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清朝,却有一位官员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刺杀身亡。
他就是清同治年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同时也是清朝建立以来唯一一个被刺杀的总督大员。
由于这件案件的性质十分严重,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廷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因此慈禧下令相关部门对这件事情进行严查。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案件仍旧没有丝毫的进展,审案的官员简单地将案件定位为仇杀,凶手并无主使。
刺马案
但这一说法并没有相关的证据、供词来证明,审案的官员也因此被撤换,由郑敦谨进行审查。
在最后,曾国藩与郑敦谨还是沿用了之前仇杀的说法,将凶手凌迟处死,草草结案。
这一案件最终就成为了一件疑案,被称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至今没有准确的说法。
但在查案中,有一位官员说过:再查大清就完了。
为什么官员会说出这样的话,这件案子又为什么会没有结果草草结案呢?
马新贻被刺杀经历
同治九年,在江宁这座城市经历过太平天国统治恢复太平后不久,新任两江总督的马新贻决定在这里举行军队操演。
马新贻遇刺前检阅军队的校场
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会是马新贻举行的最后一个军事操演。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早晨就到达了督署西边的校场演武厅,亲自观看士兵们进行演练。
按照从前的惯例,总督视阅军队演练时百姓是可以进行围观的,因此在当天道路的两旁有许多前来观看的围观百姓。
就在马新贻审阅结束后,回到总督署的路上,有一个马新贻的同乡跪道求助,巡捕随即将他推走进行查问。
这件事情解决后马新贻继续前进,走了没几步后,又有一个人在路上拦路喊冤。
马新贻剧照
正在旁边的护卫想要把这人推走时,这个人在队伍停下后拿出一把明亮的凶器,直接向马新贻刺去。
马新贻的右肋中刀,失去力气从马上跌下,在事后对伤口进行检查时,发现凶器刺进了马新贻的右肋,伤口深数尺。
在马新贻被刺后,他的护卫们手忙脚乱的将他抬上了担架,抬回家中,进行治疗。
但由于伤口太深,等其他官员听到消息急忙赶来时,马新贻已经呼吸困难,生命危在旦夕了。
马新贻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撑着受伤的身体将自己要交代的事情都口述出来,让自己的儿子记录下来,并请求魁玉替他交给朝廷。
马新贻影视形象
马新贻最终还是没有撑过去,在遇刺的第二天下午两点左右去世。
马新贻作为朝廷重要的官员,曾经参加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役,在多个重要的战役内都屡建功劳。
尤其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他屡有战功,因此不断升迁,在曾国藩北上时,马新贻取代曾国藩被朝廷任命为两江总督,是当时最年轻的总督。
马新贻在任上时,勤政爱民,做了许多有利于当地发展的事务,也因此深受当地百姓们的喜爱。
所以他遇刺这件事,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民间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身为朝廷命官,还是第一位在任上被刺杀的两江总督,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因此朝廷下令一定要严查此事。
案件调查过程
这件事的严重性不言而喻,但朝廷却像懵了一样,在事情的最开始没有任何反应,在半个月后,朝廷才做出正式的反应,一共下达了四个命令。
第一个就是安排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这一职位,在曾国藩未到任以前先安排江宁将军魁玉暂时代理两江总督一职。
第二,命令魁玉督促两江的相关官员抓紧对罪犯进行审问,依法对案犯进行惩处。
第三,这件事情的发生也足以看出南方的混乱,于是朝廷下密旨要求相关官员加强长江防务与地方的治安。
第四便是朝廷对行刺一案的缘由十分关注,要求江宁方面一定要严刑熬审。
审问影视照
在收到朝廷的命令后,魁玉便最先开始了对刺杀马新贻的罪犯的审问。
刺杀马新贻的罪犯叫张汶详,在刺杀马新贻后,他本来可以乘乱逃跑,但他却十分从容的被抓,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却一直闭口不提刺杀的缘由。
在魁玉对张汶详审问的阶段,案子的进展很慢,朝廷对魁玉一直没有上奏凶手的杀人动机十分不满。
而根据一个参与审问张汶详的官员透露,张汶详供认马新贻曾被太平军俘过,在当时与一个叫时金彪的人一起被释放。
听到这些,当时所有参与审问的官员都大惊失色,负责记录的官员也不敢下笔记录,审案官员立即删除了那日的审案记录,并将在山西的时金彪抓获押往江宁。
就在时金彪被押运的过程中,由于魁玉审理案件时一直没有进展,于是朝廷命令张之万对案件进行审理。
张之万到达江宁后,与魁玉一起审问了张汶详与时金彪几次,却没有留下任何相关的审讯记录,案件也依旧没有相关的进展。
张之万
最终在朝廷的催促下,张之万与魁玉两人也只是将这件案件定为简单的仇杀,凶手并无主使。
但这一说法并没有相关的证据与证言证明,其中敷衍的意味十分明显。
最后朝廷以这一说法并不可信为由,撤换了张之万与魁玉二人,并任命刑部尚书郑敦谨对案件进行审查。
郑敦谨在收到命令后,连续审讯了十四天,却没有丝毫的进展,与他一起进行审问的曾国藩最后说道:“将来只好仍照魁、张二公原奏之法奏结。”
郑敦谨
听到这话,郑敦谨也知道这案子不能再深究下去,于是沿用了张之万二人的仇杀说法,草草地将案子进行了了结,将张汶详凌迟处死。
民间说法
在民间也有人对马新贻被刺一案进行探究。
民间主流的观点就是马新贻官运亨通的原因就是靠假报军功、谄媚权贵得来的。
他在被朝廷派去剿匪,在与土匪的战斗中失败被俘,在被俘后,他与将他抓获的“贼首”结拜成了兄弟。
马新贻再与他的兄弟自导自演的一出自己剿匪“成功”的戏,上报给朝廷,由此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最后成为两江总督。
在他飞黄腾达后,那些兄弟以为可以攀上他的富贵,纷纷前来投靠他,马新贻却杀了前来投靠他的兄弟并强占了他的妻子。
张汶详而是偶然逃过一劫,为了复仇才将马新贻刺杀。
但这只是民间百姓们的猜测,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
不管是官方对案件的说法还是民间对案件的说法,都没有相关的证据进行证实。
而官员们在审案时不断拖延、不敢往下查的态度,更是证明了这一案件的错综复杂与牵扯的利益之多。
这其中便与湘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曾国藩创立的湘军
马新贻——抑制湘军的棋子
为什么会说马新贻被刺杀一事会与湘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首先就要从马新贻受到重用的原因说起。
马新贻虽然曾经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取得了卓越的战功与成就。
但马新贻也经历过很大的波折,就是“庐州战役”,在此战役中,马新贻带领的部队惨败,又同时遭遇丁忧。
但因为巡抚、钦差等一众人的一再推荐与保举,马新贻依然官运亨通,步步高升。
马新贻
在消灭太平军,收复江宁等一系列事情上,湘军出了很大的气力。
当时两江地带,南方各地,遍布的都是湘军的部队,这些地方几乎都被湘军所控制。
因为这些事情,所有人都以为朝廷会任命湘军的首领曾国藩来担任两江总督一职。
但朝廷却并没有像众人想象的那样任命曾国藩,而是突然委任文官出身,功劳和资历都没有曾国藩显著的马新贻来出任两江总督。
在官场上还有人传言,马新贻在担任闽浙总督到朝廷述职期间,曾经被慈禧太后秘密的召见密谈过。
慈禧太后
在马新贻从养心殿出来时,他浑身都是汗,将朝服都打湿了,整个人都是十分惊恐的状态。
从马新贻被慈禧单独召见密谈到他步步高升,一路成为两江总督,都可以看出马新贻是朝廷用来制衡湘军的棋子,马新贻被朝廷委任为两江总督就是为了去湘军大本营抑制湘军。
湘军的反击
前面已经提到过,江宁是湘军攻打下来的,两江也一直被湘军视为是自己的私地。
湘军攻破天京时,湘军军队在城中抢掠财宝,太平天国建立也有十数年,积累的金银财物不计其数,都被湘军子弟抢走并用来抢购土地。
而更令朝廷畏惧的是湘军的势力在不断膨胀,还有人传言曾国藩有谋取帝位的野心。
在太平军存在的时候,朝廷不得不依靠湘军来攻打太平军;在太平军被攻克后,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在江南独大的势力当然就不能被朝廷容下了。
所以朝廷将曾国藩从江宁调离,安排马新贻担任两江总督一职,不断削弱湘军的势力。
这样的做法本就是将马新贻推在了风口浪尖上,让马新贻成为湘军的眼中钉。
而在同治七年,朝廷又秘密下旨,派马新贻调查天京被攻陷后太平天国大数量的金银财宝的去向。
太平天国“圣库”
在马新贻管理江宁期间,大量的湘军士兵被裁撤,这些被裁撤的人并没有老实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他们还和社会上的其他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的威胁。
马新贻在惩治这些散兵时十分严厉,所有的散兵与其他势力都对他恨之入骨。
这些都加剧了湘军对马新贻的怨恨与不满,并将马新贻除去的心理。
而在审案中对罪犯身份的揭露,更是证明了这件事与湘军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张汶详影视形象
张汶详交代,自己曾经在湘军鲍超部队中当兵,在“霆军”哗变后加入天地会抗清,由于马新贻一直在与天地会的势力作斗争,让天地会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张汶详受人之托,刺杀马新贻为天地会的会友报仇。
张汶详的这一段供词直接地揭露了这件案情与湘军的关系。
鲍超曾是湘军中十分重要的主力,他亲自建立的“霆军”骁勇能战,十分厉害。
但在朝廷向曾国藩施压,想要削弱湘军的势力时,曾国藩为了自保,主动提出要裁撤湘军,“霆军”内部也因此发生分化,产生了哗变一事,被裁减了大部分成员。
这一切的说法,都将马新贻被刺杀的矛头指向了曾国藩与他的湘军。
本来湘军在江宁地带一家独大,拥有着非常强的势力,但朝廷自然是对这种情况不满并想要将曾国藩与他的势力削弱,于是选中了马新贻作为制衡曾国藩与湘军的人员。
在马新贻被刺后,湘军将领还给张汶详立碑。
朝廷在这件事发生后也知道其中与湘军相关,为了不激起湘军的反心,导致发生兵变,动摇自己的统治,所以朝廷赶紧将两江总督的职位归还给了曾国藩,这一职位最终也掌握在湘军的手中,江南也一直在湘军的控制下。
曾国藩
马新贻被刺这件事,背面代表了晚清时期错综复杂的朝廷势力,如果再继续查下去,可能清朝的统治都会被覆灭,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其他人也不敢再对这件案件进行审查,这件案件的真相也就这样被掩盖下去,自此马新贻被刺一案就成为了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
从马新贻受到重用、到被刺杀、再到调查案件时官员们的种种拖延,都证实了晚清错综复杂的朝堂势力、朝廷的无能与官场的黑暗。
就如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记载的一样,晚清时官场黑暗、官员们昏庸无能、买功卖功之事层出不穷。
而马新贻的被杀,就是晚清朝廷与地方势力进行博弈后最后的结果,他被杀的结果是必然,也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