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无视此人,被五马分尸的商鞅,是不用死的,可惜了

不无视此人,被五马分尸的商鞅,是不用死的,可惜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96 更新时间:2024/2/20 18:25:52

[var1]

曾经有一人劝过商鞅,但商鞅全然当作了耳旁风,没有理会。现在仔细想想,如果商鞅当初没有不把那人的话当回事,而是真正将那人的规劝听进了心里,是不是根本就不会落得个被五马分尸的悲惨下场呢?但可惜啊,世界上没有如果,生命终究是一去不复还。 那么这个人究竟对商鞅说了什么,商鞅又为什么不把他的话当一回事,最后还是被五马分尸了呢?

直击要害的规劝 其实,这个人就是赵良,一个普通的小官。 商鞅当上秦国丞相的第十年,听闻了赵良的名声,就非常想见他。于是通过孟兰皋的引见,赵良就去见了商鞅。商鞅一见到赵良吧,就显得有点热情了,直接说:“今鞅请得交,可乎?”。 面对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一见人家面就要交朋友,普通人早已欣喜若狂了,这可是野鸡变凤凰的良机。 但赵良不是普通人,在商鞅的热情相邀下,他很淡定,说“仆弗敢愿也。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命。” 赵良搬出孔子当背书,硬是说自己不敢奢望,估计赵良是真的不想跟商鞅交朋友。

[var1]

而赵良这话,传到商鞅耳朵里,问题就严重了,这样百般推辞,莫不是“子不语吾治秦与?”商鞅也是直接,就问出口了。赵良一听也是不慌,说“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这意思,您直接遵循虞舜的话,就别问我了呗。这赵良也着实是聪明。 不过,商鞅并不打算就这样推皮球,既然见到赵良了,就要问点有意思的,把自己和五羖大夫比一下。于是他就问:“孰与五羖大夫贤?” 赵良一听,心想既然你都问了,那我就说实话了。“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这评价着实有点高了,但是一般情况下吧,两个人比较,盛赞一个人,就代表另一个人的评价就不是太好。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赵良居然这样直白,“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 一一细数过错,感觉赵良已经把商鞅的面子给下了个干净。然而这居然还不算完,赵良紧接着又说:“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说完这些建议,赵良就告辞了。 说实话,在人家风头正劲,仕途蒸蒸日上的时候,说什么放弃一切,回归田园,死期不远了,这赵良也忒煞风景了。但是不得不说,他说的确实很在理,商鞅本就是靠秦孝公一个人撑着变法的,秦孝公要是死了,商鞅可不就是众人攻击的对象吗。 但是很明显,对于赵良这直击要害的建议,商鞅根本就没把它当一回事,不然怎么着也不会落得那个下场。

商鞅必死 那么有着变法之功的商鞅,为何就真的被赵良说中,死期不远了呢? 首先,赵良总结得很到位,商鞅变法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其中最致命的就是得罪了太子一党。商鞅刚刚开始实行变法的时候,恰恰就遇到当时太子不小心杀了人,这对商鞅来说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灾难。

[var1]

机会在于,他可以用太子犯法这件事来立威,震慑其他人,以便快速推行变法;灾难在于,得罪了太子,想必秦孝公也不会太高兴,这样实在是太不理智了。于是,百般纠结之下,商鞅选择折中的办法,处置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彻彻底底地把太子党得罪了。据说公子虔被行刑后,整整八年没出府,估摸着都在想怎么搞死商鞅了。 除此之外,在商鞅推行变法期间,触动了太多贵族的利益,加上过于严苛的法令,短短时间内,简直是把秦国官吏给惹了个遍。而这正是他必须死的重大原因之一。 其次,支持者太少,自己本身也没有任何势力。商鞅到秦国变法,背后只有一个秦孝公支持,自己身单力薄,没有任何势力,一旦秦孝公死去,商鞅的下场如何,自是不必我多说了。 最后,不肯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功名,作法自毙。在赵良劝说商鞅之时,他没有当回事,不甘愿放弃自己的功名。再加上,由于商鞅推行连坐之法,刑法严苛,导致自己落难之时,没有任何人敢帮助他,最后被“车裂”,着实是太悲惨了。

悲惨结局 回顾商鞅的一生,真的是令人叹惋。 几次三番在几个国家之间流转,怎么也得不到重用,空有变法之志,而无赏识之人。好不容易到了秦国,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开了自己的变法之路,迎来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却好景不长,得罪了太多人,最终落得个被五马分尸的下场。

[var1]

不得不说,身处那样一个战火连天,贵族势力强大的时代,从推行变法之初,商鞅的命运几乎就已经注定了会以悲剧结尾,五马分尸的悲惨归宿令人叹息不已。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袁史”,别被假冒者骗了 参考资料:何志荣.试析商鞅与李斯之死的相似历史原因[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5):200-200. 司马迁《商君列传》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从唐雎到蔺相如,从蔺相如到荆轲,六国的人怎么都喜欢威胁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安陵君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家的国王,他的土地非常小,但是却一直保有而没有被灭亡,秦王看他那块地虽然小,却治理得很好,非常富裕,而且地势险要,就想把他的土地给抢过来。但是那时候毕竟还是讲究“以德服人”,“师出有名”。所以秦王跟安陵君说:“我愿意用500里的国土换你国家的50里地,你看怎么样?”[var1]

  • 《尚食》朱高炽去世!游一帆罪无可恕,幕后真凶是赵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尚食里的郭妃和朱高炽,尚食游一帆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尚食电视剧朱高炽被谁毒死的

    在最新的剧情中,朱高炽去世!游一帆罪无可恕,幕后真凶是赵王。[var1]关于朱高炽去世朱高炽是永乐帝朱棣的大儿子,他有两个一母同胞的弟弟,一个叫朱高煦,一个叫朱高燧。朱棣死后,朱高炽就以储君的身份,顺理成章地登基称帝了。正如同剧中的姚子衿所说,朱高炽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依仗了自己的儿子朱瞻基。历史上的

  • 三国争霸时,哪些名将站错了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争霸武将分布图,三国争霸最后谁赢了,三国十大不败名将

    成公英作为韩遂的心腹,一直对韩遂忠心耿耿,即使是韩遂败走关右、手下部众都纷纷离散之际,成公英仍然跟着韩遂。韩遂的女婿阎行打算杀韩遂去投降曹操,没有干成,韩遂叹息说:“我所遭受的困厄,难道是因这桩婚姻而起吗?”,并以人众稀少为由准备从羌中西南道投蜀,成公英说:“兴军聚众数十年,现今虽破败,哪有丢弃家门

  • 三国时,魏蜀吴面积差不多,为什么说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时期魏国版图,三国魏国的实力,三国中的魏蜀吴领土面积

    单从面积的比例来看,曹魏占了43%,东吴占了35%,蜀汉占了22%。曹魏并没有占据三分之二,连一半都不到。[var1]▲三国形势图但是,按照东汉时期的行政划分,就没有问题了。东汉时将天下分成了十三州,曹魏占了幽、冀、青、并、豫、徐、兖、司、凉九州,直接超过了三分之二,这也是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说

  • 中国的剑文化:这五把名剑,一把用来斩白蛇,一把关乎楚国存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现存的十大名剑,中国最有名的古代名剑,古代十大名剑谁的杀伤力最强

    剑在我国文化中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古时除了将军可以佩剑,文人雅士们也是非常热衷于佩剑的。为此古时人们将剑分为文剑和武剑,文人佩戴的剑称作文剑,大多是用来装饰用的并不开刃,人们还将剑赋予了修身养性的寓意。而武将佩戴的剑被称作武剑,但这也仅仅是礼仪用剑,并非是作为武将的武器存在的,关于这两种剑还有个

  • 专家:“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今世界放在春秋战国,分别对应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时期有哪109个国家,春秋战国是真实历史吗,春秋战国各国巅峰时刻

    [var1]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放在别的国家不知道对不对,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所有的斗争与博弈都能在中国历史上找到。那么当今世界放在春秋战国分别对应哪个国家?[var1]我们先说美国,和美国最像的一定是齐国。春秋初期和战国中后期的齐国,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国家。在军事

  • 三国时期为什么单名居多,是因为《公羊传》对《春秋》的曲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为啥都是单名,春秋与三国差几个年代,春秋三国的真实历史

    [var1] 其实在西汉时期,双名的历史人物还是非常多的,著名的就有霍去病、刘病已、刘弗陵等等。刘弗陵和刘病已就是汉昭帝和汉宣帝。统治者的名字都是双名,可见当时取名字并没有什么单名的要求。当然根据学者对《汉书》中名字的统计,单字的名字的比例还是高于双名的比例,但是远没有到东汉以及三国时期那样悬殊。而

  • 一块和氏璧引发城池之争?完璧归赵是什么典故?蔺相如如何谈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历史故事,蔺相如完璧归赵是什么时期,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

    [var1] 秦昭王听说后,便派人送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如果答应了秦国,将和氏璧送过去,总是担心会受到欺骗,得不到城池;如果不给,又怕秦国出兵攻打赵国。众人商量了一番,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对策,而且,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出使秦国,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才

  • 《战国策》记载,七国各有骑数千匹或万匹,目的是防御还是攻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策中的七国之战,战国策的主要记载,战国策记载了哪十二国的历史

    齐的长城西起于平阴防门(今山东平阴),南面到海边的琅邪。魏为了保护其河西,曾在今陕西洛水以东筑长城。赵国在漳水、滏水流域修造过长城,赵武灵王又在阴山下修长城。燕国在大破东胡以后修造长城,西起造阳(今河北怀来),东止于襄平(今辽宁辽阳)。燕、赵修筑北边长城,目的在于防御北方各族入侵,后来秦、汉长城即在

  • 《山海经》中的“犬封国”,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可能真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奇闻类名著。关于这本奇书,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先生曾说过“余不敢言也”。意思是“我不敢讲评它的内容。”这本从古到今一直充满神秘色彩的书,并不是由一人编纂完成。有学者认为此书主体部分为墨子的弟子所著,也有人觉得这位作者是禹。 而关于它的修订工作一直从战国时期延续到了西汉的刘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