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偃从小喜欢欺负在赵国为质的嬴政,还差点杀死嬴政,是申越先生舍命才救下了嬴政母子。所以当赵偃听到嬴政已经在秦国当了亲王以后,他心理上很不平衡,也要当赵国的王。可是哥哥赵佾是太子,而且父王喜欢赵佾,不喜欢他。赵偃就挖空心思想门路了,喜欢拍他马屁的小跟班郭开鬼点子很多。
2、赵偃娶倡女为妻,赵王是很恼火的。
[var1]
[var1]
《大秦赋》展现了交杯酒这种有趣的民风起源。王族公子成婚时与妻一瓢共饮,其中红线相牵。不管是秦王的嫡子赢异人,还是顽劣的赵国二公子赵偃成婚时都是这样,而且与女方的身份无关。
[var1]
赢异人认母华阳夫人,被更名为子楚,非自愿迎娶血统高贵的韩云;而赵偃则违背父命迎娶一位倡女。但成婚仪式是一样的。喝了这碗合卺酒,这以后就恩恩爱爱的。
[var1]
[var1]
华阳夫人希望新认的儿子子楚和安插在他身边的韩云早日给她添个孙子,夫人弟弟阳泉君看到礼成也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var1]
赵偃则美其名曰成亲是为了给父王冲喜,父王病重、他心里也很难受,希望父王早日康复。其实赵王如果真知道此事,会被他这个不肖子气死。
[var1]
不过这位倡女很有见识,她和郭开成了赵偃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
[var1]
赵偃就以美酒为鱼饵,多次宴请毛遂。赵偃一开始明说了自己想当太子的意愿,希望毛遂帮忙,毛遂觉得赵偃无论在哪方面都比不过哥哥,而且赵佾已经是赵国太子,这事情他办不了。
3、郭开觉得像毛遂这样的好酒之人,公子请他喝临淄佳酿,他能不来?
[var1]
[var1]
只要毛遂一喝上酒,这事就算成了一半了。而且名士最在意名,他们可以趁着酒劲儿趁机而动。
[var1]
毛遂还真被酒香引来了,他问今日只喝酒、有没有事情让老夫帮忙啊?
[var1]
赵偃说今日只喝酒,只管饮酒。毛遂问上次公子所托之事、他爱莫能助,这酒还能不能喝啊?赵偃说喝得,当然喝得,今日不会劳烦大人,就是喝酒、只管喝酒,然后让郭开去上好酒。
4、酒席间,郭开和赵偃相配合,表示如果毛遂不帮忙,他们就将毛遂的丑事传遍列国,看他如何在列国君臣面前挺直腰杆?
[var1]
说毛遂大人当年也是威震了楚王、助赵国得来援兵,没想到这名士暮年也做出此等愚钝之事。
[var1]
[var1]
毛遂无奈,只得帮赵偃谋划。
5、毛遂作为赵国使节出使秦国,在吕不韦的相邦府大赞赵佾,有意把赵佾推到秦国做质子。
[var1]
这一度引起吕不韦的猜疑,为何要将贤太子往外推呢?这有违常理啊。
[var1]
吕不韦作为仲父,将此事告知嬴政。嬴政是了解赵偃和赵佾秉性的,他告诉吕不韦这是赵偃的阴谋,想把赵佾排挤走、赵偃来当王。虽然赵佾表面贤良、关键时刻却会做出苟且自私之举,但是如果他日后成为赵王,会继续重用廉颇等良将,可保赵国一时无虞。而赵偃顽劣,如果当了赵王,必定会重用郭开,赵国更容易被秦所灭。
[var1]
嬴政虽然对赵偃痛之入骨,恨不得早日杀了他为申越先生报仇,但是嬴政的胸襟很宽阔,所作所为都是着眼于天下凝一,于是他将个人恩怨放在一边,主张让赵偃当赵王去祸害赵国。秦国将计就计,要求赵佾来秦国当质子。吕不韦派遣老臣姚贾跟随毛遂去赵国促成此事。
[var1]
6、赵王并不糊涂,他要赵偃替哥哥去秦国为质子。赵偃看到搬起石头却砸到自己的脚,傻眼了。这时其倡女之妻很有定力,觉得办大事跟为倡馆讨账没什么区别,先好言相劝,如果不行就拿出拳头。之前找毛遂出主意就是好言相劝,如今要拿出拳头,贿赂秦使姚贾,秦使就是拳头,因为赵王是怕秦国的,否则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秦当质子。倡女把自己的所有首饰和金银财宝都拿出来了,连头上正在戴着的那支玉簪也放入红木箱中,让郭开去送给秦使。
[var1]
同时感觉礼品还不够厚实,倡女要求郭开把他这些年攒下的钱拿出来,再装一个箱子、一并送去。郭开说自己没有钱,倡女敲打他、如果这次赵偃离开邯郸,不只是她没了依靠,郭开的前程也就完了。而一旦达成目的,他们就都将飞黄腾达、荣华富贵。还说郭开如果就这点眼光,那日后怎么去当丞相?郭开想了想,觉得是这个道理,于是回家准备钱了,是成是败,大赌一次。
[var1]
7、姚贾以死相逼赵王,不同意赵偃去秦国,一定要带走赵佾。赵王佯装发怒,要斩杀姚贾。毛遂赶忙劝谏,以当年长平之战为例给赵王晓以利害。并且以性命担保,他日一定将赵佾带回赵国。赵王只得应允了,还让毛遂替他给秦使赔个不是,再备些厚礼、别让赵佾在秦国受委屈。
[var1]
就这样,赵国太子赵佾坐在马车里哭着去秦国当质子了。
[var1]
[var1]
在城头观望的赵偃看着哥哥终于被他撵走了,心中窃喜,觉得这事多亏了夫人的妙计和郭开的好主意。郭开笑嘻嘻地跟主子说,成了,这事成了。
[var1]
郭开还惦记着赵偃的承诺,如果赵偃当了赵王,他就是丞相。同时赵偃还给倡女承诺过,他当王之后,倡女就是王后。而毛遂心中清楚,自己此举辜负了赵王的信任。
[var1]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