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他是清政府中不可多得的清醒之人,在社会、政治、经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他后期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让后人不得不揣测,这位“李中堂”到底是善是恶?无论是善是恶,是忠或奸,这都无法让我们否认李鸿章的能力。
18岁中秀才,三年后又高中进士,拜入曾国藩门下。这都体现了其内在的智慧。其后为阻止太平天国运动又组建自己的军队,通过他不断地积累、晋升,他的职位不断提升,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体现出李鸿章超越常人的智慧和睿智。
就是这样一位聪明睿智的政治家,去做了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他把自己不足22岁的小女儿嫁给40岁、已经丧偶两次的大臣张佩纶。这个张佩纶,风评并不好,李鸿章做出这个举动,让世人十分奇怪。
李鸿章一生共有五个子女,三个儿子借助了父亲的东风,都顺利娶到当朝总督的女儿,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好不安逸,而小女儿李菊耦还待字闺中。在女子地位低下的封建年代,上至公主下至平民百姓的女儿,时常被当作联姻和为家谋利的工具。这对于李鸿章应该不是主要症结,李鸿章的地位权势完全可以不用以女儿来买自己的前程。那就有人猜测了,或许是这李菊耦面相丑陋,无法见人?
事实并不是这样,22岁的李菊耦长得很清秀大方,妥妥的名门闺秀,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鸿章将自己的幼女嫁给年纪差距如此之大的张佩纶,甚至不顾其两次丧偶。少年的张佩纶便早有才名,别人辛苦几十年不得一功名,而在张佩纶年轻时,却连中举人和进士,更与张之洞等人并称。原以为张佩纶年轻时的风头会一直持续,可谁知张佩纶的运气似乎在年轻时用光了。
他在与法国军队交战中兵败,因此被夺职流放,1888年被释放。由于李鸿章与张佩纶父亲张印塘在合肥一带趴过战壕,是过了命的交情,张佩纶被释放后,李鸿章便将他招到了自己的帐下。李鸿章在和张佩纶接触下来之后,观察到了张佩纶的才气,觉得此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便有了将女儿许配给张佩纶的想法。
他越看张佩纶越是满意,便不顾家族众人的反对,做主将女儿许配给了张佩纶。大家都不看好这段婚姻,都等着看李家和张家的笑话。然而,婚后张佩纶与李菊耦二人相敬如宾,张佩纶对这位新夫人也是关怀有加,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新婚如蜜,二人很快就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下了儿子张志沂。他们婚后生活的甜蜜,证明了李鸿章对张佩纶的信任和欣赏并未走眼。
不过,好景不长,张佩纶虽然满腹才气,却在官场屡屡失意,得不到重用的他,常常酗酒,酒精的长期摄入,也使张佩纶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56岁时便因为饮酒过量溘然辞世,彼时李菊耦只有37岁。李菊耦虽内心悲痛,但看见自己年幼的儿子,便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他。
或许是遗传了父亲的才气,张志沂不负众望,十几岁时便已经才华卓绝,虽然张府已经大不如前,可因为张志沂才华过人,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就像之前李鸿章看重张佩纶一样,虽然张志沂未取得任何功名,黄逸梵的父亲也看重张志沂的才气,最终张志沂与黄逸梵结合。二人生下了一个女儿,她就是家喻户晓的张爱玲。张爱玲的出生更像是上天给李鸿章在那个年代,敢于打破世俗,将女儿嫁给张佩纶的最好答案。
“人不可貌相”。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警世名言,李鸿章的做法很好地证明了这句话。如果没有李鸿章对张佩纶的信任和欣赏,我们就看不到张爱玲的出生,也看不到张爱玲写的众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也没有了“白月光”和“朱砂痣”。所以,在我们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因为他的表象而做出鲁莽的决定。
参考资料:
《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