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国时期中后期才逐渐崭露头角的天下谋臣司马懿,在其光辉的一生中,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并且在乱世的最后,虽然司马懿没能看到晋朝建立,但是他的儿孙们却完成了他的夙愿。不过,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为后人吞并曹魏和中国北方一统天下创造了基础和动力。然而,我们都知道司马懿在发动“变局”之前,实际上是已经被曹魏势力排挤出洛阳的权力中心的,一个没有实权的谋臣,如果仅仅是想依赖家族的残余势力去推翻曹家,几乎是天方夜谭。那么,司马懿究竟是借助了谁的力量反败为胜一举夺魁的呢?很简单,通过古代一种名为“死士”的群体。
01
“死士”,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一种十分古老且神秘危险的职业,充当死士的人整天过着刀口舔血,随时可能丢掉性命的日子,但是,他们基本都是为了金钱和各自的利益而战,有时候也会被人雇佣执行任务。比较著名的死士有战国时期的荆轲、聂政和要离……
那么,司马懿是如何利用规模庞大的死士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呢?换句话说,当时的司马懿已经是孤家寡人,早已威风不在,失去权力和地位的他,究竟是如何将死士的能力为自己所利用的呢?这就得重点分析当时的社会大环境。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之前,由于中国已经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动乱,所以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时候,满大街的弃婴就成为了司马懿最好利用的对象。
我们都知道,弃婴基本都是意识还未形成的婴儿,因此,司马懿将弃婴收集起来集中培养并将他们带大成人,此后更容易以恩人的身份自居,这样一来,这些曾经的弃婴长大后一个个都成为了司马家族天然的“杀人机器”,忠诚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保证。不过,这仅仅适用于大部分人而已,毕竟根据每个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的不同,还是会出现那么几个比较叛逆的案例存在的。
02
除了利用并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精力去培养弃婴外,另外一种手段来获得死士的效忠那就是直接与之进行利益交易。这种情况比较适用于那些有一定战斗经验且年龄较大的中年男子,双方各取所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短期的雇佣关系。
不得不说,司马懿能够找到这些人也是有理由的,首先因为战乱、饥荒和疾病等因素,三国时期一贫如洗,愿意铤而走险的百姓还是很多的,他们从最初的流民到后来的职业杀手或“死士”都是需要经历时间的推移的。司马懿看中了这些人的能力并加以利用,实在是明智之举。
其次,为了防止中途生变,司马懿在拉拢死士团体的同时,也会对他们的人生和财产安全进行担保,简单来说,就是在任务尚未完成之前,司马懿和背后的家族会竭尽所能为死士们提供便利,好吃好喝伺候着,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对于物质的渴求。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为了防止死士们临时“反水”,司马懿采用的方式简单粗暴,把死士分割为一个又一个的小团体,随后,团体之间采用线人或单线联络的方法传达布置任务,死士之间在任务结束之前都不会有太多交集,这是最重要的。司马懿利用这一点在背后只需要统筹全局,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死士们都不知道己方有多少人执行这任务,他们更不可能知道哪些人才是自己人,他们只需要做的就是尽快通过自己的手段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语
司马懿不愧是汉末三国时代不可多得的奇才。在整个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未浪费一兵一卒,仅仅是依靠那些可以随时牺牲和放弃掉的死士们就完成了歼灭曹魏势力,控制北方政权的目的。这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出,司马懿在笼络人心方面确实相当厉害,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司马懿为了防止死士临阵倒戈,也是花费了许多时间和财力。不过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司马懿为后人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死士的存在从侧面反映了国家衰落的现实,但是这些人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利益,如何保证他们的忠心其实是一门学问,很显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在这一方面比任何人都要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