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度为帝,最后还被妻子和女儿活活毒死,唐中宗的一生有多坎坷?

两度为帝,最后还被妻子和女儿活活毒死,唐中宗的一生有多坎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952 更新时间:2023/12/18 15:14:39

“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景龙四年(710)六月,唐中宗李显居然被自己的皇后和女儿合谋毒死。可以说唐中宗一生被几个女人左右,经历的坎坷可以让他当选唐朝“最惨”皇帝之一了,是什么原因导致李显几度沉浮呢?

一、

不幸为帝,一度沉浮

本来当皇帝的事是轮不到李显的,因为李显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性格软弱的他并没有被看好。而且很显然,哥哥李弘孝顺仁德,体恤民情,深得父皇母后的喜爱,还被册立为皇太子,未来继位为帝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但没想到的是,体弱多病但李弘还是因为繁多的公务病倒,在不久后随帝后出行中猝然离世,太子则由李显的亲二哥李贤担任。虽然李贤监国为朝廷内外所颂扬,“

贤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但李贤却与母后武氏不和,还数次责备李贤不懂得做一名合格的儿子,

“《少阳政范》、《孝子传》赐贤,数以书让勒”,后因为宫廷的政治斗争被贬为庶人,远离了束缚他的高墙,只不过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在弟弟李显为帝后被母亲赐死。李显就在哥哥一死一废后被立为被立为皇太子,在父亲李治病死后,继承帝位。

李显性格懦弱,政事皆取决于皇太后武则天,但鸟儿总是要长大的,为了向武则天对抗,李显想要重用皇后韦后的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因此在擢升韦皇后的父亲为豫州刺史后,还想要把他提拔为侍中,也就是实际的宰相,但被大臣裴炎阻止,这时李显很霸气说了一句让武则天大为恼火的话来,“我把天下都给韦玄贞也不是不可以,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竟然要把李氏天下拱手送给一个外姓人,就连武则天当时都只是临朝称制,不敢公然窃取大唐的江山,武则天一脚将李显从皇帝的位置上踢了下来,另立幼子李旦为帝,李显则被废为庐陵王,

“废居于均州,又选于房州”。

二、

福祸相依,二度沉浮

李显先后被软禁在均州、房州十余年,只有与妻韦氏相依为命,尝尽苦楚,李显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若是有机会重回帝位,他会满足妻子的一切要求,但真的有机会吗?武则天正式宣布登上帝位,李显只能上表逊位,而在母亲成为皇帝后,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者不可胜数,这让被囚禁的李显恐慌不已。而宗室封王与地方的兵变让李显终日惶惶不安,这些人打着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旗号,不仅没有让李显看到一点复辟的希望,反而让他觉得这是一道绞命索,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自己勒死,韦氏劝他不要放弃,

“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如此,李显只得在终日惶恐中屡屡支撑。

武则天佐持唐高宗朝政三十年,并在六十七岁时成为皇帝,然而在自己百年之后何人为继,武则天犯了难,用自己的儿子吧,自己杀了这么多李唐宗室的人,儿子难免不会报复,用同姓的侄儿吧,对自己的感恩戴德也不会超过三世。就在武则天纠结是立子还是立侄时,她最敬重的“国老”的狄仁杰给她出主意了,

“臣观天人未厌唐德。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而后狄仁杰又为武则天解梦,终于让武则天下定决心,她密令李显回洛阳,并重新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经过这么多年的人情冷暖,李显也学聪明了,他积极笼络母亲武姓族人,巩固自己的位置。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为首发起了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让位给李显,李显复位称帝,

“丙午,即皇帝位于通天宫,大赦天下。”然而这个皇帝的位置并不舒服,因为愧疚,李显不顾大臣阻挠,不仅恢复了韦氏的皇后之位,还破格追封韦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后参预朝政,而尝到掌握大权的滋味后,韦皇后与武氏族人越走越近,她还与李显的妃子上官婉儿、武则天之侄武三思淫乱后宫,给李显戴了两顶绿帽而李显竟然毫不知情,同时还左右着朝政让李显苦不堪言。

同时,因为安乐公主幼年的生活并不好,李显觉得亏欠了女儿,与韦氏对她十分宠爱,自幼听其所欲,无不允许,这让从小就养成了恃宠而骄、蛮横霸道的脾气。到了李显为皇帝后,安乐公主愈发猖狂,不仅大肆卖官鬻爵,生活也极其奢靡,甚至也想成为武则天一样参政议政的存在,“请废重俊为王,自立为皇太女”,最后还与母亲合谋毒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无论是儿子、丈夫、父亲还是皇帝的角色,李显都做的很失败,一生活在女人的掌控下,可能死亡对于李显是最好的解脱吧。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上官婉儿有多少前任?专挑身边人下手,做皇帝的武则天都得靠边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和婉儿的快乐,上官婉儿一生中有多少个男人,上官婉儿历史上的功绩

    文 ▎天奕观史编辑 ▎天奕观史先是染指武则天的两个儿子,后是最受武则天宠爱的男宠,更与武则天的侄子暧昧不清。作为敢给武则天“戴绿帽”的人,这个专搞老板男人的上官婉儿可一点都不简单。上官婉儿的私生活到底有多乱,她又是为什么专搞武则天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的男人们,她的前任到底有几个

  • 《西游记》中曾多次提到锦衣卫,可锦衣卫唐朝怎么会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游记中有锦衣卫吗,为啥唐朝会有锦衣卫,唐朝的锦衣卫

    这部小说即使在当时是一部禁书,但是还是阻挡不了人们去欣赏它的想法,一直到现在成为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翻拍的电视剧也是每年假期必播的,但是我们逐渐发现《西游记》中还是存在很多细节性的错误,比如在六十二回唐僧一行四人提到了一个唐朝还不存在的名词——锦衣卫,原文是“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众所

  • 一老太自称武则天后人,拿出龙袍玉玺作证,最后却因犯诈骗罪入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玉玺上写了什么,武则天的玉玺是什么样子的,盗武德皇后金印的人最后怎么判的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皇帝。她14岁之时便被唐太宗选中进宫做了才人,深得唐太宗喜爱,被赐予“武媚”名号,却在服侍唐太宗时期和他的儿子晋王李治产生了感情。经历多次削发为尼和再入宫后最终掌握皇权,成为九五至尊,可见武则天这女子不简单。因此她也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一在古代,皇帝

  • 上官婉儿墓穴中为何没有她的尸体,是被盗墓还是未被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官婉儿墓被谁毁的,上官 婉儿,上官婉儿的墓哪一年被盗的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

  • 上官婉儿为何会被李隆基下令杀死?才华横溢,只因站错了队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隆基和上官婉儿,上官 婉儿,上官婉儿和李隆基有什么关系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上官婉儿和武则天关系很密切,但是,上官仪和武则天确实死对头。武则天尚未当皇帝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反对她。上官仪就是其中一个。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替唐高宗起草废黜武则天的诏书,结果,武则天大怒,把上官仪给杀了。上官家不再有庇护,但是,他们家却并没有没落。

  • 晋怀帝司马炽:西晋非著名“窝囊皇帝”,为求升机不惜当众学狗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司马懿一生子嗣众多,前后生了25个儿子,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司马炽是这些儿子当中最小的一个。按照皇室的传统礼制,不管怎样皇位也轮不到司马炽的手里,那么中间发生了什么才使得这个最小的儿子继承了皇位呢?其实,早在公元289年的时候,司马炎就封了这位年仅5岁的小儿子司马炽为豫章王。后来继承司马

  • 一代女皇武则天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相信,为何会相信狄仁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狄仁杰与武则天的关系,狄仁杰武则天完整视频,武则天对狄仁杰的评价

    一、武则天的四个儿子 1、长子李弘(653-675):一生只活了不到24岁。他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4岁被立太子。性格仁爱孝顺、谦虚谨慎,但被武则天认为“软弱”。与他紧密相关的事件是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欺辱了初定的太子妃杨氏,后李弘改娶裴氏。其死因成谜,有说是武则天鸩杀,有说肺痨致死。 2

  • 一代女皇养成史:武则天为啥这么强势?看看她的童年,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剧照 武则天的父母 魏晋南北朝以来施行的“九品中正”制度,使士族与寒门阶级分明。在当时社会,这种阶级观念深入人心。而唐代女子沿袭北周、北齐的早婚习惯,婚嫁年龄大约在14到18岁。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彟,并州文水人。武氏的祖先们,也担任过大大小小的官职,不过,武姓在当时并非大姓;其家世,在重礼

  • 一个强盗追随李世民,30年后成大唐第一门神,为李世民守陵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李世民真实历史,李世民晚年事迹,解密大唐李世民

    唐初名将张士贵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只是一个强盗。 隋末,隋炀帝滥用民力,加之三征辽东,天下一片哗然,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割据一方,或称王或称霸。张士贵就是其中之一。张家世代为将,张士贵自然功夫了得。他善于骑射,且臂力过人,这在冷兵器时代毫无疑问是加分项。所以他追随李世民之后,能够和尉迟恭、秦琼、

  • 极简美学:宋代瓷器的文化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代瓷器五大极致之美,宋代瓷器极简风格,宋代瓷器的艺术特征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人们的生活得以安定,陶瓷手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重文抑武”的思想贯穿整个宋朝,对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斗茶文化的盛行,宋代十分重视瓷器之美,自然名窑辈出。宋代崇尚自然之韵,提倡“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艺术取之于自然,具有高雅、严谨的审美情趣,人们将这种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