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去病敢于封禅除性格因素外还有彰显国威和其它政治因素

霍去病敢于封禅除性格因素外还有彰显国威和其它政治因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107 更新时间:2024/1/21 16:01:14

封的意思是祭天,禅的意思是祭地,封禅自古就是天子的专属,只有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的时候才可封禅,并且对天子的文治武功要求很高,没有哪个天子敢轻易封禅,因为担心自己不够资格,遭到天下人唾骂。

在历史上,有记载可查的封禅过的天子只有六位,第一位是秦始皇,而第二位就是汉武帝了。

不过,汉武帝是在元封元年(前110年)才封禅泰山的,而霍去病在元狩四年(前119年)就已经封禅漠北了,说起来霍去病还比汉武帝更早封禅。

霍去病只不过是个臣子,他怎么敢封禅,而且时间还比汉武帝早,汉武帝事后也没有责怪他?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决定发起漠北之战,寻求匈奴主力与之决战,彻底将匈奴给打趴下。

当时汉武帝给了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五万骑兵,其中“敢力战深入之士”全部给了霍去病,另外汉武帝还安排了十四万匹战马和五十万民夫作为补给兵团,还有十几万步兵专门辅负责往前线运输物资。

刘彻

可以说,汉武帝击败匈奴的决心非常之大,几乎尽全国之力,尤其是战马,能拿出来的全部都给了卫青和霍去病。

另外,从汉武帝的安排上来看,他将勇猛之士全部给了霍去病,并给了他自由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作战的权限,可见他对霍去病是寄予厚望的,反倒是卫青有点像陪衬。

按照原计划,霍去病本该与匈奴单于交战,卫青则与左贤王交战,但后来汉武帝根据情报分析做出战略调整,决定由卫青东击匈奴单于,而霍去病则深入漠北,寻找军队人数更多的左贤王并与之交战。

在这场战争中,卫青的表现十分出色,他采取正确的战略,最终一举击败了匈奴单于的军队,斩俘一万九千余人,但因为李广迷路了,没有及时出现在预定位置上,结果让匈奴单于给跑了,这是卫青最大的遗憾,事后李广也因为被卫青问责而羞愧自杀。

卫青虽然一如既往的强悍,但霍去病的表现却更加出色,他率领大军深入漠北,行程超过了二千里,最终与左贤王的军队相遇,双方爆发激战,汉军大破匈奴军队,并一路追击到狼居胥山和姑衍山一带(都在蒙古国境内)。

霍去病

在这场战役中,霍去病率领的汉军共斩杀七万余人,并俘虏匈奴王公贵族及各级将领和官员数百人,俘获的牛羊更是不可胜数,战绩远比卫青所部强,也是数次汉匈大战中汉朝取得的最大胜利,造成的结果是,匈奴单于远遁漠北,匈奴势力大减。

当时霍去病只有二十一岁,就取得了这样的功绩,他因此志得意满,便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分别祭拜天地,也就是所谓的封禅。“汉骠骑将军之出代二千余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馀级,左贤王将皆遁走。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霍去病封禅完成之后,就班师回朝了,汉武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劳,增加他的食邑五千八百户(总食邑超过万户,与卫青一起成为万户侯),并设置大司马位,以卫青和霍去病同为大司马,卫青称为大司马大将军,而霍去病则称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二人共同管理日常军政事务,实际权力远大于丞相。

至于说霍去病封禅之事,汉武帝不但没有怪罪,还说他做得好,并对他更加宠信,以致于卫青的地位直线下降,他的许多好友和门客都离他而去,转投到霍去病门下,这些人也大多被霍去病举荐给汉武帝,汉武帝无不任命为高官。“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霍去病之所以敢私自封禅,汉武帝还不责怪他,有以下几个原因:

霍去病的傲慢自大,我行我素,恃宠而骄,所以他敢私自封禅

霍去病虽然只是个私生子(卫青二姐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私通所生),但他运气非常好,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姨妈卫子夫被封为皇后而成为外戚,还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

卫子夫

霍去病稍稍长大之后,因为姨妈卫子夫受宠,舅舅卫青又是军中大将,因此受到汉武帝的宠信,被汉武帝留在身边担任近臣。

由于出身富贵,又被汉武帝所喜欢,他因此养成了傲慢无礼、狂妄自大的性格。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给他当老师,教授他吴起孙膑兵法,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啊,他竟然一口给回绝了,“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即便如此,汉武帝还是非常看好霍去病能成为大将,因此对他十分纵容,他也因此成为朝中显贵,大臣们都不敢轻易惹他,汉武帝甚至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就让他领兵出征,还给了他自由作战的权限。

不可否认,霍去病确实有独特的军事思想,也在汉武帝的刻意培养下,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但汉武帝对他的一昧放纵,同时也让他的性格缺陷不断放大。

比如说,霍去病贵为将军,却不懂得体恤士卒,有一次汉武帝赏赐给他十几车肉,他根本就吃不完,但他宁愿扔掉也不分给士卒们吃。

霍去病

还有一次,霍去病出征在外,将士们在前方浴血奋战,他却不以为然,而是一个人在大帐中蹴鞠,等他玩得差不多了,这才到前方指挥战斗,虽然最后取胜,但士卒们的伤亡人数也超过了正常范围。

从这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霍去病做事情我行我素,不怎么受约束,再加上汉武帝对他一昧纵容,导致他更加傲慢自大,认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对的,就连舅舅卫青的劝谏,他也听不进去。

最能说明霍去病性格特质的一件事,还是杀李敢之事。

漠北之战中,李广因为迷路而没有出现在预定位置,事后遭到大将军府小吏的询问,他不愿意遭受这种羞辱,最后自杀而死。

也是在漠北之战中,李广的儿子李敢跟随霍去病深入漠北,因为立下战功而在战后被封为侯爵,还成为汉武帝十分看好的大将。

后来,李敢听说父亲之死与卫青关系莫大,他便跑到卫青府中将其痛打了一顿,卫青因为理解李敢内心的伤痛,所以没有怪责李敢,也没有对外声张此事。

卫青

后来,霍去病不知怎么就知道了这件事,他为了给卫青出头,竟然在与汉武帝一起狩猎的时候,放冷箭将李敢给射死了!

李敢可是霍去病同生共死的战友,霍去病为了报私仇,竟然置法律和情谊于不顾,当着汉武帝的面将李敢杀掉,他的狂妄和自私,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汉武帝为了包庇霍去病,竟然对外说李敢是在狩猎之时,被一头鹿给撞死的,“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由此可见他对霍去病的纵容,也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因为霍去病性格傲慢自大,行事风格又我行我素,再加上汉武帝对他极为宠幸,这就导致他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在没有得到汉武帝准许的情况下就私自封禅漠北。

霍去病封禅,也有鼓舞士气、彰显国威、威慑敌人的考虑

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就是汉朝的巨大威胁,由于汉朝国力还没有恢复,所以只能忍心吞声,并用和亲的方式来稳住匈奴。

卫青

汉武帝继位后,由于国力已经在文景二帝的努力下大为提升,他便任用卫青等人发起了汉匈大战,试图一举消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不过,在前几次汉匈大战中,尽管卫青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匈奴主力还在,威胁依然很大。

即便是在漠北之战取得大胜之后,匈奴遭受严重打击,在战略上也开始变得被动,但其威胁依然存在,等恢复元气之后,肯定会继续骚扰汉朝。

霍去病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在匈奴人的地盘举行了盛大的封禅仪式,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舞士气,彰显汉朝国威,并对匈奴人进行心理上的威慑,让其不敢再轻易发动战争。

虽然封禅这种事只能由皇帝来做,但只要霍去病认为封禅对自己有利,他就会不计后果去做这件事,这在我们看来是一场赌博,但在他看来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没有人可以阻拦。

霍去病功勋卓越,知道汉武帝是不会责怪他的,所以他敢私自封禅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所部斩杀七万多匈奴人,收获的战利品更是数不清,这样的战功在前几次汉匈大战中是绝无仅有的。

漠北之战示意图

在漠北之战前的多次汉匈大战中,除了霍去病之外的其他人,战绩最辉煌的是卫青,他曾一战斩杀匈奴近两万人,俘虏牛羊百万。

反观霍去病,他在漠北之战前一共参加了两次汉匈大战,第一次虽然只斩杀数千人,但杀掉了大量匈奴王公贵族;第二次他开始渐入佳境,一战斩杀三万余人,是当时斩杀敌人数最多的将领。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一战斩杀七万余人,而且都是匈奴主力,这个数量明显高于之前几次汉匈大战的杀敌数,而且他的总杀敌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十一万多!

霍去病

由此可见,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取得的战绩确实很显赫,足以震撼天下,也难怪霍去病开始有点骄傲了,竟然敢私自封禅。

不过,霍去病之所以敢封禅,也正是因为他功劳大,他知道汉武帝就是知道了,也不会责怪他的,毕竟在强大的匈奴面前,一个团结稳定的汉朝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事情都不值得一提。

汉武帝之所以没有责怪霍去病封禅,除了是因为他宠信霍去病之外,还在于政治上的考量

在经历了前几次汉匈大战后,卫青异军突起,坐上了大将军的宝座,成为了军中绝对不可忽视之人。

这当然是件好事了,但如果联想到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是皇后,儿子刘据是太子,卫氏一族封侯者数人,卫青的部下、门客及好友封侯者数十人,你要是汉武帝,会不会感到有所忌惮呢?

事实上,汉武帝对卫青的忌惮,很早就有了,但在漠北之战后到达鼎盛,所谓功高震主嘛,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卫青这个人有个好处,那就是为人低调、谦虚、不搞事情,汉武帝可以对他稍稍放心,但这不代表汉武帝不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卫青。

刘彻

那么,汉武帝怎么做才能限制卫青呢?

将霍去病推上前台就是个可行的办法,刚好霍去病取得了巨大的战功,汉武帝可以借此机会让霍去病与卫青同时担任大司马,从而分散卫青的权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汉武帝就不能因为霍去病封禅而处罚他了,甚至还要更加亲近他。

而最后的结果也确实不错,卫青逐渐受到冷遇,门客们都跑去投奔霍去病,两人之间开始出现缝隙,但汉武帝喜闻乐见,还将那些投奔霍去病的门客全部封官封爵,在一旁给两人的关系煽风点火。

并且,自漠北之战后,卫青就再也没有机会出征匈奴了,他的几个儿子还被汉武帝故意剥夺了爵位。

不过,卫青非常善于做人,明知道汉武帝在针对他,他也毫无怨言,汉武帝因此没有对他起杀心,还将新寡的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他,让他安心养老。

至于说霍去病,汉武帝也并非对他完全放心,漠北之战后不到两年,他就去世了,死时只有二十四岁。

霍去病

历史上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史书上没有说,但学术界猜测颇多,有人说他是因为军务繁忙而累死的,也有人说他是得了急症而暴毙的,但这些都没什么说服力,因为他还那么年轻,不止于累死、病死。

有一种观点是,霍去病之死与汉武帝关系莫大,因为当时匈奴已经被打残了,对汉朝的威胁没有那么大了,汉武帝便开始着手处理内部问题了,而收回军权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而在卫青与霍去病相继去世后,汉武帝还发起了对卫氏一族的清算,并且之后再也没有一位将领可以像卫青和霍去病一样掌握过多军权了。

因此,汉武帝在对待卫青和霍去病这件事上,有用完即甩的嫌疑,当然了,这跟汉武帝准备调整国策,减少战争频率,从而进行休养生息、发展国力有一定关系,毕竟汉匈大战对汉朝的伤害也是十分巨大的。

霍去病之所以敢私自封禅,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跟他的性格分不开,汉武帝也太纵容他了,但他也有军事上的考量;而汉武帝之所以没有责怪他,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更多文章

  • 霍去病的葬礼规格与诸侯无异,但《史记》对其去世却使用“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死后葬在哪,正史关于霍去病的记载

    其实先不说《史记》怎么记载,在葬礼规格上,霍去病也是“薨”的规格,也就是“诸侯”的标准。在历史上,汉代的史书有两部,一部叫《汉书》,一部叫《史记》。可《史记》严格来讲,又不仅是汉代的史书,只能说是汉代著书,而作者司马迁和霍去病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关于霍去病的记载,司马迁理论上是最有发言权的,可就是司马

  • 霍去病首战即封侯,用兵不拘一格战果辉煌,但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霍去病封侯,古代名人对霍去病评价,历史最强武将霍去病

    霍去病是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 ,他的生长环境使他年少时便有接触军事知识的优势,他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由于这样的家境,他年少时便受到卫青的教育,同时,还得到汉武帝的培养。虽然说霍去病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而且他年轻时根本就不知道父亲是谁,但是

  • 除了五虎将和魏延外,都说李严是蜀国第七名将,此人表示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蜀国李严真实历史,李严和魏延哪个厉害,李严简介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描写中,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组成的蜀国五虎将可谓赚足了人气。经过罗贯中老板那妙笔生花般的大笔一挥,蜀国五虎将的风头盖过了魏国五子良将,压倒了吴国十二虎臣,基本上熟悉演义的人们只看到了五虎将的光辉,往往忽略了其他猛将的英勇。其实人少地穷的蜀国人才凋零,除了五虎将和魏延以

  • 蜀汉重臣蒋琬的两个表弟:一个逼退曹魏十万大军,一个却投效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蒋琬表弟,三国中的蒋琬,蒋琬三国人物简介

    位高权重的蒋琬共有两个表弟,一个叫做刘敏,一个叫做潘濬。其中,前者作为蜀汉将领活跃,曾协助镇北大将军王平镇守汉中,逼退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的十万大军;然而,后者却在荆州陷落后投效东吴,并在孙权称帝后官拜少府、太常,封刘阳侯。蒋琬生于零陵郡湘乡县,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湘乡市一带,而表弟刘敏生于同郡的泉陵县

  • 王允是什么人?成功杀死董卓后,为什么不能中兴大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具体情况。 名门望族,达官显贵。 王允可谓是出身高贵,他的王氏家族是有名的太原王氏,家族世代官宦,在当地影响很大,威望很高。王允本人也是天资聪慧、满腹经纶,年纪轻轻便是远近闻名的小才子。举孝廉后成为郡吏,秉公为官,一路高升,直至司徒。 诛杀董卓,汉室有望。 董卓

  • 曹操俘获马超妻子后,为何没占为己有,而是一反常态赏赐给别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真实的马超追曹操,曹操和马超的故事,曹操攻打马超完整版

    曹操在这方面不是没有吃过亏,公元197年,曹操领兵讨伐张绣,张绣主动投降让曹操捡了个大便宜,没想到曹操却霸占了张绣的婶娘邹夫人,这让张绣怒不可遏,当即带领手下兵马偷袭曹营,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击杀。可见,“色”字头上一把刀是很有道理的,不过曹操也不是什么女子都会霸占,比如在得到马

  • 东汉皇帝,死后为何被葬入太监墓中?悲惨的结局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汉被太监毒死的皇帝,东汉皇帝死后葬在哪里,东汉皇帝都是怎样死的

    消息传来,何进的部下袁术等怒了,他们带领本部人马,闯入宫中,见了太监就杀。太监们自然是抵挡不住的,于是谎称何进的部下谋反,然后半胁迫地带着何太后、少帝、陈留王刘协和省内官属,从天桥阁道逃走了。据《后汉书》记载,这何太后后来被尚书所救,其他人则被张让等人胁迫着,东躲西藏。关键时刻,董卓来到了洛阳。据《

  • 古代也分西汉、东汉、北宋、南宋吗?其实不分,都是后人叫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宋和北宋的历史,西汉和宋朝相隔多少年,北宋多少年南宋多少年

    其实,东、南、西、北这些都是前缀,而且是后人加上去的,在当时并没有那样的称呼,目的是为了区分相同国号的不同朝代。比如西汉跟东汉,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朝代为“汉朝”,王莽的新莽政权被推翻以后,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朝代同样叫作“汉朝”,因为刘秀出身贵族,是刘邦的后裔,所以他延用了“汉朝”这一名称,以此来表示自

  • 汉朝皇帝谥号2字,明朝17字,清朝23字,字数为何越到后面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汉皇帝谥号一览表,汉朝所有皇帝谥号,汉朝历代皇帝谥号大全

    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按照“祖有功宗有德”标准,一般开国皇帝是祖,后继之君有功德者为宗。在周朝和秦朝时期被废止,自汉朝开始恢复起用,从此一直延用了两千年之久。谥号起源于西周,是古代皇帝,还有诸侯和文臣武将等社会地位极高的人物死后,根据其一生功过给予或褒或贬评价

  • 曹操十分惜才,甚至重用了杀子仇人,只因他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惜才,曹操袁绍官渡决战视频,曹操惜才的故事200字

    三国时期的曹操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一位历史人物了。在历史上,曹操的功绩肯定是有的。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变相的保护了汉献帝,不过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名声可是不怎么样的。不过现如今的人们对曹操的看法不一。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是属于枭雄的,绝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汉贼”。这样发看法在很多人心中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