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对于中国来说,存在很多的意味,因为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曾经忽略了发展,在种种不利的措施之下,导致了中国社会诸多问题的出现,通过对整段历史的大致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其实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是领先于世界的。
自从原始社会开始到相关部落的形成,中国都是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在世界最前列的,而后的社会变革对于我国来说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地大物博再加上先进的时代步伐,放眼世界都没有如此的国家存在,当年我国已经步入封建社会顶峰的时候,有些国家还是奴隶社会。
但是这种好的势头只维持到清朝,由于当时过于先进,导致统治阶级的骄傲自大,干脆与外国隔绝了,如此看不到世界发展的中国很快落后,面对外国的侵略和文化侵蚀无能为力,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非常讽刺的局面。
慈禧出洋相:第一次看到灯泡时大喊了2个字,至今人们仍在跟着喊。
近代悲剧的诞生
如果按照早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势头一直进行下去,那么现在的中国已经基本可以称霸世界了,但是明清时期的统治者没有这么想,为了所谓的避免外国入侵,直接采取了严格的海禁政策,这种做法无异于“与世隔绝”
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说过,联系和发展都是具有普遍性的,而像明清这种切断联系的行为等同于是给发展画上了句号,看不到世界的发展,就天真的以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直接导致中国的光速落后,一直到1840年,清朝唯我独尊的黄粱美梦被打破。
此时,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完全步入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新时代,强大的社会生产力让本土的原材料已经很难满足功业的需求,所以英国针对世界上其他地盘大但是并不能充分利用广阔资源的落后国家发动了掠夺战争。
亚洲很多国家都深受其害,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已经循环了很长时间,英国的普通商品根本无法打开中国市场,所以英国很快就展开了鸦片倾销,并在受到中国抵制之后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当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过来的时候清政府彻底懵逼了,因为火药指南针都是中国的,如今却变成了人家舰队上的重炮和指南针带领着船队来打自己,而两样东西在清政府看来只能放放烟花算算卦,如此讽刺的场面也难怪别人欺负你。
此后中英之间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西方各国看到英国在这里尝到甜头之后,纷纷在完成两次工业革命之后对我国发起了侵略战争,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种侵略让我国主权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同时固有的文化也受到了西方先进文化的被动冲击。
国人的反思与做法
面对此时中国的困难状况,当时一些思想比较先进的大臣们已经知道,如果不及时地做出改变,中国迟早要灭亡在这无尽的分割之中,但是这些能人志士即使思想再先进,也被不可能自己总结出来一套体系,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
也就是早期出现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但是早期的时候,虽说口号喊喊得响亮但是在学习方面实在是让人没眼看,早年的清政府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说将中国自古的习惯落实的彻底,所谓民以食为天,竟然从吃西餐,喝洋酒开始学起。
这种敲边鼓的学习很快让清政府出现了一种半土半洋的情况,刀叉还没有学会用,牛排甜点都已经端上了餐桌,高脚酒杯还没学会怎么端,洋酒就直接倒进了传统的酒盅里,可以说将腐朽贯彻落实到了极点。
不想着如何改变现状,反而在这学着享受,不想着怎么为国除贼,竟然在朝廷之上低声下气,狼狈为奸,简直是可恨至极,但是落入水中的清朝统治者并没有等死,也是会扑腾几下。
在见识到外国人先进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器械之后,很快便心生羡慕,但是面对洋人的漫天要价我们总不可能一直冤大头一样地购买,形势所逼之下,干脆开展洋务运动自己造,虽说都是为了创造财富,满足自己的私心,但是效果着实不错。
分别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分别建许多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根据社会需要生产了许多洋人的物资,比如代步车,现代轮船,以及很多的洋玩意,当然也包括我们接下来要说到的照相机。
不问世事的慈禧
慈禧可以说是一个颇有心计心狠手辣的女人,对权力的渴求早在她进宫当宫女的时候就体现了,而后更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当上了太后,更是开创了垂帘听政的先河,此后更是联合王爷发动政变夺权,此后黑吃黑干掉了自己的同伴,自此慈禧一人独大。
而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她除了闻风而逃就是屈膝投降,基本就是大清的毒瘤,等到坚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换来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之后,自己又开始享福,正可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内外交困之时还急着办自己的寿宴。
而在洋务运动之时,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对于一些新东西也是不闻不问,慈禧如此,但并不代表其他人也是如此,慈禧曾经因为一个灯泡的问题随口说出两个字,一直被我们使用到现在。
未曾谋面的照相机
我们知道,历史是永恒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转瞬即逝,但是外国发明的照相机,可以帮助我们永久保存这美好的瞬间,洋务运动之后,这件稀罕的洋玩意就进入了皇宫之中,但是对于这种器物,当时的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一种“摄魂”的妖术。
照相机快门中的灯泡在拍照的时候会发出强烈的闪光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却被思想落后的清朝人看作是勾魂摄魄,几乎满朝文武都不愿尝试拍照,只有一位思想比较前卫的格格知道照相机的正确使用原理和方法。
所以就整天在皇宫之中东奔西跑,四处拍照,最后那位活泼的格格意识到,太后还没有照过相,况且太后年事已高,搞不好某一天就突然撒手人寰,拍个照也算给自己留个念想,所以就去找慈禧太后。
经典的两个字
这位格格刚找到她的时候,以同样的方式被拒绝,都认为这所谓的“照相机”是西洋的邪术,一定会控制或麻醉自己的心志,但是在格格虚心的劝导之下,慈禧太后终于是答应照相了,但是表情却是非常的呆板,就如同我们找证件照一样一脸的谨慎严肃。
那个时候拍出来可是黑白的,那跟遗像没什么区别,于是格格就告诉慈禧太后说要笑,但是看着这镜头和灯泡,太后就是笑不出来,于是这位格格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跟外国人照相一样,说cheese。
格格对慈禧太后解释说,洋人在念出这个词的时候就会呈现出微笑,但是慈禧太后作为经典的守旧派,对于英语单词压根就是什么都不会的甚至连学习都不想去,作为当时的掌权者,只要是自己不想,那就可以不学。
所以在拍照的时候慈禧一直发音不标准,导致拍出来的表情都非常的怪异,最终,在几次尝试之后,慈禧干脆直接放弃了这个单词,在拍照一瞬间直接喊道“茄子”虽说是汉字,但是发音很像,此后慈禧也是被自己的说法逗笑了。
格格在这一瞬间瞬间抓拍,慈禧的笑容也是几经周折之后终于被照相机保存了下来。而后的慈禧沉迷于拍照,甚至可以说是拍照拍出了魔怔,看见灯泡就以为是要拍照,此后慈禧房间的蜡烛也终于是被电灯取代。
前几次的开关灯引发的闪光慈禧都误以为是在拍照,所以总是条件反射一般的正襟危坐,喊出“茄子”。后来也是习惯了,慈禧也是感叹过世界上竟然有比蜡烛和煤油灯还要亮的照明之物。
流传至今的“茄子”
慈禧太后当时情急之下所说出的“茄子”二字一直流传到今天,现在基本成了大多数家庭拍照时候的专用语,因为这个词不仅能让人们在拍照的时候前所未有的放松,从其发音来看也可以让人在那个瞬间露出最甜美的笑容。
所以这个特殊的“茄子”一直被人们使用着。然而慈禧的真实经历却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如果不实现发展,我们将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战争上的失败,还有文化上的屈辱,很有可能和慈禧一样,别人司空见惯的从细还有无数的担忧和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