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险些害死苏轼的“乌台诗案”,诗中都写了何事?你是皇帝都忍不了

险些害死苏轼的“乌台诗案”,诗中都写了何事?你是皇帝都忍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451 更新时间:2024/1/20 8:31:08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作为中国词坛上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诗词风格与他一生的际遇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苏轼为人豪迈爽朗,心胸旷达,他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诗作。作为文豪的另一面,苏轼也是一名朝廷官员,他的政治生涯中也有一些影响重大的著名事件,最瞩目的事件莫过于乌台诗案。那么,险些害死苏轼的“乌台诗案”,诗中都写了啥?你是皇帝都忍不了。

乌台诗案是一起标志性事件,它在苏轼的人生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不仅如此,它也是北宋王朝命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北宋文字狱的起点。在此之后,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开了结党营私,私欲横行的局面。为什么说乌台诗案牵动如此之大呢?在这起案件的背后,存在着变法新旧两点党的冲突和利益小人的推动,给北宋的整个政局造成了一种不可逆的推动。

了解乌台诗案也就了解了北宋命运由盛转衰的脉络。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刚刚上任,他为朝廷进了一书《湖州谢上表》。御史台各官抓住机会纷纷弹劾苏轼,说他上表的内容里对朝廷不恭,藐视新法。宋神宗一气之下命皇甫僎引苏轼回京审问,看到皇甫僎一副不近人情的样子要押他回京,苏轼心中有些恐惧,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要弹劾他了。

熙宁六年,沈括在浙江检查新法实行情况时,就把苏轼所写的诗作进行了批注,呈交给了朝廷。沈括弹劾苏轼诗词中的言语讥讽时政,对皇帝不敬,对朝廷的新法有意见。苏轼早因为与王安石变法意见不和,被宋神宗调离了京城。宋神宗和新党正关注新法实施,对苏轼无暇顾及。

对于自己被状告,苏轼倒是很乐观,还调侃不愁自己的诗到不了皇帝跟前。调离京城后的苏轼仍然保持着耿直的秉性,因青苗法许多老百姓还不起钱被关押在监牢之中,作为杭州通判的他要亲自审理这些案件,心中十分惋惜。他对底层人民充满了同情,自然他的诗作中就多少流露出了一些这种情感。

沈括的弹劾没有奏效,新法也没有停止推进。随着新法的施行,百姓多受助役之苦,宋神宗也逐渐失去了变法的热情。王安石在此期间两次罢相,新法效果又不好,几年之后基本上无法再继续推动下去。新党面对这一状况十分忧虑和紧张,他们害怕旧党回朝被打击报复,那时更不用提自己青云直上了。为此,他们决定猛攻那些可能造成威胁的人。

苏轼平日里喜欢吟诗作词,又不拘小节,从他身上收集所谓的证据是十分容易的。于是与多年前的沈括如出一辙,新法的支持者搜集苏轼大量作品说明其中问题严重。新党轮番重炮弹劾苏轼,甚至有人提议将他处以极刑。宋神宗面对众人弹劾,非常愤怒,也在骑虎难下的境地上。一怒之下,他交代要把苏轼押回京城进行审问。回京之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自然对他进行了一些残酷的手法逼供。

而在苏轼的《湖州谢上表》中写到:“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何正成等人弹劾苏轼,说他这一首诗表面说自己能力不足,其实讽刺朝政,不愿意与朝廷合作。

再看看《山村五绝》其四:“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这句话很好理解,因为早上吃了一点饭就匆匆去城里了,青苗钱在穷苦的乡村百姓手里转手而空。在御史台连续的逼问和审讯之中,苏轼承认这两句诗是在讽刺朝廷的青苗法。宋神宗本来对变法充满了信心,想做出一番伟业,结果苏轼如此不合作,在调离京城之后,不仅“不知悔悟”,还作出许多诗作来明嘲暗讽,这惹得宋神宗十分不高兴。

但说到底,毕竟苏轼只是一介文官,最多言语讥讽几句,并没有太出格的行为。宋神宗心里也明白,只是新党对苏轼紧咬不放。在苏轼被关押的100多天里,苏轼的弟弟苏辙,王安石的弟弟也为他说情。苏辙上书表示,愿意降职来换取哥哥的释放。王石本本是新法的支持者,这时也放下对立立场,愿意帮苏轼说情。

在众多帮助苏轼的人之中,这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光献太皇太后,也就是宋神宗的祖母,在病危之时请求宋神宗释放苏轼。在许多人的努力之下,也在新法逐渐暗淡而索然无味之时,宋神宗终于释放了苏轼。

自此之后,经历过这一大劫的东坡,诗作风格和方向也都发生了改变。从前对政坛的雄心壮志,变作对安乐闲适生活的向往。所以乌台诗案是这位词坛文豪人生和北宋王朝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

参考资料:

《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

更多文章

  • 引清兵入关原不是吴三桂本意, 已入关欲投降李自成, 为何又降了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吴三桂大战,李自成与吴三桂战争过程,吴三桂什么时候归顺李自成

    1644年三月二十六左右,本已打算回京归降大顺朝的吴三桂部行军到了河北玉田县附近,就在这一天吴三桂突然改变了主意,紧急率部掉头转向山海关,从背后攻下山海关,并在不久之后邀请清兵入关,成了千古罪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突然改变了主意了呢? 吴三桂其人,相信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引清兵入关,是中国历史上数

  • 康熙年间攻克台湾的施琅,因何事与旧主郑成功决裂?该仇不共戴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施琅为啥背叛郑成功后人,施琅打败过郑成功吗,康熙给施琅权力

    施琅剧照 关于施琅此举是汉奸行为还是国家统一的功臣,历史上众说纷纭,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施琅的评价肯定会有所不同。我们不妨一起看看施琅在降清之前,在明朝的历程,也许看过这些我们能够理解他日后所做的一切。施琅第一次在历史上崭露头角时,一般意义上的明朝已经灭亡(历史上通常

  • 年过花甲依然可生育的5位帝王,清朝独占两位,朱元璋最令人羡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的生育能力强,朱元璋后代最能生育的人,朱元璋是唯一颠倒乾坤的人

    根据《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的考证,中国古代风险最高的一个职业就是皇帝,不仅劳动强度特别大,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基本属于全年无休,并且还总有各种人对自己虎视眈眈,以至于能够得到善终的没有几位。 然而就是这么一份累人的活,还是有人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不仅国家管理得好,而且还很长寿,并且年

  • 崇祯殉国前为何杀掉女儿,并非心狠,看下亡国公主的下场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崇祯的死可以说是殉国吗,崇祯殉国后殉国的臣子,崇祯死后谁殉国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着起义军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北京城内的崇祯皇帝下诏吴三桂前来“勤王”,然而吴三桂的大军还没有出发,北京城就已经陷落,崇祯皇帝在心腹太监的带领下,登上城楼看了一下那些入城的起义军,随后返回皇宫,给自己穿上皇帝的礼服,又戴上皇帝的冠冕,准备自杀殉国。 不过在自杀之前,崇

  • 朱元璋批奏折到半夜,宫女送来热粥,朱元璋:粥可留,人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为啥要斩送粥的宫女,朱元璋批奏折宫女端来热粥,朱元璋批奏折数量

    古代帝王为了自己的江山稳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每个朝代的开朝皇帝,他们深知社稷统治权来之不易,因此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极为珍惜和重视。这导致他们为了自己手中的皇权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即使有些事情会使他们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他们也会去做。他们坚信宁可错杀一百,也绝不放过一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 岳飞是被谁害死的?是秦桧、金人,还是赵构?易中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岳飞死于赵构还是死于秦桧,历史上岳飞是被秦桧害死的吗,秦桧是用什么理由把岳飞害死的

    石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忆将军。民族英雄岳飞,就像一座丰碑一直屹立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永垂不朽。人们钦佩的不只是岳飞的事迹,更是他顽强不屈誓死报国的民族精神,但是就这样一位民族英雄,他的离世竟成了一个谜。在人们心中对于岳飞的死,最大的评价就是一个字“冤”。 那么岳飞是被谁害死的?是秦桧、金人,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唯独漏掉一个人!此人多年后夺取大宋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两次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真实故事,为什么赵匡胤可以杯酒释兵权

    我从小就听说过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尽管这只是传说,不过也从侧面说明赵匡胤扶危救弱的胸怀。纵观整个历史,哪朝哪代的开国之君不是腥风血雨,不是在杀戮中夺取的江山?唯独赵匡胤是一个例外,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只以牺牲一人为代价而成功改朝换代。有人说那是因为赵匡胤彻底掌握了军权,根本没有动用刀兵

  • 南京发现王安石父亲墓,刚挖到棺椁,王安石36代孙赶来:马上停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安石墓照片,王安石墓里的石头,王安石父亲墓墓志铭在哪里

    这是王安石在1052年为父兄扫墓时写下的诗句,王安石之父王益只活了46岁,长兄王安仁也是英年早逝,此诗代表了王安石对亲人的无限追思。但王安石的父兄并未葬在家族墓中,相传是葬在了牛首山,多年以来并未被发掘。直到2009年9月,南京将军山一个别墅楼盘在建设途中挖掘到了两块墓碑,上书“母谢氏永安县太君”、

  • 成吉思汗发誓要称霸世界,却被一小国缠住不放,连命都丢异国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吉思汗曾统治过半个亚洲吗,成吉思汗征服过整个亚洲吗,成吉思汗曾经征服过哪些国家

    毛主席对于成吉思汗的评价是极高的,从他的《沁园春雪》一诗中就能看出一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更是一个伟大的征服者,他曾经让全世界见证了蒙古国的强大!为了复仇,他操控了整个蒙古国的势力,之后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决定灭掉金国,而想要灭掉金国就必须先除掉西

  • 宋江用几十位兄弟换来的安抚使,放现在官职有多大,说出来吓一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江最后的官职有多大,宋江最后被朝廷封为什么官职,宋江最终被谁擒获

    宋江下荒丘是在他因为题了这首反诗之后被抓,不得不登上梁山,从此开始亮出他的爪牙,可以说宋江的上梁山也是迫不得已的。尽管当初晁盖与吴用多次邀请,但是宋江始终不愿意上山,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他虽然在“江湖好汉”中混,但是宋江其实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上山落草的,他的人生理想是进入朝廷出将入相。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