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时期会爆发三藩之乱的导火索是什么?

清朝时期会爆发三藩之乱的导火索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58 更新时间:2023/12/8 13:28:22

平定三藩之乱是发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康熙皇帝获得了比较高的评价,也即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纵观康熙的一生来说,文治武功,几乎接近完美。不过,对于康熙皇帝来说,也曾拥有年少冲动,甚至意气行事的时候。特别是在公元1673年,康熙皇帝的一时冲动,直接引起了三藩之乱,而三藩之乱所带来的的八年战乱,则差一点断送了清朝江山。换而言之,在处理三藩问题上,康熙如果少一点年轻气盛,多一些缜密部署的话,或许这场战争不会险些丢掉半壁江山。

首先,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对于三藩之乱的起因,则和康熙皇帝存在直接的关系。根据《清史稿》、《清圣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二年(1673年),也即爱新觉罗·玄烨还不到20岁的时候,平南王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请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尚之信镇守广东。对于平南王尚可喜来说,只是希望告老还乡,并没有直言“撤藩”。但是,年轻气盛的康熙皇帝,却借着这个机会,直接下令撤藩。而且,康熙不仅撤销平南王尚可喜这个藩王,还要同时削除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这两个藩王。众所周知,三藩的势力非常庞大,突然要对平南王尚可喜进行撤藩,已经是冲动的行为,而同时还要对除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动手,则是一下子树敌太多了。

进一步来说,在撤藩这个问题上,应该寻求分化和瓦解三藩,也即各个击破,而不是将三藩同时推向到清朝的对立面上,这无疑是逼着三藩一起造反。在这一点上,清朝康熙皇帝显然不够冷静,并且对三藩造反的决心以及波及范围没有做出合理的判断。同时,在决定撤藩之后,康熙皇帝也没有在兵力上进行缜密的部署,这是三藩之乱在初期一度让清朝丢掉半壁江山的重要原因。根据《清史稿》、《清圣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从康熙十二年八月初九,康熙帝布置撤藩事宜开始,到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起兵叛乱,期间长达一百多天。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中,吴三桂等三藩做了比较充足的叛乱准备,而就康熙来说,并没有对接下来的三藩之乱做出相应的战争准备。

换而言之,这和《鹿鼎记》等影视剧中的情况不同,在《鹿鼎记》等影视剧中,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爱新觉罗·玄烨做了充分的准备,而吴三桂则是一时冲动,才突然起兵。但是,在正史中,反而是爱新觉罗·玄烨年轻气盛,一时冲动,而老谋深算的吴三桂,则利用这100多天的时间,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在这100多天的时间中,吴三桂不仅招兵买马,更联络了王辅臣等明朝旧部旧将。在此基础上,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直接指向清朝朝廷。在吴三桂等藩王造反之后,清朝在三藩之乱初期一度丢掉了半壁江山。

最后,进一步来说,在三藩之乱初期,不仅波及到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南方省份,对于陕西、河南等北方中原地区,也有势力响应。基于此,三藩之乱可谓让清朝险些丢掉半壁江山。并且,如果不是吴三桂犹豫不决,缺乏直捣黄龙的勇气,整个清朝的江山,完全都有断送的可能。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三藩之乱,清朝耗时8年之久才终于平定。换而言之,为了平定这场战乱,清朝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基于此,在笔者看来,在处理三藩问题上,康熙如果少一点年轻气盛,多一些缜密部署的话,或许不需要耗费8年时间,就能解决三藩问题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的首倡者:何其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何其芳,民国,历史解密

    何其芳(1912年~1977年),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等。在担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期间,首倡并组织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并对民族民间文学史的撰写提出了系统理论。作为“汉园三诗人”之一,何其芳因现代新诗而著名。他早年的诗,华丽哀婉,充满个性光芒。1

  • 鳕鱼战争简介 鳕鱼战争的过程及结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英国,冰岛,历史解密

    鳕鱼战争(冰岛文:Þorskastríðin,英文:Cod Wars)指的是1958年至1976年冰岛与英国之间的渔业冲突。这场战争从1958年开始直至1976年结束,时间跨度近二十年。战争背景鳕鱼是一种西方人爱吃的一种海鱼。自18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对鳕鱼的需求越来越大。当时,欧

  • 韩信灭赵灭齐,项羽为何坐视不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灭赵灭齐,项羽为何坐视不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项羽当然不愿坐视韩信灭赵破齐,尽管主力被牵制在荥阳战场,但他已经尽全力破坏韩信的行动了。只是,韩信的神级发挥,一次次让项羽大吃一惊!韩信初期行动迅速,项羽还来不及干预韩信8月北上,9月,已经连续灭了魏、代。魏王魏豹、代王陈余,都是当时

  • 言偃的故乡是在什么地方?死后又是葬在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言偃,孔子,历史解密

    言偃死后得到后人的崇敬,累世不绝。唐代开元八年(720年)他被列为十哲之列进入孔庙而受到人们的祭祀。十九年以后,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他被迫封为号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被封为丹阳公。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被封为吴公。元代大德年间,被封为吴国公。明嘉靖年间,被封为先贤言子。

  • 古代没有现代通讯技术 民间百姓是怎么知道新皇登基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皇帝,历史解密

    对古代新皇登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没有电视和广播,新皇登基后,百姓是如何快速了解新皇是谁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生活上很多事情要比过去方便多了,足不出户拿着手机就能了解天下大事。在古代又没有电视又没有广播,新皇帝登基的时候,是如何让百姓快速了解他的呢?我们了解皇帝是很

  • 刘邦年少时有哪些经历?史记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刘邦出身农民家庭,早年当过亭长,后投项羽,前206年称汉王,前202年称帝,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关于刘邦其人,历史上对刘邦的评述往往是不一致,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史料中的记载为什么会是截然相反情况呢?其实,这是为了统治利益的需要,杜撰出来的。说白了就是为了给

  • 春秋诸侯国之一:吴国的发展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吴国,春秋,历史解密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 ,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

  • 古代皇帝的生理启蒙老师一般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拥有生理启蒙老师是封建时代的显著标志。在新时代中一说起封建文化,我们都嗤之以鼻,因为封建文化的糟粕,是阻碍现代文明发展进步的,但是就像上文所提到的,文明是需要进步的,文明所出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环境,致使该文明有了它鲜明的时代特点。所以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封建文化也并不全都是不好的,它对现代文化有很强的借

  • 她是汉武帝最疼爱的女儿,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她是汉武帝最疼爱的女儿,最后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常人的印象中,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平日里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生活幸福的不得了,不知羡煞多少民间女子。然而通过史实来看,生活不幸、命运多舛的公主并不在少数,就汉朝公主们来讲,最受汉武帝疼爱的卫长公主,堪称其中的“典型代表”。卫

  • 讨明檄文“七大恨”中有一个闹剧,让人啼笑皆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七大恨,明朝,历史解密

    且说,清太祖努尔哈赤要跟自己曾经的主人——大明王朝叫板,于是煞费苦心地编撰出了一个,为后来历代清朝统治者津津乐道的讨明檄文“七大恨”来。“七大恨”的最原始的版本未存于世,流传在世的版本众多,甚至同一版本中“七恨”的内容也往往重复、啰嗦、混淆不清。经清史研究专家孟森梳爬、厘清,最接近原始版本的,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