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冯胜:跟随朱元璋43年,除徐达常遇春外,属他功劳大,却死得很冤

冯胜:跟随朱元璋43年,除徐达常遇春外,属他功劳大,却死得很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68 更新时间:2024/1/15 1:18:13

杀害有功之臣最多的莫过于明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通过空印案和蓝玉案,杀害有功之臣近三万名,说到朱元璋杀害有功之臣,那就不得不说做宋国公冯胜,可以说冯胜是死的最憋屈的一个人,他可是跟随朱元璋43年之久啊!实在可惜!

冯胜原名冯国胜,他与他的哥哥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人,他和他哥哥跟随的时候,李善长常遇春李文忠这些人都没有跟随朱元璋,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嫡系兄弟,冯胜为朱元璋打下了偌大的江山。

可以说明朝只要有记载的战争,那么必然会有冯胜,比如1360年的龙湾之战,陈友谅为了统一中华成为皇帝,便率军攻打南京 冯胜充当先锋为朱元璋大破陈友谅大军,甚至将陈友谅追赶300多里。

之后的番阳湖之战,也是他帅队冲锋,让陈友亮的部队提前灭亡,之后平江之战,攻打张士诚也是他将张世成打的投降,灭吴之战中,他也是功劳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的存在,在朱元璋的定位中,徐达是他最倚仗的将领,常遇春是他手下最能打的将领,而冯胜则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领。

从1637年北伐战争中就可以看出来,这场北伐声势浩大,明朝开国名将汤和、冯胜、李文忠、陈德、赵庸、华云龙、张兴祖这些人全部都参加了,阵容之浩大,让人惊叹。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出现,因为这些将领在此之前都是各自为战的,并没有进行过统一的战斗,而这种情况就非常尴尬,许多时候这些将领会争夺指挥权,而一旦争夺,那就会产生矛盾,可当时攻打蒙古的战线又非常的长,将士们要都不相互配合,很容易让元朝反败为胜。

幸好徐达提前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向朱元璋汇报,而朱元璋处理的方法也简单粗暴,直接给这些将领安排了个顺序,最高指挥官必然是徐达,其次副将那就是常遇春,排在第三的就是冯胜,所以冯胜的地位在朱元璋心里比汤和重要,但比起徐达常遇春就稍微差了一点了。

后来明朝开国朱元璋设立了6公28侯,冯胜、徐达、常遇春之子、李善长这些人被封为了公爵,冯胜是宋国公,随着时间往前推进,朱元璋年事已高,对于这些有功之臣愈发忌惮,随着太子朱标的驾崩,更是让朱元璋为朱标铺的道路彻底作废。

只能束手无措让孙子朱允炆成为太子,可是这些老将对于朱允炆来说,就是致命的存在,尤其是宋国公冯胜,因为朱元璋的另一个孩子在朱标驾崩之后,偷偷的去面见了冯胜。

朱标之死本就刺激了朱元璋,为了给孙子朱允炆铺平道路,朱元璋这些年也对年长的皇子心存打压,而这位皇子却不顾律法,去和执掌兵权的冯胜见面,这让朱元璋极其的不放心,终于在洪武28年,冯胜被刺死,而他的孩子更不允许继承爵位,宋国公也从明朝勋贵世家消失。

帝王无情被朱元璋演绎的淋漓尽致,他为了让江山稳定,全然不顾兄弟之情,权势越高,则越忌惮有功之臣,朱元璋只要心身猜忌,那这个人是必死无疑,李善长、蓝玉都是如此,而冯胜之死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汤和那么高的智商的,只能感叹到帝王无情了。

更多文章

  • 大宋禁军,本可以成为虎狼之师,却非得做待宰羔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宋禁军图片大全,大宋的禁军头领,大宋禁军怎么走下来的

    那么宋军战斗力真的有这么差吗?其实真相不尽如此,起码在宋朝初年的时候,大宋的禁军实力强劲,与辽国大军相比不遑多让。北宋的建立时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而来的,所以在很多制度上,北宋是延续了后周的制度。比如军队制度,自从后周周世宗建立禁军制度后,军队的实力有了质的飞跃。赵匡胤取代后周后,延续了后周

  • 明朝时期有个官员,朱元璋说他是清官,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当上皇帝之后,他特别注意民生,以及整治贪官,为百姓造福,稳固自己的江山。朱元璋在位期间,杀了不少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贪官,或者是不利于自己统治的人。比如就有一位这样的官员,他表面上看,是清官,但实际并不是。朱元璋也会一时看走眼,还好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这人是谁呢?他就是:张昶。张昶,曾在元朝官至吏

  • 明朝时期有个官员,总是穿破衣服,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下令: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杀了多少人,杨宪穿破官服被朱元璋看见,明朝末年朱元璋能否力挽狂澜

    张昶这个人确实有才干,知识明敏,前朝的律法、制度多出自张昶之手。不管他在暗地里却效忠元朝。和元朝时有书信来往,老想着回北方。整天穿着一身破旧衣服。朱元璋一开始还以为他是清官,而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这是在给元朝守节。朱元璋最恨贪官污吏。当他看到这个人穿着破旧的衣服来上朝的时候,朱元璋当然会夸他是个

  • 明朝时期有一人拍马屁,却因说错了一个字,被朱元璋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被朱元璋处死,拍马屁被朱元璋杀掉的大臣,明朝朱元璋是怎样被处死的

    有一次,他宴请高僧,高僧为了更好的拍马屁,给他献诗,结果不小心说一个字“殊”,这个殊字,可以肢解为歹,朱,歹者,意为恶毒凶狠之人,朱,是朱元璋的本姓,二者结合在一起,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讳 ,认为高僧在骂他,在侮辱他 说他老朱家是凶残恶毒凶狠之人,朱家皇帝得来的不正宗,是用阴谋诡计抢夺来的,如此一来,这

  • 明朝最有权势的3个衙门,东厂,西厂,锦衣卫,他们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十大顶级锦衣卫,明朝西厂和锦衣卫谁的权力大,谁是明朝时期最强的锦衣卫

    那么,他们三个当中,哪个衙门势力最强呢?如果按照权限来看,那么最厉害的应该是西厂,西厂的作用是监督东厂、锦衣卫以及百官。然后是东厂,东厂的作用是监督锦衣卫与百官。最后是锦衣卫,锦衣卫的作用是监督百官。虽然排名是这样的,但其实明朝各个时期这四个组织的地位其实是变动的。关键要看这三个衙门的负责人,到底谁

  • 蒙古帝国头号猛将,征服近半个世界,成吉思汗却说:他只是我的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成吉思汗霸气西征,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到底有多厉害,成吉思汗蒙古骑兵有多厉害

    在成吉思汗近半个世纪的军事生涯中,他陆续完成统一蒙古、削弱金朝、摧毁西夏、征服中亚等壮举,使蒙古汗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辉煌战果,除自身出色的军事才能外,还跟手下一大帮谋士名将的辅佐有很大关系,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号称蒙古头号猛将、征服近半个世界的速不台。速不

  • 被宋江逼上梁山的五位好汉,无一人愿意主动入伙,第二位境遇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江怎样被逼上梁山的,宋江被逼上梁山的全部过程,宋江被逼上梁山之前干什么的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其实只有少部分人属于被逼上山派,而且所受胁迫的对象也并不相同,除10位真正被官府逼迫上山、20位因官场失意或作为降将而上山外,还有5个人竟然是被宋江等人逼上梁山,即卢俊义、秦明、李应、朱仝和徐宁。梁山“好汉”们为了胁迫这些人入伙,用尽了各种办法,甚至不乏卑劣无耻的手段,实在是令人

  • 明朝皇帝朱棣,为什么要将都城南京,迁到北京?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建都北京的时间,朱棣哪一年定都北京的,朱棣攻陷南京

    一、朱棣刚刚靖难成功,南京的官员们大多新附,朱棣对他们信任不够,而且南京是朝中大部分官员的根基之地,关系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不利于朱棣对朝廷官员们的掌控。而北京是朱棣靖难起兵之地,当地官员,百姓对朱棣忠诚度高,而且迁都过去,朝中官员便从地头蛇,变成了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了,利于朱棣对朝局掌控。二、明朝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首创8个字,被清朝皇帝经常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是如何当上明朝皇帝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怎样成功的

    其实首创“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作为圣旨开头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出现于圣旨中,始于明朝。清承明制,诏书也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诏示内容,最后一般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结尾。直至1912年宣统皇帝发布退位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式诏书才告终结。所以

  • 落第举子投敌并成中原大患,迫使宋朝改革科举制,惠及所有读书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落第举子是谁,宋朝初期哪一措施促进科举发展,宋初实行科举考试改革的作用

    科举制在宋朝迎来真正的兴盛期,大量贫寒子弟通过考试入仕,甚至封侯拜相,堪称人生赢家。然而有得意者,便有失意者,由于录取名额有限,在考试中被淘汰者极多。在这些科场的失意人中,有两人因屡试不中,最终竟愤而投靠西夏,并帮助敌国屡屡入侵中原,堪称宋朝的心腹大患。这两个人,便是张元、吴昊。张元本姓张,名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