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古代,像项羽一类的猛将真能以一敌百?为此日本人专门做了实验

在古代,像项羽一类的猛将真能以一敌百?为此日本人专门做了实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983 更新时间:2024/1/21 19:25:04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兮虞兮奈若何。”

后人提及项羽的时候,多充满惋惜之情。

如此英雄豪迈的一位将军,最终竟然落败于垓下、自刎于乌江,这实在令人唏嘘感慨。

尤其是李清照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更是说明大家对项羽的敬重。或许换一个时间节点,项羽未必不能成就一番霸业。

不过除去项羽生平经历之外,很少有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类似项羽这样的猛将真的能够以一敌百

就像《史记·项羽本纪》中提到他曾经:“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这样的事情无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似乎都不太现实

为此,日本人专门做了一个实验,想要探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究竟是否属实。

实验与实战

出于对古代武将描述的怀疑,日本人在做试验的时候,将要求放得更低。

相关实验团队找来3位击剑高手对阵50名普通剑客,这53人都分别在胸前放置一个气球,只要气球被击破,那就代表相关人员已经被击杀。

这样的实验方式和古代实战虽然有较大差距,但也的确算是一种特别的探究方法。

可最终结果却证明,在三位击剑高手的紧密配合下,开局仅仅“击杀”了25个人便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随后又“牺牲”了两名高手,才再次“击杀”了19个人。

等到战斗结束之时,三名击剑高手全部“阵亡”,而场上五十位普通剑客,尚且还存活两人

日本人借此得出结论:“古代猛将想要凭一己之力击杀百人,有心而无力。”

可事实果真如此?尽管就日本人的实验来看,平均一位高手能够换掉16个人,但他们却忽略了古代和现代的诸多因素。而这一实验虽然接近实战,但毕竟和实战并不完全相同。

古代项羽之所以能够击杀百人,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不仅仅只是技巧与力量的结合,还有以下几个客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身体素质的区别,古代社会之中,像项羽这样的贵族人群的身体素质,一定比穷苦人家要好一些。正所谓穷文富武,封建社会年间的武状元,也多半出自富贵人家

原因很简单,经过一整天的训练以后,习武之人需要不仅需要最简单的食物补充,更需要有各类营养品搭配,穷人家庭根本无法负担。

虽说穷苦人家中也必定会有一两个高手或者猛将出现,但这毕竟只是少数。所以项羽在面对普通士兵的时候,其天然优势就是他吃得比普通士兵好,身体素质比他们更强

同样的战斗强度下,项羽能够坚持得更久,其他士兵就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相当于某一项比赛之中,职业和业余对打,完全不是同一个等级的对手

其次是双方心理素质不一样,最终体现出来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尤其是日本人进行实验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实验,对自己不会有任何影响,所以战斗过程难免会和实战有较大差距。

倘若将胸前气球拿掉,以见血受伤为准来要求实验人员,那就只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高手很快被围殴倒下,要么普通剑客不敢上前

人们在面对普通剑客的时候尚且如此,更别说面对霸王项羽了

或许会有人不计生死,眼里只有杀死项羽以后,可能给自己带来的荣华富贵。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更多的人一定会选择投降,尤其是看到项羽如此生猛,哪里还敢和项羽对打。史书中“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完全合情合理

最后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即装备上的差距。或许各种小说、野史中记载的“霸王破阵枪”并非真实存在,但项羽所使用的武器,一定会比普通人锋利得多,这一点相信大家绝不会反驳。

他在面对普通人的时候,自然也会有更大的优势。倘若日本人在实验过程中考虑到这一点,也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当同样的攻击抵达项羽身上,或许他都不用刻意去抵挡。可如果攻击到了普通士兵身上,那他们必然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以一敌百,甚至将百余人全部击杀,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由此可见,人们对古代猛将有所怀疑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绝不仅仅只是史官们刻意夸赞

霸王之勇、霸王之殇

事实上,中国古时候夸奖武力值很高的将军时,一直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评价: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

这里的四子评语分别代表的就是项羽、李元霸李存孝以及北宋末年拳师金台,最后一人暂且不谈,前三者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而作为四字点评中的第一人,项羽的勇猛自然更不用多说。

在项羽的一生之中,除去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之外,彭城之战、鸿沟和议之战以及垓下之战,也都足以看出项羽的勇猛

彭城之战里,项羽能够仅用三万精兵就打败刘邦率领的五路诸侯兵马共计五十六万。为何?原因不就是项羽的实力太过勇猛。兵锋所指,诸侯莫敢当。

甚至哪怕是鸿沟和议(项羽彼时腹背受敌、且粮草不济,无奈之下,只能送还刘邦家眷,与刘邦签订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之后。刘邦背信弃义,出兵偷袭引兵撤退的项羽,都被项羽打的一点脾气也没有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刘邦在面对项羽的时候,更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依旧只能深沟高壑,坚守不出

分明是自己主动挑衅项羽,结果还被项羽打的一点脾气也没有,无怪后人总是看轻刘邦。倘若不是韩信组织垓下之战,彻底断绝了项羽的念想,刘邦想要夺取天下,多半只是一个梦想

而那个时候,六十万大军四面合围项羽十万楚军,自身粮草不足,再加上对方统帅又是韩信这样的军神,谁来都不好使

项羽败了,但他在彻底失败之前,依旧斩杀汉兵数百人,自己身上也受了十几处的伤,才选择挥刀自刎。

绝境之中尚且能够完成这样的成就,日本人用不痛不痒的实验就像否定项羽的勇猛?实在是可笑至极

因此,在做相关实验的时候,最好还是将实验条件设立得更符合实际情形一些,否则根本不可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至此,项羽的勇猛已经得到肯定,可他又为何会在楚汉之争中走向失败呢?

对此,毛主席就曾经指出项羽一生犯下的三个错误。

鸿门宴上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机械遵守鸿沟和议的约定以及建都徐州。鸿门宴不用多说,如果当时项羽果断一点,直接将刘邦弄死,争夺天下哪里还有那么麻烦。对敌人妇人之仁,实在太幼稚。

而鸿沟和议签订以后,项羽也应该想到刘邦可能会对自己发动袭击。一纸合约,怎么可能真正将别人约束

如果项羽能够及时做出防备,也不至于被韩信找到机会,将他逼到垓下,最终完成合围导致其自刎于乌江。只可惜到了合围之势已经完成,项羽再怎么后悔也没什么用,只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至于建都徐州,其实就是战略眼光问题

从徐州到项羽刘邦两人的主战场,每一次出征都要长途跋涉。也多亏是项羽以及手下的士兵足够强悍,否则换一个将领来统帅,估计抵达战场以后,都没啥战斗力了

如果项羽没有建都徐州,将自己的战线缩短,让粮草供应不至于屡次出现问题,也不会平白无故地给刘邦、韩信等人多次找到机会。

项羽的失败,其实早已注定。霸王勇,举世无人能敌。但或许也正是太过勇猛,所以他刚愎自用

就像小的时候,叔父项梁曾告诉他,熟读兵书可做万人敌。结果项羽老老实实地去翻阅几下后,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部知识。

甚至即便到了最后时刻,项羽也坚持认为,自己的失败不是因为自己不会打仗,而是老天不支持自己

结语

周总理曾经评价项羽:“时势之英雄,世界之怪杰。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

霸王之勇,从来没有人会怀疑。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怎么可能因为某一个人的勇猛就决定了一切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不如诸侯们聚在一起摆一个擂台,谁赢了谁当老大,还避免了生灵涂炭。

后人在认识项羽武力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项羽犯下的错误

今人再难有征战天下的机会,但在人生中的诸多选择上面,依旧可以从中学习许许多多的道理。

至于日本人曾经做过的试验,大家也只是看看即可,毕竟这类实验连基本的史实背景都没有搞清楚,的确没啥可信度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大事,秘诀有三缺一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为什么成不了大事,刘备能成功的秘诀,刘备做过哪些大事

    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混战中,各路军阀借此机会招兵买马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如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 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 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

  • 三国蜀汉如果街亭之战胜利了,是不是有实力打败曹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巅峰时期的蜀汉能打得过曹魏吗,街亭之战蜀汉的损失,街亭之战没有动摇蜀汉的国本

    诸葛亮率领北伐大军进入关中地区进行作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粮草问题,粮食如果供应不上,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将会活活饿死在关中平原上,所以为了缩短粮食的供应距离,也为了增加属国内的人口,当时诸葛亮选出了一招战略包抄的计划。部队北上进取陇西三郡进而攻取西凉,这样一方面可以将陇西三郡作为以后的前进基地,在这个

  • 东汉时期刘秀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谁才是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秀的手下云台28将都有谁呢,刘秀手下最厉害的大将,东汉刘秀身边的谋士

    刘秀手下最厉害的武将是谁呢?按照《后汉书》的结论,该是岑彭、冯异二人!“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惟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实为大矣。若冯、贾之不伐,岑公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其全庆也。”岑彭与冯异都在“云台二十八将”之列,一个排名第六,拜舞阳侯,征南

  • 秦始皇想吃公鸡下的蛋,大臣急得想自杀,小孩儿一句话解决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二十六年谁投降,秦始皇与大臣谈话,秦始皇大臣图片大全

    秦始皇除了醉心于长生不老之外,对于的权力的欲望也是很大的,总不能为了长生不老让满朝文武什么事儿都不干,都去为自己找鸡蛋吧。于是这件事就落在了一个叫做甘茂的大臣身上,秦王对甘茂说,只给他三天时间,要是三天之后没有找到公鸡下的蛋,就杀他全家。公鸡是不会下蛋的,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当然是找不到的。因此

  • 古代的“匈奴”,现在到底属于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的匈奴是现在的哪个民族,匈奴是当时的什么民族,古代的匈奴到底是什么民族

    匈奴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内蒙古的阴山山麓,匈奴在秦末汉初的时候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当时匈奴对秦朝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匈奴这个民族是非常善于骑射的,而我们在骑射方面算是一个弱项,所以面对匈奴的时候总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秦朝在匈奴方面就吃了不少亏,而秦始皇之所以花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来修建长城,其中

  • 曹操宛城之变绝处逢生,织田信长本能寺之变却没能逃出来,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宛城之战,曹操与织田信长有哪些共同之处,曹操与织田信长的关系

    枭雄曹操几次绝处逢生,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宛城之变,当时典韦拼死护下了曹操。日本战国时代的枭雄织田信长就没有这么好,本能寺之变他就没能逃出来,这是为什么呢?织田信长没料到明智光秀会谋反织田信长在得知有人包围本能寺之时,第一直觉是秋田城介,也就是他的长男织田信忠,因为信忠此时就在离本能寺600余米的妙觉寺

  • 大秦帝国最艰难的一仗:五十万秦军南征百越,主帅直接阵亡于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南征百越,大秦帝国秦军大战魏军,大秦帝国征百越之战纪实

    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百越”这个称谓可以追溯到战国以前,这些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还落后于中原的华夏民族,多以部族的形式出现,而且各部族之间发展程度也不相同,其耕作方式仍比较落后,他们与中原的华夏民族在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其独特的传统,比如

  • 霍去病敢于封禅除性格因素外还有彰显国威和其它政治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卫青和霍去病的籍贯,历代君王评价霍去病

    封的意思是祭天,禅的意思是祭地,封禅自古就是天子的专属,只有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的时候才可封禅,并且对天子的文治武功要求很高,没有哪个天子敢轻易封禅,因为担心自己不够资格,遭到天下人唾骂。在历史上,有记载可查的封禅过的天子只有六位,第一位是秦始皇,而第二位就是汉武帝了。不过,汉武帝是在元封元年(前1

  • 霍去病的葬礼规格与诸侯无异,但《史记》对其去世却使用“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死后葬在哪,正史关于霍去病的记载

    其实先不说《史记》怎么记载,在葬礼规格上,霍去病也是“薨”的规格,也就是“诸侯”的标准。在历史上,汉代的史书有两部,一部叫《汉书》,一部叫《史记》。可《史记》严格来讲,又不仅是汉代的史书,只能说是汉代著书,而作者司马迁和霍去病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关于霍去病的记载,司马迁理论上是最有发言权的,可就是司马

  • 霍去病首战即封侯,用兵不拘一格战果辉煌,但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霍去病封侯,古代名人对霍去病评价,历史最强武将霍去病

    霍去病是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 ,他的生长环境使他年少时便有接触军事知识的优势,他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由于这样的家境,他年少时便受到卫青的教育,同时,还得到汉武帝的培养。虽然说霍去病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而且他年轻时根本就不知道父亲是谁,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