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末年的九大总督

清朝末年的九大总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06 更新时间:2024/2/25 9:37:33

总督还有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等专职的总督,本文就不专门介绍了。

总督是妥妥的二品以上大员,封疆大吏,实权在握。

比如八国联军进京城时,东南几大总督弄个“东南互保”,慈禧也无可奈何。

总督,自明朝始,清朝沿用。

康熙收复台湾后,清政府逐步完善了八大总督制,一直延续到清末。

清末,乱世,为保卫龙兴之地——东北。

第九大总督——东三省总督诞生了。

就从东三省总督说起。

九、东三省总督。

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清朝设东三省总督,辖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

赵尔巽是汉军正蓝旗,“东北名城”铁岭人,祖先从龙入关,世居北京城。

赵尔巽的祖父、父亲、哥哥、自己、弟弟,加上叔叔均为进士出身,号称“一门六进士”,可谓根正苗红,书香门第。

赵尔巽担任过山西巡抚、湖南巡抚、盛京将军。

1906年清政府设置东三省总督后,袁世凯的亲信徐世昌担任东三省总督。

盛京将军岗位没了,赵尔巽改任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务。

1911年初,赵尔巽绕了一圈,又成了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

赵尔巽“世受皇恩”,对待本职工作还算尽职,为官清廉。

但辛亥革命很快爆发了,赵尔巽以“保境安民”为名镇压东三省起义军。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赵尔巽被去职(赶下台)。

赵尔巽从此隐居青岛,他投资房地产行业,竟成了一方富豪。

袁世凯掌权后,力邀赵尔巽出山为官,赵尔巽坚持“不事二主”,倒是挺有气节。

赵尔巽一直反对共和,对清朝一直有着深深的感情。

晚年致力于编纂清史,于1927年编成《清史稿》后去世,享年83岁。

八、四川总督。

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地理位置特殊,加上四川盆地人杰地丰,1674年即康熙十三年,四川单独设立总督——这也是一份属于四川的荣耀。

1911年即宣统三年初,四川总督赵尔巽调任东三省总督。

赵尔巽的亲弟弟赵尔丰署理四川总督,成为最悲催的一任四川总督。

赵尔丰的运气不好,当时四川正在开战“保路运动”,赵尔丰同情保路运动。

但清廷要求赵尔丰镇压保路运动。

赵尔丰无奈之下,只能执行命令。

镇压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很大,即“成都血案”。

各地纷纷支持四川的保路运动,赵尔丰四面楚歌。

清朝派端方署理四川总督,带领湖北部分新军主力入川,赵尔丰被免。

因为湖北新军部分主力入川,给了湖北革命党人机会,乘机发动了辛亥革命。

四川保路运动成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辛亥革命爆发后,署理四川总督端方被下辖的湖北新军所杀。

前四川总督、已调任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以四川总督的名义,试图稳定四川局面。

被新军将领误认为是清朝的幕后黑手,秘密逮捕。

赵尔丰被公审后处决,时年六十七岁。

七、陕甘总督

1645年即顺治二年,清朝设立陕西三边总督,兼辖甘肃。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朝,经常在西北用兵。

陕甘总督一度管辖山西、四川等地,也是为了在西北用兵方便。

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陕甘总督才成为定制。

1909年即宣统元年,陕甘总督升允反对立宪被免,伊犁将军、根正苗红的正黄旗人长庚调任陕甘总督。

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北革命党人在西安发动起义,并夺取了西安全城。

前陕甘总督、赋闲在西安的升允赶赴兰州,联合陕甘总督长庚,聚集清军反攻西安。

然而,正当两军对阵激烈之时,清帝宣布退位。

长庚只能离开陕甘总督岗,返回北京,于1915年在北京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升允则奔走各地,积极谋划复辟,1931在天津年去世时,七十四岁。

六、云贵总督。

1659年即顺治十六年,清朝设云贵总督,辖区为云南、贵州两省。

第一任云贵总督是名人洪承畴

1909年即宣统元年,前广西巡抚、安徽铁路矿务总理李经羲成为最后一任云贵总督。

李经羲名不见经传,但其叔叔大名鼎鼎——李鸿章。

李鸿章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年,李经羲多少受了一些叔叔的影响。

李经羲在云南兴办实业、创立讲武堂,和叔叔一样,主张宪政。

辛亥革命爆发后,蔡锷等云南革命党人在昆明发动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

李经羲被软禁。

但李经羲为人还不错,甚至曾经有恩于蔡锷等人。

所以蔡锷没有难为他,将其全家礼送出境。

清帝退位后,李经羲定居青岛。

袁世凯掌权后,鉴于袁世凯和李鸿章的关系,李经羲一度担任过袁世凯的政治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审计院院长等职。

1917年,黎元洪以总统名义任命李经羲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

不过一周后,因为张勋发动复辟,李经羲逃离北京,从此脱离政界。

李经羲一度被戏称为“短命总理、五日京兆”。

1925年,李经羲在上海病逝,时年六十五岁。

五、闽浙总督

1645年即顺治二年,清朝设福建总督,兼管浙江。

1738南即乾隆三年,福建总督、浙江总督合并为闽浙总督。

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察哈尔都统、正白旗人松寿成为最后一任闽浙总督。辛亥革命爆发后,福州革命党人联合福州新军协统许崇智,准备起义。

松寿为人比较正直,为官也比较清廉。

福州革命党人一开始挺客气,向松寿提出:“顺应时势、交出政权、体面下台”。松寿却抱着忠君思想,准备与革命军对抗到底。

然大势所趋,革命党的势力,岂是松寿所能敌。

松寿的旗兵很快战败,但松寿坚决不投降,最后吞金自尽,为清朝尽忠了。

四、两广总督。

1644年即顺治元年,清朝先设置了广东总督。

1734年即雍正十二年,清朝设置了两广总督,辖广东、广西两省。

在清朝前期,两广总督不算什么重要职位。

到清朝后期,随着列强入侵、清朝被迫开埠,香港澳门被霸占,广东的区位优势大大增加,两广总督的职务变得重要了起来。

李鸿章一度短期担任过两广总督。

1910年即宣统二年,原广西巡抚张鸣岐成为最后一任两广总督。

这个职务,是张通过贿赂魁阁之首、总理王大臣、庆亲王奕劻而得来的。

辛亥革命爆发前夕,革命党在广州策划了黄花岗起义,黄兴等人差点活捉张鸣岐。

辛亥革命爆发后,作为革命党大本营的广东,岂甘人后。

张鸣岐被逼无奈,宣布广东参与共和,被选举为广东都督。

这是典型的赶鸭子上架。

张鸣岐表面同意,却暗地里取走督署公款,携全家潜逃到日本避难。

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张鸣岐从日本回国,就像当年行贿奕劻一样,成为袁世凯的一只马屁精。

张鸣岐摇身一变,成为大总统的高级顾问。

1915年,袁世凯任命张鸣岐为广东巡按使。

袁世凯称帝后,张鸣岐被封为一等伯爵。

袁世凯称帝失败,很快死去。

张鸣岐失去了靠山,鉴于其人品,几乎已无立身之地。

先后隐居在上海、天津的租界内,不敢参与政事。

九一八事变后,张鸣岐又投靠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汉奸组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无耻之极。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不到一个月,张鸣岐终于在群众的唾骂中死去。

三、两江总督。

1647年即顺治四年,清朝设立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

1682年即康熙二十一年,改名为两江总督。

1856年即同治五年,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成为天下第二总督。

备注:天下第一总督当然是直隶总督。

1909年即宣统元年,张人骏被清朝任命为两江总督。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人骏有靠山——江南提督、大名鼎鼎的北洋辫子军统帅张勋的巡防营正在南京。

张人骏准备依靠张勋,顽抗到底。然而,革命的浪潮,张人骏和张勋都无法抵抗。

眼见局势不可挽回,张人骏谎称投降,然后逃往上海租界,最后避居青岛,从此消失在茫茫历史中,不见踪迹。

但此事还没完,革命联军攻破南京城后,张勋率残兵退居徐州,继续对抗革命军。

清廷随即将江南提督张勋改授为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南洋大臣。

张勋才是最后一位两江总督。

宣统帝退位,忠诚于清廷的张勋非常失落,只好投奔到旧主子袁世凯的旗下。

张勋虽然出身于北洋军阀,但一直忠诚于清王朝,一直是复辟派。

所以,张勋并不是袁世凯的心腹,但袁世凯活着,张勋不敢提清朝复辟的事。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张勋打着调停府院之争的名义率“辫子军”北上。

上演了一出“复辟闹剧”。复辟失败后,张勋躲到天津,和赵尔巽一样,张勋颇具商业头脑,他投资实业,收获颇丰。

1923年,张勋在天津去世,时年七十岁。

二、湖广总督。

1644年即顺治元年,清朝设立湖广总督。

1910年即宣统二年,江苏巡抚、蒙古贵族、正黄旗人瑞澂粉墨登场,成为最后一任湖广总督。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清政府无奈之下,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试图镇压四川保路运动,给了湖北新军起义的机会。

瑞澂听到起义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革命党人决定立即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

仅仅经过半夜的激战,湖广总督署即被革命党攻破。

瑞澂乘着夜色翻墙逃至长江边,乘军舰从水上逃走。

狼狈逃离武昌后,瑞澂完全置清廷的命令于不顾,躲藏在上海的租界内。

清廷罢免了瑞澂所有职务,并要求将其缉拿归案。

清廷随后用袁世凯为新任湖广总督,试图镇压武昌起义。

但志在天下的袁世凯,拒不受命。

包括后来陆续被任命为湖广总督的魏光焘、王士珍、段芝贵、段祺瑞等人,都没有就任,瑞澂就成了最后一任湖广总督。

害怕被清朝问罪,瑞澂又从上海潜逃至日本。

清帝退位,清朝灭亡后,瑞澂才从日本返回上海。

1915年,瑞澂在上海穷无声息的死去,时年五十三岁。

一、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为九大总督之首,设立的时间为1661年。

历代直隶总督共七十四人,最有名的是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达25年之久。

1911年即宣统三年,直隶总督陈夔龙反对宣统帝退位。

这就得罪了掌控朝政、正在想法迫使清帝退位的内阁总理袁世凯。

袁世凯设法挤走了陈夔龙,将张镇芳提拔为直隶总督。

张镇芳是河南项城人,袁世凯的老乡。

两人不仅是老乡,还沾亲带故。

张镇芳只当了十天的直隶总督——因为清帝退位了。

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后,又提拔张镇芳为河南都督,成为河南的最高长官。

张镇芳不仅是最后一任直隶总督,还是任期最短的直隶总督。

张镇芳一直追随着袁世凯,袁世凯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张镇芳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是袁党的“七凶”之一。

1916年袁世凯死后,张镇芳又和张勋等复辟势力,一起谋划宣统帝复辟。

复辟失败后,张勋出逃,张镇芳却被抓,被判了个无期徒刑。

有钱能使磨推鬼,张镇芳有钱有关系,所以三个月后被释放。

从此定居天津,不再过问政事。

1933年,张镇芳在天津去世,时年七十一岁。

本文由寂寞火炉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李鸿章剧照

更多文章

  • 清末老照片:光绪唯一的照片、荡秋千的老宫女、七位妻妾的老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光绪老照片100张,清末老照片三位女子合影,清末时期的老照片

    清朝的女人封建思想极其严重,认为大家闺秀就应该在家里窝着,不能见生人。那他们无聊的时候就会在自家厢房里吸食大麻来打发时间。图为1903年的乐队,据说还曾被召入宫中为慈禧演奏过呢。街边卖艺的艺人,他正在表演口吞宝剑,从他痛苦的表情中不难看出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绝活。他身边的搭档在为他卖力解说,希望可以获

  • 康熙把一水果名叫错,老百姓跟着叫错了300年,如今你叫对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念错了一个水果名字,康熙读错水果名字,康熙把水果叫错300年

    在封建社会里,王权为大。谁不想拥有这至高无上的权利。在秦朝,秦二世在位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故事,赵高贪恋权利,即使身居高位,依然不知道满足,为了验证群臣是否与他一心,在大庭广众之下,指鹿为马。妄图使群臣听令,到达权力巅峰。也便于铲除不顺于自己的人。可见皇权在那时是多么鼎盛,让人深陷其中,为之疯

  • 乾隆出巡路边吃瓜,对瓜农赞不绝口,回宫路上却突然下令: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出巡路边吃瓜回宫路上杀了他,乾隆回宫完整版视频,乾隆路边吃瓜处死瓜农

    在古代中国,皇帝代表着权力的最高者,不只是掌握着国家的所有财产和事务,连其余人的生命也在皇帝的手里,生杀大权说杀就杀,于是就催生了帝王心术这个词。中国古代历史几千年,朝代的更替,皇帝数量竟有四百多位。这四百多位皇帝中掌握实权的占多数,但无论哪朝哪代,这些皇帝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伴君如伴虎”

  • 乾隆问武将想要何赏赐,一个要官位,一个要美人,结局却天壤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皇帝问武将要何赏赐,乾隆有赏赐过日本人东西吗,乾隆官位排名

    这是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无数的君王和臣子共同诠释出的一条铁律,无人敢反对,也无人能反对,无论功劳再大,能力再高,只要惹了皇帝不高兴,那么下场便好不到哪去。当然也有些开明的君主,能听得见去逆耳的忠言,也能在当上皇帝之后,依然重用功臣,可是这样的帝王毕竟是太少了。纵观封建帝制时期,没杀过功臣,能与臣子同享

  • 八国联军抢走的“永乐宝剑”,如今价值超10亿,英国人却拒绝归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就拥有一把被后世誉为“15世纪中国剑之巅峰”的宝剑,这把剑铸于1420年,剑刃锋锐,削铁如泥。它长约90厘米,剑刃76厘米,重1.3公斤,在形制和纹饰上极具东方特色,如今的人们称之为“永乐宝剑”。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共22年,期间亲征蒙古,派遣郑和下西洋,使得大明

  • 吴越:五代十国之一,疆域狭小,却存在了7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越全盛时期最大版图,五代时期吴越最大疆域,吴越国五代的历史事件

    一首先,对于吴越来说,第一任君主为钱镠。根据《旧五代史·钱镠传》等史料的记载,唐朝末年,各地的叛乱频繁。在此背景下,钱镠致力于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在唐朝末年,钱镠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从而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对此,在不少历

  • 玄武门政变,李世民杀了弟弟李元吉,为何还要强占他的妻子杨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599年,他在宣武门外发动政变。太子李建成和在夺嫡过程中支持太子的李元吉同时被杀,李世民为了斩草除根,将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杀害。可为什么去把他的妻子杨氏强行纳入后宫呢?从太宗采纳魏征的建议,昭告天下诚信和解的举动来看,将杨氏纳入后宫,很有可能是为了拉拢杨氏家族来支持真光政权,杨氏出身于关陇贵族家中

  • 李世民不敢杀李元吉和李建成的老婆,却为何敢霸占?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元吉为何帮助李建成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关系,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兄弟

    李建成的正妻是郑观音,出身于名门望族荥阳郑氏,可能很多朋友对荥阳郑氏不是很熟悉,但在史书上记载“荥阳郑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士族,北魏隋唐时期,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由此可以看出郑观音的“娘家”地位之显赫。《郑屋塅·荥阳郑氏族谱》更是

  • 唐太宗李世民为人大度,为啥跟父亲李渊的头号功臣恩怨情仇15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和李渊谁功劳大,真正的李世民和李渊是什么关系,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上位的

    公元617年,曾经强盛无比的大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对外,面临着东突厥的背叛与侵袭;内部,以瓦岗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遍地开花。面对已然到来的大乱,但凡头脑清醒的有识之士都在考虑如何安身立命、进而化危机为机遇。当时,北方的晋阳(太原)是抵御突厥入侵的大本营,镇守在此的是隋炀帝的表哥、当朝唐国公、晋阳留守—

  • 为何武则天嫁给李世民12年无子嗣?只因她有一缺陷,令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为什么嫁给李世民父子,武则天是几岁嫁给李世民的,武则天为何没为李世民生育

    不过,李世民一生一共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加在一起一共就是35个孩子,在子嗣上面,他也对得起先祖,为家族开枝散叶了,但是这35个孩子中,却没有一个是他和武则天的孩子,陪伴李世民十余载之后,27岁的武则天再次入宫,成为李治的嫔妃,先后为他生下了6个孩子。当年李世民纳武则天为才人的时候也才四十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