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明灭亡后,郑成功为何不扶逃往台湾的宗室当皇帝?

南明灭亡后,郑成功为何不扶逃往台湾的宗室当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544 更新时间:2023/12/26 3:39:08

单纯从这一件事情来看,郑成功这个民族英雄的身份已经足够坐实,不过我觉得仅仅是这一件事,其实还远远不足以说明郑成功的雄才大略,因为在郑成功和明朝宗室一起退居台湾之后,郑成功对待明朝宗室的态度,才是其真正的雄才大略,为何这样说呢?且听我继续为你娓娓道来。

宗室成员号召力严重不足

很多人都比较好奇,郑成功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并且算得上是明朝的忠臣,为何在退居台湾之后,不选择重新扶持一个明朝宗室成员做皇帝,继续和清朝对抗,而要选择空置皇帝这个位置呢?

实际上郑成功做这件事情是十分具有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思想的,因为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郑成功确实不应该扶持明朝宗室成员当皇帝。在明朝灭亡之际,实际上很多宗室成员的水平都是很差的,尤其是跟随郑成功一起去到台湾的那些宗室成员,不管是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号召力,都严重不足。

那些稍微有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宗室成员,大多被诸如起义军李自成或者清军给灭口了,剩下的宗室已经属于远亲宗室,和明朝皇帝之间的关系并不亲近,再加上明朝末期连年战争,很多宗室成员饱受战争之苦,根本就没有办法正常树立属于自己的威信。

当然了,这一切的本质原因,也和朱元璋最初制定的分封制度有关,正是因为朱元璋对子孙后代过于偏爱,导致明朝宗室成员越来越多,好吃懒做水平越来越差,遇到稍微大一些的事情,根本就无法应对。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台湾还是郑成功刚从列强手里抢过来的,要是让一个能力不足的宗室成员当皇帝,一旦其做出一些严重错误的决定,台湾就很可能又被夺走,这对于祖国这个整体而言,影响就太过于严重了。

宗室成员喜欢搞内战

放眼明朝末年的那些内战,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鲁王和隆武帝之间的厮杀,还是绍武帝与永历帝之间的战争,都是属于内部相互消耗的战争,明明国家已经要灭亡了,大家不懂得团结一致抵抗外敌,反而是贪恋手上的权力,不断进行内战,在内战中把彼此消耗,为敌人制造更多机会。

拥有这样一群自私自利的宗室成员,郑成功早就看穿了一切,台湾在自己的手上夺回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台湾当时就是郑成功的,可是郑成功这个人对明朝还比较忠心,所以才会收留这些宗室成员,但倘若真的把台湾交给能力不足还自私的宗室成员来管理,很可能就会把台湾搞得一团糟,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正如明朝的灭亡一样,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何必重蹈覆辙呢?

经过种种层面的思考,郑成功就更加不能把台湾交给宗室成员来管理了,要知道当时的台湾内有清军虎视眈眈,外有沙俄等待着弱肉强食,一旦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损兵折将还赔了台湾。

郑成功在明朝任职多年,拥有长远的战略目光以及远见,自然不可能亲自把台湾这么一个相对完好的地方交给明朝宗室成员去侵蚀,所以后来郑成功是打算把台湾交给儿子郑经去管理的。

自己管理的好处

从后来郑成功去世之后郑经对台湾的管理来看,我们就大概可以明白郑成功当初不愿意辅佐宗室成员当皇帝的第三个原因了,前边说过台湾是郑成功自己打下来的,按照古代的规律来看,郑成功完全可以自立为王,在台湾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可是郑成功出于对明朝的忠诚,没有这么干,但是迫于台湾未来的发展以及上边生活那些人的生命安全着想,郑成功不得不安排自己的子孙来管理这个地方,这样做有诸多好处。

从后来郑经是把自己当作一个王的做法来看,郑成功一家人是打算把台湾处于一种中立的状态,就是说台湾不会明显站队明朝,因为一旦站队明朝,就会引来清军对台湾的血洗,毕竟当时清军为了统治的稳定,必须消灭掉一切明朝的残余势力。

但是台湾也不能直接站队清朝,因为一方面郑成功还对明朝忠诚,另外一方面要是站队清朝,按照清军的尿性来看,皇帝很可能就会对台湾内部的人民或者曾经与明朝有关的那些人进行处置,这也是郑成功所不愿意看到的。

只要台湾处于一种中立状态,就可以和清军进行谈判,双方争取最大的互利,同时清军没有理由直接攻打台湾,但是又不得不保护台湾,防止台湾被沙俄占领。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当时郑成功这样做完全是明智的选择,要不然惹来太多麻烦,对台湾和自己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

也正是得益于郑家在台湾那些年的经营,才保证了台湾一直没有被沙俄再次占领,也正是郑成功当初做出的正确选择,才争取了更多时间,让台湾和清朝都逐渐发展起来,最后在康熙时期顺利拿下台湾,将台湾归于我们统一的国土之中。

结语

有时候很多事情,看起来也许让人无法接受,但是深入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很多事情难以做到尽如人意,但是只要坚持做到最大利益化,其实已经十分难得,郑成功虽然没有扶持明朝宗室在台湾当皇帝,但是郑成功靠着家族对台湾的管理,争取了更多台湾发展的时间,也为康熙收复台湾赢得缓冲,不得不说这已经是最佳方案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咋办?朱元璋只改了一字巧妙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改什么字百姓才能杀猪,朱元璋杀猪禁忌,朱元璋做过哪些为老百姓着想的事

    老百姓的衣着打扮,甚至服饰颜色都有一定的制度。甚至有些日常所需和谋生行当都要避开当权者的忌讳,不然的话,可能会大祸临头。“楚王爱细腰,国人多饿死”这个典故就是讽刺这一现象的。更有甚者,在宋徽宗年间,一个叫范致虚的人就借用这种天子忌讳给当时正当权的宋徽宗拍马屁。范致虚这人听闻宋徽宗出生那年是狗年,于是

  • 靖康之耻中的宋徽宗:虽然生下19个儿女,最后却连尸骨都没有留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靖康之耻宋徽宗死得有多惨,宋徽宗如何一步步走向靖康之耻,靖康之变发生前宋徽宗做了什么

    一、靖康之耻中的宋徽宗1127年,金国攻克北宋都城汴京,并且俘虏了宋徽宗以及宋钦宗,带着他们的妻女以及妃子宫女一起前往金国上京,途中金人对北宋的宫女,甚至宋徽宗的妻子韦贤妃和宋钦宗的朱皇后都被金人猥琐,到了金国更是要求她们去金太祖阿骨打庙行“牵羊礼”,手段十分残忍龌龊。牵羊礼结束后,更是将这些宫女分

  • 大明王朝的帝国巨骗:以人头数目衡量战功,却总能无中生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明王朝十大隐藏细节,大明皇帝的战功,大明王朝的雄厚实力

    明朝在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当然他们也存在很多特殊的事情,比如大明朝存在一些帝国巨骗,最明显的就是一个以人头数目衡量战功的制度,这个制度的产生,总是能将军功无中生有,导致很多人啥也没干,却还平步青云,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预示着明朝的衰亡。明朝最初的时候,尤其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得胜利登基称帝的永乐年

  • 中国也曾有个东京,乃北宋都城,但为什么后来这一地名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宋的东京是今天的哪里,北宋首都东京现在是哪里,北宋东京汴梁

    实际上,日本的东京和我们的东京完全是两个概念,日本也是存在东京和西京的,现在的东京之所以被命名为东京,也是因为曾经的日本都城在西面,日本迁都,由西京转入东京,这是日本的历史情况决定的。另外,日本之所以也和中国一样用东南西北的方式来命名都城,也是因为日本当时向中国学习的缘故。今天咱们就来讲一讲为什么中

  • 朱元璋的第一马仔胡惟庸,死于帝王忌惮还是真的兔死狗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胡惟庸之死,朱元璋让胡惟庸代理朝政,朱元璋惩治胡惟庸的手段

    皇帝们看好一个臣子首先要看其能否百依百顺,言听计从。接下来再考验其他的本事。这就是帝王的心理。和珅之于乾隆,邓通之于汉文。秦桧之于宋徽,来俊臣之于武则天。贤臣有贤臣的用法,酷吏有酷吏的好处。胡惟庸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一个有价值且好用的工具人。和其他皇帝不同,朱元璋几乎是所有打工皇帝中微末时十分高调,上

  •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不可能是自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死亡之地,崇祯的最后一天视频,明朝历史上真实的崇祯皇帝

    祟祯自杀的说法是明史写的,而大家都知道明史是清朝编来抹黑明朝用的。所以明史故意把祟祯的死法写得十分的窝囊也只有卑鄙无耻的鞑子会特地强调死时只有一个太监陪伴,要是我等汉人写的史书,即使是敌人也会写厚葬。由於鞑子刻意遮掩祟祯的死法,所以其中必有不可告人的地方我们只要比对历史,就可以发现祟祯的死亡时间跟皇

  • 岳飞的后人从不与这2个姓氏通婚,一个深仇大恨,一个情深似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现在的后人,岳飞的后代现在有多少,历史上的岳飞后代现状

    我国南宋时期,跟清朝有异曲同工之处。慈禧太后战败而求和,被迫卖国求荣,南宋则是不战而败,宋高宗主动向金求和,好在南宋有岳飞,宋高宗的江山才得以延续。岳飞刚从军时,就配合当时南宋的名将韩世忠大败金兵,收复了6个城郡。等到宋高宗不战而败,想要派秦桧跟金人议和时,岳飞首当其冲提出了反对意见,随后以一己之力

  • 他是南宋开过皇帝活到80高龄,却因一件小事导致失去生育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宋最杰出的皇帝,南宋皇帝传奇故事,历史上真实的南宋皇帝

    一、1127年,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的金国掳掠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官员数千人北去,北宋灭亡。在金兵保卫汴京时,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被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受命率兵救援京城。但赵构却率部绕开京城,避免与金兵交锋,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当徽钦二宗被掳走后,赵构在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元建炎,成为南宋开国的第一

  • 刘伯温才能堪比张良,朱元璋曾两次请他出山,为何最后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伯温张良,朱元璋第二次请刘伯温出山,刘伯温最后是被朱元璋杀害的吗

    古代帝王都担心功高震主,朱元璋也不例外,他除掉刘伯温的首要原因,便是刘伯温能力太强,功劳太大。朱元璋请刘伯温出山时,也曾低声下气,许诺定不负刘伯温。朱元璋二请刘伯温一举,也曾被世人夸耀,后人把刘伯温的“时务十八策”比作诸葛亮的隆中对,把朱元璋比作爱才如命的刘皇叔,如今看来,高下立见。朱元璋也曾把刘伯

  • 朱棣次子朱高煦,学朱棣对侄子造反,最后却被活活烤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死时朱高煦在哪,明朝朱棣之子朱高煦,朱棣有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朱高煦剧照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他和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同为徐皇后所生。但说来也奇怪,这兄弟俩虽然是同父同母生的,他们的性格、品行却是天差地别。先说老大朱高炽,他生来性格端重沉静,喜欢研习儒家学术,颇有一颗“仁义”之心;老二朱高煦呢,则生性凶悍、品行不端,除了能带兵打仗外,其余时间就是游手好闲。在征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