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衣着打扮,甚至服饰颜色都有一定的制度。
甚至有些日常所需和谋生行当都要避开当权者的忌讳,不然的话,可能会大祸临头。
“楚王爱细腰,国人多饿死”这个典故就是讽刺这一现象的。
更有甚者,在宋徽宗年间,一个叫范致虚的人就借用这种天子忌讳给当时正当权的宋徽宗拍马屁。
范致虚这人听闻宋徽宗出生那年是狗年,于是就开始了借题发挥,向宋徽宗进言道:
“陛下的本命既然在戌年,那么京城就不该有以杀狗为业的行当。”
这宋徽宗一想,确实如范致虚所言:
我生肖属狗,杀狗不就等于要弑君吗?
于是宋徽宗真的因为这个无稽之谈,
下令在他当政期间,禁止杀狗。
当然在古代,这种情况可不是少数。但是不同的当政者就有不同的看待方式,
宋徽宗为了避讳禁止百姓杀狗,但是朱元璋却恰恰相反。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大臣触犯忌讳,朱元璋怒而斩杀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底层出身的皇帝,他出身在贫民家庭,后面因为天灾人祸,迫于无奈他进入了黄觉寺当了和尚。直至25岁开始抗击元朝政权,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了明朝,当上了皇帝。
但是朱元璋对于自己曾经当过和尚的经历可是非常的忌讳,忌讳到什么程度呢?
有哪个臣子只要敢提起他做过和尚的事,那可就麻烦了。
朱元璋的脾气可不会和你好声好气的,直接就是下令处死的下场。
当时的大理寺卿李仕鲁因为其刚直不阿,处事公道的品质,一直都被朱元璋视为股肱之臣。
由于当时的信奉佛教的人非常多,经常会有一些僧侣召开法会。
时间一久,这些僧侣中便有许多不法之徒,横行霸道,闹得朝廷乌烟瘴气的。而李仕鲁忠直敢言,直接上书朱元璋:
“舍圣学而崇异端乎,”
更指责朱元璋“惑于僧言”。
这一下,可就戳到了朱元璋的肺管子了,他本就忌讳自己的和尚出身,这李仕鲁还每句话都提及“僧”字,甚至还说这是异端。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可一点后路都不留,直接就命令侍卫,将李仕鲁从台阶上推下去,可怜的李仕鲁就这样因为犯了忌讳被活活摔死。
朱元璋想吃猪肉,厨子不晓其意
尽管对于“僧人”出身十分忌讳,但是对于自己的姓氏可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有一天,朱元璋想吃猪肉,但是他可不能直接说他要杀猪吃猪肉啊。
这“猪”和他的姓氏“朱”可就是同音字啊,可是他馋呀。
于是他就委婉地像御厨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这表达也是非常有意思,他将猪肉说成是元宝肉,可御厨又不是他肚里的蛔虫,这怎么能猜得出来呢?
于是御厨出于对皇帝姓氏的忌讳,没有选用猪肉,而是采用了其他肉类,再将肉做成是元宝的形状。
这朱元璋一尝,猪肉可不是这个味道的,御厨就这样被朱元璋下令斩杀了。
不信邪的朱元璋,又命令另一个御厨给他做,可是这元宝肉,御厨之前既没接触过又没听说过的。
只能将元宝和肉摆在一起,就这样呈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果不其然,朱元璋一看不是猪肉,当场又斩杀了一个御厨。
依旧继续命令后面的御厨给他做元宝肉,就因为一道菜接连斩杀了两位无辜的御厨,心地善良的皇后看不过去了。
于是偷偷命令下属,给第三位御厨报信,将朱元璋的真实意图说了出来。
这第三位御厨接到信件后,果然做了一道猪肉给朱元璋。
这吃上了猪肉的朱元璋自然也就心情愉快了,这第三位御厨自然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百姓怕犯禁,朱元璋改字避讳
须知猪肉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可谓是十分重要,祭祀,宴饮,甚至是日常生活都是需要猪肉的。
但是明朝的国姓可是“朱”,这“猪”与“朱”同音,自然是对于老百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有一次,在锦衣卫的巡查中,听到一户人家在大喊“杀猪”这两字。当时的锦衣卫对于皇权的捍卫可谓是非常之深的,这一听还以为是有不法分子要谋反呢,当下就派人围起这座宅子,直冲进去。
只见那户人家,提溜着大猪崽子的腿,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呢,这一下可就尴尬。
这样的事情发生地可不再是少数,尤其是春节前后,这皇帝的忌讳要是犯了可是要出人命的大事。
于是渐渐地就越来越少人会食用猪肉了。但是这也影响了一个行业的发展。
须知除夕挂春联是我们中国的习俗,每家每户都会在新的一年挂上春联以祝愿明年过得更好。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私访想要看看他治下的百姓生活如何。
这不看还好,一看,就发现有一户人家竟然没贴春联。
这是怎么回事呢?好奇的朱元璋走进询问才得知,这户人家是世世代代以杀猪这门手艺营生的。
但是朱元璋登基后,百姓为了避讳他的姓氏,逐渐地就不吃猪肉,找他杀猪的人自然就少了。
自己同样也是出于赤贫的社会底层家庭,朱元璋自然非常了解和同情百姓的苦。
于是在私访回去后,立马召集各位大臣,商议将猪改为“豕”,这样就能巧妙地解决掉帝王忌讳的难题。
总结:
在古代封建制度的压迫下,百姓并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然在面对来自上层的压迫时,自然也只能选择妥协。而这批没有开民智的百姓也是最容易被封建残余所控制的存在。
但是现今的我们,在多元的文化环境和开明的社会精神文明的潜移默化下,我们更应该拥有的是明辨是非的能力。
明悟本心,知道什么是“可为”什么是“不可为”,切忌人云亦云。
古代的文化固然璀璨绚烂,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民众,也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吸收古代优秀的文化精华,去除封建腐朽的糟粕思想,这样的文化传承才能更加的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