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专家打开李建成墓,墓志铭1字被多次涂改,明白李世民真正为人

专家打开李建成墓,墓志铭1字被多次涂改,明白李世民真正为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82 更新时间:2024/1/25 23:00:03

李世民李建成

唐朝由李渊创建,当时的太子是李建成而并非李世民!虽然很多小说演义都说李建成没啥能耐,能力不如李世民,但是我们通过各种史料分析,可以发现,李建成这个人,能力还是非常强悍的,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能力并不输于李世民!

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立下了大功,多次为唐朝出生入死,但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李建成的功劳也是不小的。晋阳起兵时,李建成负责招募士兵,之后他率军攻略西河,攻取霍邑,占据潼关,攻克长安,在这一系列的战事中,李建成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李渊的大加赞赏。

唐朝建立后,李建成就减少了在战事上面的参与,开始转型处理政务,所以我们自此以后很少看到李建成的战绩,反而到处都能看到李世民的身影,这其实并不是因为李建成军事能力不行,而是因为他被确立为皇太子了,需要开始着手处理国政了,不能再带兵出征,上场杀敌了。其实从这一方面来看,李渊早就已经决定把位置传给李建成了,李世民的夺门行为,确实并非正义。

李建成文治武功均不弱,李世民根本没有正当的理由诛杀他,而李世民说李建成他们想要行刺他,他只不过是出于自保,提前行动,这一说法有待商榷。我们就从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表现来看,就能发现事情的不对劲。

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并非简单的富家公子哥,他俩也是上过战场的,见识过大场面,所以说他俩的气场肯定不低,遇事肯定不会很慌乱,但是当他们面对李世民的袭击时,他们两个慌了,竟然出现了拉不开弓射箭的情况,足见他俩心中是多么的震惊。虽然他们兄弟间互相争权夺利,但那也只是仅限于互相排挤,还没到击杀对方的地步,估计李建成和李元吉怎么也想不到,李世民会这么绝情,直接出兵攻杀他们二人。此时从三人的状态对比,可以看到,李世民做这件事情是多么的残忍绝情,后人诟病李世民,其实也无可厚非。

不过随着李建成墓葬的发掘,大家对李世民的印象又有了一次改观。李建成的墓志铭,和其他人的大不相同,墓志上只有55个字,内容仅记载了李建成的名字、谥号、死亡时间、下葬时间和地点,而没有记载他的生平、功绩、评价等等。

墓志:大唐故息隐王墓志 王讳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专家还发现,墓志中的这55个字,其中有一个字被多次修改,这个字就是“隐”字,很显然,李世民对于哥哥李建成的谥号,一直是拿捏不准的,几经修改。

事实上,根据《唐会要》的记载,李建成的谥号曾经经过三次变动。第一次的时候,大家建议给李建成的谥号为“戾”,之前汉武帝的儿子就有过这个谥号,这个谥号指的是不悔前过、知过不改。很明显,大家为了博得李世民的欢心,故意给了李建成这么严重的谥号,只不过李世民并没有同意。后来大家又想了个谥号“灵”,灵字相比于戾字更加中庸,李世民刚开始也同意了,不过不久后他又改变了主意,最终决定给李建成的谥号为“隐”。

《唐会要》:贞观二年三月,有司奏谥息王为戾,上令改谥议。杜淹奏改为灵,又不许。

从李建成谥号的变化来看,其实可以看到李世民对待这个哥哥的态度,他一直在权衡到底该怎么对待这个哥哥,到底是彻底抹杀还是客观公正?最终,李世民选择了中庸,既不彻底抹杀李建成的功绩,也不赞扬李建成,威胁自己的正统,只是采用一个中庸的谥号“隐”,也算自己这个做弟弟的对哥哥的唯一补偿。政治斗争,只有你死我活,但是事情过后,李世民仍然没有忘记,李建成是他的大哥,他不能彻底抹杀李建成的功绩!

结语

李建成的墓志铭上,“隐”字被多次涂改,很明显很够看到李世民对这个哥哥的内心变化,知道李世民真正为人。李世民虽然取得了玄武门的成功,但是掌握大权之后,他也时常伤痛。身为帝王,为了政治斗争,他必须击杀李建成李元吉,但是作为凡人,他其实对这个行为也是非常痛苦无奈,所以最终他只能从谥号上,来给哥哥李建成一丝安慰、补偿。

(本文主要参考《唐会要》)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日间的三次大战,唐朝一次,明朝一次,民国这次太过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与日本大战,唐朝与日本的第一次战争,历史上的日本和明朝的战争

    对于中日之间的战斗,除了近代的大战之外,其实早在1400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是中日之间的第一次军事战争,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唐朝时期,正是国力最为强盛的巅峰时刻。公元663年,中日双方在朝鲜半岛的熊津江口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海战,日本大将阿倍比罗夫率领1000多艘战船,在数万陆军的掩护在,与唐朝军队在

  • 两度为帝,最后还被妻子和女儿活活毒死,唐中宗的一生有多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中宗死因,唐中宗李显死后谁当了皇帝,唐中宗一生的结局

    “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景龙四年(710)六月,唐中宗李显居然被自己的皇后和女儿合谋毒死。可以说唐中宗一生被几个女人左右,经历的坎坷可以让他当选唐朝“最惨”皇帝之一了,是什么原因导致李显几度沉浮呢?一、不幸为帝,一度沉浮本来当皇帝的事是轮不到李显的,因为李显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

  • 上官婉儿有多少前任?专挑身边人下手,做皇帝的武则天都得靠边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和婉儿的快乐,上官婉儿一生中有多少个男人,上官婉儿历史上的功绩

    文 ▎天奕观史编辑 ▎天奕观史先是染指武则天的两个儿子,后是最受武则天宠爱的男宠,更与武则天的侄子暧昧不清。作为敢给武则天“戴绿帽”的人,这个专搞老板男人的上官婉儿可一点都不简单。上官婉儿的私生活到底有多乱,她又是为什么专搞武则天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的男人们,她的前任到底有几个

  • 《西游记》中曾多次提到锦衣卫,可锦衣卫唐朝怎么会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游记中有锦衣卫吗,为啥唐朝会有锦衣卫,唐朝的锦衣卫

    这部小说即使在当时是一部禁书,但是还是阻挡不了人们去欣赏它的想法,一直到现在成为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翻拍的电视剧也是每年假期必播的,但是我们逐渐发现《西游记》中还是存在很多细节性的错误,比如在六十二回唐僧一行四人提到了一个唐朝还不存在的名词——锦衣卫,原文是“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众所

  • 一老太自称武则天后人,拿出龙袍玉玺作证,最后却因犯诈骗罪入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玉玺上写了什么,武则天的玉玺是什么样子的,盗武德皇后金印的人最后怎么判的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皇帝。她14岁之时便被唐太宗选中进宫做了才人,深得唐太宗喜爱,被赐予“武媚”名号,却在服侍唐太宗时期和他的儿子晋王李治产生了感情。经历多次削发为尼和再入宫后最终掌握皇权,成为九五至尊,可见武则天这女子不简单。因此她也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一在古代,皇帝

  • 上官婉儿墓穴中为何没有她的尸体,是被盗墓还是未被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官婉儿墓被谁毁的,上官 婉儿,上官婉儿的墓哪一年被盗的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

  • 上官婉儿为何会被李隆基下令杀死?才华横溢,只因站错了队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隆基和上官婉儿,上官 婉儿,上官婉儿和李隆基有什么关系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上官婉儿和武则天关系很密切,但是,上官仪和武则天确实死对头。武则天尚未当皇帝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反对她。上官仪就是其中一个。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替唐高宗起草废黜武则天的诏书,结果,武则天大怒,把上官仪给杀了。上官家不再有庇护,但是,他们家却并没有没落。

  • 晋怀帝司马炽:西晋非著名“窝囊皇帝”,为求升机不惜当众学狗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司马懿一生子嗣众多,前后生了25个儿子,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司马炽是这些儿子当中最小的一个。按照皇室的传统礼制,不管怎样皇位也轮不到司马炽的手里,那么中间发生了什么才使得这个最小的儿子继承了皇位呢?其实,早在公元289年的时候,司马炎就封了这位年仅5岁的小儿子司马炽为豫章王。后来继承司马

  • 一代女皇武则天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相信,为何会相信狄仁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狄仁杰与武则天的关系,狄仁杰武则天完整视频,武则天对狄仁杰的评价

    一、武则天的四个儿子 1、长子李弘(653-675):一生只活了不到24岁。他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4岁被立太子。性格仁爱孝顺、谦虚谨慎,但被武则天认为“软弱”。与他紧密相关的事件是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欺辱了初定的太子妃杨氏,后李弘改娶裴氏。其死因成谜,有说是武则天鸩杀,有说肺痨致死。 2

  • 一代女皇养成史:武则天为啥这么强势?看看她的童年,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剧照 武则天的父母 魏晋南北朝以来施行的“九品中正”制度,使士族与寒门阶级分明。在当时社会,这种阶级观念深入人心。而唐代女子沿袭北周、北齐的早婚习惯,婚嫁年龄大约在14到18岁。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彟,并州文水人。武氏的祖先们,也担任过大大小小的官职,不过,武姓在当时并非大姓;其家世,在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