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墓中的一颗牙齿,辅助DNA技术,或许能揭开曹操身世之谜

东汉墓中的一颗牙齿,辅助DNA技术,或许能揭开曹操身世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21 更新时间:2024/2/6 14:47:34

曹操一生征战天下,一统北方更是差一点统一天下,提前结束乱世。

但时运不济,终究只是止步于长江。

历史上关于曹操的争论有很多,而关于其身世便是其中一个。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的父亲是曹嵩,而曹嵩是东汉大太监曹腾的养子。但是没有记载曹嵩的生父是谁。

关于曹嵩是曹腾从哪里抱来的,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曹腾的本家侄子,二是来自与曹家交好的夏侯家。

双方各有争论。

夏侯淳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在《三国志》中夏侯氏的地位要高于曹氏,这一点貌似可以说明曹操更看重夏侯氏。

但在《三国志·曹仁传》中有一句话: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

曹仁早早便离开家乡,自己去谋求发展了。等听说曹操起兵后,才率人来投靠,这也是曹仁跟随曹操的时间稍晚于夏侯的原因。

虽然《三国志》和《后汉书》中没有曹腾父亲的记载,但在晋朝司马彪所作的《续汉书》书中称:曹腾的父亲为曹节,字元伟,有四个儿子长子伯兴,次子仲兴,三子叔兴,而马腾便是最小的儿子。

当时因为东汉大环境的原因,一个人想要出人头地,只能当官。而当官更多的是世家子弟的权力。哪怕有寒门逆袭,也是数量极少的“天才”。

曹腾想出人头地,只得入宫为宦官。这也说明曹家肯定不是世家子弟,甚至连普通家族都算不上,否则也不会让曹腾进宫当太监了。

曹腾是随着汉顺帝崛起的。汉顺帝以后,正是宦官权力极大的时候,而曹腾的权柄自然小不了。

到了公元135年,顺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宦官的宠爱,允许他们收养子嗣以承袭爵位。曹腾应该就是这时候收养的曹嵩。

陈寿在《三国志》中没有写明曹嵩身世,只写到:“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但是东吴所在的《曹瞒传》记载: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操予惇为从兄弟。但阿瞒传中对曹操对诋毁,其可信度极地。

曹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夏侯惇的长子夏侯楙,然后东吴在阿瞒传中,将曹操与夏侯淳定为堂兄弟,其目的不言而喻。

陈寿历任蜀汉、魏、晋,他的资料应该更为详实,他都不知道曹嵩从哪里来的,你偏安江左的东吴就知道?

我在上文中提到曹腾有三个哥哥,抱养孩子不从哥哥后代中选择,非得从外姓中选择?

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曹家是因为曹嵩而兴盛的,那么曹嵩的三个哥哥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曹嵩“名”下,获得更好的生活,岂不是更好?

民国学者黎东方在《细说三国》中,认为曹嵩应该是从曹氏中抱来的,并且推测曹嵩的生父可能是曹仁、曹纯的祖父曹褒。

当然这只是推测,因为史书上的资料太少了,没有严格的证据。

不过我国却在1973年发现了曹腾墓以及曹嵩墓,对解决曹嵩的身世之谜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不过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专家在古墓中发现了夏侯氏的名字。

证据偏向着曹嵩是夏侯氏子孙。

曹嵩的墓中,出现了夏侯氏的名字,这难道不是说明曹嵩是从夏侯家收养的吗?

随着dna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用到考古学中,用来验证墓主的身份。

在1976年发现的元宝坑一号汉墓,从其出土的铭文显示:吴郡太守曹鼎。推测墓主的身份可能为曹鼎。

将从元宝坑一号汉墓中获得“曹鼎”的牙齿与曹操宗族的DNA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匹配。也就是说曹鼎与曹操有着血缘关系。

但曹鼎的身份不确定。

《三国志》中,曹鼎是曹洪的伯父,也就是说曹鼎与曹嵩一辈。

但到了《后汉书》中,曹鼎则变成了曹腾的弟弟,也就是曹嵩的叔叔辈。

曹鼎身份不能确定,就无法确定曹嵩的“来源”。

主要是因为曹鼎不一定是曹腾所在的曹氏,可能来自另外的曹姓。毕竟当时曹腾势力不小,有同样姓氏的官员投靠,也不是不可能。

双方有了利益纠缠,那么曹腾从对方家族中收养一个儿子,以示亲近,这也说的过去。

不过这曹嵩并非夏侯氏,应该是确定了的。

当然历史究竟如何,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据。而关键的一部便是确定曹鼎的身份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客死他乡的名臣,刘邦逼着发小投奔了匈奴,李陵终身未能归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陵个人简历,李广和李陵,俄罗斯挖出李陵墓地在什么地方

    韩王信第一个韩王信,大家都听过韩信的很多,但是知道韩王信的人很少,韩王信的名字也叫韩信,因为他曾经是国外的王,大家为了区分开他和淮阴侯韩信,所以把他称为韩王信。韩王信很倒霉,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匈奴南下就包围了韩王信的底盘,韩王信的那点兵力哪够对付雪匈奴的啊,只能和匈奴周旋,刘邦带着人赶到,发现匈奴和

  • 董卓手下五位大将,吕布仅仅排名第五,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董卓和吕布是什么关系,董卓麾下十大猛将排行,董卓吕布貂蝉

    第一名:徐荣徐荣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与夏侯惇交马数回,便被斩于马下的小将,但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却是东汉末年一个杰出的将领。徐荣的一生主要有两大战绩:一是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董卓迁都长安,让徐荣断后,徐荣在汴水大败曹操,曹操险些丧命,还有便是在梁东之战中击败江东猛虎孙坚。在董卓死后,徐荣在与

  • 从关中到彭城,刘邦在“东进伐项”之路中,凭什么畅通无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彭城之战后刘邦怎么样,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逃向了哪里,刘邦彭城之战深度解析

    项羽将刘邦封于穷苦的巴蜀之地,对于这样的后果,刘邦是非常不满的。在韩信的鼓动下,刘邦整顿军队,准备一举夺回关中之地,然后以关中为大本营,向东争取天下。项羽顾头不顾尾按照楚怀王定下的怀王之约,刘邦本应该为“关中王”,但项羽依自己的喜好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章邯、董翳和司马欣。刘邦想要向东争取天下,

  • 刘秀的手下不乏狠角色,两大猛将斩杀州牧、郡守,夺得五万精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秀手下十大将军,刘秀手下最厉害的大将,刘秀手下的文臣武将

    然而,此时的更始政权,自身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实际统治的人口仅占当时的四分之一。当时,各地军阀割据,还在赤眉、铜马等大大小小的武装势力,不仅不听更始帝的号令,甚至还威胁到更始政权的稳定。刘玄名为皇帝,实际上,也仅是当时的一方诸侯而已。刘玄不擅长军事战略,从未带兵出征过。仅靠权谋难以服众,又如何能一统

  • 刘贺所作所为触碰霍光底线而被迅速废黜,汉宣帝仍命张敞对其监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霍光废掉不听话的刘贺,霍光废刘贺是阴谋,霍光废了刘贺的全过程

    为什么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宗室侯爵,他的薨逝却让皇帝如此安心,像“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一般如释重负?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要从三十二年前说起了。征和二年(前91年),一代雄主汉武帝已经到了暮年之时,出于对皇权的排他性和对于衰老乃至死亡的恐惧,他开始怀疑周围的人都在用巫蛊之术诅咒于他,让他早日

  • 刘据虽被冤杀但其行为却实属谋反,故汉武帝未对其后代给予优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枉的,刘据之死,汉武帝儿子刘据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汉武帝的“戾太子”刘据之死,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父子间误会导致的偶然,本质上却是权力矛盾爆发的必然:皇帝与太子,前者是当下皇权的掌控者,后者是未来皇权的拥有者,看似应该很简单的继承关系,但却由于封建皇权的高度排他性,而变得相当复杂。两者之间既是父子关系,同时却也带了一丝对手的色彩。在

  • 刘安认为刘长因汉朝政府的过错才绝食而亡是其反抗汉武帝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西汉历史,这种矛盾持续很久,且爆发过不少冲突,文、景、武三朝都有过,似乎成了一块顽疾。正是缘此背景,汉武帝才不遗余力地搞“推恩令”,最终使得西瓜般大的诸侯国统统变成了一堆小芝麻。但是王族与皇族何尝不是一种共生关系,当王族势力被皇族消弭殆尽,当人们对“推恩令”之神奇津津乐道时,其实西汉已濒临灭亡边

  • 西汉第一伪君子:逼死儿子博取美名,天下人都被他“忽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伪君子张道藩,历史上的伪君子,天下第一伪君子

    一、早年间的王莽王莽的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在王政君的关照下,她的“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然后王莽却没有得到这份恩泽,因为他的父亲王曼早亡。王莽的那些堂兄弟们都是耽于享乐的纨绔子弟,“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而王莽与众不同,他“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对母亲非常孝顺,还抚养兄长的遗孤。

  • 天下大乱:王莽昏聩杀尽子孙,天下将反群盗蜂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莽篡汉合集,王莽篡汉的故事主要内容,王莽屠刘八百户流血三千里

    越年本为天凤七年(公元20年),王莽依六岁改元的诏命,改号为地皇元年。春夏二季,只是筹备兵马,想击匈奴。适须卜当寄寓长安,不得回国,愁病而亡。王莽令须卜当之子大且渠奢,袭爵后安公,且将庶女陆逯任嫁为大且渠奢妻,陆逯系王莽女封邑,王莽改称公主为任,故名陆逯任。大且渠奢得为王莽女婿,倒也安心住下。王莽更

  • 别被骗了!这才是真正三国的武将排名,赵云第3,前2名太强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十大武将赵云,三国时期真实的赵云简介,三国赵云的真实实力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有人说时代造就英雄,其实又何尝不是英雄造就时代。全世界都有带有自己国家独特历史背景的伟大人物,他们或是改变了社会,或是推进了科学,不论如何他们都多少影响了世界的历史。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历朝历代数不尽的英雄带给人们太多故事和会议,有些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