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避其锋芒的较量,赢得最后的荣光,三国东吴政权最后的胜利之战

避其锋芒的较量,赢得最后的荣光,三国东吴政权最后的胜利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85 更新时间:2024/1/15 9:21:58

这场战争是三国后期,吴国陆抗进攻西陵杀叛将步阐的一次战争,也是东吴政权在灭亡前打得最后一次大胜仗了。其实起初陆抗方面的条件并不是很好,没有任何优势,还面临下属叛逃导致的军事机密泄漏风险,陆抗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了。

陆抗将军靠着他这些年征战沙场总结的智慧扭转局势,最后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那么这其中都经历了些什么,陆抗又是通过什么操作做到扭转局势反败为胜的呢?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事儿。

西陵这个地方曾经叫做夷陵,早在公元222年,陆抗的父亲陆逊就曾经在这个地方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过刘备,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后来夷陵更名为西陵,不曾想到五十年后,又一场大战在这块土地上爆发了。

公元272年,西陵的军政掌权者步阐接到诏令让她速回建邺,步阐接到诏令的时候都吓出一身冷汗来,难道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被人告发了?

其实在当时的东吴这种心态在军中很常见,当时的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喜怒无常,行为毫无规律可言。杀人也是随心所欲,搞得朝中大臣们人人自危。

接到诏令的步阐心里反复琢磨,始终认为不能去见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随后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晋国表示愿意投降。西晋那边当然非常高兴,又得了一员大将,还带来了可观的兵力和土地。西陵自古也一度是军事战略要地,因为占据了西陵,就可以顺流而下直驱建邺。晋武帝收纳步阐并且派出一号名将羊祜去布阐的领地驻守。孙皓得知此等情况勃然大怒,也派出旗下一号名将陆抗前去讨伐。

陆抗接下来的一堆操作也让人意料之外,当时羊祜手下总兵力有8万余人分成3路,一路水军作为外援等待机会;一路由荆州刺史杨肇率领正面攻打西陵与布阐会合;剩下的一路是他自己亲自带队进攻江陵。陆抗分析了一下当下的情况做出对策:江陵地区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就是说你们随便打打就行了,不用太认真。我带着助力不对前去西陵跟他狠狠的杀上一盘。

这个策略一经提出,底下的将领们就炸开锅了,纷纷表示江陵在东吴的腹地,要是被攻破了相当于切断了西陵和内部的联系,你保下西陵孤零零的在那还有个啥用。

陆抗说出他的想法,江陵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晋军没那么容易打下来的。就算打下来也是在我们的围困之中他们也守不住。西陵就不一样了,南边是少数民族地区,向来跟我们面和心不和,一旦西晋那边打过去他们一定会反叛。

在先遣部队抵达西陵后,陆抗又下达一道让人费解的命令,让众将士在城外迅速建起围墙。陆抗的解释是当年西陵的城墙就是他修建的,坚固无比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攻下来的。众将士值得遵照军令快速修建围墙。

围墙修建好以后也正是西晋大军杀到之时,此时的布阐还在城内,陆抗就在外围准备对抗西晋军。战争一触即发,就在这个时候,东吴将领俞赞因为不看好陆抗的战略方针叛逃了。

俞赞他可是属于军队核心层的人员,他这样叛逃西晋,那西晋对吴军的军事实力部署可不就了如指掌了。当天陆抗就密集从新部署,把本来薄弱的地方换上精兵良将,把本来部署的军队,也打散从新编排。

第二天西晋军队攻打的时候,果然首先就去攻击薄弱地点,遭受到前一天陆抗部署的精兵良将顽强抵抗,西晋军无功而返。

接下来陆抗就可以转型攻打西陵了,西陵守军在救援无望的情况下很快就被攻破。

这个时候就有一个疑问,手下佣兵数万的羊祜,主力军就这么不堪一击软弱无能么?

其实不然,因为羊祜的主力军需要一个契机能出奇制胜,可惜这个机会一直没找到,更确切的说是陆抗让他们乱了阵脚,不知道从哪下手了。

很多时候在与敌人交战的时候,避其锋芒让其自乱阵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小博大需要这样的计谋。

更多文章

  • 有教授建议删除诸葛亮《出师表》?他一针见血指出:宣扬愚忠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世对诸葛亮和出师表的评价,诸葛亮出师表原视频,出师表中的诸葛亮的三条建议

    然而陕西省委党校退休历史教授胡觉照,却对此有惊人的不同看法。他提出《出师表》作为必修课文,宣扬的是一种“愚忠”,不利于辨识能力不完全的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军事观,应该从课本中删除,用华歆的《止战疏》来替代。华歆是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名士,他的这篇《止战疏》写于太和四年,当时魏明帝令曹真、司马懿伐蜀,而华歆

  • 为何历代皇帝都穿黄袍,只有秦始皇穿黑袍?专家:他们想,但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为什么不敢穿黄袍,秦始皇为啥穿黑袍,清朝皇帝黄袍与黑袍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的业余爱好也越来越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剧行业发展的相当火热。因为人民对古代生活的向往与好奇,古装剧也成为了中国最火热的剧种之一。人们看到电视剧中的帝皇征战,就能体会到与和平时代全然不同的感觉。看过了了大量的古装电视剧之后,有一些细心的观众发现了一个

  • 蜀汉被灭时场面多么惨烈?皇帝受辱太子被杀,两大盖世名将惨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蜀汉灭亡有多惨,蜀汉阵营哪些人被杀了,蜀汉灭亡真实原因揭秘

    历史上最为让人关注的莫过于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诸葛亮留给后世无数经典的作战技巧,他的聪明和计谋也让后人们为之深受鼓舞。魏国的曹操,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都在尔虞我诈和明争暗斗里过完了自己的一生。或许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蜀汉被灭时场面有多惨烈,皇帝受辱太子被杀,两大盖世名将惨遭灭门。说到蜀汉

  • 曹操是“摸金校尉”的祖师爷?不,他在盗墓界的地位比这还要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真的设立过摸金校尉吗,曹操是摸金的祖师爷吗,历史上的曹操真的盗墓吗

    不过如果说到正史,曹操可就不只是“摸金校尉”的祖师爷了,应该说“摸金校尉”的祖师爷都是他的手下;而另外一派与“摸金校尉”并称的盗墓门派“发丘天官”,他们的祖师爷也是曹操的手下。是不是觉得很难以接受?一直以为曹操只有多疑、好色的毛病,这万万没想到他还喜欢挖人祖坟,还挖出了个“名垂千古”出来。其实这也不

  • 汉景帝刘启虽有过错,但是他的功绩有目共睹,仍不失为一代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景帝刘启聪明吗,汉景帝刘启有其非凡的政治修为,明君刘启

    汉景帝刘启虽有过错,但是他的功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从大的方面来看,他延续了父亲汉文帝的无为而治、恢复民生的仁政,继续轻徭薄赋,国泰民安。他根据实际情况,修正了一些父亲汉文帝时期的政策,以更适应民生的良性发展。比如说代替肉刑的打板子刑罚,他就大幅度予以了删减。其次就是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皇权,藩镇听话了

  • 《风起陇西》:“弱李”要反击啊!蜀汉也在争清零与共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蜀汉为何不拿下陇西,东吴和蜀汉决战谁会赢,蜀汉王朝深度解析

    整个故事围绕着蜀汉情报部门司闻曹这条明线与蜀汉朝廷这条暗线,两条线的主要矛盾都由内部的路线、策略之争引起,朝廷之争下沉进入司闻曹,司闻曹反制改变了朝廷之争。司闻曹靖安司的荀诩是个正直而坚韧的小伙,他是做对内工作的,“反邪教、抓内奸”,他对魏国间谍的态度是坚定的清零派,总是要一查到底见一个抓一个。潜伏

  • 《风起陇西》:一部三国无间道,一个另类的三国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军纪严明的历史小故事,三国里都有哪些经典的故事,经典的三国历史故事

    故事始于公元前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攻为守,倾全国之力兴兵北伐,由于马谡大意失街亭,导致整个北伐功亏一篑,这是真实的历史背景;大战之前,蜀军收到一份情报:张郃将率部走瓦亭道,与蜀军决战。诸葛丞相根据情报做了军事部署,结果曹魏大军并没有走瓦亭道,而是夜走番须道,奇袭街亭,击中蜀汉咽喉要害,使得北伐

  • 关羽最尊敬的三个朋友:一个出卖他一个忽悠他,一个却置他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关羽最佩服哪三个人,关羽一生敬重哪几个人,关羽的七个谋士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乱战数十年,其中出现的名将谋臣数不胜数。但如今依然威震华夏的名将也只有一人,那便是关羽了。关羽作为三国中“忠义”的代名词,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乱世中像是一道清流。但这也是关羽最终身死的原因,关羽一生中最尊敬的三个朋友,一个出卖他一个忽悠他,一个想置他于死地,人心莫测这就是对关羽

  • 西汉后宫的主人——汉元帝傅昭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元帝的傅昭仪,傅昭仪简历,西汉历史上的傅昭仪

    傅昭仪,丈夫汉元帝,公公汉宣帝刘询,儿子定陶王刘康,孙子汉哀帝刘欣。《汉书》中单独为傅昭仪立传也是因为他的孙子汉哀帝。电视剧《母仪天下》中主要演绎的就是这位傅昭仪和王政君之间的恩怨情仇。即使在班固的《汉书》中,傅昭仪和王政君也是一对冤家。备受宠幸傅昭仪早年丧父,母亲又改嫁到了郑家,她自己很早就入宫了

  • 湖北发现一竹简:难怪母后与“太监”出轨、产子,秦始皇仍能原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1974年出土秦始皇竹简,秦始皇竹简出土,湖北孝感出土竹简内容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驰道、建长城、行郡县、北击匈奴、南拓百越、覆灭六国,使得中国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制度,至此中国便以一个统一体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此后2000多年,统一成为共识。这样的功绩不得不说真是无人能及,属于开创一个时代。中国之所以是中国,就是因为百代代行秦政法,可见嬴政自高明与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