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王朝第一个卖王府的家族——豫亲王族

大清王朝第一个卖王府的家族——豫亲王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748 更新时间:2024/2/3 21:31:07

宁远守军只余万人,袁崇焕却拒绝执行撤军命令,焚尽城外民居,携守具入城,以一万迎战十三万之众。

努尔哈赤率军攻城两天两夜,望着宁远城下后金将士不断中炮倒地,没有克制红夷大炮的利器,“努尔哈赤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战无不捷,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不择而归。”

1626年,努尔哈赤在兵败宁远的郁郁中病死,八皇子皇太极登上汗位。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带几位贝勒进入后宫,逼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含着泪要求诸王:恩养自己未成人的多尔衮、多铎兄弟。

幼年得宠父死母生殉行为荒唐

多铎是努尔哈赤最心爱的小儿子,自幼恃宠而骄是可想而知的。根据女真族继承权的习俗,未分家的嫡出幺子称为守灶儿子,有权继承父亲所有遗产,因此多铎从小的地位就相当显赫。

一昼夜之间父死母生殉,给当时只有13岁的他造成心理上的重大刺激,所以性情乖张,行为荒唐,肆意妄为。

努尔哈赤在世时,曾分拨自己属旗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子各十五牛录,其死后所掌牛录本应由三人均分,但皇太极考虑到多铎年龄最小,故将太祖所余十五牛录皆赐给多铎,将父汗保存在皇太极府中的绸缎也拟赐多铎一人,但多铎不领皇太极的好意,而“反而怨皇太极正己律下”。

牛录,清八旗组织的最早基层单位。起源于满族早期集体狩猎组织。最初,每一牛录辖十人。以后,所辖丁壮数逐渐扩大到三百人。

后金与大明连年征战,无暇顾及经济,加之大明又关闭了与后金的边境互市,经济极为困窘。皇太极命官员与明边官员谈判互市时,多铎又在众人面前口不择言,蔑视皇太极即位以来励精图治、发展国力的良苦用心。

1639年(崇德三年),多尔衮等率军征明,皇太极率众臣相送时,多铎假托避痘而不相送,自己却私自携妓奏乐欢歌。

1643年(崇德八年),多铎因谋夺大学士范文程之妻,被罚银万两,夺去所属牛录三分之一,这又是十分严厉的处罚。

范文臣虽是汉人,但是却是皇太极生前最为看重的文官,他事必问范章京,所以范文程在朝臣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但是多铎居然色胆包天,把主意打到范文程的妻子身上,非但有失朝廷体统,对范文程本人也是极大的羞辱,多尔衮深知其中厉害,并不能因为多铎是其胞弟就薄施惩罚。

多铎平定江南时,他进入南京时就放纵自己。胡蕴玉曾就多铎的事写了《多铎妃刘氏外传》,多铎在南京城,曾相中了寡妇刘氏,多铎直接将她纳入府中当小妾。

皇太极率多铎等征讨明军时,多铎非率五百精骑遭遇八百明兵时,竟然未发一矢、未冲一阵而败走,致使十人、三十匹马被明军斩获。

皇太极视多铎的逃跑实属“可耻孰甚焉”,皇太极对多铎进行严厉的处分,降亲王为贝勒,并不准许他参与议政,也不让他插手管理六部事务,狠狠地打击了他的不驯心理,使其感受到皇帝的威严。

但多铎绝非贪生怕死之徒,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勇冠三军。

军功赫赫荡平江南

1629年,14岁的多铎随清太宗皇太极攻打蒙古的多罗特部。第一次带兵打仗的多铎表现得很英勇,立下了战功,赐号“额尔克楚呼尔”,意为“勇敢”。之后,多铎在进攻朝鲜、大明、蒙古等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屡立战功。

1635年,代善等贝勒拥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1636年,多铎受封豫亲王,掌礼部事。多铎后因在军前所犯七项之罪降亲王为贝勒。

1643年,皇太极猝死,尚未立嗣君。代善召集亲王、贝勒和大臣商议拥立六岁福临继位,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共同辅政。

1644年(顺治元年)多尔衮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面南而坐,多铎晋为和硕豫亲王。

至此多铎开了独自征战的历程,也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天分。

1644年,清廷任命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军南下,征讨南明福王政权,一举荡平江南。

豫亲王多铎率军进攻河南。出虎牢关,并分兵由龙门、南阳三路合围并攻陷归德后,率其八旗大军横扫河南大半地区,河南诸州县皆为其收降。

河南战场,多铎大军捷报频传。清廷获悉中原已定,诏褒多铎功,赐嵌珠佩刀,镀金鞋带,以示嘉奖。

接着,江北诸镇先后被多铎所率军队占领,河南将领史可法急速退守扬州。多铎挥师南下,强渡淮河,用了12天的急行军,兵临扬州城下。

随即强攻扬州城7日,扬州军民势单力薄,但仍拼死抵抗,使得清军攻城受阻。在此情形下,多铎数次派人,连发信函,企图招降明军统帅史可法,但均遭史可法严词拒绝。

多铎下令用红衣大炮攻城,摧毁了城内军民的顽强抵抗,史可法自杀未成,不屈而死。

攻陷扬州后,大世屠戮多铎的军队出兵攻陷江南各地,南明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清军一到,便都放弃抵抗,迅速投降。清军继续推进。

惺惺作态收买人心

多铎部队的前锋抵达南京城下,23万守卫的南京军队全部放下武器投降。多铎率军开进南京城,“承制受其降,抚辑遗民。”南明弘光临时政府就此覆灭。

入南京城之前,多铎的部队事先将安民告示在城中四处张贴,南明的大批官僚在多铎率军进入南京时冒着滂沱大雨跪在道边迎降。

第二天,南明临时政府的文武各官员,又簇拥在多铎面前争趋朝贺、媚态百出、气节尽失,他们将官职帖堆成几十座小山,企图在改朝换代后混得一官半职。

随后,多铎在南京实行了一系列收买人心、缓和矛盾的政策。多铎以“定国大将军豫王”令旨遍谕各处,称清军平定东南,乃是“奉天伐罪,救民水火”。

他去拜谒了明孝陵朱元璋墓,对刚刚覆灭的前朝以及它的开国皇帝表示尊重。

同时,多铎下令优恤史可法的家属,于扬州为史可法建祠堂,谥“忠烈”,称“史忠烈公”,表彰史可法的忠节。他对弘光小皇帝以礼相待,奉若上宾。他命原南明临时政府的各级官员按照原先编制全部留用。

此外,多铎还下令将8名抢劫百姓的八旗兵斩首。另外,多铎下令张榜各城门示谕臣民,严禁胡服辫发:“剃头一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头来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

辉煌顶峰顺治亲接

多铎在清入关后所取得的胜利,可谓空前。多铎率军还京师之际,顺治帝亲自到南苑迎接,后晋封多铎为德豫亲王,晋封册文中称多铎“定鼎中原以来,所建功勋,卓越等伦。”

1646年,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腾机特等叛奔喀尔喀,反出清廷。顺治帝命多铎为扬威大将军,偕同承泽郡王硕塞于克鲁伦河集外藩蒙古兵,北上追剿苏尼特部。多铎大胜回朝,顺治帝出安定门迎接。

1647年,多铎被加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1649年,多铎患天花,不治而亡,享年36岁。

多尔衮得知弟弟去世的噩耗,立即由前线返京,为其举行隆重葬礼,立碑记功。

1652年,由于多尔衮身后被削爵、掘墓、鞭尸,多铎因是其同母弟之故,被连累追降为郡王。1671年,康熙追谥豫郡王为“能”,1778年,乾隆昭雪多尔衮,同时命复多铎亲王及封号。乾隆帝:“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历代睿亲王

2.信郡王(追封豫宣和亲王)爱新觉罗·多尼

多尼,多铎次子。顺治十五年,任安元靖寇大将军,偕平郡王罗科铎率军南下,与明将白文选、李定国等战于云南永昌、腾越,有军功。还师后不久病死。顺治十八年薨,年二十六。

3.信郡王(追封豫亲王)爱新觉罗·鄂紥

鄂紥,多尼次子。多尼的次子,于1661年袭封为信郡王。鄂扎也是能征善战的猛将,1675年,命为抚远大将军,讨察哈尔布尔尼,立下战功。1778年,乾隆帝追述多铎为开国元勋,复豫亲王爵。三十八年,以惰,解宗人府。康熙四十一年卒。

4.信郡王(追封豫亲王)爱新觉罗·董额

董额,多铎第七子。康熙十三年,命为定西大将军,讨叛将王辅臣。康熙十五年,命大学士图海视师,改授董额固山额真,听图海节制。康熙十六年二月,削贝勒;三十一年,授正蓝旗固山额真;四十二年,袭信郡王。康熙四十五年,年六十。仍坐前罪,不赐恤。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亲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如松为睿亲王,即为睿恪亲王。并追封其诸先祖多尔博、苏尔发、塞勒、功宜布为睿亲王。并令如松第三子淳颖袭睿亲王。

5.信悫郡王(追封豫悫亲王)爱新觉罗·德昭

德昭,鄂紥第五子。康熙四十五年袭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亲王。

6.信恪郡王(追封睿恪亲王)爱新觉罗·如松

乾隆二十七年德昭去世后,高宗让多铎的五世孙如松袭信郡王。如松,是多铎之第五子多尔博之次子苏尔发之长子塞勒之第五子功宜布之第三子。并追封其诸先祖多尔博、苏尔发、塞勒、功宜布为信郡王。乾隆乾隆三十五年,如松卒。谥恪。

7.豫良亲王爱新觉罗·修龄

修龄,德昭第十五子。功宜布刚去世时,以修龄袭其爵为辅国公,授左宗正。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袭豫亲王。乾隆五十二年卒。谥良。

8.已革豫亲王爱新觉罗·裕丰

裕丰,修龄长子。乾隆五十二年袭豫亲王。嘉庆十八年,林清之变,所属有从乱者,坐夺爵。

9.已革豫亲王爱新觉罗·裕兴

裕兴,修龄次子。嘉庆十八年袭豫亲王。嘉庆二十五年,奸婢,婢自杀。仁宗谕曰:“国家法令,王公与庶民共之。裕兴不自爱惜,恣意干纪,且亲丧未满,国服未除,罪孰大焉!”坐夺爵,幽禁。三年后释之。

10.豫厚亲王爱新觉罗·裕全

裕全,修龄第五子。嘉庆二十五年袭豫亲王。道光二十年卒。谥厚。

11.豫慎亲王爱新觉罗·义道

义道,裕全次子。道光二十年袭豫亲王。历内大臣、左宗正。同治七年卒。谥慎。

12.豫诚亲王爱新觉罗·本格

本格,义道长子。同治七年袭豫亲王。亦历内大臣、左宗正。德宗大婚,赐四团正龙补服。光绪二十四年卒。谥诚。

13.豫亲王爱新觉罗·懋林

懋林,本格之嗣子。光绪二十四年袭豫亲王。

14.豫亲王爱新觉罗·端镇

懋林子,民国二年袭豫亲王。这时候的豫亲王爵位,几乎没有给端镇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端镇既不能得到优厚的俸禄,又不能出任高官。毕竟,连溥仪的小朝廷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端镇就丧失了所有经济来源,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

那时候,豫亲王家管事之人是端镇的母亲佟佳氏。佟佳氏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受不得穷。家里面一缺钱,她马上就打起了豫亲王府的主意。为了维系家里庞大的开支,1916年底,佟佳氏把有着近300年历史的豫亲王府卖给了美国洛克菲勒石油公司。

洛克菲勒石油公司以12.5万美元的价格买到豫亲王府后,将里面的建筑全部拆除,邀请了设计过哈佛医学院的著名建筑师柯立芝主持规划设计,修造了中西合璧、用料考究、设施完善的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佟佳氏卖了豫亲王府后的消息,引起了豫亲王本支众多后人的极大不满。最终一脉宗亲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佟佳氏死去,末代豫亲王端镇又将御赐金印卖给了中央银行。

可怜豫亲王一脉鼻祖军功赫赫,末代却如此无能。

更多文章

  • 曾国藩新婚夜被悔婚,媒人指着身边女子:娶她吧,曾家人喜出望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藩结婚当天被悔婚,曾国藩成婚遭悔婚,曾国藩娶妻前为什么女方悔婚

    在曾国藩新婚当天,他的新娘子却突然悔婚。正当曾家要丢尽脸面之时,撮合这桩婚事的媒人却指着身边的女子说:“娶她吧。”曾国藩为何会被悔婚?这还得从他早年读书的事儿说起。据史书记载,曾国藩为秀才曾麟书之后。曾麟书是年近50才中的秀才,但他是个颇有才气之人,后来做了私塾的老师。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年逾五十无法

  • 皇太极的民生改革,“康乾盛世”也只能望其项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乾王朝,皇太极大事年表,皇太极的施政措施和历史贡献

    在政权交替和长期的征战中,皇太极对于民生疾苦有着深入体会,思想上对民众产生了一定的同情。虽然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军事上,但是,也常常“以民生休戚为念”,凡与民生有关的问题,他都勤加过问,不敢疏忽,而且还经常颁布条例,兴利除弊,纠正各种不利于民生的错误方向,以期通过民生和经济的振兴来维持后金的社会稳定,

  • 乾隆为什么传位给永琰?这些理由很充足,主要还是因为他没得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第十五子永琰,历史上乾隆喜爱永琰吗,乾隆把皇位传给永琰

    为什么说他没得选呢?按照他的心性来说,他自己不是嫡出,所以他非常希望有一个嫡出的儿子,可以继承他的位子。他的第一任皇后,出身于名门的富察皇后,确实给他生了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嫡子。但是这两个孩子身体不是很好,先后夭折了。之后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又给他生了一位嫡子,就是十二阿哥永永璂。但是

  • 年羹尧被杀后,雍正是怎样对待他的妻女的?说出来你或许不会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这里单说年羹尧,既然他如此战功赫赫,那么雍正为何会跟他反目成仇?年羹尧死后,他的妻儿老小又遭遇了什么?总的来说,年羹尧的亲眷都没有得到善终。有时候爬得越高,就会跌得越惨。对于雍正的做法,谈不上好与坏,只能说他站在一国之君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角色定位,那么年羹尧必须得死。这一切,还得从年羹尧走上仕

  • 和珅去救灾,将一把沙子扔进粥里,大臣骂他疯子,乾隆:果然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和珅救灾时往粥里撒沙子是真的吗,和珅救灾时往饭里放沙子,和珅救灾时把沙子扔了

    和珅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一部励志奋斗史,他虽出身贵族,但在弟弟降世时母亲就因难产去世,不久父亲也因病去世,只留下他与弟弟。幸而管家忠心服侍兄弟两人,才使得他们不至于流落街头。童年的不幸没有击垮和珅,他学习刻苦,精通多种语言,文学造诣极高,是一位才子。在和珅二十多岁时,他在乾隆帝面前对答,让乾隆十分欣赏,

  • 吴三桂陵墓被发现,外表平淡无奇,墓碑上17个大字显示墓主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三桂墓的资料,吴三桂墓完整视频,吴三桂墓在贵州哪

    【吴三桂陵墓在贵州被发现】明末清初的吴三桂是一个受争议的人物,他先是投降清朝,后又反清,并自己登基称帝。可由于错失反清称帝的机会,在称帝5个月后,67岁的他毕竟年老体衰,病逝在衡州(今衡阳)皇宫。吴三桂死后,清朝朝廷一直在寻找他的陵墓,可几百年来,没有丝毫线索。【陵墓外面残败不堪,平淡无奇】直到最近

  • 光绪和隆裕什么关系?为什么光绪帝大婚之日会扑到她身上痛哭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光绪死后隆裕反应,光绪帝和隆裕的关系,隆裕去世

    说到慈禧太后治国没啥大本事,夺权却是一把好手,满清的亲贵和大臣们被慈禧太后弄的一愣一愣的,看到慈禧太后都不敢喘大气。慈禧太后在咸丰帝死后,和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又和鬼子六联合发动政变,把顾命八大臣杀的杀贬的贬,自己掌握了实权,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对满清的统治。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是双重亲戚关系

  • 抗战胜利第六战区受降长官孙蔚如什么军衔?——兼论民国军衔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蔚如受降纪念碑,抗日时期国军军衔,抗战时期的军衔怎样划分

    1.问题 研读爱国将领孙蔚如的历史,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孙蔚如将军的后人在相关纪念文章中,明确孙蔚如是国军“陆军二级上将”(见《联合时报》文章“孙蔚如将军与西安事变”,作者:孙文捷)——《西安通览》《西安市志》包括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在网络上发布的“著名抗日将领——孙蔚如”等文献介绍中,干脆都未

  •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为何老百姓带路,官员送锦旗?英国人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老百姓都在干啥,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用了多少时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老百姓的说法

    1900年是庚子年,在清朝的两百多年历史里,这是一个屈辱的年份。这年,慈禧太后一改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剿灭”改为“安抚”,他利用义和团和西方列强们好赌一把。后面发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慈禧太后的这一举动激怒了列强,演变为八个国家组成联军攻打并占领了北京城。1900年6月17日,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不久

  • 洪秀全临死前有多疯狂?册封2700多人为王,自信拥有天兵过百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洪秀全临死前有多少荒唐,洪秀全真实的历史,洪秀全鼎盛时期兵力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无疑是1856年夏秋之际发生的“天京事变”。彼时,东王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的名义,派人杖打天王洪秀全并逼迫他让位,后者不胜愤怒,遂密令北王韦昌辉回京诛杀杨秀清,并尽灭他的家人和部属。韦昌辉的暴虐激起天京(今南京)将士的愤怒,洪秀全为安抚军心,又密令翼王石达开处死韦昌辉及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