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6人之中,排名第三位的曹国公李文忠为最特殊,因为他不仅是功臣,还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朱元璋兄弟几人中,他排行老四,在他上面只有一个二姐,后来被追赠为曹国长公主。朱元璋的这个姐姐早年嫁给了李贞,并生下了李文忠。因为当时天下大乱,再加上瘟疫爆发,所以李文忠也吃了不少苦:
公主卒,其父携文忠走乱军中,几不能存。至是,闻太祖驻兵滁阳,皆来归,太祖喜甚。文忠年十二,牵上衣而戏,太祖涕曰:“外甥见舅如见母也。”
直到在舅舅朱元璋这里安定下来,李文忠才算真正有了个家。在异姓人之中,外甥是和舅舅血缘最近的人。因为姐姐已经死于战乱,所以朱元璋便将对姐姐的感情全部倾注到了外甥身上,对他视如己出。不仅为了请了自己麾下的大儒给他当老师,还提拔他做自己的舍人。朱元璋对外甥的尽心栽培没有白费,李文忠19岁时初次率兵支援池州便攻下了4个县、立下了大功。20岁时他因功被升为亲军都指挥,坐镇建德。
李文忠虽是朱元璋的外甥,但他全凭自己的真本事建功立业。在后来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北伐元朝等众多战役中,李文忠都立下了大功。他的战功虽不及魏国公徐达,但开国武将中功劳超过李文忠的还真没有几个。在大明朝开国之后,兔死狗烹这一不变的历史规律再次上演。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也和刘邦一样,对功臣举起了屠刀。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之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大明朝人人自危。
李文忠认为皇帝杀戮太甚,在满朝文武只求自保之时,凭借外甥的身份勇而向朱元璋上书。但是朱元璋是铁了心要血洗,李文忠的两道奏折都如泥牛入海,于是便上了第三道直接开始指责朱元璋。朱元璋是个暴脾气,看完后气不打一出来,直言“小子忤逆,不杀不足震慑诸臣!”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李文忠同样也是个暴脾气,这舅甥俩就这么杠上了,朱元璋拔剑便要宰了李文忠,情况到了危急关头。
向来不干涉朝政的马皇后,此时穿着一件满身补丁的衣裳走入大殿。早已经看惯了马皇后所穿的高贵衣服,再看这件破破烂烂的衣服,朱元璋顿时不太习惯,也满脸疑惑。马皇后也不等朱元璋开口,直接解释道:这是二人结婚前,自己仅剩的一件旧衣服。虽是一件衣服,但每次看到它,都能想起许多往事!话音刚落,朱元璋的脑海里也浮现出了许多往事,眼泪也夺宽而出:
“我昔日亲人十余口,如今也仅剩文忠一人,他若不是我外甥,我必杀他!”
朱元璋家庭观念及其浓厚,所以马皇后断定他不会真的对李文忠下手。毕竟他老朱家的骨血,除了他自己留下来的,真的不多了。而且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在朱元璋没有发迹时,也曾多次接济他。一想到这里,朱元璋真的很难再下得去手。毕竟人非草木,朱元璋再狠,人心也是肉长的。朱元璋不杀李文忠,但也没有免除他的惩罚,他夺了李文忠的一切职务,让他闭门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