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状元卢肇,写诗挖苦势利眼,一不小心惊艳了千年

唐代状元卢肇,写诗挖苦势利眼,一不小心惊艳了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04 更新时间:2024/1/19 1:55:33

相比之下,唐代的许多状元,反而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名气。比如,唐代状元卢肇,知道的网友就不太多。

当然,可能一些江西的朋友会记得卢肇,因为卢肇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卢肇是江西宜春人,是唐武宗会昌三年的状元,也是大唐名相李德裕的门生。

后来卢肇担任过宣州、池州、吉州等地的刺史,主要在地方上当官,远离当时的“牛李之争”,相对而言在朝政上也没有太大的贡献。

民间流传着不少卢肇的故事,至今还被记录在各种书籍中。

我是真游泳的猫,喜欢诗词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来聊聊卢肇这个人,聊聊卢肇的唐诗。

据说,卢肇从小刻苦学习,在状元洲(后人为了纪念卢肇,特意改名叫状元洲)读书的时候,专门挖了一个水池洗墨,结果把一整个池塘都洗黑了。这个故事有点类似羲之的墨池传说。

卢肇从小就立下目标,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据说,卢肇给弟弟写了一首《送弟》诗,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拿来指点弟弟:“去日家无担石储,汝须勤苦事樵渔。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

诗的前两句是说,家里没有什么钱,没有多余的米,所以弟弟需要努力耕田打鱼,自食其力。

最妙的是后两句,古人都远离繁荣喧闹之地,希望弟弟白天耕田,晚上要多读书,这样才不算辜负青春。

这首诗体现了卢家耕读传家的家风,体现了卢肇对弟弟的关怀与教导。诗的后两句,颇有哲理,颇能鞭策人们奋发向上。业精于勤荒于嬉,还是要多读书的。

据说,当年卢肇和同乡黄颇都是当地有名的才子。卢肇家里穷,每天只能苦读,很少参加应酬。而黄颇家里很有钱,天天和达官显贵一起喝酒,得到了名人们的纷纷赞誉。

卢肇和黄颇一起前往京城的那一天,袁州刺史成应元在驿亭设宴,专门为有钱有势的黄颇饯行,却把卢肇冷落在一边,根本不搭理卢肇。

这种嫌贫爱富的势利眼,让卢肇心里很不舒服。但是卢肇也不好表达自己的不满,只能默默在心里立下誓言:“我一定要考取功名,一定让这个势利眼后悔!”

心中感想万千,卢肇写下了一首诗,《别宜春赴举》:“秋天草木正萧疏,西望秦关别旧居。 筵上芳樽今日酒,箧中黄卷古人书。辞乡且伴衔芦雁,入海终为戴角鱼。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羽落空虚。

这首诗用“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的豪放之言,表达了卢肇一定要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也展示了卢肇对自己才华深信不疑的强烈信心。

果不其然,卢肇科举高中,成为了状元,名动天下,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宠儿。

卢肇故地重游,恰逢故乡举办龙舟比赛。

卢肇对着袁州刺史成应元,笑嘻嘻写诗嘲讽这个势利眼,《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这首诗写端午节的龙舟,可谓绘声绘色。

尤其是第3和第4句,通过工整的对仗和华丽的辞,用雷声来比喻鼓声的震天喧响,用雪影来比喻浪头的湍急飞快。

短短14个字就将健儿们争先恐后的场景描绘得生动真切,让人身临其境。

第5和第6句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体现了龙舟上健儿的英武身姿,也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强化。

最后2句则是一语双关。表面上说一开始还不相信,没想到龙舟真的夺得了锦标。

事实上,卢肇这是嘲讽成应元这个势利眼小看人,结果现在卢肇成为状元了,夺得锦标了。

这是对势利眼的犀利嘲讽:“不要小看人,不要狗眼看人低,你会发现你自己真的很可笑。”

成应元听了这首诗,表情尴尬,脸色红红一片,却只能故作不知,沉默不语。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卢肇这首竞渡诗主要是为了嘲讽势利眼,没想到一不小心惊艳了千年。

说起端午节的赛龙舟诗词,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首诗。

为什么我们现在喜欢说某些体育运动是“锦标赛”?就是源自于这首诗的“果然夺得锦标归。”

只不过,广大网友记得锦标两个字,却不记得卢肇这个诗人的名字了,一叹。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甘露之变”后的唐王朝,为何再也无法剪除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甘露,唐后期为什么宦官权力那么大,甘露之变对唐朝的影响

    晚唐朝历史中,“甘露之变”所造成的历史影响,实际上丝毫不亚于发生于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因为,“甘露之变”的发生,意味着的是唐朝皇帝被宦官挟持的情况,已经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后来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直到唐昭宗时期朱温入长安大杀宦官,才彻底地解决了祸乱中晚唐百年时间之久的宦官。历史上,唐朝宦官势力

  • 杜甫写诗讽谏,骂人不带脏字,后两句妇孺皆知,如今却被用来夸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无论是小说还是传奇,让不熟知历史的普通人,记住了历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比如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包文拯之类的半神人杰,再有千古无二楚霸王、义薄云天关云长、双锏无敌秦叔宝之类的诸路豪杰,还有花木兰、穆桂英、罗成、薛丁山之类的虚拟英雄,无不为人津津乐

  • “五胡乱华”乱到什么程度?这段时间汉人锐减2000万,历史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胡乱华残忍到什么程度,五胡乱华前后历史,五胡乱华后汉人怎么发展起来的

    为什么会发生“五胡乱华”这个事情?这要从东汉末年说起了。在那个时候,出现了三国鼎立的格局。经过几年的战争后,司马家最终统一了华夏,建立了西晋。但是没有让人想到的是西晋王朝居然发生了“八王之乱”。所谓的八王之乱,就是指一些人为了争夺皇权而引发的内乱,其中由皇后贾南风引起的。这里的“八王”指汝南王司马亮

  • “隋唐大运河”对古代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唐大运河的意义,隋唐大运河有哪几段,隋唐大运河的具体构成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炀帝耗费巨资修建隋唐大运河一直被认为是隋朝的亡国之因。大运河修成之后隋炀帝又造出举世罕见、奢华异常的“龙舟水殿”供自己在运河上游宴享乐。修建运河和“水殿龙舟”前后呼应,仿佛大运河的开凿只为满足隋炀帝一己之私,以至现在很少有人知道隋唐大运河到底对古代中国意味着什么。图

  • 魏忠贤有多恐怖?得势3年压着皇太极打,他若不死明朝就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魏忠贤魏忠贤如何得势对于魏忠贤的出生,史料中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一种是说他本来就是地痞无赖,因赌博输了心情烦闷,才决定挥刀自宫;另一种是说他家境贫寒,无奈之下才挥刀自宫,进宫做了太监。但无论是哪种说法,之后都说到魏忠贤是一个擅长阿谀奉承的人,以此得到了皇帝的青睐,赐名魏忠贤。魏忠贤自万历年间进入皇宫以

  • 古代大多重农抑商?范仲淹却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商业活动本就合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范仲淹的经济思想,宋朝重农抑商吗,古代范仲淹简介

    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朝代里,都对商业采取负面倾向的时候,范仲淹已深刻地领悟到商业活动,及其引申的交换行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合理性,并从道德层面上对商人及商业予以认可。实际上范仲淹已把商业的交换行为,视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其经济伦理思想特别之处,也是与其他经济伦理思想为不同之处。他在《四民诗·

  • 吴良:江国公,明朝初期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吴良后人分布,大明朝吴良,明朝吴姓有哪些名将

    1352年,吴良投奔了朱元璋,担任了帐前先锋,同时还经常到水里面进行侦探。1354年,吴良跟随朱元璋一起攻夺滁州,1355年,吴良同时又跟随朱元璋一起攻占了和州等地。1356年,吴良又跟随朱元璋攻占了集庆地区,每次都立下战功,没过多久,又跟随徐达一起成功攻克了镇江、常州等地区。一、镇守江阴地区135

  • 明末清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仕途之路如何?他为什么辞官归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宋应星剃发,宋应星完整视频

    举世簪缨为若事,荣名绝与至人殊。——《思美诗十首 其六》明 宋应星 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诞生过无数的能人志士,他们有的是精忠报国的英勇武将,有的是为朝廷和人民效力的清廉好官,也有的人无恶不作,专门以欺压百姓和蒙骗朝廷为生。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当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参与政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秘密处死自己的儿媳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朱元璋却曾秘密处死过两个儿媳,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聊下。第一个被处死的是,朱樉的次妃邓氏。邓氏是大臣邓愈的女儿。邓愈是功臣,而邓氏就仗着自己老爹的能耐各种飞扬跋扈,甚至连朱樉的正妃都不放在眼中,对着正妃非打即骂。连正妃就受到如此虐待,更不用说是下人了。朱元璋知道此事后,但是毕竟是自己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孙子朱大福,朱元璋皇位一览表,朱元璋死后谁接的皇位

    朱标在朱元璋刚刚称帝之时便被册封为皇太子,一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去世。这二十五年里面,朱元璋对朱标始终非常信任。朱标也是大权在握,堪称史上最有实权的皇太子。朱标死后,按照常理长子去世,则由长孙继承。最大的争议其实是嫡长孙到底是继妃吕氏所生的朱允炆,还是正妃常氏所生的朱允熥。反过来说即使朱标死后朱元璋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