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私养3000死士,如何确保他们忠诚?

为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私养3000死士,如何确保他们忠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726 更新时间:2024/1/15 12:57:01

作为三国时期中后期才逐渐崭露头角的天下谋臣司马懿,在其光辉的一生中,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并且在乱世的最后,虽然司马懿没能看到晋朝建立,但是他的儿孙们却完成了他的夙愿。不过,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为后人吞并曹魏和中国北方一统天下创造了基础和动力。然而,我们都知道司马懿在发动“变局”之前,实际上是已经被曹魏势力排挤出洛阳的权力中心的,一个没有实权的谋臣,如果仅仅是想依赖家族的残势力去推翻曹家,几乎是天方夜谭。那么,司马懿究竟是借助了谁的力量反败为胜一举夺魁的呢?很简单,通过古代一种名为“死士”的群体。

01

“死士”,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一种十分古老且神秘危险的职业,充当死士的人整天过着刀口舔血,随时可能丢掉性命的日子,但是,他们基本都是为了金钱和各自的利益而战,有时候也会被人雇佣执行任务。比较著名的死士有战国时期的荆轲聂政要离……

那么,司马懿是如利用规模庞大的死士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呢?换句话说,当时的司马懿已经是孤家寡人,早已威风不在,失去权力和地位的他,究竟是如何将死士的能力为自己所利用的呢?这就得重点分析当时的社会大环境。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之前,由于中国已经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动乱,所以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时候,满大街的弃婴就成为了司马懿最好利用的对象。

我们都知道,弃婴基本都是意识还未形成的婴儿,因此,司马懿将弃婴收集起来集中培养并将他们带大成人,此后更容易以恩人的身份自居,这样一来,这些曾经的弃婴长大后一个个都成为了司马家族天然的“杀人机器”,忠诚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保证。不过,这仅仅适用于大部分人而已,毕竟根据每个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的不同,还是会出现那么几个比较叛逆的案例存在的。

02

除了利用并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精力去培养弃婴外,另外一种手段来获得死士的效忠那就是直接与之进行利益交易。这种情况比较适用于那些有一定战斗经验且年龄较大的中年男子,双方各取所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短期的雇佣关系。

不得不说,司马懿能够找到这些人也是有理由的,首先因为战乱、饥荒和疾病等因素,三国时期一贫如洗,愿意铤而走险的百姓还是很多的,他们从最初的流民到后来的职业杀手或“死士”都是需要经历时间的推移的。司马懿看中了这些人的能力并加以利用,实在是明智之举。

其次,为了防止中途生变,司马懿在拉拢死士团体的同时,也会对他们的人生和财产安全进行担保,简单来说,就是在任务尚未完成之前,司马懿和背后的家族会竭尽所能为死士们提供便利,好吃好喝伺候着,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对于物质的渴求。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为了防止死士们临时“反水”,司马懿采用的方式简单粗暴,把死士分割为一个又一个的小团体,随后,团体之间采用线人或单线联络的方法传达布置任务,死士之间在任务结束之前都不会有太多交集,这是最重要的。司马懿利用这一点在背后只需要统筹全局,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死士们都不知道己方有多少人执行这任务,他们更不可能知道哪些人才是自己人,他们只需要做的就是尽快通过自己的手段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语

司马懿不愧是汉末三国时代不可多得的奇才。在整个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未浪费一兵一卒,仅仅是依靠那些可以随时牺牲和放弃掉的死士们就完成了歼灭曹魏势力,控制北方政权的目的。这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出,司马懿在笼络人心方面确实相当厉害,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司马懿为了防止死士临阵倒戈,也是花费了许多时间和财力。不过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司马懿为后人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死士的存在从侧面反映了国家衰落的现实,但是这些人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利益,如何保证他们的忠心其实是一门学问,很显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在这一方面比任何人都要高明。

更多文章

  • 杨玉环睡觉有个坏习惯,正常人都避而不谈,李隆基却情有独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玉环是怎么被李隆基夺走的,杨玉环为什么被李隆基宠爱,杨玉环为何吸引李隆基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也经过了很多朝代的更迭,更是出了很多的盛世明君,当然也还有一些暴君。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为了纪念自己打下的江山,都会广纳天下美女,来为自己的皇族开枝散叶。而古代以四大美女流传至今,其中,与其他三大美女不一样的就是唐朝以肥为美的微胖美女,杨玉环。据野史记载,杨

  • 唐朝到底开放到啥程度?敦煌发现一座遗址,揭开其真面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时敦煌是哪里,唐朝前期的敦煌,敦煌唐朝历史简介

    其实在宋朝以前,古代女子都是三从四德,十分保守。直至唐朝,女性逐渐变得开放,自由。从唐朝女子的服饰就可以看出对女子的包容,唐朝女子的衣服足可以用“薄、透、露”来形容。有诗句“粉胸半掩疑晴雪”、“慢束罗裙半露胸”形容唐朝女子的穿着,可想而知唐朝足够开放,对女性也十分包容。关于唐朝民间的开放程度,我们可

  • 据史书记载,狄仁杰明明被赐陪葬陕西乾陵,为何洛阳白马寺会有个狄仁杰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洛阳白马寺里的狄仁杰墓是真的吗,洛阳白马寺是狄仁杰的墓么,白马寺狄仁杰的墓叫什么名字

    第一种说法是。宋代于此建有“狄梁公祠”,明代有碑“有唐忠臣狄梁公墓”,狄仁杰曾被追封为梁国公,所以这个地方是狄仁公的墓无疑。至于为什么建在这,或说这里是狄仁杰生前的香火院。碑上有说明:“唐忠臣狄梁公墓,其神道碑尚存,意者唐时,即寺为公香火院,公附寺而定,寺因公而著。”。但另一种说法更有道理。认为这个

  • 宰相写“青鹅”二字被杀,众人不解,武则天拆开念群臣才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宰相因写青娥2字被武则天处死,群臣对武则天的尊称,武则天临死前三件事件

    这个故事中所用的其实就是古代最常见的“拆字法”,在批命、测字、传递密信中经常会用到,女帝武则天在登上皇位后就曾经用这种拆字法诛杀过一位名臣,这个人就是唐朝的著名宰相裴炎。 裴炎出身于河东裴氏这一名门望族,在朝中很有声望,而且他忠于李唐王朝,是一位尽忠职守的贤臣。在公元680年时,裴炎升为宰相,并在

  • 唐朝十六卫之一的千牛卫官职有多大?为何李元芳无时无刻都在炫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千牛卫李元芳相当于什么官,唐朝有李元芳的千牛卫么,唐朝十二卫李元芳

    在系列影视剧中,李元芳不仅个人武功独步天下,刀枪剑棍之类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链子刀这样的奇门兵刃也是得心应手,甚至于连无影针这样的暗器也极为擅长,而且个人也极具学问,对于局势有着极为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强大的判断力,堪称文武双全的一代天骄。 但是我们在剧中看到,最让李元芳骄傲的却既不是他的武功,

  • 安史之乱的影响有多大?不只是唐朝由盛转衰,更是中华文明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整个中华文明在“安史之乱”以前,对外都是一种极为开放包容的态度,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后,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从皇帝到普通大臣,乃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明显带有一种防范于封闭之心,因为“渔阳鼙鼓动地来”所带来的经验教训实在是过于惨重,所以人们在涉及对外的情况时,第一反应就必然是封闭的。 但其实这在某种意

  •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为何却将唐玄宗逼得狼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从哪里开始,唐玄宗与安禄山,安禄山跟唐玄宗说的话

    自唐朝建立之后,在唐太宗武则天等人的继承之下, 在唐玄宗时期可谓是发展到了大唐最鼎盛的时期,万国来朝,大唐以最开放最包容的态度迎接着世界 。然而正是在最鼎盛的时期,大唐却盛极而衰,一场战乱席卷了整个唐朝,那就是安史之乱,这场战乱甚至于逼得唐玄宗都不得不逃难。 这场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仅有三镇兵马,为

  • 如果没有淝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苻坚会成为氐族的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淝水战役苻坚,苻坚风声鹤唳图片,苻坚淝水之战怎么败的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的苻坚就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胡人,然而真正的历史却不是这样的,也许苻坚不能算是一个好的军事统帅,但是他却是一个优秀的皇帝。 苻坚是前秦开国君主苻健的侄子,在父亲去世之后,袭封东海王,并被授予龙骧将军称号。后来苻健的儿子苻生(就是苻坚的堂哥)继承了皇位,这个苻生是一个传统意

  • 她是唐朝第一美人,却蛇蝎心肠,称哥哥为奴才,毒死自己亲生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最狠的三位公主,唐朝十大悲惨公主,唐朝第一公主17岁未婚先孕

    安乐公主,出生于685年,那一年她的父亲唐中宗李显因为被武则天废去帝位,不得不带着妃子韦氏从京城跑去房州,不仅山高路远,而且还整天担惊受怕,害怕武则天会派来杀手。安乐公主就是韦妃在陪同李显去往房州的路上所生,因为当时条件极为简陋,以至于李显在急切间根本就找不到好的布料,只能够脱下外衣作为襁褓,所以

  • 唐朝宰相外出一年多,归家妻子却怀胎半年,他不愤怒还宴请群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宰相许圉师,唐朝宰相生平记录,唐朝宰相裴炎真因青娥而被杀吗

    在历史上,杨贵妃的名声呈两极化分布,一是认为因为她,唐玄宗变得贪图享乐,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也有人为其辩解,她只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这些事情并不是她的本意。然而唐朝的衰败确实与她有所关系,确切地说应该是与她的堂兄杨国忠有关。 杨国忠在历史上可谓是鼎鼎大名,也留下了不少的笑话,他这位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