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中,谁是第一个称王的?

战国七雄中,谁是第一个称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50 更新时间:2024/1/21 9:11:12

[var1]

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经是个吉祥物了,各国征伐不断,渐渐不再满足于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而是窥觑起周天子的王爵。战国七雄也是纷纷称王,那么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中是谁第一个僭越称王的呢?

[var1]

我们先来看看这七国本来的爵位,楚国是子爵、秦国是伯爵、齐楚燕韩赵魏这五国是侯爵。可以看到疆域辽阔的楚国反而爵位最低,仅仅是个子爵,这与楚国的大国身份完全不匹配,也正因如此,楚国才早在春秋时期就第一个僭越称王。

[var1]

《史记》中记载: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见熊通认为当时楚国已经十分强大,不能只是一个子爵,应该提升爵位等级了,可遭到了周桓王拒绝,熊通一怒之下自立为王,即楚武王。此举开了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

[var1]

三家分晋后,时间进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还是只有楚国称王。但到了战国中后期,周天子的权威进一步降低,礼乐完全崩坏,各国君主对称王一事也蠢蠢欲动。公元前334年魏国和齐国在徐州会盟,两国互相承认对方为王,魏国君主魏䓨为魏惠王,齐国君主田因齐为齐威王,史称徐州相王。

[var1]

公元前325年秦国国君嬴驷效仿山东六国的做法,亦自称为王,即秦惠文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国君主韩康为王,即韩宣惠王。公元前323年,在公孙衍的斡旋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史称五国相王。至此战国七雄全部称王,各国征伐也上升到了新高度。

[var1]

总结:各国的第一个王爵

楚国第一位王:楚武王熊通,公元前704年称王。

魏国第一位王:魏惠王魏䓨,公元前334年称王。

齐国第一位王:齐威王田因齐,公元前334年称王。

秦国第一位王: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25年称王。

韩国第一位王:韩宣惠王韩康,公元前325年称王。

燕国第一位王:燕易王,姬姓,名不详,公元前323年称王。

赵国第一位王: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23年称王。

由此可见,地处南方、远离中原的楚国要比其他六国早称王近400年,受到周礼的约束相对较小,其余六国称王时间都比较接近,那时周礼已经完全崩坏,各诸侯国君不再受周礼约束。

[var1]

更多文章

  • 李牧和王翦的巅峰对决谁输谁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翦为啥打不过李牧,王翦对决李牧视频,李牧与王翦军事水平

    秦王政不会就此罢手,公元前229年,秦国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乘赵国天灾之时,出动数十万精锐由名将王翦领兵,再次进攻赵国。王翦灭赵《史记》有多处记载。[var1]秦兵马俑折射出秦之锐士的强大【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

  • “亡秦必楚”,秦法能让秦国崛起,但却从基因上就与楚人不兼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秦灭六国历时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楚赵两国对秦军的抵抗都较为激烈。赵将李牧与秦将项燕都曾大败秦军,就军事角度而言,赵国对秦国的抵抗烈度甚至还要略胜于楚国。然而,在十余年后发生的爆发的反秦战争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几乎都来自楚国:陈胜、吴广、项羽都是楚人,刘邦虽然是生于魏国,但是其人生的大部分时间

  • 庄蹻入滇:楚国大盗庄蹻,为何摇身一变成了滇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滇王庄蹻后裔今何在,庄蹻还是庄蹻,滇王是谁

    庄蹻塑像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两位闻名天下的大盗。一位是鲁国的盗跖(zhi),另一位是楚国的庄蹻(qiao)。盗跖的故事,已在《盗亦有道:古代第一大盗柳下跖,怒斥孔子太虚伪》一文中说过了。本文说说庄蹻的故事。说庄蹻是大盗,其实有点冤枉。庄蹻本是楚国第22代君主楚庄王的后代,根红苗正。只是到了楚国第37

  •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秦国从哪里来的,为何最后变成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武王分封的秦国,武王分封功臣资料,周武王分封多少诸侯国

    秦国能在七雄争霸中取胜,贾谊说是“奋六世之余烈”,但这并不足以概括秦国的厉害,秦国实则是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奋斗过程,才有了“吞二周而亡诸侯”的高光时刻。因为,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一直到一百多年后才有了一个叫“秦”的封地。那么秦国是从哪里来的,为何能在最后变成大国,还创下了统一全国的大业?这就

  • 孔子的诞生地,有何奇妙?山东孔林:能使乌鸦远避,蛇类不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林个人资料,孔林的十大怪异之处,山东曲阜孔林孔府

    年幼的他常常能够见到这样一派景象: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身着着华美的衣服,香火萦绕,乐声不断。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下,这些人们神情肃穆,或躬身拱手,或俯身跪拜。虽然那时的男孩儿尚且年幼,但仿佛是与这种庄严肃穆的场景产生了深厚的精神连接。男孩儿开始在私下效仿,或许是以一种游戏的心态,模仿着那些人们的一举一动

  • 中山国是什么样的存在?是华夏后裔,怎么又不同于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山国最后国君,历史中的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简介

    北狄——出自华夏的戎狄?其实喜欢历史的朋友估计有许多对“狄”这个词都不会陌生,“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说法对于某些朋友来说更可以说是常识。在多数朋友的印象里,这些词恐怕都意味着这些族群并非华夏族群。特别是北狄族群,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是后来北方各个游牧族群的祖先,或者至少是他们当中的一支。[var1]北狄

  • 《禹贡》中规划的九州是怎样的?为什么说《禹贡》为孔子编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禹贡划分天下九州的标志,禹贡中九州是什么结构,禹贡中提到的九州

    [var1]说《禹贡》为孔子手定的理由是:其一,公元前280年是孔子死后200年左右,此时,《尚书》早已风行一时、广为流传。《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假如《禹贡》成书于战国时,突然加入到《尚书》中,当时战国学者怎么不提出怀疑和指责呢?《尚书》是孔子编定的书,西汉还有古文本和今文本的流传,《禹贡》是

  • 三大圣人: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为何同时出现在公元前500年左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和释迦牟尼谁伟大,释迦牟尼和孔子是什么关系,释迦牟尼和孔子谁的影响力最大

    难道这是一种巧合吗?这么多哲学家,从东方到西方,集体投胎传播高深的哲学思想?不会是哪位大仙故意这么安排的吧?其实用一句话,就能阐述其中的道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件事,道理是一样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人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又会对客观环境造成影响。[var1]一、那个时代,中

  • 与丈夫差39岁 成姐姐的婆婆 守寡半世纪 第一个死后不火葬的妃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22岁守寡的皇后,死后20年不腐的妃子,死后七年未葬的妃子

    [var1]努尔哈赤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的一生都是为了建功立业,为了这个目标他牺牲很多,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女儿,自己儿子的婚姻,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对努尔哈赤来讲,婚姻的意义就看能否给自己换得更大的利益,若不能,这场婚姻就没有任何意义,若能就是意义重大,这个女人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不重要,最重要

  • 《山海经》中,大禹治水的神器“息壤”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山海经》中,“息壤”被描绘成一种有着神奇作用的土壤,因为它“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也就是说,这个叫”息壤“的土,它本身是可以自动无限生长的,所以用来堵塞洪水,是最好不过的。我们都知道,鲧治理洪水,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采取了”堵“的方法,而“大禹”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是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