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公主,为何大多都难以生育?学者:生育太奢侈,能活就不错

清朝的公主,为何大多都难以生育?学者:生育太奢侈,能活就不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81 更新时间:2024/2/9 9:00:30

从《清宫秘史》到《甄嬛传》,影视屏幕里有关清朝历史的宫斗大剧几乎总能在各大平台上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这种题材的影视剧往往都能获得极高的评价。那么,为什么以清朝宫斗题材的影视剧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呢?尔我诈的背后,究竟是历史的黑暗和悲惨还是另有隐情?纵观大清200多年历史,所有的公主几乎都没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对待”,这也造成了另一个局面——清朝公主生育率非常低。而这一切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

01

早在努尔哈赤决心征讨大明之时,历史记载当时为了笼络草原和东北地区部族势力,努尔哈赤将10个公主远嫁他乡,其中有4人嫁给蒙古公,6人成为满洲其他部族的妃子。

到了皇太极统治时期,与同盟部落联姻成为了维护满清政治利益的主流方式,他在位时期曾一口气将15名公主远嫁,其中11人远赴蒙古草原,3人嫁给满族王子,1人成为汉人贵族的妃子。

但是历史记载这些远嫁他乡的满族公主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没能善终,过于强调联姻来维护利益的满人宫廷内部,也由于公主的大量出嫁而导致生育率极低,统治阶级内部对于这种愈发严重的生育率问题始终没能找到有效解决的方法。满清建立之初,由于其内忧外患的局面,争取外部盟友的支持远远大于贵族生育率的问题,也正是如此,由于公主大量输出,导致其统治内部出现严重的危机。

02

另外,满人在关于结婚的观念上与汉人和其他民族有着很大差异,满人强调“旗,民不通婚”和“婚嫁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的混乱家庭观念,这种色彩浓厚的封建氏族婚姻使得满人通婚的条件非常之高。首先,满人通婚强调门当户对和族内联姻。其次,满人根深蒂固的父系家族观念使得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十分复杂,甚至可以说到了荒谬的地步。

这种伦理道德的缺失一直到皇太极时代,由于受到汉族先进的伦理道德教育,使得这种内部之间乱伦的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众所周知,近亲结婚带来的恶果便是下一代基本生存能力和技巧的先天性迷失和极低的生育率。

03

权力的争夺使得贵族内部着重于“内斗”,国家的安稳似乎只和皇帝有关,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清朝历史中,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明争暗斗也是其独特的民族主旋律之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女人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加之受到汉族先进思想的同化,清朝贵族势力普遍醉心于权力内部的争夺。

另一方面,满清的民间信仰中,关帝和娘娘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帝即关羽,是义的化身。而这个所谓的“娘娘神”则是满清尤其是旗人妇女对神明的精神寄托,在众多“娘娘神”中,满人对于主管生育和疾病的“痘疹娘娘”情有独钟。

中国人常说“缺什么,补什么。”执掌生育和疾病的“痘疹娘娘”或许从侧面反映出满清建立之后,子孙生育率低的历史现实。

结语

如果说明朝历史是一部战争片,那么清朝历史则完完全全可以用“宫斗剧”来概括。历史上,受制于经济条件,文化信仰和生存环境等客观因素,造成了满清统治阶级从上到下几乎每一任皇帝都要面对其男女生育率低下和后代质量的问题,清朝在中国历史存在不到300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过于强调内部争斗,无节制的部族通婚和落后的生活方式以及信仰都是造成其清朝公主们难以诞下合格的帝国继承人的原因。

在这种环境下,即便生下皇子也要时刻提防来自宫廷内外的暗算和阴谋,或许之前大火的《甄嬛传》将这段历史描绘得过于夸张,但在绝对的历史事实面前,又有人能否认这一“规律”呢?因此,清朝的公主能顺利地活下来已经是万幸了,至于生育实在太过奢侈。

更多文章

  •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怎样区分?公主一定是格格,但格格不一定是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公主和格格,清朝公主为什么叫格格不叫公主,宣城公主和义阳公主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和宗女的称号,简称为“主”,看似简单,里面却有很多讲究。比如没出嫁就早夭的皇女,大多数朝代是不会授予她公主称号的,而君主同宗的女儿也有可能被授予公主称号。 格格一词,其实是满语,意思是有钱人家未出嫁的“小姐”。到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为了巩固汉人们的思想,开始逐渐学习汉人

  • 清朝的“扬州瘦马”究竟指啥?古代贵族的爱好,现代人却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时期扬州瘦马,扬州瘦马啥时代消失的,为什么叫扬州瘦马

    南北朝的时候中国人口大量南迁,隋炀帝又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唐朝时因为国都长安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很多人口也转移到了洛阳。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江南就渐渐成为了中国的经济重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江南,尤其是在秦淮河上,青楼行业发展非常发达,但是青楼其实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里面埋藏了无数女子的血与泪。

  •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连踢几脚都纹丝不动,名字听着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古人观点,男儿之担当,或以文治天下,或以武护国家。为了网罗天下文武奇才,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皇帝还会赐名选拔出来的头名为“状元”。从705年隋朝开创科举到1905年大清取消科举制,整整1300年的时间,科举帮助无数寒门子弟一飞冲天改变命运。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结论,正史上,从武则天创立武举到取消科

  • 清朝状元书法真迹:字体堪比“印刷体”,丑书大师称:毫无艺术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26名清代状元书法欣赏,清朝牛人书法真迹,印刷体与丑书的针锋相对

    在隋唐实行科举制之前,此前各国各代使用的都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这种人才制度注重的并非才学而是门第背景,以至于国家权力被贵族所垄断。直到隋朝建立科举制之后,寒门子弟才终于有了一条上升通道,无数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这也奠定了唐朝兴盛之根基。 从此之后,科举制在我国沿用了一千多年,直到1905年的时候

  • 清朝汪景祺:因马屁拍得太过被斩首,头颅挂菜市口十年才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汪景祺马屁图片,汪景祺墓,汪景祺个人资料

    从汪景祺的职业就能看出,死因大有可能会是文字狱。 汪景祺167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古以来浙江就出过不少人才,像鲁迅,金庸尽是来自浙江,要说浙江是出秀才出得最多的地方,那肯定是没毛病的,因为风土人情的影响,自然也会有这种各种各样的学士,而汪景祺就是其中之一。 有才华的人恃才傲物,本就不是什么很稀罕

  • 清朝有一无名画师,画了一幅无名女鬼图,网友:看久让人感到不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蒲松龄生在明朝,可是他才4岁明朝就灭亡了,严格说来他更像是清朝人。他出生在书香世家,想通过科举过上好日子,17岁顺利考上秀才。 蒲松龄以为自己的科举之路会像考秀才一样通畅无比,可他想错了,他的科举之路基本上就在秀才这里达到了巅峰,考到72岁才勉强考上个贡生。 蒲松龄当然也没有把中间55年所有时间都用

  • 清朝有100万军队,大清灭亡后去了哪?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踪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自从吴三桂领清军入关后,江山就成为了大清的天下,人人都怪罪吴三桂是大汉奸,如果不是他领清军入关,明朝不会这么早就灭亡。其实吴三桂充其量就是个背锅侠,明朝已经积重难返,没有吴三桂也一样会灭亡,因为清军的武力值要高于明军,灭明是早晚的事情。 皇太极建立了大清王朝,最终满

  • 清朝最穷状元,在考卷上写12字,光绪看后泪流满面:他必须是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最穷状元一览表,清朝最有名的十大状元,清朝最感人的状元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才都是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隋朝之前我国基本上都是任命几位官员下放到地方考察,选举贤能来入朝为官。这样的制度无疑带着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下方官员的评价和意见基本上可以盖棺定论。所以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才会出现“基层无士子,朝中无寒门”这样不平衡的情况。 到了隋朝之

  • 朱元璋明明可跟老婆腻歪,为何要离开温柔乡,带病折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悲惨的晚年,朱元璋原本想娶谁,朱元璋最开始的老婆去哪了

    我们常说,人要成功,得有运气。有些人,运气一次就用完了,有些人呢,却是源源不断。可惜的是,朱元璋似乎运气就那样,讨了马氏之后,似乎没了出头之日。尽管,他救了被孙德崖绑架的郭子兴,但在《明太祖实录》里,只有这样一句话:肌肉皆伤,乃破其械使人负以归,子兴遂得免。(剧照)有没有给他升点小官?说些感谢的话?

  • 后唐皇帝欲将此人杀害,他为自保想出一计,结果却成了宋朝的噩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后唐明宗杀温韬,被宋太宗毒死的皇帝,后唐与宋朝的关系

    留下这一噩梦始作俑者就是后唐皇帝李从珂,李从珂何许人也?他是前任后唐皇帝李从厚的义兄,按理来说李从厚的皇位应该是由其子继承,除非有两种情况皇位才会拱手让给李从珂。要么李从厚没有子嗣,要么李从珂造反,没错,李从珂是造反获得皇位的。公元934年,李从厚让李从珂从陕西凤翔调到山西太原,李从珂却突然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