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强盗追随李世民,30年后成大唐第一门神,为李世民守陵千年

一个强盗追随李世民,30年后成大唐第一门神,为李世民守陵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47 更新时间:2024/1/20 0:45:59

唐初名将张士贵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只是一个强盗。

隋末,隋炀帝滥用民力,加之三征辽东,天下一片哗然,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割据一方,或称王或称霸。张士贵就是其中之一。

张家世代为将,张士贵自然功夫了得。他善于骑射,且臂力过人,这在冷兵器时代毫无疑问是加分项。所以他追随李世民之后,能够和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名将一起冲锋陷阵,决胜沙场。

不过,尉迟恭等三人后来都成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张士贵却没有。

这对张士贵而言有点儿不公平,可是张士贵心胸宽广,没有争论,也没有闹情绪,仍然默默地尽职尽责。这境界就超过了尉迟恭。尉迟恭在朝宴上曾因为座次排列之事大动肝火,质问坐在他前面的人“你有什么功劳,竟然坐在我的前面”,旁边的一位宗室名将见了,好心劝架,尉迟恭反而一拳过去,险些将宗室名将的眼睛打瞎。一场宴会就这样被尉迟恭搅散了。

和尉迟恭相比,张士贵投奔李唐势力也要早些。在唐朝建立的第三年,尉迟恭跟着统帅一起和唐朝对抗,失败之后,统帅投靠了突厥,尉迟恭则带着残兵守城,在进不得退不能的情况下才无可奈何地带着败军投降了唐朝。

张士贵则不是。他早年“聚众为盗,攻剽城邑”,是有地盘、有军队的,而且势力还不小。因此当时的割据势力李密王世充都很重视,并积极派人招降他,希望能和他合作,连李渊也写信招纳他。张士贵比一般军阀强在有头脑,有眼光,他分析局势,发现李渊才是终结乱世、建立统一王朝的最佳人选,于是谢绝了其他人抛来的橄榄枝,派使者带着军饷去见李渊,从此投靠了李渊。

而这时,李渊才刚刚起兵,力量还不大。

张士贵接受了李渊的指挥,在当地谋求发展,并在唐军司马的亲自指挥下一路战无不克,夺下大片土地献给李渊。李渊很高兴,犒赏他绸缎、名马和黄金鞍勒,以示嘉奖。

不久,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张士贵马上入朝拜见李渊,此后作为第一军总管随太子李建成经营东部,当先锋攻城略地。战场上,张士贵在刀光剑影里冲锋陷阵,先后大败王世充和李密的精锐,风头一时无两。

在大唐开国的过程中,张士贵的功劳很大,李渊也心知肚明,因此赐爵为新野县公。在平定窦建德和王世充后,李渊又打破“官员不许在家乡任职”的规定,特意任命张士贵为其家乡虢州(今属河南三门峡)的刺史,并开玩笑说:“欲卿衣锦昼游耳。”能想到让张士贵有荣归故里的自豪感,这无疑体现出李渊对张士贵的格外器重。

在讨伐甘肃一个割据军阀时,张士贵第一次成为秦王李世民的部下。此后,张士贵凭借自己的卓越战功正式成为秦王府的骁将和李世民的心腹,跟着李世民南征北讨,几乎参加了唐朝统一过程中的所有战斗。

当关系到李世民生死存亡的玄武门之变到来时,张士贵更是亲身参与——当时参与此事的只有16个人,全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张士贵就是其中之一。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太子,不久登基。他以玄武门兵变夺权,自然深知玄武门的重要性,因此几乎在登基的同时,就决定让自己的亲信执掌玄武门。而这个人就是张士贵。显然,李世民是将身家性命以及国本都交到了张士贵的手中。

而此时,尉迟恭只是当了个右武侯大将军。可见,尉迟恭的官阶尽管可能高于张士贵,但张士贵受到的信任程度无疑要高于尉迟恭。

李世民对张士贵的信任也是始终如一的。贞观七年(633年),有獠人(壮族的先民)敲响战鼓,反叛朝廷。李世民选了半天,最后选中张士贵带兵去征讨叛乱。张士贵率军一路烽火硝烟地奔向战场,再次拿出当年在战场上的神威,亲自提着大刀在一线冲锋陷阵。他如此凶悍,将士们自然也勇不可当,一战大败敌人,平定了叛乱。

张士贵安抚好地方之后带队凯旋,李世民亲自出城迎接,拉着张士贵的手亲切地说道:“你身先士卒,风采堪比古代的名将!朕听说以身报国的人往往会不顾自己的性命,但从来没真正见过这样的人,看到你,朕才相信这样的话。”这堪称对张士贵的最高褒奖。

张士贵回到长安的第二天,盔甲刚刚脱下,李世民就再次将镇守玄武门的任务交到了他手里。这种信任在整个贞观年间几乎没有第二人可以和张士贵并肩。

常言道:“慈不掌兵。”张士贵恰好相反,他带兵要求严格,同时又细致入微地关怀体恤部下,有时甚至为了士兵不惜触怒李世民。

一次,李世民来玄武门巡视,认为军队操练不够整齐划一,生气地说这是中郎、郎将等人的责任,要求张士贵杖责他们。张士贵躬身接受了命令,大吼一声,抓住其中一个人就拽了出去,拿起木棍咬牙切齿地打起来。

李世民在营房内坐着,听到外面张士贵的怒喝声以及木棍敲打的声音,觉得打得比较狠,处罚得可以了,就走出去看看,这一看气得他鼻尖都冒汗了。原来,张士贵竟然玩虚的,木棍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响声虽然大,被打的那个部下身上连一点儿伤痕也没有。这在古代已经属于欺君罔上,是死罪。

实力派演员张士贵没想到李世民会亲自出来查看,顿时傻眼了,拿着木棍不知怎么办好。那个部下也手足无措,用求助的目光一直望着张士贵。

李世民指着张士贵,怒斥他不该这样骗自己,准备将他交给狱吏治罪。好在当时魏征恰好跟着,忙劝谏说这不怪张将军。

李世民问什么原因,魏征解释道:“张士贵是将军,职责是带兵、作战,不是执法者,让他执行杖责有违规章制度。再说,将军爱护自己的部下没有什么错误,更不能因此而被治罪。”李世民此时也冷静下来,知道张士贵做的才是对的,便点点头,不再追究了。

正因平日里紧抓训练加之体恤士卒,张士贵带兵作战的时候,士兵们都愿意出死力,他每次出征也总是一路凯歌。

张士贵对士兵的关爱还表现在对士兵才能的发掘上。薛仁贵就是张士贵发现和提拔的。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武功超群的农民薛仁贵听说后便扔下锄头,直奔辽东战场,求见张士贵,从此成为张士贵麾下的一员。

虽然坊间传说,薛仁贵到了之后,张士贵任命他为伙夫,后来更是试图迫害薛仁贵。但这纯属子虚乌有。薛仁贵参军后,张士贵当然不会知道其功夫了得,开始时只让他当了帐下一卒。随着战争的深入,薛仁贵一步步展示出自己的才能,张士贵也以自己的惜才之心积极发现并提拔着薛仁贵。

张士贵带着大军去救助被围困的郎将,由于高句丽军的战斗力强悍,唐军用尽全力也难以破围,张士贵便安排薛仁贵跃马而出,薛仁贵冲锋陷阵、斩将搴旗,慑服了敌人,也让自己的英姿给全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薛仁贵勇敢、有才,张士贵识才、重才。在随后的唐军和高句丽的主力决战,即安市(今属辽宁鞍山)大战中,一身白袍的薛仁贵冲在最前面,“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李世民见了大加赞叹,询问那位白袍壮士是谁。身边的张士贵忙推荐道:这就是薛仁贵。

薛仁贵就此被李世民记住,并被赞为“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当日,李世民下发圣旨,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让他掌管长安北门安全,和张士贵的官职不相上下。

可以说,没有张士贵的慧眼识才,就没有薛仁贵的崛起。对此,张士贵的感觉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军中后继有人”的欣慰。

少年子弟江湖老,高句丽之役后,一批老将退出了历史舞台,尉迟恭宅在家里炼丹,李靖悠游林下,而早在数年前,秦琼已经病故。

征讨归来的张士贵也已年过花甲。可是他没能像其他开国将军那样辞掉官职、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而是被李世民授予右屯卫大将军之职,驻守在玄武门。这位老将依然是“天可汗”的一柄利剑,在最显眼的地方熠熠生辉,起着震慑作用。

四年后,曾带领着张士贵征战沙场、创造贞观之治的李世民瞑目长逝。张士贵心中的悲伤可想而知。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一个个曾和自己一起驰骋沙场的战友都挥别了岁月,成为竹简汗青里的一道风景……又过了几年,71岁的张士贵也于公元657年离世。第二年,他的战友尉迟恭也去世了。两人都被葬在昭陵,陪伴在李世民的山陵旁,千年不变。

民间把尉迟恭和秦琼看作门神,其实真正的门神应当是张士贵:他活着时守护着玄武门,是贞观盛世的门神;他死后守护在李世民的身边,是唐初蓬勃向上的创业精神的门神。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余显斌

前太子正睡觉,被强拉出来当皇帝,他赶紧去找真皇帝:救我!

丈夫和父亲必须杀一人,你杀谁?国相之女给出了答案,被唾弃至今

将军被围剿,混账儿子立马出兵支援,将军很欣慰,再一看欲哭无泪

更多文章

  • 极简美学:宋代瓷器的文化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代瓷器五大极致之美,宋代瓷器极简风格,宋代瓷器的艺术特征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人们的生活得以安定,陶瓷手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重文抑武”的思想贯穿整个宋朝,对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斗茶文化的盛行,宋代十分重视瓷器之美,自然名窑辈出。宋代崇尚自然之韵,提倡“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艺术取之于自然,具有高雅、严谨的审美情趣,人们将这种审美

  • 刘伯温临终前,留给朱元璋一筐鱼,他这波操作是何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伯温临死最后一计骗过了朱元璋,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送鱼是真的吗,刘伯温看到朱元璋有金龙护体

    刘伯温是因病而去世的,他生病之后朱元璋带着御医去帮他治病,就给他开了一副药,本以为刘伯温吃了药就会好起来谁知道吃了药之后就更难受了,刘伯温觉得吃了药之后肚子里像是有很多东西在动一样,让他睡也睡不好就特别难受,结果没几天刘伯温就不行了。有人说这可能是朱元璋故意的,但是这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刘伯温

  • 晁盖死后,梁山至少有两个好汉能活捉史文恭,宋江为何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晁盖真的是被史文恭杀死的吗,宋江史文恭,宋江与史文恭谁厉害

    然而,晁盖率领大军出征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吹折军旗,乃是大凶之兆。果不其然,晁盖军在和曾头市的对战中,非常不顺,损兵折将。后来,晁盖听信僧人的话语,偷营劫寨,中了埋伏。晁盖本人中了一支箭,倒于马下,幸好有阮氏三兄弟、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拼死救护,才顺利杀出包围圈,回到梁山。但是晁盖中的是一支带有史文

  • 冯胜:跟随朱元璋43年,除徐达常遇春外,属他功劳大,却死得很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冯胜,朱元璋为啥夺了冯胜的帅印,朱元璋和冯胜什么关系

    杀害有功之臣最多的莫过于明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通过空印案和蓝玉案,杀害有功之臣近三万名,说到朱元璋杀害有功之臣,那就不得不说做宋国公冯胜,可以说冯胜是死的最憋屈的一个人,他可是跟随朱元璋43年之久啊!实在可惜!冯胜原名冯国胜,他与他的哥哥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人,他和他哥哥跟随的时候,李善长、常遇春、李

  • 大宋禁军,本可以成为虎狼之师,却非得做待宰羔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宋禁军图片大全,大宋的禁军头领,大宋禁军怎么走下来的

    那么宋军战斗力真的有这么差吗?其实真相不尽如此,起码在宋朝初年的时候,大宋的禁军实力强劲,与辽国大军相比不遑多让。北宋的建立时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而来的,所以在很多制度上,北宋是延续了后周的制度。比如军队制度,自从后周周世宗建立禁军制度后,军队的实力有了质的飞跃。赵匡胤取代后周后,延续了后周

  • 明朝时期有个官员,朱元璋说他是清官,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当上皇帝之后,他特别注意民生,以及整治贪官,为百姓造福,稳固自己的江山。朱元璋在位期间,杀了不少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贪官,或者是不利于自己统治的人。比如就有一位这样的官员,他表面上看,是清官,但实际并不是。朱元璋也会一时看走眼,还好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这人是谁呢?他就是:张昶。张昶,曾在元朝官至吏

  • 明朝时期有个官员,总是穿破衣服,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下令: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杀了多少人,杨宪穿破官服被朱元璋看见,明朝末年朱元璋能否力挽狂澜

    张昶这个人确实有才干,知识明敏,前朝的律法、制度多出自张昶之手。不管他在暗地里却效忠元朝。和元朝时有书信来往,老想着回北方。整天穿着一身破旧衣服。朱元璋一开始还以为他是清官,而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这是在给元朝守节。朱元璋最恨贪官污吏。当他看到这个人穿着破旧的衣服来上朝的时候,朱元璋当然会夸他是个

  • 明朝时期有一人拍马屁,却因说错了一个字,被朱元璋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被朱元璋处死,拍马屁被朱元璋杀掉的大臣,明朝朱元璋是怎样被处死的

    有一次,他宴请高僧,高僧为了更好的拍马屁,给他献诗,结果不小心说一个字“殊”,这个殊字,可以肢解为歹,朱,歹者,意为恶毒凶狠之人,朱,是朱元璋的本姓,二者结合在一起,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讳 ,认为高僧在骂他,在侮辱他 说他老朱家是凶残恶毒凶狠之人,朱家皇帝得来的不正宗,是用阴谋诡计抢夺来的,如此一来,这

  • 明朝最有权势的3个衙门,东厂,西厂,锦衣卫,他们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十大顶级锦衣卫,明朝西厂和锦衣卫谁的权力大,谁是明朝时期最强的锦衣卫

    那么,他们三个当中,哪个衙门势力最强呢?如果按照权限来看,那么最厉害的应该是西厂,西厂的作用是监督东厂、锦衣卫以及百官。然后是东厂,东厂的作用是监督锦衣卫与百官。最后是锦衣卫,锦衣卫的作用是监督百官。虽然排名是这样的,但其实明朝各个时期这四个组织的地位其实是变动的。关键要看这三个衙门的负责人,到底谁

  • 蒙古帝国头号猛将,征服近半个世界,成吉思汗却说:他只是我的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成吉思汗霸气西征,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到底有多厉害,成吉思汗蒙古骑兵有多厉害

    在成吉思汗近半个世纪的军事生涯中,他陆续完成统一蒙古、削弱金朝、摧毁西夏、征服中亚等壮举,使蒙古汗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辉煌战果,除自身出色的军事才能外,还跟手下一大帮谋士名将的辅佐有很大关系,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号称蒙古头号猛将、征服近半个世界的速不台。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