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皇帝代表着权力的最高者,不只是掌握着国家的所有财产和事务,连其余人的生命也在皇帝的手里,生杀大权说杀就杀,于是就催生了帝王心术这个词。
中国古代历史几千年,朝代的更替,皇帝数量竟有四百多位。这四百多位皇帝中掌握实权的占多数,但无论哪朝哪代,这些皇帝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伴君如伴虎”。
无论是看起来十分和善的皇帝,还是历史上名震天下的皇帝,比如汉武帝刘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等等,这些皇帝只要站在权力的顶端,手上势必会沾染不少鲜血,就连乾隆皇帝也不例外。
乾隆皇帝
说起乾隆皇帝不得不提他的老父亲雍正,因为和雍正相比乾隆皇帝的命实在是太好了。乾隆皇帝本名叫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帝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是雍正比较宠爱的贵妃,弘历生下来更是受到康熙帝也就是弘历爷爷的喜爱。
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和他的父亲雍正相比,他没有这么多的兄弟,康熙有二十四个儿子,雍正排行老四,而康熙在位的时间又很长,所以儿子之间为争夺皇位掐得你死我活,更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九龙夺嫡。
雍正从小是爹不疼娘不爱,为了争夺权力不被人踩在脚下,非常地努力。而乾隆则完全不一样,一是雍正的儿子本来就少,夺嫡就没有这么激烈,再加上弘历生下来就很受康熙皇帝的喜爱。
据说,在康熙六十年的时候,康熙去雍亲王府第一次见到弘历就对这个孙子非常喜欢,之后更是把弘历接到了自己的身边亲自教养。
而雍正更是在弘历十三岁的时候直接把弘历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在雍正当上皇帝后,雍正就亲自立书写了密旨,将弘历立为储君,把密旨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
可以说弘历的皇帝之位根本不需要他自己费心争取,自己的爷爷和父亲早已经给他准备好了。除了给他准备好了皇位,康熙帝平定准噶尔、收复台湾更是为乾隆扩大了疆土。
而雍正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工作狂,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自己还非常的简朴,给乾隆帝积攒下来不少的家业,乾隆帝接手的是自己祖父和父亲两代人努力的成果。
因此,乾隆这个皇帝职位做得很是轻松,加上他自己也有能力,更是开创了康乾盛世,将中国的实力带到了国际顶峰,而乾隆皇帝也是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遇见瓜农
乾隆皇帝所处时代国库充沛、边疆稳定还没有内忧外患,他不用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努力工作,于是乾隆帝非常喜欢做别的事情来充实自己,他很喜欢写诗,虽然水平很一般也没有什么有名的诗句留下,但据记载他一生写过5万多首诗。
还有一件事他也很喜欢做,那就是南巡,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喜欢旅游。不过乾隆身为皇帝,当然不是单纯地出来玩耍,乾隆一生曾经六下江南,主要是为了视察国家的情况,比如说水利、民情、官僚等等,这一点就是效仿他的祖父康熙皇帝,观察民间百态。
为了便于观察人民的生活,乾隆帝很喜欢穿便装微服私访,于是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根据史料记载,有一次乾隆带着几个侍卫微服私访,当时是夏天,天气比较炎热,乾隆和侍卫走了一段时间后,因天气炎热非常口渴,乾隆便命令侍卫去寻找水喝,侍卫找了一圈没有找到水源,但发现有卖瓜的瓜农,便回来禀报,乾隆听后便决定去买西瓜。
等乾隆过去后发现瓜农正在睡觉,侍卫本来想喊醒瓜农但乾隆没让,等瓜农起来后看见有人要买瓜便急忙杀瓜,乾隆在吃瓜的时候和瓜农聊天,发现瓜农对答如流、一针见血。
即使问瓜农民生和官场的问题,瓜农也能回答得不错,乾隆觉得这是个人才,便问瓜农愿不愿意做官,瓜农说不愿意,觉得官场黑暗。
乾隆听到这个回答并没有不高兴,眼看天色已晚便吩咐侍卫回去,一行人就和瓜农道别然后离开。
处死瓜农
乾隆和侍卫没走多久,乾隆就停下来给侍卫说要杀掉瓜农,侍卫虽然十分纳闷但这是皇帝的命令只能听从。侍卫去找瓜农时发现他早已经没有了人影,侍卫只能回去复命,乾隆听到这个消息,也只能苦笑几声带着人走了。
可能是瓜农早已经看出来乾隆的地位不一般,自己还说了有关官场的坏话,觉得自己会引火烧身,于是就赶紧逃走了。
至于乾隆为什么想要杀掉瓜农,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在乾隆中后期,民间出现了反对朝廷的白莲教,白莲教的一些指挥者正是民间的读书人,乾隆估计想要把瓜农当作人才使用。
但瓜农拒绝后,乾隆觉得如果他讨厌做官,却因为朝廷黑暗而参加了白莲教,这不是对国家有威胁吗?于是想要杀掉瓜农。
不过幸好瓜农运气不错,逃过一劫,乾隆也没有继续追杀,乾隆看到一个有能力的瓜农,就会想到这么多可能性,可见帝王心是无法揣测的,更可怕的是皇帝拥有至高的权力去杀人,如同踩死一只蚂蚁这么简单。
所以说无论古代中国在国际地位多么的崇高,经济多么地发达,但对于普通的劳动人民来说不过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已,获利的永远是那些权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