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极简美学:宋代瓷器的文化之美

极简美学:宋代瓷器的文化之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02 更新时间:2024/5/1 15:23:30

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人们的生活得以安定,陶瓷手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重抑武”的思想贯穿整个宋朝,对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斗茶文化的盛行,宋代十分重视瓷器之美,自然名窑辈出。宋代崇尚自然之韵,提倡“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艺术取之于自然,具有高雅、严谨的审美情趣,人们将这种审美特征融入到陶瓷生产中,宋瓷由此成为了宋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宋瓷器型之韵

(一)器型的形态美

作品比例的和谐统一,是使欣赏者感受到美的重要条件之一。比例构成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匀称关系。纵观宋瓷各大窑系的作品,无不具有和谐、舒适的比例关系,变化中蕴含着统一,统一中又充满了微妙的变化,符合人们追求质朴与自然的审美情趣。

梅瓶与玉壶春瓶是宋瓷器型的典型代表。两种器型变化的弧线柔和、匀称,具有和谐的对称关系。梅瓶的造型特点是小口、丰肩、短颈,瓶体修长,造型看似简单,实则是“浑然相应”“宛然自足”的整体。丰肩圆腹的造型使其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玉壶春瓶与直颈瓶的造型具有严格的对称性与均衡性,瓷器秀气却不失庄重,符合结构性原理,正可谓“少一分则弱,多一分则过”。宋代多崇尚这种含蓄的造型,这与其推崇“韵”之美是分不开的。“韵者,美之极”,苏轼强调奇趣发之于平淡,认为这便是韵、便是美,并将这种美作为艺术作品的最高审美标准。由此不难看出,相比于唐代瓷器的华丽多姿,宋瓷更加注重审美的淡雅和韵。

(二)器型的功能美

宋瓷器型不仅具有形态美,更加具有功能美。在器型合乎比例的基础上,宋瓷将功能形态发挥到了极致。宋瓷当中壶的造型多种多样,但无论如变化都严格遵循体现功能美这一定律。如北宋时期景德镇窑青白瓷瓜棱执壶,造型在转折变化之中富有韵律感,节奏清晰明快。但变化之中并没有降低其功能性,壶把与壶嘴角度符合人体比例和宋代人的使用习惯。瓜棱执壶被壶面的弧线分成多个小面,在烧造过程中,若采用大面积的圆面直接烧制容易造成变形等瑕疵,分成多个小面,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烧制成功率,不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这符合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

宋代制瓷工匠在造物过程中,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紧密结合,创造了无数兼有功能美与形态美的瓷器。比如磁州窑瓷枕,外形美观,且具有使用功能。它是宋代人的日用器,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其结构与人头部曲线相吻合,充分体现了器物为人所服务的宗旨。

(三)器型的自然美

宋代人崇尚自然,主张“身即山川而取之”,强调艺术创作要对自然山水做直接的审美观照。人们认为,自然界中蕴含着通往宇宙无限性的“道”。宋代匠人为了使陶瓷被文人士大夫阶层所接受,必然要使之与自然山水相契合,他们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将植物的仿生形态加以设计之后,运用到瓷器的造型当中,比如瓜棱瓶、葫芦瓶、橄榄瓶等。

宋 汝窑瓜棱瓶

瓜棱瓶的腹部由凹凸的弧线构成瓜棱式的形体,瓶口做花瓣式外撇,整体造型秀丽灵巧,是宋瓷的常见器型之一。其造型与瓜棱相似,但并不是直接的生搬硬套,而是经过了整体造型的设计考量之后,将瓜棱的造型与瓷器相结合,将自然美感与器皿的功能美感巧妙融合,体现了宋代人“取之自然”“大美不言”的审美理念,深受人们的喜爱。瓜棱瓶造型是宋瓷的经典,更是宋瓷器型之韵的完美呈现。

二、宋瓷釉色、纹饰之韵

在宋代各大瓷系当中,形成了官窑与民窑两大陶瓷体系。发展后期,一些民窑也具备了官窑的特征与技术,但就整体方来看,两大体系具有截然不同的审美特征。官窑体系如堆脂莹润的北宋汝窑、华而不艳的钧窑、色质如玉的南宋景德镇窑等,这类陶瓷器皿儒雅温润,器表不做过多修饰。而恣意洒脱、活泼生动的磁州窑、吉州窑,以及南北民间窑系也是宋瓷的一大亮点。

宋 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

(一)官窑重釉色之美

宋代的官窑瓷器走出了实用主义的窠臼,更加注重瓷器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官窑瓷器在这一时期品种繁多,烧造工艺不断提升,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同时更加凸显了宋瓷的美学价值。官窑瓷器在纹饰及釉色的运用上,形成了与民窑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官窑瓷器主要供皇家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使用和欣赏,宋代重文抑武的思想以及“取之自然”的审美理念,使得官窑瓷器极具宋代文化的精髓——质朴而典雅。

宋瓷官窑多重釉色,釉料的配制方法得到了改进,由原来较稀薄的石灰釉变为浓稠的石灰碱釉,釉面呈现出一种乳浊的效果。汝窑在北宋时期成为盛极一时的官窑,进入了创烧“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汝瓷的阶段,烧造工艺经过不断的改良,汝瓷成为专供朝廷使用的御用瓷器。

官窑时期的汝瓷,器表不见刻花或印花的装饰,以原本的釉色和器型为美,器表多布满开片的蟹爪纹,体现出“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的审美境界。由于崇尚釉色的质朴与自然之美,汝瓷在烧制时釉面会形成开片,制瓷工匠掌握了这个本是烧制缺陷的技艺特征,加以创造和利用,提升了产品的形式自由度,在器型不变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官窑器的美感,开片也成为宋瓷的一大特色,与其简洁圆润的造型浑然一体,符合节奏与比例关系的形式美法则。

宋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宋瓷官窑在釉色的运用上多以青色为主,追求如玉般的质感。哪怕是以窑变釉为主的钧窑官用瓷器,也是以天青、月白等素雅的颜色为底釉。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经过还原焰烧制呈现绿或紫红斑,打破了青瓷的单调形式,形成了灿若晚霞的窑变之美。这种紫红色并未示人以艳丽之感,它给人带来庄重、典雅、和谐的整体审美感受。无论是秀丽素雅的汝瓷,还是绚丽多变的钧瓷,宋瓷官用器的整体风格均是质朴的,釉色多围绕青色做变化,风格浑然一体,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瓷器典范。

(二)民窑重纹饰之美

宋代陶瓷生产的情况可总结为“官窑确立”“民窑林立”,虽然官窑器精美出众,但民窑烧造范围广、影响较大,因而被广大百姓所接受,民窑瓷器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民间生活的精神面貌,是宋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窑瓷器的艺术风格集中体现了广大市民阶层和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对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瓷业在宋代手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市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瓷器作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生活必需品,需求量与生产量显著提升,这也使民间陶瓷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民间陶瓷的装饰题材大多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源自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与感悟,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也展现了人世间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宋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装饰题材不带有功利性,是作为人们对美的追求与领悟而存在的,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宋瓷中民用瓷的装饰手法十分丰富,按装饰方式可分为胎装饰、釉装饰、彩绘装饰、书法装饰,同时又有刻、印、划、戳、剔、贴塑、镂雕等技法,这些技法或单独使用,或几种结合使用,充分体现了陶瓷的装饰美与实用美。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鱼碗

宋瓷的纹饰极其多样,花卉是主要装饰内容之一,龙、凤、鹤、麒麟、花鸟、婴戏等也是常见题材。经过制瓷工匠的不断改进、技法的不断提升,宋代民窑瓷器的纹饰与器物形体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

其中,北方磁州窑瓷器的纹饰主题突出、构图完整,具有自由奔放的特色,与官窑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磁州窑瓷器以白色化妆土为底,在化妆土之上加以装饰,再罩以透明釉。例如,白釉划花器的划花线条流畅,不拘于统一的规格,可以看出划花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的,充分展现了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产品形式的自由度得到充分发挥。

婴戏纹是南北瓷窑均爱用的纹饰之一,描绘儿童日常生活、嬉戏玩耍的画面很多,画面活泼生动、笔法简练,只用寥寥几笔便展现出儿童栩栩如生的神情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情趣。

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

民窑多喜用纹饰来装饰瓷器,主要原因或许是民间制瓷原料受到一定的限制,上好的瓷泥价格昂贵,只能供官窑使用。因此,为弥补制瓷原料的缺陷、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制瓷工匠便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由此形成了民窑自由洒脱的制瓷风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宋瓷从以下三方面将“道器合一”的观念融入创作中,从而体现了其文化艺术价值:

第一,宋瓷在器型上具有形式美、功能美、自然美的特点,造型和谐统一,富有韵律感,是“天人合一”审美理念的集中体现。起伏平缓却变化微妙的造型,符合形式美与功能美法则,为宋瓷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展现了宋瓷文化的审美价值。

第二,宋瓷官窑与民窑两大体系对瓷器的审美侧重点不同,官窑重釉色,充分体现了“取之自然”的审美情趣;民窑重纹饰,制瓷工匠技法高超。两大瓷窑体系相辅相成,均是宋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宋代各个瓷窑之间竞争激烈,最终结果是名窑林立。宋瓷具备高远的审美境界,既温润淡雅,又恣意洒脱,是我国古代陶瓷史发展的鼎盛时期。瓷业文化可以说是宋代社会面貌与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开辟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

更多文章

  • 刘伯温临终前,留给朱元璋一筐鱼,他这波操作是何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伯温临死最后一计骗过了朱元璋,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送鱼是真的吗,刘伯温看到朱元璋有金龙护体

    刘伯温是因病而去世的,他生病之后朱元璋带着御医去帮他治病,就给他开了一副药,本以为刘伯温吃了药就会好起来谁知道吃了药之后就更难受了,刘伯温觉得吃了药之后肚子里像是有很多东西在动一样,让他睡也睡不好就特别难受,结果没几天刘伯温就不行了。有人说这可能是朱元璋故意的,但是这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刘伯温

  • 晁盖死后,梁山至少有两个好汉能活捉史文恭,宋江为何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晁盖真的是被史文恭杀死的吗,宋江史文恭,宋江与史文恭谁厉害

    然而,晁盖率领大军出征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吹折军旗,乃是大凶之兆。果不其然,晁盖军在和曾头市的对战中,非常不顺,损兵折将。后来,晁盖听信僧人的话语,偷营劫寨,中了埋伏。晁盖本人中了一支箭,倒于马下,幸好有阮氏三兄弟、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拼死救护,才顺利杀出包围圈,回到梁山。但是晁盖中的是一支带有史文

  • 冯胜:跟随朱元璋43年,除徐达常遇春外,属他功劳大,却死得很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冯胜,朱元璋为啥夺了冯胜的帅印,朱元璋和冯胜什么关系

    杀害有功之臣最多的莫过于明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通过空印案和蓝玉案,杀害有功之臣近三万名,说到朱元璋杀害有功之臣,那就不得不说做宋国公冯胜,可以说冯胜是死的最憋屈的一个人,他可是跟随朱元璋43年之久啊!实在可惜!冯胜原名冯国胜,他与他的哥哥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人,他和他哥哥跟随的时候,李善长、常遇春、李

  • 大宋禁军,本可以成为虎狼之师,却非得做待宰羔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宋禁军图片大全,大宋的禁军头领,大宋禁军怎么走下来的

    那么宋军战斗力真的有这么差吗?其实真相不尽如此,起码在宋朝初年的时候,大宋的禁军实力强劲,与辽国大军相比不遑多让。北宋的建立时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而来的,所以在很多制度上,北宋是延续了后周的制度。比如军队制度,自从后周周世宗建立禁军制度后,军队的实力有了质的飞跃。赵匡胤取代后周后,延续了后周

  • 明朝时期有个官员,朱元璋说他是清官,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当上皇帝之后,他特别注意民生,以及整治贪官,为百姓造福,稳固自己的江山。朱元璋在位期间,杀了不少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贪官,或者是不利于自己统治的人。比如就有一位这样的官员,他表面上看,是清官,但实际并不是。朱元璋也会一时看走眼,还好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这人是谁呢?他就是:张昶。张昶,曾在元朝官至吏

  • 明朝时期有个官员,总是穿破衣服,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下令: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杀了多少人,杨宪穿破官服被朱元璋看见,明朝末年朱元璋能否力挽狂澜

    张昶这个人确实有才干,知识明敏,前朝的律法、制度多出自张昶之手。不管他在暗地里却效忠元朝。和元朝时有书信来往,老想着回北方。整天穿着一身破旧衣服。朱元璋一开始还以为他是清官,而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这是在给元朝守节。朱元璋最恨贪官污吏。当他看到这个人穿着破旧的衣服来上朝的时候,朱元璋当然会夸他是个

  • 明朝时期有一人拍马屁,却因说错了一个字,被朱元璋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被朱元璋处死,拍马屁被朱元璋杀掉的大臣,明朝朱元璋是怎样被处死的

    有一次,他宴请高僧,高僧为了更好的拍马屁,给他献诗,结果不小心说一个字“殊”,这个殊字,可以肢解为歹,朱,歹者,意为恶毒凶狠之人,朱,是朱元璋的本姓,二者结合在一起,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讳 ,认为高僧在骂他,在侮辱他 说他老朱家是凶残恶毒凶狠之人,朱家皇帝得来的不正宗,是用阴谋诡计抢夺来的,如此一来,这

  • 明朝最有权势的3个衙门,东厂,西厂,锦衣卫,他们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十大顶级锦衣卫,明朝西厂和锦衣卫谁的权力大,谁是明朝时期最强的锦衣卫

    那么,他们三个当中,哪个衙门势力最强呢?如果按照权限来看,那么最厉害的应该是西厂,西厂的作用是监督东厂、锦衣卫以及百官。然后是东厂,东厂的作用是监督锦衣卫与百官。最后是锦衣卫,锦衣卫的作用是监督百官。虽然排名是这样的,但其实明朝各个时期这四个组织的地位其实是变动的。关键要看这三个衙门的负责人,到底谁

  • 蒙古帝国头号猛将,征服近半个世界,成吉思汗却说:他只是我的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成吉思汗霸气西征,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到底有多厉害,成吉思汗蒙古骑兵有多厉害

    在成吉思汗近半个世纪的军事生涯中,他陆续完成统一蒙古、削弱金朝、摧毁西夏、征服中亚等壮举,使蒙古汗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辉煌战果,除自身出色的军事才能外,还跟手下一大帮谋士名将的辅佐有很大关系,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号称蒙古头号猛将、征服近半个世界的速不台。速不

  • 被宋江逼上梁山的五位好汉,无一人愿意主动入伙,第二位境遇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江怎样被逼上梁山的,宋江被逼上梁山的全部过程,宋江被逼上梁山之前干什么的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其实只有少部分人属于被逼上山派,而且所受胁迫的对象也并不相同,除10位真正被官府逼迫上山、20位因官场失意或作为降将而上山外,还有5个人竟然是被宋江等人逼上梁山,即卢俊义、秦明、李应、朱仝和徐宁。梁山“好汉”们为了胁迫这些人入伙,用尽了各种办法,甚至不乏卑劣无耻的手段,实在是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