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郑国为何能在晋国、楚国的夹缝中苦苦支撑?

春秋时期,郑国为何能在晋国、楚国的夹缝中苦苦支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84 更新时间:2024/1/22 6:11:00

[var1]

首先,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棫林(古地名),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到虢郐之间(今荥阳市东京城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到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在春秋时期,郑国的疆域约有今河南北半省之中部。大致为:东有汴梁,至兰考。南包许昌,达禹州,西距虎牢,北越黄河。在地理位置上,郑国不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而且正好处在晋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国之间。基于此,晋国和楚国不管是哪一方吞并了郑国,都能在中原的争霸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

[var1]

但是,面对晋国和楚国的多次进攻,郑国并没有走向灭亡,而是苦苦支撑到三家分晋。对此,在笔者看来,晋国和楚国之所以没能消灭弱小的郑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虽然和晋国、楚国比起来,郑国是比较弱小的,但是,作为一个千乘之国,郑国还是具有一定的实力。比如在晋国和楚国争霸中原之前,郑国名君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也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崛起之前,郑国一度在中原地区实现了小霸。而这,意味着郑国拥有不错的家底,得以在晋楚争霸中苦苦支撑。

[var1]

进一步来说,就郑国的军事实力来说,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春秋初年,郑国已有三军。按照周制,周天子可有六军,诸侯大国三军。由此,对于拥有三军的郑国,在军事实力可以划入到大国之中了。基于此,鲁襄公二十五年,郑子展、子产带车七百乘伐陈,车数与城濮之战晋车之数相等。并且,郑兵曾与晋、楚和诸侯联军开战,诸侯的兵甚至畏郑不敢越过郑境,反被郑军所败。由此,打铁还需自身硬,楚国和晋国之所以没能消灭郑国,原因主要还是郑国拥有较强的防御实力。

[var1]

最后,另一方面,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郑国之所以能在晋国和楚国的夹缝中苦苦支撑,也和郑国的对外策略存在直接的关系。在春秋时期,面对晋国和楚国这两大强国,郑国采用了“朝秦(晋)暮楚”的策略。比如郑简公这位君主在位时,郑国根据当时楚弱于晋的客观形势,决定诚意附晋。等到楚国北上进攻郑国之时,再与楚媾和,诱使晋全力为郑击楚,令楚不敢再侵扰郑国。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朝秦(晋)暮楚”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对于小国来说,充分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以此获得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显然是一个无可厚非的选择。也即只要晋国和楚国的实力保持平衡,郑国就可以在晋楚之间左右逢源,以此坚持到晋国灭亡。等到战国时期,三晋之一的韩国最终历时多年,从而消灭了郑国。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鼓、二鼓、三鼓分别代表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期的大战鼓,一鼓二鼓三鼓指的是什么,战国鼓

    春秋战国时代打仗,交战双方大多重视战鼓之事,战鼓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激励人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鲁庄公与齐国大战时,曹刿充分用到了战鼓的作用,所谓“一鼓气方盛,再鼓则气衰,三鼓则气竭。”其实曹刿可能是用到了阴谋而已。举凡作战之军,往往都想一鼓而胜,但一鼓而胜者屈指可数,除了曹刿的一鼓而胜齐军,还有三位人物

  • 晋国赵氏家族的历史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赵氏是具有相当古老历史的家族。据说赵氏与嬴秦出自同一个始祖。这当然有可能是后来人的穿凿附会,举凡任何王朝,都要为自己追溯祖先,其中又以炎黄两大帝君为最早,注重的都是华夏王朝的正统性。晋国赵氏的始祖与嬴秦的始祖是黄帝之孙颛顼帝,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是传说中的人物。《史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

  • 燕国东部有个上古之国无终国,是燕国人挺进东方的巨大障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上古燕国,历史上的燕国简介,燕国全盛时期最大版图

    历史上对于无终国的记载没有那么详细,无终国出现的时间大致在燕国庄公前后。燕国受山戎侵扰,无力抗拒之下派人到齐国请求援助。齐桓公派出大军,遂与燕国、无终国结盟,共同打退了侵犯燕国的山戎部落,并是把中土大军推进至孤竹、令支国境,彻底摧毁了燕国周边具有威胁的部族力量,燕国遂能休养生息。但休养生息的不止燕国

  • 乐毅变法后,燕国历经5位君主,他们分别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燕昭王死后乐毅的命运,乐毅变法,战国时期乐毅简历

    [var1]一、燕昭王燕昭王(公元前335 - 公元前279年),姬姓燕氏,名职。年轻的时候,燕昭王流落到韩国。公元前318年,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之后,燕昭王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回燕国。即位后,燕昭王招纳贤士,师事郭隗,士人争相趋燕。外用

  • 车裂商鞅,还能钳制旧贵族,看秦惠王如何一箭双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鞅是先死还是先车裂,惠王为什么要车裂商鞅,秦孝公不死商鞅会不会被车裂

    他就是商鞅,秦国史上最伟大的功臣,却在秦孝公去世后不久,便以叛国罪被五马分尸于秦国的街头,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var1]秦惠王,继承了其父秦孝公举贤授能的优良家风,因重用客卿张仪而闻名于世。那么,同样都是功勋卓著的客卿,为何他能给张仪荣华富贵,却偏偏容不下商鞅半分?难道仅仅是为了报复当年的旧怨?我

  • 春秋五霸中,这位君主仁义有信,却饱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五霸谁最仁义,春秋时期最仁义的君主,春秋五霸的十大特征

    [var1]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宋襄公颇富争议的一个人物,赞美者认为他仁义有信,而批评者则认为宋襄公虚伪至今,沽名钓誉,比如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成得臣就直言道:“宋君好名无实,轻信篡谋。”但是,在笔者看来,纵观宋襄公的一生,其仁义有信的一面显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直坚持下来的。在这一点上,宋襄公和三

  • 鲁班、墨子、孔子之间,谁才是那个任性的异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墨子和孔子哪个更厉害,墨子与孔子的关系,墨子和孔子有什么分歧

    《礼记》载:“季康子之母四、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公输班家族是代代服务于诸侯们的工匠家族。《述异记》载:“鲁班以石为禹九州图”,这是已知最早的石刻地图。《史记》载:“墨子尝为宋大夫”。鲁班和墨子这样的技术人才能够在春秋战国脱颖而出,正是诸侯们对农耕和征战之需求所致,墨斗、刨子、钻子、锯子这些

  • 靠嘴巴能当上秦国相邦的人: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由盛转衰的过程,论述秦国由盛而衰,李斯如何带领秦国由盛转衰

    [var1]蔡泽,生卒不详,战国时燕国纲成(今河北万全)人,善辩多智,深谙“月满则亏”的道理。因向范雎点破“狡兔死,走狗烹”,使其功成身退后,被范雎向秦昭襄王推荐,可代己为相。几个月后,辞掉相位,定居秦国做小吏,经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职,乱世中保全自身。惠文王之后,献计秦昭襄王离间魏安釐

  • 楚国北进的死敌:“汉阳诸姬”联盟诸侯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阳诸姬,汉阳诸姬指的是谁,楚国的历代诸侯

    在史书中有个叫“汉阳诸姬”的联盟诸侯群,他们的位置大概在楚国的北边,夹杂在大巴山与大别山之间,正好在长江的北面,淮河的周围,是楚国北进中原和周王室南拓的中间地带。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这里生产铜矿,要知道殷商以来,王室贵族们对青铜的需求量非常之大,汉阳诸姬所在地,周天子就不会放弃。因此自武王建国,

  • 《山海经》不是神话,很可能是人类丢失了12万年的一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山海经真实历史,山海经是史前文明记录吗,山海经算是神话故事吗

    然而,跟古人比,现代人的想象力,实在是太“宅”了。《南山经》真正记录的,很有可能是一条古人类迁徙之路。因为在《南山经》中提到的很多动物,在中国可能找不到原型,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到全世界,就一定能看到类似的动物。比如《南山经》中记载的第一座山,招摇之山。这里有一种名叫狌狌的动物,形状像猴子,但是长着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