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为何在教科书中,人们却对王安石评价很高?

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为何在教科书中,人们却对王安石评价很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95 更新时间:2024/2/19 13:34:20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宋朝时的安石变法,但是,却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变法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它。

由“三冗危机”引起的财政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除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怨声不断。1069年,王安石大力兴起变法运动。

他的变法主要分为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关于理财方面的。俗话说得好:“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如果,不加重对老百姓的赋税,而想增加财政收入的话,那么,就必须要从有钱人身上下手。所以,王安石在理财这一方面的改革中,主要是调整阶级关系和统治阶级内部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部分里,王安石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

首先是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由官府出面,借一些钱给农民应急,并收取百分之二十的利息,以此,达到让农民免受地主的剥削,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如果,放在现在来看的话,王安石所提出的利率很高,因为,现在我们借钱的利率一般都是千分之多少。

如果,农民觉得政府的利息太高,可以选择不借。但是,一般来说,他们不跟政府借钱的话,就得跟地主或者高利贷借钱周转了,他们的利息收取更高,是本金的百分之两百。所以说,王安石出台了这个措施,把地主和高利贷等人弄得可惨了,他们没办法再盘削人民了。

其次,是募役法,政府向那些应该尽义务服兵役但却不想服役的人,收取一定的免役钱,以此,减轻农民身上的负担,保证农民的农作生产时间。接着是方田均税法,政府按照每户土地的肥沃程度收税,肥沃的土地收多点税,贫瘠的土地则少收一点,官僚和地主都不例外。

最后,是市易法,政府设置一个叫做市易务的部门,专门负责收购市面上商家囤积在货仓里卖不出去的产品,然后,等到市场增加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了,再转手卖出去。王安石这一做法,不仅大大避免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情况出现,还稳定了物价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第二个部分是军事上的调整。在这个部分中,王安石主要作出了两方面的调整:

第一个方法是保甲法,这个方法就是政府组织农村里的住户,每十家(后来改为了五家)住户为一个保,五个保为一个大保,十个大保为一个都保。如果,住户家里有两个青壮年男人的话,那么,就选出一个人为保丁,并让他们在闲暇的时候练兵。

平日里干农活,到了战争的时候,则收编进军队里,抵御辽军的侵略,以此,减少朝廷军费的开支。这种士兵也叫作民兵,他们是专门负责保卫自己家乡的。有人说,中国人对于家国概念不大,乡土情结深重,所以,最适合训练这样的军队了。

第二个方法则是将兵法,朝廷把禁军的驻扎地固定在一个地方,然后,制定出训练的时间和日程,对士兵们进行操练,以此,充实边防力量,防止外敌入侵。

第三个方面则是在教育上的改动,王安石大力改革科举制,废除只需要死记硬背的明经,改为考察明法;整顿太学,把学校变成一个为变法造势,培养人才的地方。

尽管,王安石的变法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貌似带领着人民朝着幸福的庄康大道走去,但是,可惜没过多久以后,他的变法就宣告失败了。他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改革没有在先祖们的规矩基础上进行,导致其脱离了理论基础,对百姓产生了危害。

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变法触及到了地主们的根本利益。所以,在司马光掌握政权以后,王安石的一系列变法措施就被废除了。

在历史上,史学家们对于王安石的变法评价并不高。有的一些的史书,甚至,把王安石当成奸臣来写的。因为,原本宋朝的社会矛盾并没有那么严重和激烈,但经过王安石的一番变法以后,不仅各种矛盾一下就被激化升级了,还使得朝廷上的大臣割裂成了两个党派,纷争不断。

所以,才会有人说:北宋之所以会灭亡,都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搞出来的。

但是,在教科书里,人们却对王安石的评价很高,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都是因为我们误读了列宁的选集。当年,列宁为了向俄国人介绍王安石,说明王安石的身份,就在书中用括号说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最伟大的改革家”,但其实,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们,并没有给过王安石这么高的评价。

参考资料:

【《宋史》、《北宋的“三冗危机”》、《王安石变法》】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微服私访,与瓜农相谈甚欢,离开后下令:赶紧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亲自微服私访,朱元璋微服私访没想到被当街羞辱,正史朱元璋微服私访过吗

    朱元璋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朝廷税款的人,一直在四处躲债,过着风雨飘摇的生活。元朝时期,民族矛盾十分的尖锐,普通的民众被分为四等,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汉人、南人都是贱民。蒙古人民不断的压榨百姓,甚至可以不用劳动就享有其他民族的财产,徭役沉重,灾荒不断。在朱元璋17岁时,濠州发生旱灾,

  • 因为朱元璋,江西人与湖南人成了“老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与江西老表有着不解之缘,朱元璋为何叫江西省老表,朱元璋与江西老表关系

    其中,最波折的莫过于湖南一役。相传,某日朱元璋率领大军,截杀逃难的乱兵。突然,朱元璋在马前几丈外发现一个背着孩子的妇人,这妇人手里还牵着一个娃娃,正在泥泞中艰难地行走。朱元璋见被妇人牵着的小孩仅有四五岁,一瘸一拐,正在嚎啕大哭,可妇人背在背上的孩子却足有十几岁。朱元璋是个暴脾气,见到此情此景十分气恼

  • 徽柔公主的妹妹,经历7位皇帝,躲过“靖康之耻”活到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中的徽柔公主,徽柔公主历史上长什么样,徽柔公主的悲惨命运的始作俑者

    就在众多原著党感慨徽柔终于“上线”且仁宗的孩子大都夭折时,笔者不禁想起了仁宗的另外一位公主。仁宗一生共有3个儿子和13个女儿,可是却仅有4个女儿长大成人,存活率只有可怜的25%。这样的一个存活率,在古代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非常低的,而且还是在医疗卫生水平最高的皇室之中。剧中的徽柔是福康公主,历史上

  • 朱元璋一生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对这类人非常客气,一点不得罪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是怎么做到心理强硬,朱元璋一生最大错误,朱元璋的三个绝招

    朱元璋坐稳了江山后,打算让子孙们享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于是,就有了分封朱姓诸侯的打算。此时的朱元璋只有九个儿子,为了凑个吉利数,朱元璋将侄孙也算在内,将十个朱姓子孙一体封王。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便将这些已经长大的诸侯们安排到各自的封地,派大臣辅佐他们建立藩国,成为拱卫大明江山的羽翼。皇子皇孙们在禁军的

  • 评价明朝皇帝:有四个皇帝正面评价,其他都不好,尽做坏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句话评价明朝16位皇帝,明朝皇帝朱载垕的评价,明朝时期最厉害的皇帝是谁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而他也特别喜欢读史书。在诸多的史书中,《明史》是毛主席最喜欢读的,他也为此加了很多批注。不仅如此,为了全面了解明朝历史,毛主席还阅读了大量明朝各种资料、笔记,因此他对于明史的研究非常深。那么要关注一个朝代的历史,这个朝代的皇帝自然是无法绕过去的人物,后世对于

  • 朱元璋要杀外甥,马皇后穿一身补丁衣服,朱元璋当场泪崩:不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皇后之死朱元璋发疯,朱元璋杀外甥完整视频,朱元璋与马皇后因刘伯温之死吵架

    在这6人之中,排名第三位的曹国公李文忠为最特殊,因为他不仅是功臣,还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朱元璋兄弟几人中,他排行老四,在他上面只有一个二姐,后来被追赠为曹国长公主。朱元璋的这个姐姐早年嫁给了李贞,并生下了李文忠。因为当时天下大乱,再加上瘟疫爆发,所以李文忠也吃了不少苦:公主卒,其父携文忠走乱军中,几不

  • 两封信在葡萄牙被发现,揭开明朝的内幕,大多数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和葡萄牙的关系,明朝怎么看葡萄牙,明朝为什么不把葡萄牙赶走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它经历了276年的历史,推翻了元朝的暴君统治。带领老百姓过上了一个安居乐业的好日子。明太祖朱元璋一介草莽英雄,发动起义,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在应天建立明朝,在他执政期间,朱元璋勤于政要,开创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历史上称为“洪武之治”。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此时

  • 崇祯帝上吊后,明朝本来还有一丝复国希望,硬生生被自己人玩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大明都城被占、天子已死,但是,明朝残余势力还在,直到清朝时期,想光复大明的人都有不少,就像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朱由榔。朱由榔是桂王朱常瀛的儿子,皇家子弟,贵不可言,在曾经的那个年代,家族爵位是可以世袭的,朱由榔便继承了自己父亲的爵位成了新的桂王,若是大明王朝一直不衰败,他或许还能一辈子衣食无忧

  • 明朝涉黑团伙叫板朱元璋,下场惨不忍睹,大快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朱元璋四大案件,朱元璋严查的三大案,明朝连环腐败案例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潘富,是大明洪武年间溧阳县的一名小吏,同时也是当地的地头蛇。潘富一边吃着皇粮,一边仗势欺压老百姓。他欺行霸市、杀人放火这样的基本操作他自然不在话下,他的手段可以说是死多少次都不为过。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准确地说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征收农业税。税收是国家财政的支柱,也是任何性质

  • 刘伯温的预言有多准呢?看他跟朱元璋说的话,结果都一一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什么反应,刘伯温死后给朱元璋的话,刘伯温的死与朱元璋有影响吗

    他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可以说,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传说,他在刚刚平定天下之时,宫里的侍卫报告说大臣刘基求见,虽然,此时朱元璋正在吃烧饼,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