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中小人物陈驰:撒了弥天大谎,凭一张嘴灭掉齐国

《大秦赋》中小人物陈驰:撒了弥天大谎,凭一张嘴灭掉齐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746 更新时间:2024/2/8 13:49:41

[var1]

在《大秦赋》中,陈驰的出场时间很短,且极为滑稽。当时,秦国刚发生嫪毐之乱,嫪毐和吕不韦倒台,许多秦国门客投奔赵国,赵悼襄王不惜筑黄金台招揽贤士,李斯为了破坏赵王的计划,派秦国使者陈驰到邯郸,陈驰下馆子不给钱,住店也不给钱,到黄金台更是现场让赵国难堪,轻易破坏了赵国“千金买骨”的宏伟计划。

[var1]

笔者当时以为,陈驰这个人物,后面肯定还会出现,遗憾的是,《大秦赋》终结了,陈驰仅仅出场这一次。在历史上,陈驰这个人物很不简单,在秦国灭齐的时候,陈驰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众所周知,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开始崛起,从秦孝公至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国逐渐称霸六国,待到嬴政继位,奋六世之余烈,开“灭国”模式,而齐国则是山东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灭的。

[var1]

战国初期,齐国曾为强国,风光一时无两,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君主称霸诸侯,只是到了齐闵王时期,燕国名将乐毅带领秦、赵、燕、韩、魏五国联军伐齐,齐闵王因此而死,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后来,秦国开始“东出”,秦相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开始和齐国“交朋友”,两国互通商贸,关系打得火热。所以,当秦国的大军和其他五国打的不亦乐乎的时候,齐国一直不参加“合纵”,而是作壁上观,齐国甚至盼望秦国能打败其他五国,毕竟,这五国中有四个都和齐国有仇。

[var1]

当时,秦国忙着“东出”,其他五国忙着应付秦国,齐国仿佛被人遗忘,齐国40多年没有战事,赶上了“发展”的良机。然而,遗憾的是,齐国仅仅是恢复了元气,并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因为齐国的国君是齐王建(田建)。

齐王建15岁继位,做了43年的齐王,他不思进取,贪图小利,40多年的和平岁月,早已让他成为温水里的青蛙,他没有“修我戈矛”,而是多看重蝇头夏利。

[var1]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陆续灭掉了韩、赵、魏、楚、燕五国,这五国在灭国时,几乎都向齐国求救过,但齐王建认为战争离自己很远,又不敢轻易得罪秦国,因此从不发兵救援。再加上秦国用重金贿赂齐相后胜,后胜多次劝齐王建安于现状,所以,齐国就这样坐看五国灭亡。

[var1]

公元前221年,秦国在灭掉燕国之后,挥师南下,攻打齐国。齐国虽然有50万大军,然而几十年没打过仗,这些军队不堪一击,在秦国的压迫下,齐王建最终决定投降,但随后他又改变了主意。《战国策》记载:

齐王建入朝于秦,雍门司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立王耶?”王曰:“为社稷。”司马曰:“为社稷主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齐王还车而反。

意思是说,齐王建迫于秦军的压力,本来打算去秦国请降,刚走出临淄的城门,有一个城门司马问齐王:“我们尊您为齐王,是为了社稷呢,还是为了您个人呢?”齐王建回答:“当然是为了社稷。”司马又问:“既然都是为了社稷,那您为何要抛弃社稷,去秦国见秦王呢?”

司马的一句话,点醒了齐王建,齐王建听完后,掉头回宫,不再考虑投降的事情。

[var1]

不可否认,若凭借秦军的力量,攻破齐国并非难事。但秦王嬴政考虑到齐国仍有50万大军仍在,若秦齐两军对垒,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对秦国也不利。若是有什么和平破齐的良策就好了,这时候,有一个叫陈驰的人出现了,他说自己有办法劝齐王投降,嬴政大喜,派陈驰为秦使,出使齐国。

[var1]

《战国策·齐策六》记载

秦使陈驰诱齐王内之,约与五百里之地。

陈驰来到齐国,见到齐王建后,对齐王建恩威并施,齐王建很忐忑。最后,陈驰对齐王建说:“只要你投降秦国,秦王愿意给你五百里的封地。要不然,你就等着国灭被杀吧。”

齐王建想想其他五国末代君主的惨状,他突然觉得陈驰许诺给他“五百里之地”还不错,在考虑三秒钟后,齐王建答应了陈驰,齐国愿意“和平解放”。

[var1]

这一年,齐国投降,秦国在齐国的疆土上设置琅琊郡和齐郡,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目标。但齐王建却失望了,因为陈驰对他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说陈驰撒谎,其实也不准确,因为秦王的确给齐王建五百里的封地。原来,陈驰回到咸阳后,建议嬴政把齐王建流放到一片大树林里,这片树林恰好有方圆五百里。齐王建来到自己的“封地”后,知道自己受骗,但为时已晚。齐王建养尊处优惯了,在树林里无法生存,最终被饿死在一个山洞里,死不瞑目,何其悲哉!

[var1]

《战国策》云:

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

笔者认为,陈驰凭借一张嘴,帮嬴政灭掉齐国,他有三大功劳:

第一,助嬴政统一六国,为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减少了秦、齐两国将士流血牺牲,避免生灵涂炭。

第三,对中国历史进程有着正面的推动作用。

然而,他用诱骗的方法害死齐王建,笔者不认同。天下大道众多,阳谋可用,阴谋不可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秦赋》中含嬴政在内的五代秦王,都是被妖魔化的仁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秦赋嬴政霸气拔剑,嬴政是大秦第几代皇帝,大秦赋中嬴政与华阳夫人对话

    [var1] (秦始皇) 热播剧《大秦赋》的作者显然熟读《左传》《史记》《战国策》这三部史学巨著,故能将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重现在影视剧中,为后人留下厚重真实的历史影像。 但是,许多观众公然无视“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的历史

  • 《墨子》,从战术角度的攻城战法居然有12种?看看你知道几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墨子十个必学技巧,墨子的三个绝招,墨子有哪些顶级操作

    [var1] 梯,即云梯,也叫飞梯,由钩援发展而来的攻城器械。有单竿、双竿及单双混合等三种形制。梯的首部有一对小轮,梯身有踏脚横木,梯的底部有一对大轮,可推梯前进。当接近城墙时,以梯首小轮贴附城墙外壁,用力推大轮向前,小轮即沿墙壁向上滑升,将云梯竖立起来,攻城战士即攀梯登城。以后又进一步发展为与车贲

  • 《圣经》《山海经》五大巧合,历史?神话?神话背后隐藏着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圣经和山海经的巧合,山海经和圣经中的巧合是什么,山海经神话前10名

    如果让你说出一本可以供参考历史的书籍,没有人会想到《山海经》。在很多人眼里,《山海经》是光怪陆离的神话书籍存在,和历史有什么关系?可就这样一本包含神话,山水等方面的巨作,随着考古界的发现,里面记载的很多神兽都是被证实为确实存在的生物。就连造人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都被证实为古代部落女领袖。[var1]

  • 战国时期,韩国想出一条“毒计”疲秦,结果反而却帮了秦国大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和韩国战争,历史十大毒计,战国后期秦国输了几次

    [var1]战国后期在东方六国中,最最寝食难安的要数被逼数次迁都、数次割让土地的韩国了,因为紧邻强秦的韩国,相比之下已经孱弱到不堪一击、朝不保夕的境地,好似强秦面前的一块肥肉,啥时候一口吞下去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困兽犹斗,何况一个国家呢?公元前246年,韩桓惠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脑洞大开,精心

  • “自古山西多武将”之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廉颇的简介资料,廉颇图片,山西历史武将

    廉颇,嬴姓、廉氏,战国末期赵国良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var1] 廉颇让我们最先认识到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负荆请罪。但是,廉颇作为一代名将,他的军事才能更让人赞叹。 [var1] 公元前262年,秦国将韩国拦腰斩成两段。上党太守冯亭经过深思熟虑,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

  • “纸上谈兵”的赵括,他的老爸有多厉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纸上谈兵赵括多大,纸上谈兵的赵括有真实本领吗,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var1] 阏与之战,一战成名 公元前269年,秦国借口赵国未履行当年的换地协议,本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原则,对赵国发动战争,包围了赵国位于山西中部的阏与。阏与地区对赵国极为重要,一旦阏与丢失,相当于秦国把一颗钉子,打在了赵国的腹部。赵王想派兵救援,但是苦于找不到愿意出战的将领。[var1] 当时

  • 战国中期,魏国最有可能统一全国,为何最终还是被秦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国为啥不先灭秦国,魏国为什么统一秦国,战国魏国如果灭了秦国会怎么样

    [var1]大神一:吴起吴起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坏名声,但管理国家、指挥军队却十分有一套。魏文侯期间,吴起创立武卒制,选最好的兵组成一支军队加以训练。吴起指挥南征北战,打的秦军不敢露头,一直后退。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晋国,吴起用五万人就大破秦军,真战神也。总之,魏国的军事力量战无不胜,都

  • 秦国名将白起是怎么死的?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迟迟攻不下邯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名将白起详细资料,大秦帝国白起攻长平,白起之死对秦国影响多大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秦宣太后(宁静饰)在秦国统一的道路上,秦昭襄王在位时间最长,虽然他的光芒一直被风流率性、作风放浪的秦宣太后所掩盖。没有宣太后,他当不上王,但有了宣太后,他却做了40年不掌权的王,从18岁的少年一直熬到50多岁,终于在范睢的鼓动下,把老妈与舅舅赶下台,亲了政。一年后,宣太后病逝。

  • 战国贤相蔺相如在成名前,为何会投身在一个宦官的门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蔺相如的历史资料,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蔺相如怎么画简单

    [var1]本来呢以蔺的知识和本领,按理说放在以后不管是哪个朝代也绝对会很快便有了名气,达你还是在当时那个朝代却不行,因为在我们的隋以前最开始官员的继承是父死子继,所以说你的出生就决定了你以后的身份,自从后来才慢慢出现了察举制,不过最成熟的还要算是隋开创的科举制了。[var1]所以说当时蔺在那个时候

  • 荆轲为何明知危险还去刺杀秦王?幕后主谋用这3计让他不得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荆轲为什么刺杀秦王,荆轲到底想刺杀秦王吗,荆轲为刺杀秦王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var1]在那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刺杀秦王有多不靠谱,荆轲明知道很危险,明知道此去就必死无疑,他为什么还要接这个活?难道真是为了千古留名吗?非也非也,事实上,真相是很残酷的,那就是荆轲根本就不想去,他只是被坑了而已,荆轲背后的那个男人太子丹,才是这个计划的幕后主谋大boss。那他是用了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