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勾践灭吴百余年后自己的后代也犯了和夫差同样的错误

勾践灭吴百余年后自己的后代也犯了和夫差同样的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81 更新时间:2024/2/17 10:46:29

吴越相争,其实没什么道德高下之分,也不存在复不复仇的概念。

两国的国君家族虽然都来自中原华夏,但长期偏居东南一隅、与少数民族混居融合的现实,使得他们都沦为了断发纹身的“蛮夷”。所以在早期的春秋史料中,两国压根没留下多少记载,可谓难兄难弟。

春秋中期,持续百年的晋楚争霸将无数小国裹挟其中,吴、越也难以独善其身。为了制衡楚国,晋国主动联络、帮助吴国发展;而为了给吴国添乱,楚国也联合越国,就这样,吴王阖庐、越君允常开始了战争。

当然了,即使抛开大国博弈的元素,以越国的地理位置,他若想与华夏文明保持联络,也必须首先应对吴国。说两国是天生的死敌,并不为过。

但在相差悬殊的国力面前,只要吴国未被其它因素干扰,越国压根不是对手。

[var1]

鸠浅

起初的吴国,对于越国的威胁并没放在心上,而是把精力集中于问鼎中原、挑战曾经的霸主楚国。周敬王十五年(前505年),趁着吴王阖闾率大军占领楚国郢都、国内防备空虚之际,勾践举国伐吴,让阖闾惊出了一身冷汗。

此后,吴国才真正留意起身后这个不起眼小国,很长一段时期内将精力集中往南。

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吴王阖闾亲自率军伐越。实力处于下风的勾践兵行险着,派出三波敢死队在吴军阵前自杀;吴兵被这一场面惊呆,因此放松戒备,却被越军主力偷袭,其后全线大败而退,吴王脚拇指受伤,并因此而死。

临终前的阖庐交待儿子夫差,必须要报这一奇耻大辱。一旦吴国集中精力,越国毫无与之抗衡的机会。仅仅过了三年,勾践就面临着被围会稽山上的绝境。

对于夫差接受勾践投降,后世争议颇多。但若结合那个时代的特征,我们站在夫差的立场上,其实并不难理解这一决定。

在春秋时期,争霸还是主流、赶尽杀绝并不受欢迎;而争霸既要凭武力,更得靠信义、仁德。越国并不是吴国进军中原的主要敌人,若对放下武器、俯首称臣的勾践穷追猛打,吴国付出惨重代价事小,在中原各诸侯国中造成“穷兵黩武、得理不饶人”的印象才更要命。

[var1]

夫差

更何况,在那个春秋信义尚存的年代,人们对堂堂一国之君作出的承诺还是比较有信任度的。但夫差君臣没料到的是,勾践并不是有规则意识的人。

勾践在国内卧薪尝胆、鼓励生产、招揽人才这些动作无需多言,单讲他对外是怎么迷惑、削弱吴国的。

首先,他对吴王、吴国极尽谦卑之能事,不仅自己俯首帖耳,还派重臣范蠡、柘稽等人前去吴国当人质;至于进贡、送礼、朝拜,那更是基本操作,让吴国上下都放松了戒心。江湖上甚至流传他替夫差尝大便诊病的传说;其次,分化、离间吴国君臣。勾践利用夫差与伍子胥的理念冲突,不吝重金收买吴国太宰伯嚭,挑拨、打压察觉出勾践复仇心思的伍子胥,使吴国内部再也没有对越国心生警惕的重臣;其三,鼓励夫差北伐,恶化吴国与中原各国的关系。勾践利用夫差急于称霸中原的雄心壮志,利用大夫逢同的建议,对外“结齐、亲楚、附晋”,孤立吴国。

同时,他采取各种方式鼓动吴国北伐,每当吴王决心未定时,勾践就采取诸如主动请求出兵助拳、送上象征武力的“屈卢之矛,步光之剑”等加油鼓劲;而当吴军付出惨重代价疲惫归来时,勾践则“率其众以朝吴,厚献遗之”,让夫差越发志得意满。

[var1]

伍员

在这一番组合拳下,越国埋头发展、实力逐渐增长;吴国一方面损失了伍子胥这样的能臣,另一方面被无尽的北伐消耗国力、人力,而且还招致了中原各国的排斥。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当夫差率领主力北上伐齐、其后黄池会盟时,认为时机成熟的勾践终于撕掉了面具,率领全部精锐对腹地空虚的吴国发动了背刺。夫差不得不仓惶回撤,甚至迫于严峻的局势对越国低声下气。

但勾践并不会像夫差当年那样心慈手软。周元王元年(前475年),精疲力尽的吴国彻底被打崩,吴王夫差自杀,曾经威震天下的吴国灭亡。

而在吴国岌岌可危的几年里,由于勾践在前期的挑拨、分化,中原诸强态度出奇的一致:坐山观虎斗,坐视一个大国被吞并,这在秉大国承势力均衡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获胜的勾践,深刻吸取了吴国的惨重教训,他在徐州与齐、晋两强会盟,态度极其端正,丝毫没有当初夫差那样的趾高气昂;他恭恭敬敬地向周天子进献贡品,表态要当一个服从华夏秩序的乖诸侯。

回国后,他把当初吴国从楚国手里夺下的淮河流域返还给楚国,把吴国从宋国手里侵占的土地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百里之地送给了鲁国,反正这也是原来吴国的领土,借花献佛、换得邻居们的亲善,不亦乐乎。

[var1]

鸠浅

在勾践的一番操作下,当时的越国地位是这样的:“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偏居一隅的小小越国,如今竟然成了春秋最后一霸,这样的场面,往前推个十几年,估计压根没人敢相信。

只可惜,“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勾践的后代最终忘记了祖辈的教训,重蹈乐吴王夫差的覆辙。

在勾践死后,雄霸东南的越国仍一度保持着强势地位,就像墨子说的那样:“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期间,越国趁机吞并了几个小国;战国初期,在田氏代齐的时候,越国甚至打起了齐国的主意,但在齐楚两强的威压下,越国的野心未能得逞。

接下来,天下变成了战国七雄的舞台,无力逐鹿中原的越国王室开始沉迷于内斗,不断发生弑君弑父的惨案,整个越国也步入了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的困境,越国国运不可阻挡的衰落下去。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在位的越王无彊雄心万丈,计划继续祖先征伐中原的未竟梦想,首要目标仍旧是横在北方的齐国。

[var1]

齐威王

齐威王派人忽悠越王“伐齐不如伐楚之利”,即声称当时的楚国国内空虚、是个软柿子。

楚国如果真的软,齐国为啥不去捏?然而,对于这种漏洞百出的话,无疆竟然深信不疑,他果真调转火力对付楚国。

可惜,一代雄主楚威王早已把越国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正愁没有开战的借口呢,无疆竟然送上门来,跃跃欲试的楚军猛扑过来,早已落后于时代的越军不堪一击,溃不成军,原有的吴地成了楚国的领土,越国王室分崩离析,各宗室纷纷自立门户,沦为了一盘散沙,争先恐后向楚国称臣,越国已经名存实亡。

瓯越、闽越,就是越国的残余力量,但已经失去了诸侯国的地位,再度沦为“蛮夷”。

秦朝时,百越被纳为郡县;而在秦末大乱时,越国宗室后裔站在刘邦一边,后来被封为闽越王;汉惠帝时期,分封另一位越国王室为东海王(东瓯王)。直到汉武帝时期,他们才被完全纳入汉朝,融入了中原。

更多文章

  • 楚国联军伐吴的大决战,最亲密的盟友却为何在生死关头背信弃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楚国灭吴,历史上吴楚之战,蜀军伐吴最终结果

    [var1]本期话题公元前519年,前后持续近80年的吴楚战争终于迎来了转折的时刻,楚国令尹阳匄和司马薳越率领七国联军在州来与吴国展开决战。原本以为这会是一场一边倒的战役,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阳匄和薳越先后在战争中丧命,三个盟国的军队遭到吴国致命的摧毁。更重要的是,楚国原本最亲密的盟友竟然在生死时

  • 《知否》原著:生不出娃的齐国公府大少奶奶,丈夫羸弱,婆母强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知否盛老太太的双生子,知否原著里的八位国公,知否原著中的三个老太太

    有一回老国公做寿,明兰赴宴,见着齐衡的堂嫂齐大奶奶,偷眼看她身形举止,非但不似生育过,仿佛还未破身,明兰当时就在心里嘀咕——难道齐大公子的身子,真这般孱弱?齐大公子孱弱短寿,且无子嗣,这才有后来二房独子齐衡袭爵国公府。[var1]明明是自己儿子身子弱,可对于生不出孩子这件事,天下婆婆都爱怪罪儿媳妇。

  • 春秋一高人,政治思想比孔子先进,军事方针影响孙子,却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孔子生在春秋还是战国,春秋政治名人,春秋时期有哪些杰出的人物

    [var1]作为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它的分封在周王朝的眼中,就是一个抢占资源的前沿哨兵。冷兵器时代,铁、铜等资源是制造兵器的重要物质,而江汉地域拥有着铜矿等重要资源,为此,随国成了周王朝控制铜资源运输的重要据点和遏制楚国等南蛮扩张的重要诸侯。如果单单这样叙述,随国不过是春秋战国时期

  • 芈月传:难怪芈姝没有芈月讨秦王喜欢,你看她在承明殿都干了啥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芈月传芈月和芈姝为什么反目成仇,芈月承明殿视频,芈月传中秦王何时对芈月动心的

    1自从芈月侍寝后,芈姝对芈月便开始有了堤防之心,两姐妹之间的感情也是每况日下。芈姝每每见到秦王把芈月当作至宝宠爱心里就很是不舒服,恨不得芈月立刻死了她才甘心。[var1]在芈姝看来,芈月就只是一介庶女,在楚国时,芈月只能看着自己的脸色行事,此番到了秦国反倒让她处处压自己一头,还夺走了自己心爱男人的宠

  • 春秋时期,郑国为何能在晋国、楚国的夹缝中苦苦支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国和晋国是什么关系,春秋晋国与郑国的关系,郑国和晋国有哪些典故

    [var1]首先,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棫林(古地名),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到虢郐之间(今荥阳市东京城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到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在春秋时期,郑国的疆域约有今河南北半省之中部。大致为:东有汴梁,至兰考。

  • 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鼓、二鼓、三鼓分别代表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期的大战鼓,一鼓二鼓三鼓指的是什么,战国鼓

    春秋战国时代打仗,交战双方大多重视战鼓之事,战鼓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激励人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鲁庄公与齐国大战时,曹刿充分用到了战鼓的作用,所谓“一鼓气方盛,再鼓则气衰,三鼓则气竭。”其实曹刿可能是用到了阴谋而已。举凡作战之军,往往都想一鼓而胜,但一鼓而胜者屈指可数,除了曹刿的一鼓而胜齐军,还有三位人物

  • 晋国赵氏家族的历史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赵氏是具有相当古老历史的家族。据说赵氏与嬴秦出自同一个始祖。这当然有可能是后来人的穿凿附会,举凡任何王朝,都要为自己追溯祖先,其中又以炎黄两大帝君为最早,注重的都是华夏王朝的正统性。晋国赵氏的始祖与嬴秦的始祖是黄帝之孙颛顼帝,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是传说中的人物。《史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

  • 燕国东部有个上古之国无终国,是燕国人挺进东方的巨大障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上古燕国,历史上的燕国简介,燕国全盛时期最大版图

    历史上对于无终国的记载没有那么详细,无终国出现的时间大致在燕国庄公前后。燕国受山戎侵扰,无力抗拒之下派人到齐国请求援助。齐桓公派出大军,遂与燕国、无终国结盟,共同打退了侵犯燕国的山戎部落,并是把中土大军推进至孤竹、令支国境,彻底摧毁了燕国周边具有威胁的部族力量,燕国遂能休养生息。但休养生息的不止燕国

  • 乐毅变法后,燕国历经5位君主,他们分别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燕昭王死后乐毅的命运,乐毅变法,战国时期乐毅简历

    [var1]一、燕昭王燕昭王(公元前335 - 公元前279年),姬姓燕氏,名职。年轻的时候,燕昭王流落到韩国。公元前318年,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之后,燕昭王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回燕国。即位后,燕昭王招纳贤士,师事郭隗,士人争相趋燕。外用

  • 车裂商鞅,还能钳制旧贵族,看秦惠王如何一箭双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鞅是先死还是先车裂,惠王为什么要车裂商鞅,秦孝公不死商鞅会不会被车裂

    他就是商鞅,秦国史上最伟大的功臣,却在秦孝公去世后不久,便以叛国罪被五马分尸于秦国的街头,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var1]秦惠王,继承了其父秦孝公举贤授能的优良家风,因重用客卿张仪而闻名于世。那么,同样都是功勋卓著的客卿,为何他能给张仪荣华富贵,却偏偏容不下商鞅半分?难道仅仅是为了报复当年的旧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