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人生经历告诉你,一个人越是在这3方面舍得花钱,越会富有

曾国藩人生经历告诉你,一个人越是在这3方面舍得花钱,越会富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59 更新时间:2024/2/17 13:00:12

清朝时期的名臣曾国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出了一些对于金钱使用态度的经验哲理,他认为一个人越是在这3个方面舍得花钱,这个人也就越会变得富有。也许这个思想与很多人所谓的要省钱才会变富裕的思想有所不同,至于为曾国藩要这样说呢?且听我慢慢分析。

曾国藩原本家庭条件就一般,要说他是什么名门望族,完全就是不沾边的,他是完全的农民子弟,家中比较贫困,所以从祖父开始,就特别希望家中能够出一个大官,让家族的阶级出现一些改变。

可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一生科举考试都不得志,连续参加了14次科举考试也没有考中一个举人,让曾国藩的爷爷十分无语,最终只能把希望继续寄托在曾国藩身上。也许有时候事情发生总是很有意思,曾麟书读书不成器,他还教曾国藩学习,曾国藩按照父亲的学习方法学习之后,一样没啥成绩,连续考了6次,都没有考中,家乡到处都在笑话他们父子两。

终于,在第6次考完之后,曾国藩痛定思痛,彻底改变了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第7次考试中考中,从此以后开始正式进入京城成为一个京官。清朝时期的官员实际上俸禄很低,而各种开支又很多,样样需要讲求面子,要是类似于曾国藩这样的穷困家庭,想要在北京混好,根本就不太可能。

曾国藩深知这个道理,为了能够有积蓄在北京好好做京官,曾国藩在考中举人之后依旧留在湖南进行了长达一年时间的类似于化缘一样的生活,他挨家去拜访当地的名门望族,跟人说自己考中举人,这些人听闻好消息,一般都会给曾国藩一点贺礼。

曾国藩就靠着这样的办法筹集到1500两银子,成为去京城做官的积蓄。初到北京,曾国藩还是一贫如洗,别人都在吃黑钱,曾国藩出淤泥而不染,坚持靠着自己那点积蓄在京城继续做清官,他相信他可以改变世界。

那些时间毫无疑问是曾国藩最凄惨的时间,尽管他真的是穷困潦倒,但是曾国藩对待好友的一些该有的礼节,从来没有少过,比如随份子之类的,还有他对待以前有恩于自己的人,也总是慷慨万千,对待家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会每个月给家里带去一些钱,让父亲和家中弟弟们能够好好生活,虽然带回去的不多,大家还是能感受到曾国藩对这个家的情义。

正因为曾国藩一直秉持这样的原则,所以结识了不少好友,后来曾国藩实在没钱的时候,还找人借到1000两银子维持生活,这些钱直到最后他成为两江总督之后才全部偿还清楚,可想而知,曾国藩当时的那些朋友还是很给力的。

晚年的曾国藩,就比较富裕了,他对待曾经有恩于自己的那些人一样慷慨解囊,从来不会亏待谁,更不会忘记别人的恩情,这样的行为足够值得我们学习。

从曾国藩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在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期间,虽然自己并不富裕,但是份子钱可是从来没有少过谁的,只要身边或者朝廷中有朋友有事情请到曾国藩,曾国藩都会想方设法随分子。

这种行为在今天看来,也许会有一些比较傻,可往往很多时候就是大智若愚,因为曾国藩总是愿意给别人随份子,一旦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记得自己,虽然不说所有人都记得自己,至少大部分是记得自己的那份情谊的。

随份子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打开与人交流沟通的一块敲门砖,别人有事邀请你,要是你假装不知道不给别人面子,久而久之,你就会被这些人孤立,一旦被孤立,你想要有所成就,难度颇大。

反观之,要是你在别人邀请你的时候,总能够舍得,让别人留下很好印象,未来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朋友多了路好走,曾国藩要是没有前期随份子的慷慨,怎么可能有后来别人借他钱让他度过难关呢?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你不敢保证所有人都能够真心换真心,至少可以保证大部分还是会记得你的好,至于少部分人,我们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随份子这件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没有必要超出自己能力范围,那样反而适得其反,情况也就不一样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点不需要过多分析,我们也就能够看懂其中道理,要是一个人连对待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都做不到舍得,那这个人的人品可想而知,忘恩负义之人,是所有人所不齿的,这样的人想要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上有一定地位或者变得富有,那是根本不太可能的。

对于那些知恩图报之人,别人总会记住你的真诚,以后倘若你有什么事情,别人也会义不容辞帮助你,因为觉得你这个人可信,而且是值得帮助的人,贵人相助,多指这种情况,要是被人深知你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避而远之都来不及,谁还愿意与你再有任何交集。

所谓对待家人的舍得,这个最容易理解,我们一生都在拼搏奋斗,到头来主要就是为了让一家人能够有个好日子过,要是你连对待家人都十分小气吝啬,那么你所努力付出得到的那些东西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换言之,一个对自己家人都舍不得的人,根本就没人愿意与之相处,这样的人即使最开始家财万贯,最后也终将还是会沦为孤家寡人。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与富有并非这个人挣了多少钱,而是这个人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金钱范围内,让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得到最大的满足。

不同的人对待金钱有不同的态度,我不敢说什么态度是绝对正确的,但是从很多古人以及曾国藩的人生真实经历来看,我觉得在随份子、对待恩人、对待家人3方面越是舍得的人,即使一开始一贫如洗,未来也会拥有很多好友和深情,最终不难走富有之路!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雍正刚出生时每日哭闹油米不进,官员寻得一农妇问题马上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老梁故事汇雍正,雍正下江南,六六谈历史雍正

    "孝道"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美德,而今天我们就说说雍正身上的"孝"。雍正刚出生时每天都是哭闹不止油米不进,其母后、乳母或宫女用尽办法仍不见好转,皇宫御医对此也是毫无办法,为此康熙帝是怒火滔天,随后有一御医禀告说只要寻得一名脚踏青龙,手托玉印的妇女便可化解此事。康熙听闻此言是一点都不相信,但实在没办法只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种地,至今仍保留着先祖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子孙今何在,和珅是八旗后代吗,和珅先祖在哪

    曾经在清朝社会,作为主要的军事力量,八旗子弟曾经帮助满清推翻了明朝统治,八旗贵胄是皇权威严的象征,也是八旗子弟让满清朝廷稳如泰山。那么满清朝廷灭亡之后,曾经帮助满清朝廷打下去江山的八旗子弟都去哪里了呢?经过调查后得知,和珅的后人在黑龙江种地,而且至今都保留着祖先的传统。其实,八旗子弟的发展史就和满清

  • 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守皇陵?谁给这些守陵人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清守陵人变化,清朝皇陵还有守陵人吗,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

    一、清朝皇陵守陵人制度清朝要是从入关后开始算,总共有10个皇帝,其中溥仪没有葬在皇陵里边,其余9位都葬在清东陵和清西陵,其中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葬在清东陵,雍正、嘉庆、道光、光绪葬在清西陵。关外还有入关之前的两位皇帝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皇陵分别为福陵、昭陵。相比于关内的清东陵与清西

  • 战死1万杀敌5人,此战被誉为清朝最耻辱的一战,但却赢得敌方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最惨四次败仗,清朝最厉害的一场胜仗,晚清最惨的一战

    1860年8月21日,英法联军进攻大沽;1860年8月24日,天津沦陷。在后来的谈判破裂后,英法联军在9月18日拿下通州,剑指北京城。此时在通州通往北京城的八里桥一代,有清军大将僧格林沁率领的3万大军镇守,而英法此次进攻的人数只有8000余人。僧格林沁是清朝为数不多的猛将,曾经活捉太平天国林凤祥、李

  • 孝庄太后去世之后,为何康熙并没有给其建造陵墓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孝庄太后死时康熙多大,孝庄太后在康熙多大岁数死的,孝庄太后陵墓和康熙的陵墓

    顺治也没有当多少年的皇帝,他因董鄂妃的去世而日渐消沉,最终因染上天花而病逝。在去世之前,顺治就将康熙立为了继承人,他去世后,年仅八岁的康熙成为了皇帝。为了稳定康熙的统治,顺治甚至为其设置了四位顾命大臣,其中就包括鳌拜。康熙十分孝顺祖母,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都是祖母在帮他。然而,在孝庄去世多年后,康熙却

  • 和珅一生中的三大对手,其中两人徒有虚名,只有一人压了他30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和珅的简介和个人资料,和珅真实身份和个人资料,历史中谁真正是和珅的对手

    每当我们聊到清朝第一贪官,那么毫无疑问,乾隆年间的和珅必然要上榜。原因很简单,因为此人的财富据说可以养活清朝10年,而且此人的权力滔天,以乾隆皇帝的外妃自居。尤其是在电视剧中,和珅那可是妥妥的大贪官,纵横南北无人能敌。不过电视剧为了变得更加戏剧化,所以也曾经给和珅配了几个对手。这之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大

  • 大乱起西南:行将入土的吴三桂为何起兵反清,光复明朝概率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三桂为何要起兵反清,吴三桂起兵反清有多少兵,吴三桂起兵反清有可能成功吗

    三藩之乱公元1673年,也就是大清帝国入关之后的第29年,大清的汉族藩王,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并在湖南衡阳称帝,建立他自己的王朝。我们应当知道,历史上绝大多数的人造反,都是由于走投无路。不把人逼到绝路,人是不会造反的。吴三桂,明末清初政治家、军事家,受封平西王,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称“

  • 清朝历史中的道光皇帝,能文能武,为何却管理不好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道光皇帝名单,清朝道光皇帝有什么用,经典传奇清朝道光皇帝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不论你的能力有多强,要是管理能力不足,那其他方面的能力再强都没有什么用,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不会有什么帮助,那今天小编就要给大家说说清朝历史中能文能武,但是管理能力不足的一位皇帝,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中记载的道光皇帝,在位时将朝政处理的乱七八糟,可他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会,都不懂的人,从

  • 许可馨不当言论,让我想起蔡元培的一句话:模仿太过而消亡其特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世界逐渐融合,自从清朝开始,我们不断受到外国的文化影响,留学生逐渐增多,很多留学生在国内原本都是佼佼者,可是后来出国之后接受了外国的教育以及文化熏陶,最后家国情怀逐渐淡忘,以至于最终漠视,选择视而不见。清朝末年以及民国时期,留学热潮十分惊人,尤其民国时期,更是有很多人都留学过,我们

  • 民国女刺客郑毓秀,身为名媛,却多次参加刺杀大清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毓秀晚年图片,中国女杀手郑毓秀,郑毓秀炸死了谁的丈夫

    爱新觉罗·良弼刚从紫禁城出来,满面愁容的他,坐在马车里担忧着大清的生死存亡。一直到车夫提醒,良弼才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走下车后,良弼看到一个军官打扮的年轻人站在自己的府邸大门外,正与看门的守卫说着什么。良弼也没有多想,现如今大清朝风雨飘摇,那些落魄的皇子皇孙们,三天两头就有人跑过来找自己诉苦。走到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