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守皇陵?谁给这些守陵人发工资?

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守皇陵?谁给这些守陵人发工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4/3/2 12:02:16

一、清朝皇陵守陵人制度

清朝要是从入关后开始算,总共有10个皇帝,其中溥仪没有葬在皇陵里边,其余9位都葬在清东陵和清西陵,其中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葬在清东陵,雍正嘉庆道光光绪葬在清西陵。

关外还有入关之前的两位皇帝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皇陵分别为福陵、昭陵。相比于关内的清东陵与清西陵而言,关外的皇陵规模要小一些。

这么多的皇陵,里边还有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要是没有守陵人,那肯定经常被人盗墓,所以清朝统治者当然对皇陵有足够的重视,设置了专门的人进行守陵,还有规范的守陵人制度,这种制度从秦朝就已经开始有,到了清朝,已经发展比较成熟。

清朝的守陵人制度主要是这样的,分别设置内务府、礼部、工部、八旗和绿营按照一定的职责进行守陵,其中分工明确,内务府主要负责皇陵金银珠宝摆设以及皇陵打扫还有一些繁琐的小事,内务府最高长官为郎中,负责管理好这些琐事,每个皇陵内务府有12人左右。

其次是礼部,礼部主要负责皇陵祭祀活动以及一些祭祀所需的物品,一般一个皇陵礼部有140人左右。工部是负责对皇陵进行维修保护的,比如哪里出了一些小毛病,就是工部前往维修即可。

八旗兵负责陵园安全以及夜里巡逻,绿营兵负责管理皇陵周边的花花草草。所有这些人员都是子承父业,世袭制的,一代一代往下传,越来越专业化,并且清朝时期给这些守陵人开的工资还十分不错,足以维持守陵人生活。

二、守陵人的衰落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清朝结束,但是《清帝退位优待条件》中明确表示民国政府还是会对清朝的皇陵进行保护,给之前的一部分守陵人继续发工资,只是工资没有以前那么高而已。

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并且不再给清朝皇陵的守陵人发工资,一时间这些守陵人生活困难,再加上以前世世代代都是看守皇陵为生,如今突然失业,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一些年老的守陵人觉得无所谓,饭后习惯性还会去皇陵周围走走看看,而年轻一代为了生活再无心守陵。

1928年,将溥仪赶出京城的冯玉祥首当其冲在豫盗取袁项城陵墓,同年,军阀孙殿英浩浩汤汤前往清东陵,对乾隆的裕陵以及慈禧的定东陵等洗劫一空。

当时,守陵人已经不敢对这些盗墓人进行约束,甚至有一些守陵人监守自盗,与民间地痞流氓一起盗墓,最后分赃,为了生活,他们再也无暇顾及所谓的道义与信仰。

在民国时期,清东陵多次遭遇盗墓,只有顺治没有被打扰,其余皇陵都被洗劫一空,而清西陵也有光绪的崇陵被盗,其余还是保持原样。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对皇陵的保护才更加规范,盗墓者无机可乘。

那些曾经的守陵人,如今也早已到社会各地去谋求生路,剩下少部分留在那里,也是通过一些皇陵祭祀等文化活动来挣钱生活,在现实面前,他们不得不选择低头。

结语

其实又何止是守陵人呢?多少企业或者一些文化遗产的衰落不都是因为现实生活所迫么?我不想说什么理想与信仰,倘若一个人温饱都解决不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会选择向理想低头,这就是现实。

所以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实现你的梦想,不要空谈,先努力实现养家糊口,保证正常生活,再谈梦想也不迟!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战死1万杀敌5人,此战被誉为清朝最耻辱的一战,但却赢得敌方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最惨四次败仗,清朝最厉害的一场胜仗,晚清最惨的一战

    1860年8月21日,英法联军进攻大沽;1860年8月24日,天津沦陷。在后来的谈判破裂后,英法联军在9月18日拿下通州,剑指北京城。此时在通州通往北京城的八里桥一代,有清军大将僧格林沁率领的3万大军镇守,而英法此次进攻的人数只有8000余人。僧格林沁是清朝为数不多的猛将,曾经活捉太平天国林凤祥、李

  • 孝庄太后去世之后,为何康熙并没有给其建造陵墓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孝庄太后死时康熙多大,孝庄太后在康熙多大岁数死的,孝庄太后陵墓和康熙的陵墓

    顺治也没有当多少年的皇帝,他因董鄂妃的去世而日渐消沉,最终因染上天花而病逝。在去世之前,顺治就将康熙立为了继承人,他去世后,年仅八岁的康熙成为了皇帝。为了稳定康熙的统治,顺治甚至为其设置了四位顾命大臣,其中就包括鳌拜。康熙十分孝顺祖母,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都是祖母在帮他。然而,在孝庄去世多年后,康熙却

  • 和珅一生中的三大对手,其中两人徒有虚名,只有一人压了他30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和珅的简介和个人资料,和珅真实身份和个人资料,历史中谁真正是和珅的对手

    每当我们聊到清朝第一贪官,那么毫无疑问,乾隆年间的和珅必然要上榜。原因很简单,因为此人的财富据说可以养活清朝10年,而且此人的权力滔天,以乾隆皇帝的外妃自居。尤其是在电视剧中,和珅那可是妥妥的大贪官,纵横南北无人能敌。不过电视剧为了变得更加戏剧化,所以也曾经给和珅配了几个对手。这之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大

  • 大乱起西南:行将入土的吴三桂为何起兵反清,光复明朝概率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三桂为何要起兵反清,吴三桂起兵反清有多少兵,吴三桂起兵反清有可能成功吗

    三藩之乱公元1673年,也就是大清帝国入关之后的第29年,大清的汉族藩王,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并在湖南衡阳称帝,建立他自己的王朝。我们应当知道,历史上绝大多数的人造反,都是由于走投无路。不把人逼到绝路,人是不会造反的。吴三桂,明末清初政治家、军事家,受封平西王,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称“

  • 清朝历史中的道光皇帝,能文能武,为何却管理不好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道光皇帝名单,清朝道光皇帝有什么用,经典传奇清朝道光皇帝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不论你的能力有多强,要是管理能力不足,那其他方面的能力再强都没有什么用,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不会有什么帮助,那今天小编就要给大家说说清朝历史中能文能武,但是管理能力不足的一位皇帝,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中记载的道光皇帝,在位时将朝政处理的乱七八糟,可他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会,都不懂的人,从

  • 许可馨不当言论,让我想起蔡元培的一句话:模仿太过而消亡其特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世界逐渐融合,自从清朝开始,我们不断受到外国的文化影响,留学生逐渐增多,很多留学生在国内原本都是佼佼者,可是后来出国之后接受了外国的教育以及文化熏陶,最后家国情怀逐渐淡忘,以至于最终漠视,选择视而不见。清朝末年以及民国时期,留学热潮十分惊人,尤其民国时期,更是有很多人都留学过,我们

  • 民国女刺客郑毓秀,身为名媛,却多次参加刺杀大清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毓秀晚年图片,中国女杀手郑毓秀,郑毓秀炸死了谁的丈夫

    爱新觉罗·良弼刚从紫禁城出来,满面愁容的他,坐在马车里担忧着大清的生死存亡。一直到车夫提醒,良弼才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走下车后,良弼看到一个军官打扮的年轻人站在自己的府邸大门外,正与看门的守卫说着什么。良弼也没有多想,现如今大清朝风雨飘摇,那些落魄的皇子皇孙们,三天两头就有人跑过来找自己诉苦。走到年轻

  • 古装剧中五花八门的旗头符合历史吗,这才是清朝旗头真实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旗头图片,历史上真正的清朝旗头,清朝女子发型旗头

    当然,还有一些清宫剧以别的特点出圈,比如《延禧攻略》,也是有不少人喜欢的。单单这两部剧,宫中贵人们的头饰就不一样,虽然两部剧不属于同一时期的,但是也是紧挨着的,却差别又如此之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更何况不同的古装剧中,后宫妃子的旗头有各种不同的样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了,那清朝的旗头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 民国期间,此人除了有专门的外国军队,还有20多个姨太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初期,社会局势动荡,军阀割据混乱。当时的中国是没有固定政府的,政府更替速度极快。这就导致了百姓生活十分的不稳定。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北洋军阀,他叫做张宗昌。张宗昌正是出身于这一时代,他的出现,给民国时期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光绪年间,清政府的统治已近腐败,政府倒台是随时都有可能的。张宗昌的家里

  • 曾国藩告诫后人,在社会中,这三种话少说,尤其是最后一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曾国藩的六句忠告,曾国藩少说话的名言,曾国藩人生的三大禁忌

    曾国藩十分重视对于后代子孙的教育。他先后撰写过《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以及《曾国藩家书》等等。这些作品对于后人来说,有着十分好的启迪效果。不但如此,在这些作品中,曾国藩总结了一些经验,并且告诫了后人。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则是曾国藩在作品中总结的,在社会中应极少说的三种话。这三种话千万不能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