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铁齿铜牙纪晓岚》和珅的经典台词:救民先救官,有理还是胡扯?

《铁齿铜牙纪晓岚》和珅的经典台词:救民先救官,有理还是胡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24 更新时间:2023/12/8 4:07:18

这句台词之前的剧情是这样的:

纪晓岚发现,赈灾的官员把粮食换成了米糠、麸皮以及草料,这玩意是喂牲口的。他怀疑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于是质问珅知不知道此事。

和珅说,他知道这个事儿,但他不觉得惭愧,反而倍感欣慰!和大人解释说,一斤口粮换成三斤糠麸,相当于原本可以救一个人,现在能救三个人了!

和珅还说,赈灾款进了薛大老板的账户里,这事儿他知道,因为钱到了薛大老板手里,一钱能变二文钱,他才有足够的钱买糠麸,否则,赈灾这活儿他干不了!

纪晓岚继续质疑:他看过赈灾账本,发现上下都在吞这笔救命钱,就算薛大老板再有能耐,也不够他们贪的。他的潜台词里还有一层意思,薛大老板与这些人是一伙的,大家都在打这笔钱的主意。

和珅这才说出了本剧的经典台词。

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不把上上下下都喂饱了,谁协助他救灾?没人救灾,那才是最大的灾难!

至于被吞了的钱,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他只能通过薛大老板,把原定的粮食换成差不多数量的糠麸。否则,没有中间的差价,他手下没有干活的动力,救灾就无从谈起。

而且,糠麸是好东西,与掺杂了泥沙的稀粥是一样的。这二者与完整的粮食一样,都能救命!

如果给灾民吃的东西普通人能吃,那就要命了!总有人会想办法把救灾粮给漂没了,到时候灾民没有吃的,要出大事的!

糠麸和含有泥沙的稀粥就不一样了,如果不是饿得慌,谁会吃那种磨牙的玩意?这东西只有在灾民那里才有价值。这样,别人也就不会看上这些东西,把它们据为己有,灾民才会有一口吃的。

可见,在和珅眼里,把救灾粮换成糠麸,中间的差价就是用来堵住那些贪婪的嘴。只有让他们吃饱,才能让他们安心救灾;同时,无用的糠麸,才能让这些人打消伸手的主意。

如果你不同意这说法,你可以从哲学、道德、识中找到反驳的证据;

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你又能在现实中找到足够的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

历史一直在变,但好像什么都没变,我们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在重复过去的故事。

正如《让子弹飞》里麻子和黄四郎的经典对话:

“那么彼时彼刻,“

”正如此时此刻,“

”竟能如此相像,“

”像,很像!”

有些东西其实不大好吃,太甜了,而且总会让人想起《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这句台词,也会让人有再看一遍《让子弹飞》的冲动。

吃方便面吧!那玩意比糠麸好多了,不是吗?

虽然我们什么都看不明白,也没人给我们解释为看不懂,但是,这种想法很危险,也很绝妙。

说不定,有一天,这两部作品咱们看不了,或者有些片段被删了呢?

更多文章

  • 战国晚期面对秦国,山东六国真的一点翻盘机会都没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山东六国是现在哪里,长平之战后山东六国还能翻盘吗,战国末期秦国有多强

    [var1]历史上的战国晚期,可以说局势比战国中期明朗的多,因为,战国中期的诸多大战,对于局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伊阙之战,使得韩、魏两国再无力量阻挡秦国,而合纵攻齐与伐楚之战,更是使得齐国与楚国,这两个当时的大国,一蹶不振。到了战国晚期的长平之战后,列国都已经显露出败亡的迹象。秦国攻灭六国的大势,

  • 战国七雄中除了秦国,还有哪些国家具备统一的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七雄有哪七个国,战国七雄最能统一的国家,七雄与秦国的关系

    因为秦国是西边的国家,初期很弱,连秦国都能把握住了机会,最后一统天下,那么其他几个国家如果能把握机会应该也能统一天下,它们都曾经有过绝佳的机会摆在面前,有的甚至几次机会,但是它们都没有珍惜,或者没有把握好。[var1]魏国是战国初期的小霸王,带着韩、赵两国刷地图,吞秦河西,灭国中山,其他小国就不算了

  • 秦国为何要复楚,楚国灭掉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国是怎么被秦国灭的,楚国尚红秦国尚黑,秦国全部收复了楚国吗

    主笔:闲乐生当伍子胥率领吴军攻破郢都,对楚平王挖坟鞭尸的时候,在夷陵山区(即三国时夷陵之战所在地)中,躲着一个几乎要被大家遗忘了的牛人——楚臣申包胥。当年,伍子胥全家被灭,仓皇逃离楚国时,路遇好友申包胥,当时伍子胥非常激动,诉说了自己的冤屈之后,表示日后一定要灭掉楚国,以雪父兄之耻,申包胥于是给了一

  • 赵国往事之马服赵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原来是骗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国十大丞相排名,最霸气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马服子赵奢

    [var1]说到战国时期的历史,不得不提到那些十分优秀的军事家,而贾谊的《过秦论》正好列举到东方六国的八位名将。东方六国,也称为山东六国,位于秦国崤山以东,分别是齐国、魏国、楚国、赵国、韩国和燕国。赵奢便是位列于八位名将之一,与另外七位同有征战四方、纵横天下的成就。如果不了解此人,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

  • 负荆请罪之后,蔺相如和廉颇最后结局如何?为何语文老师从不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蔺相如和廉颇负荆请罪,负荆请罪中蔺相如为什么避让廉颇,廉颇负荆请罪时对蔺相如说了什么

    [var1]很多人在小学时便已在课本中读过将相和,但课本中的故事到两人和好如初后就结束了,之后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却未曾提及。其实现实中蔺相如的结局还算平稳,但廉颇可谓是英雄暮年,晚景惨淡凄凉。在负荆请罪后,廉颇一心报国,开始征战四方。毕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从公元前279年开始,廉将军就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他的膝盖骨,孙膑复仇时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膑射杀庞涓后去哪了,孙膑遇庞涓签文,老梁故事汇庞涓孙膑

    [var1]古往今来,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会不顾及他人的看法,自然更加不会在意他人的死活。这样的人自私自利,也算是一代恶人,如果遇上贪生怕死柔弱者,或许这些恶人将更加猖狂无比;但又如若遇上那些刚毅者,那或许又将会是另一番结局,就如孙膑与庞涓的一生一般。孙膑与庞涓这两人的关系很微妙,而他们之间的仇

  • 战国时期,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合纵抗强,仅一年便宣告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魏将公孙衍,公孙衍为何一生抗秦,公孙衍和苏秦合纵谁厉害

    [var1] 公孙衍离秦归魏,开始思索合纵之策 公孙衍本是魏人,后于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离魏入秦,并先后参加了秦攻魏岸门、秦攻韩宜阳和秦魏“雕阴之战”等战役。凭借战功,公孙衍得以升任左庶长,并获封大良造。[var1]在当时的秦国,左庶长公孙衍的地位,仅次于相邦樛游和庶长秦操,而在极为重视战功

  • 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八王实力排行,八王之乱的资料,八王之乱谁活到最后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老祖宗的兵变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只要对统治者不满意,是可以兵变的。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老祖宗的行为又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只要看小皇帝不爽了,是可以废黜的。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掉魏帝曹髦。老祖宗杀戮再次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对不服的人就要杀掉,皇帝也不

  • 汉朝薄太后一生有两大功绩,培养一个明君,留下了一道美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汉太皇太后薄姬,薄姬最后当了太皇太后,西汉景帝薄皇后结局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胆战又心惊”。薄太后是河东安邑人,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将她送到魏豹的宫中当侍女。魏豹被灭掉后,薄姬为生计,她成为汉王刘邦织室的一名织女。某日,刘邦去织室,发现正在工作的薄姬,他定睛一看,竟发现薄姬长得还不错,便将其召进自己的后宫,并得到刘邦的恩宠。幸运的是,薄姬竟因仅有一次的恩宠

  • 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忠心耿耿,为何却被景帝腰斩、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晁错是景帝的老师吗,晁错和汉景帝第一次谈话,汉景帝的晁错

    晁错是颍川人,年少时拜张恢为师,学习法家思想。汉文帝在位时,晁错奉命向伏生学习《尚书》,成为一位儒法兼备的人物。之后,汉文帝就让晁错去辅导太子的刘启,双方就此结成师徒关系。晁错能言善辩,才能十分突出,因此深得刘启的欣赏,被称为“智囊”。公元前157年,汉景帝继位,晁错被封为内史。汉景帝对晁错言听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