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隋唐到清朝,一千多年时间里,才有777个状元而已

从隋唐到清朝,一千多年时间里,才有777个状元而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00 更新时间:2024/1/23 13:16:46

也许我们单纯说状元背后代表的具体官职有多大,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但是我们结合一些历史背景,一起来分析一下能够考中状元的艰难程度,以及高中状元之后带来的特殊荣誉,也许我们就能形象深入地理解状元官有多大了。

考状元的艰难程度

在古代,想要考状元,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持自己读书,对于那些过于贫困的人家,是不可能有钱支持孩子读书去考状元的,但凡能够支持子孙读书考状元的家庭,在古代一般经济条件都算得上中上水平了,比如当年曾国藩以及他的父亲能够一起读书考状元,背后就得益于曾国藩的祖父有一片田地支撑,要不然是不可能有钱供两人读书的。

就算是读书考中了举人或者进京成为京官之后,要是没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收入,单纯靠着京官的俸禄生活,还是入不敷出的,毕竟古代官员十分讲究排场,要是家中没有一定的积蓄,读书读不了,在京城做官也难以熬出头。

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之后,确实就可以开始读书,准备考取状元了,但是从开始读书到考取状元之间,相隔甚远,首先第一步需要搞定的就是考取童生,童生是在县里考的县试和府试,通常这两种考试能够考中的都是童生,只是级别不一样而已,前者水平差一些,后者水平高一些。

但是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一级简单的童生选拔,在整个清朝历史上,总共的童生加起来也才三百多万,相当于一年也就只有一万多个童生而已,而清朝人口最多的时候,高达四亿人口,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中,选择出来一万多人成为童生,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成为童生之后,才算基本开了科举考试之路,随后就能参加院试,院试考上之后,才能成为秀才,在古代一旦成为秀才,就可以免除自己的赋税劳役了,因此对于很多读书人而言,能够考上一个秀才,都是很不错的。

成为秀才之后,得以参加乡试,在乡试中考中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举人了,基本上在古代一旦成为举人,就算今后没有继续考中,在地方上也是相当厉害的了,要是家里有点钱或者关系,帮助自己进入官场,那么混一个县令之类的官员还是有希望的,就算没有当官,在当地做点生意什么的,也会得到大家支持,毕竟举人的身份,已经有很多特权,比如见到官员都是可以不用下跪的,犯罪也要从轻处罚。

成为举人之后,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在科举考试这条道路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范进中举,周围人又是送钱又是捧场的,他高兴过度疯掉也是正常。这就是举人的魔力所在,不过要是想要继续发展,则还是需要再参加科举考试继续深造的。

一般举人虽然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了,可是想要当大官,必须要成为进士方可,比如清朝时期的左宗棠,就是举人出身,一直考不上进士,因此十分郁闷,要不是他能力过分突出,想要有后来的成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在整个历史上,都属于一种特殊的存在。

举人参加的考试,就是会试了,后来有的皇帝担心考生作弊,在会试之后又加了一个考试,就是殿试,通常殿试都是皇帝亲自出题甚至亲自监考的,学生想要作弊,就不太可能了。

会试的第一名称之为会元,不过这个会元基本上没有多少用途,会试当中考上的就已经是进士了,至于后来的殿试,基本上就是走一个流程,分出一个等级而已,能够参加殿试的,一般也就三百人左右,其中前三名称之为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通常探花的评判十分严格,除了成绩好之外,还要长得帅方可。

第四名到一百名左右称之为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百名到结束,称之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般能够成为进士的,在官场上的发展前途就已经不可限量了,能够成为状元,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了,其实在殿试之外,有的朝代还会举行更高层次的考试,比如宋朝时期的制科以及清朝时期的庶吉士选拔考试,都是更高级别的考试,清朝时期有非庶吉士不能当大学士的说法,也就是最后对进士们的一次选拔考试了。

状元官有多大

正是因为考状元的整个过程太复杂和艰难,所以从隋唐时期有了科举制度开始,到最终清朝结束,历史上总共前前后后文武状元一起加起来,也才777个而已,要是加上太平天国时期唯一的一个女状元傅善祥,历史上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也才778个状元而已。

平均下来一年多时间才产生一个状元,而当时参与科举考试的人每年数量高达几十上百万,要在如此多的考生当中成为第一名,难度有多大,基本上不需要我过多赘述了。

既然想要考上状元难度这么大,那么考上状元之后的官职有多大呢?事实上这才是大多数读书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一旦考上状元之后,代表着的未来以及官职,就是无可限量、没有上限的。

根据相关史料统计,唐朝时期共出现了147个状元,其中有5名宰相,8名尚书,剩下的就算再差,基本上也是副国级的官员了,因为唐朝的官阶比较低,所以在唐朝时期就算宰相,也仅仅是正三品官员而已,在其余朝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多数时候,能够成为状元的,最少都能做到一二品的官员,其官职有多大,就比较清晰明了了。

结语

总而言之,状元虽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但是一旦成为状元之后,也就意味着你将会成为国家重要领导,成为宰相之类的官员,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成为宰相,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了,其官有多大,还需要过多言语么?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1915年,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宋父却为何要给孙中山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廖仲恺、何香凝、陈其美等少数人,作为新郎与新娘的朋友,参加了这场小规模的婚礼。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母亲倪桂珍,得知此事后,赶忙奔赴日本,但还是晚了一步。见面后,宋嘉树大骂孙中山“禽兽不如”,表示要和孙绝交,和宋庆龄脱离父女关系。母亲倪桂珍苦口婆心,劝诫女儿宋庆龄离开孙中山。毕竟这二人的年龄差距过大,

  • 清朝最美格格:爱上姐夫溥仪一生未嫁,03年在养老院吃饺子被噎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的格格都嫁给谁了,清朝最美格格为什么终身未嫁,清朝最美格格活到多少岁

    这位被誉为最美格格的女人叫做王敏彤。严格意义上来说,她的身体里流淌着爱新觉罗氏的血液,但生不逢时的她并没有看到清廷的繁荣富强,只看到了百姓们生活得倍感艰难。好在出身高贵的她并没有尝过生活的苦。因为她的外祖父是高高在上的贝勒,母亲又是乾隆皇帝的孙女,因此,王敏彤接触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堪称现实版的“谈

  • 曾国藩人生经历告诉你,一个人越是在这3方面舍得花钱,越会富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曾国藩人生四大原则,曾国藩人生经历及生活感悟,曾国藩人生最佳状态

    清朝时期的名臣曾国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出了一些对于金钱使用态度的经验哲理,他认为一个人越是在这3个方面舍得花钱,这个人也就越会变得富有。也许这个思想与很多人所谓的要省钱才会变富裕的思想有所不同,至于为何曾国藩要这样说呢?且听我慢慢分析。曾国藩原本家庭条件就一般,要说他是什么名门望族,完全就是不沾边

  • 雍正刚出生时每日哭闹油米不进,官员寻得一农妇问题马上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老梁故事汇雍正,雍正下江南,六六谈历史雍正

    "孝道"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美德,而今天我们就说说雍正身上的"孝"。雍正刚出生时每天都是哭闹不止油米不进,其母后、乳母或宫女用尽办法仍不见好转,皇宫御医对此也是毫无办法,为此康熙帝是怒火滔天,随后有一御医禀告说只要寻得一名脚踏青龙,手托玉印的妇女便可化解此事。康熙听闻此言是一点都不相信,但实在没办法只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种地,至今仍保留着先祖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子孙今何在,和珅是八旗后代吗,和珅先祖在哪

    曾经在清朝社会,作为主要的军事力量,八旗子弟曾经帮助满清推翻了明朝统治,八旗贵胄是皇权威严的象征,也是八旗子弟让满清朝廷稳如泰山。那么满清朝廷灭亡之后,曾经帮助满清朝廷打下去江山的八旗子弟都去哪里了呢?经过调查后得知,和珅的后人在黑龙江种地,而且至今都保留着祖先的传统。其实,八旗子弟的发展史就和满清

  • 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守皇陵?谁给这些守陵人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清守陵人变化,清朝皇陵还有守陵人吗,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

    一、清朝皇陵守陵人制度清朝要是从入关后开始算,总共有10个皇帝,其中溥仪没有葬在皇陵里边,其余9位都葬在清东陵和清西陵,其中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葬在清东陵,雍正、嘉庆、道光、光绪葬在清西陵。关外还有入关之前的两位皇帝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皇陵分别为福陵、昭陵。相比于关内的清东陵与清西

  • 战死1万杀敌5人,此战被誉为清朝最耻辱的一战,但却赢得敌方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最惨四次败仗,清朝最厉害的一场胜仗,晚清最惨的一战

    1860年8月21日,英法联军进攻大沽;1860年8月24日,天津沦陷。在后来的谈判破裂后,英法联军在9月18日拿下通州,剑指北京城。此时在通州通往北京城的八里桥一代,有清军大将僧格林沁率领的3万大军镇守,而英法此次进攻的人数只有8000余人。僧格林沁是清朝为数不多的猛将,曾经活捉太平天国林凤祥、李

  • 孝庄太后去世之后,为何康熙并没有给其建造陵墓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孝庄太后死时康熙多大,孝庄太后在康熙多大岁数死的,孝庄太后陵墓和康熙的陵墓

    顺治也没有当多少年的皇帝,他因董鄂妃的去世而日渐消沉,最终因染上天花而病逝。在去世之前,顺治就将康熙立为了继承人,他去世后,年仅八岁的康熙成为了皇帝。为了稳定康熙的统治,顺治甚至为其设置了四位顾命大臣,其中就包括鳌拜。康熙十分孝顺祖母,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都是祖母在帮他。然而,在孝庄去世多年后,康熙却

  • 和珅一生中的三大对手,其中两人徒有虚名,只有一人压了他30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和珅的简介和个人资料,和珅真实身份和个人资料,历史中谁真正是和珅的对手

    每当我们聊到清朝第一贪官,那么毫无疑问,乾隆年间的和珅必然要上榜。原因很简单,因为此人的财富据说可以养活清朝10年,而且此人的权力滔天,以乾隆皇帝的外妃自居。尤其是在电视剧中,和珅那可是妥妥的大贪官,纵横南北无人能敌。不过电视剧为了变得更加戏剧化,所以也曾经给和珅配了几个对手。这之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大

  • 大乱起西南:行将入土的吴三桂为何起兵反清,光复明朝概率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三桂为何要起兵反清,吴三桂起兵反清有多少兵,吴三桂起兵反清有可能成功吗

    三藩之乱公元1673年,也就是大清帝国入关之后的第29年,大清的汉族藩王,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并在湖南衡阳称帝,建立他自己的王朝。我们应当知道,历史上绝大多数的人造反,都是由于走投无路。不把人逼到绝路,人是不会造反的。吴三桂,明末清初政治家、军事家,受封平西王,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