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一高人,政治思想比孔子先进,军事方针影响孙子,却郁郁而终

春秋一高人,政治思想比孔子先进,军事方针影响孙子,却郁郁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92 更新时间:2023/12/27 16:12:49

[var1]

作为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它的分封在周王朝的眼中,就是一个抢占资源的前沿哨兵。

冷兵器时代,铁、铜等资源是制造兵器的重要物质,而江汉地域拥有着铜矿等重要资源,为此,随国成了周王朝控制铜资源运输的重要据点和遏制楚国等南蛮扩张的重要诸侯。

如果单单这样叙述,随国不过是春秋战国时期千百个诸侯国中不起眼的一个,但偏偏一个人物让随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人叫季梁。

[var1]

季梁何许人也?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人超级可谓超级牛啊。他是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提起儒家学说,大家都会想到孔子,好吧,告诉大家,孔子还比这位老先生晚出生了200年。

[var1]

这是后人根据其思想作出的评价。但可惜的是,当时的季梁虽在随国也身居高位,但好像并不太吃香,当的官也只是个小小的大夫。以至于当时的随侯对季梁的诸多治国方略被始纳而后弃,致使随国一步步走向灭亡。作为亡国之臣的季梁因此郁郁而终。

一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得此下场,可谓悲矣。生不逢时,又不遇伯乐,真是可惜。那么,季梁究竟对中国历史有哪些贡献呢?

他是中国最早的无神论思想提出者

辅佐随侯期间,他提出了“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义思想。

大家知道,从夏商开始,人类历史上最初的祭祀崇拜形态就是对自然物和自然势力的崇拜,社会上逐步出现以上帝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天命神权论,认为神灵护佑着人类,人民只能战战兢兢每日占卜,每日祭祀、谄媚,以讨好祈求神灵的福佑。

[var1]

可以说,这种思想一是受当时人类认知水平的限制,二是君王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虽然当时也有帝王和人民之觉醒,大家因天命不达而有过怨恨,甚至在一些文章中有过阐发,却始终未能动摇神权的主导地位。

而当时只是一个士大夫的的季梁却勇敢地冲破神论的氛围,把“神为民主”的传统观念颠倒过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哲学观点。

[var1]

这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鲁桓公六年(前706年),楚武王率军侵犯随国,两军相持,武王派人议和,却故意装出一副窝囊的样子。随侯中计,急于出师追击楚军,季梁赶忙加以劝阻。

季梁从楚人求和与“羸师”的假相,告诫随侯:“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对于随国现状,他一针见血的指出:“如今百姓还在挨饿,君王却纵情享乐,而祝官史官在祭神时虚报功德,这样的小国如何能够抗拒大国?”

[var1]

随侯后以供品丰盛纯正而取信于鬼神进行辩解,季梁于是发表了奠定其哲学思想的精髓论断:“夫民,神之主也。”

他认为,一个圣明的君王应该首先把百姓的事情办好,然后才是致力于祭祀鬼神。并且向随侯提出了“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的施政方针。指出如此才能“民和”,才能“神降之福”,才能在施政过程中“动则有成”。反之,如果“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只靠祭品丰富,“何福之有”?

如今,史家公认,中国的民本思想源于《尚书》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与“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殊不知,季梁的民“主”,比《尚书》标榜的民“本”岂止进了一大步。

他是历史上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先行者

从一个故事可以看出端倪:前506年,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助吴王阖闾攻破郢都,楚昭王携家眷仓皇出逃弃都避难,落脚郧地却差点遇害,最后逃到随国。吴国军队包围随国,要求交出楚昭王。随人却断然拒绝,还配合秦军助昭王复国返都,“楚人德之”。

[var1]

而随楚“不解之缘”的缔结和坚定倡导者,就是此前200多年的季梁。他当时坚定地提出了“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政治主张。

何谓“亲兄弟之国”?就是指随国要和汉水迤东、江淮之间的众多诸侯国亲近。当时,随国作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周围有晋、楚两个大国,还有不少小国,置身这样的境地,如果不同周围的国家建立良好关系,不但会首当其冲地受到大国的讨伐,而且诸小国也会群起而攻之。

[var1]

正是看到了这一现实,季梁敏锐地提出了“亲兄弟之国”的外交政策。事实证明,效果是明显的。据史载,春秋时期,楚国后期壮大起来,不断去侵犯他国,然而楚随之间的战争见于文献记载的仅为三次。

第一次楚国不战而退,第二次和第三次楚国虽获小胜,却仍然以盟会告终。此中奥秘,不外乎是随国在坚定执行亲善友邻的思想,两国之间互不攻伐、互惠互利。

[var1]

另外,在《左传》《国语》等典籍中,很少见到随国与周围一带兄弟国家干戈相加的记载。相反,与随相邻诸国的一些青铜器在随境内相继出土。这些文物,当多为酬赠聘媵之品。这说明季梁的政治思想已在随人心目中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他的诸多军事思想影响孙武

提起古代的军事家,大家都会想到孙武,其著有《孙子兵法》13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他也被后世称为兵圣。殊不知,他的许多思想蒙于春秋早期的季梁。

如透过事物某些现象和假相去分析事物的实质。在《左传》中有一段记述,说了楚武王侵略随国的事,季梁通过一番深入细致的分析,让随侯明白了楚国“求成”的现象和“嬴师”的假相,看出了楚人侵略的实质,并戳穿楚人的阴谋。

[var1]

季梁的这一军事思想,被大军事家孙武加以总结和发挥,成为著名的战争指导原则,即“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者;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指挥战争讲究灵活机动,也是季梁的特点。桓公八年,楚随发生战斗,随国少师根本无视季梁所建议的“弗许而后战”、“怒我而怠寇”的作战方针,力主猝然迎敌。季梁看无法阻止,又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

季梁这种灵活机动、避实击虚的战略思想,在《孙子兵法》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孙子兵法·虚实》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至于《孙子兵法·计》中“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略思想,很可能也受到季梁“避实击虚”战略思想的启迪。

[var1]

此外,季梁还朦胧地意识到政治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的成败,人主张从“道”上来寻找原委。

而这一思想在孙武的著作中也有体现,而这一说法的提出,似乎也是受到了季梁政治决定军事这一朦胧意识的诱发。

参考资料:《史记》《孙子兵法》

更多文章

  • 芈月传:难怪芈姝没有芈月讨秦王喜欢,你看她在承明殿都干了啥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芈月传芈月和芈姝为什么反目成仇,芈月承明殿视频,芈月传中秦王何时对芈月动心的

    1自从芈月侍寝后,芈姝对芈月便开始有了堤防之心,两姐妹之间的感情也是每况日下。芈姝每每见到秦王把芈月当作至宝宠爱心里就很是不舒服,恨不得芈月立刻死了她才甘心。[var1]在芈姝看来,芈月就只是一介庶女,在楚国时,芈月只能看着自己的脸色行事,此番到了秦国反倒让她处处压自己一头,还夺走了自己心爱男人的宠

  • 春秋时期,郑国为何能在晋国、楚国的夹缝中苦苦支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国和晋国是什么关系,春秋晋国与郑国的关系,郑国和晋国有哪些典故

    [var1]首先,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棫林(古地名),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到虢郐之间(今荥阳市东京城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到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在春秋时期,郑国的疆域约有今河南北半省之中部。大致为:东有汴梁,至兰考。

  • 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鼓、二鼓、三鼓分别代表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期的大战鼓,一鼓二鼓三鼓指的是什么,战国鼓

    春秋战国时代打仗,交战双方大多重视战鼓之事,战鼓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激励人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鲁庄公与齐国大战时,曹刿充分用到了战鼓的作用,所谓“一鼓气方盛,再鼓则气衰,三鼓则气竭。”其实曹刿可能是用到了阴谋而已。举凡作战之军,往往都想一鼓而胜,但一鼓而胜者屈指可数,除了曹刿的一鼓而胜齐军,还有三位人物

  • 晋国赵氏家族的历史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赵氏是具有相当古老历史的家族。据说赵氏与嬴秦出自同一个始祖。这当然有可能是后来人的穿凿附会,举凡任何王朝,都要为自己追溯祖先,其中又以炎黄两大帝君为最早,注重的都是华夏王朝的正统性。晋国赵氏的始祖与嬴秦的始祖是黄帝之孙颛顼帝,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是传说中的人物。《史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

  • 燕国东部有个上古之国无终国,是燕国人挺进东方的巨大障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上古燕国,历史上的燕国简介,燕国全盛时期最大版图

    历史上对于无终国的记载没有那么详细,无终国出现的时间大致在燕国庄公前后。燕国受山戎侵扰,无力抗拒之下派人到齐国请求援助。齐桓公派出大军,遂与燕国、无终国结盟,共同打退了侵犯燕国的山戎部落,并是把中土大军推进至孤竹、令支国境,彻底摧毁了燕国周边具有威胁的部族力量,燕国遂能休养生息。但休养生息的不止燕国

  • 乐毅变法后,燕国历经5位君主,他们分别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燕昭王死后乐毅的命运,乐毅变法,战国时期乐毅简历

    [var1]一、燕昭王燕昭王(公元前335 - 公元前279年),姬姓燕氏,名职。年轻的时候,燕昭王流落到韩国。公元前318年,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之后,燕昭王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回燕国。即位后,燕昭王招纳贤士,师事郭隗,士人争相趋燕。外用

  • 车裂商鞅,还能钳制旧贵族,看秦惠王如何一箭双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鞅是先死还是先车裂,惠王为什么要车裂商鞅,秦孝公不死商鞅会不会被车裂

    他就是商鞅,秦国史上最伟大的功臣,却在秦孝公去世后不久,便以叛国罪被五马分尸于秦国的街头,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var1]秦惠王,继承了其父秦孝公举贤授能的优良家风,因重用客卿张仪而闻名于世。那么,同样都是功勋卓著的客卿,为何他能给张仪荣华富贵,却偏偏容不下商鞅半分?难道仅仅是为了报复当年的旧怨?我

  • 春秋五霸中,这位君主仁义有信,却饱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五霸谁最仁义,春秋时期最仁义的君主,春秋五霸的十大特征

    [var1]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宋襄公颇富争议的一个人物,赞美者认为他仁义有信,而批评者则认为宋襄公虚伪至今,沽名钓誉,比如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成得臣就直言道:“宋君好名无实,轻信篡谋。”但是,在笔者看来,纵观宋襄公的一生,其仁义有信的一面显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直坚持下来的。在这一点上,宋襄公和三

  • 鲁班、墨子、孔子之间,谁才是那个任性的异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墨子和孔子哪个更厉害,墨子与孔子的关系,墨子和孔子有什么分歧

    《礼记》载:“季康子之母四、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公输班家族是代代服务于诸侯们的工匠家族。《述异记》载:“鲁班以石为禹九州图”,这是已知最早的石刻地图。《史记》载:“墨子尝为宋大夫”。鲁班和墨子这样的技术人才能够在春秋战国脱颖而出,正是诸侯们对农耕和征战之需求所致,墨斗、刨子、钻子、锯子这些

  • 靠嘴巴能当上秦国相邦的人: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由盛转衰的过程,论述秦国由盛而衰,李斯如何带领秦国由盛转衰

    [var1]蔡泽,生卒不详,战国时燕国纲成(今河北万全)人,善辩多智,深谙“月满则亏”的道理。因向范雎点破“狡兔死,走狗烹”,使其功成身退后,被范雎向秦昭襄王推荐,可代己为相。几个月后,辞掉相位,定居秦国做小吏,经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职,乱世中保全自身。惠文王之后,献计秦昭襄王离间魏安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