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之间,在封建王权的威压之下,似乎一直都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即使是作为皇亲国戚的重臣,在皇帝面前也依然是唯唯诺诺的样子。
清朝更甚,满清官员甚至动不动就将自己称作“奴才”,似乎臣子在帝王面前一文不值。然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却不是如此。大部分朝代中,君臣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张,甚至有时候会以平起平坐的关系出现,君臣间也流传出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拿汉朝来说,如此开疆扩土、杀气满满的朝代,几乎每个皇帝都是历代帝王的榜样,自然也不好惹。汉景帝有一次,就请自己的臣子周亚夫吃饭,但是却没给他准备筷子。吃完饭后,汉景帝密令:此人绝不能留。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侯爵之后,威猛将军
周亚夫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将之一,只不过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是汉朝,所以对他感兴趣的人不是太多。他并非出生于普通家庭,其父亲是侯爵,只不过他不是嫡长子。按理来讲,他和自己父亲的爵位之间,没有太大的利益联系。
只不过,他的哥哥早年间因病去世,按照顺位继承的原则,他就这样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汉武帝时期,爵位也是有高低之分的。而周亚夫祖祖辈辈都是打仗的,他继承爵位后,也成了汉武帝手下的大将。
虽然是官二代,但是他从小理想崇高,为人大气忠厚,从来不觉得自己继承父亲的爵位,有什么好炫耀的。平时在军中,他虽然是领导阶层,却从来都是和自己手下的士兵们同甘共苦。
士兵群体多是热血男儿,因此,他空降开始带领军队的时候,大多数人是不太服气的,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没几个人像他这样,一来就是大将军。
但是,众人和周亚夫一起共事之后,慢慢地发现了他的优点。几年之后,他在军中的声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在前线士兵的眼中,他的命令要比皇帝的命令更加管用。
这是典型的功高盖主,但是,汉文帝知道周亚夫忠心耿耿,君臣之间丝毫没有嫌隙。汉文帝在去世之前,告诉他的继承者:像周亚夫这样的忠心大将,千百年来都没有几个,因此,他嘱咐汉景帝一定要重用他。
然而,汉景帝的心胸却没有其父亲宽广。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周亚夫对自己的威胁非常大。并且作为一名武将,周亚夫脾气不小,时常顶撞汉景帝,这对他来说更是不快。
汉景帝的鸿门宴
有一次,周亚夫降服了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游骑兵。汉景帝的想法是:要封赏一些匈奴的高级官员,让他们感受到大汉王朝的宽容,便于管理。但周亚夫知道,这些人很快就会得寸进尺,汉景帝的做法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其他人不敢说什么,但周亚夫平时直来直去惯了,听到汉景帝的这个想法之后,他就坐不住了。没过多久,他就直接和汉景帝面谈,告诉皇帝封赏匈奴部落不是妥当的做法。
大大小小的事情加到一起,汉景帝真的忍受不了了,他觉得再这样下去,恐怕自己皇帝的位子都保不住了。因此,他开始想办法把周亚夫拉下来。然而,周亚夫不是一个普通官员,总不能一下子,就罢免了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
思前想后,汉景帝决定请他吃饭。很快,周亚夫就收到了汉景帝的请柬,虽然他也感受到这次宴会肯定没啥好事,但还是乖乖去参加了。
到了宴会之上,周亚夫才发现了不对劲。明明参加宴会的人有这么多,别人的桌子上都是碗筷齐备。但是,偏偏他的桌上没有筷子,自然,这正是汉景帝想要刁难他的方式。
汉景帝想知道,周亚夫面对自己的刁难,会作何反应。周亚夫在入席之后,很快就明了皇帝的意思,但是他却没有屈服。而是立刻告诉汉景帝,他的身体不舒服,不能继续参加这次宴会,便请罪离开了。
汉景帝没想到,周亚夫一点面子都不给他。想来想去,他龙颜大怒,宴会也是不了了之了。随后,汉景帝就告诉自己的亲信:此人不能再留。
一代名将被逼死
汉景帝的意思很明确:如果这次宴会周亚夫能够服个软,告诉大家他的功劳再大,也不过是个小小的将军,不能够和皇帝对着干,这样君臣二人就都放心了。结果,他非但没有服软,反而还和汉景帝对着干。
汉景帝作为一国之君丢了面子,怎么可能忍受的了。不久之后,他就设计让周亚夫的儿子犯错,给父亲上供了很多兵器铁甲。本来,这只是儿子的一片孝心,但周亚夫可是大将军,私自囤积兵甲,汉景帝的用意显而易见。
很快,他就派遣御林军包围了将军府,将周亚夫关进大牢之中,其罪名也是很清晰:意图谋反。周亚夫听到之后仰天大笑,他知道,这只不过是皇帝想要他死的一个由头而已。
事已至此,周亚夫也没什么好说的,最终,他在大牢之中绝食抗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此名将,以这样的方式消失在历史中,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结语
周亚夫做错了什么吗?他什么都没有错,忠心耿耿为国家奋勇杀敌,碰到汉文帝那样的皇帝,定能干出一番事业。然而,汉景帝心思太多狭隘,就这样害死了自己的得力助手。
汉景帝不明白一个道理,他杀了一个周亚夫,还会有第二个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将军,他的江山又该何去何从?而历史中,因功高震主被陷害致死的将军也不在少数,这也算是历史对我们的警示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