般人可能不清楚,姜子牙有两个后裔,建立了两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子牙的后裔有多少人,姜子牙的后裔在哪里,姜子牙到现在还有后代吗

    不过,经过齐国五代君主的努力,到齐哀公在位的时候,齐已经成为东方举足轻重的大国。甚至当时的周天子想铲除齐哀公,还不得不采取哄骗的方式,将齐哀公骗到周朝,而后处死。不过齐哀公虽然无端被杀,但是齐的强大之路并没有因此而断绝。到了春秋时代,齐桓公更成为了春秋首霸。齐桓公时代结束后,齐的国力虽然依旧强盛,

  • 《封神演义》:妲己完成了女娲的命令,女娲却为何不救她小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封神榜妲己被女娲封印,妲己女娲,女娲为什么派妲己去害纣王

    姜子牙算是明白普通宝贝杀不死这被附身的苏妲己了,他便拿出斩仙飞刀,说了一句“宝贝请转身”,苏妲己便被轻易解决了。苏妲己是死了,可当初它修炼得好好的,是神仙女娲派它去毁了商朝江山社稷,为何江山毁了,女娲却没有保它一条命呢? 下凡作乱的狐狸精 在中国古代,狐狸精是狐狸修炼成的妖精,能够变成女子勾引男人

  • 夏朝灭亡的原因,被史书隐藏得太深,夏桀果然被冤枉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桀的残暴断送了夏朝,夏朝的灭亡时间,夏朝历史上的夏桀

    然而现代研究表明,夏朝灭亡另有深刻的原因,夏桀只是夏朝灭亡的表象原因,将夏朝灭亡的全部原因归咎于夏桀,则明显是冤枉了他。夏夷战争,让商汤得利贯穿夏朝始终的敌人,是来自东方的夷人,而在夏朝晚期,夏桀与东夷的战争中,商人部落在商汤带领下开始崛起。夏朝初期,代表东夷势力的伯益,与代表夏族势力的夏启,双方之

  • 西周时期的周厉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厉王刘次昌与姐姐,厉王墓,周厉王止谤原文

    周国形成以后,渐渐破坏了原始部落公有制的土地制度。周朝初年,周天子又分封了70多个诸侯国,把土地山林赏赐给各级贵族,国人可以进山采集果实、砍柴、打猎,在江河湖泊捕鱼。人们利用这些收入来源添补生活上的不足。周厉王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荣夷公唆使他改变了原有制度,把原来公有的山林江河湖泊和贵族占有的

  • 夏朝十次迁都的原因,现代研究取得重要发现,军事并非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朝十四次迁都名单,夏朝多次迁都原因,夏朝迁都四川

    以今天的眼光看,作为一国之都,万民仰望之地,自然不能轻易变动,但夏朝却频繁迁都,后来商朝也有“前八后五”之说。那么,在夏朝四百余年中,为何会频繁迁都高达十次,背后到底有何不得已的原因?现代研究取得重要发现,夏商王朝频繁迁都的主要原因并不复杂,与军事因素关系不大。夏朝遭遇一场气候突变著名气候专家王绍武

  • 古代夏朝时期,打仗的时候会有多大规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夏朝打仗多吗,夏朝前有大规模战争吗,古代打仗图片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是夏王朝,以目前的考古学研究来说,二里头遗址被主流学术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二里头遗址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按照人均占地面积150平方/人的标准计算,有专家因此推测二里头遗址在鼎盛时期有2万人在此生活。这是夏朝的都城大概的人口规模,很明显在夏朝,人是非常少的,史书记载夏朝是以12个

  • 匈奴人是夏朝人的“后裔”吗?通过DNA分析,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匈奴是夏朝遗民吗,夏朝与匈奴的关系,匈奴dna检测

    记得在看汉武大帝的时候,开篇旁白中就引用了司马迁的史记,其中给了我们一个重磅内容,那就是与我们汉朝打了那么多年的匈主任,居然和我们是同族的。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匈奴人是夏后氏的后代,也就是说他们是夏朝的分支。要知道夏商周可是我们王朝的传递顺序,如果匈奴人是夏朝的后代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跟我们就是兄弟,

  • 秦国之秦主要的本意是什么?甲骨文揭开谜底,秦国是这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有关秦国的资料,甲骨文与秦国关系,秦国的秦取自三皇五帝还是春秋

    关于“秦”这个国家的由来,一般都会有一个传统的说法,那就是“秦”这个名字,后来被册封为“非子”,后来又被册立成了“秦”,就好像商国和商国、周和周国、齐国和齐国、赵城和赵国、鲁地和鲁国的名字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甲骨文的出现,人们对“秦”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王封“非子于秦地”也是另一种意义。

  • 历史长河,王朝更替,朝代兴衰,名垂千史的人物之商朝——沃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沃丁沃丁继位后依然由伊尹辅政,伊尹也像辅佐之前继位君王一样用心的辅佐沃丁,但是好景不长在沃丁八年时候伊尹去世,伊尹去世后沃丁任命咎单为宰相,咎单在当时也是商汤的老臣,咎单任职后仍然采取伊尹节用宽民的政策,笃行汤法。并且写作《沃丁》,用以警醒沃丁,发扬祖制。商朝也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间。《尚书正义》

  • 蜀道是天堑?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西周甚至更早,四川已与关中有交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徐良高观察周原出土青铜器(受访者供图)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都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蜀出发的难度,远超过现代人的想像。但是,在周原遗址1976年出土的西周初年凤雏甲骨文中,却赫然出现了“伐蜀”“克蜀”的字样。距离周原遗址很近的(弓鱼)(合为一个字,读作yú)国墓地,同样出土了具有典型蜀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