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格格们,为何大多都难以生育?你不看看她们所处的“环境”

清朝的格格们,为何大多都难以生育?你不看看她们所处的“环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6 更新时间:2024/2/22 15:09:56

清代公主,即清代时期皇后所生的女儿,也就是经常在影视剧中出现的所谓的“格格”。不过实际上,清朝自第二代皇帝皇太极起,就已经开始效仿明制,将皇帝之女称作‘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为‘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而‘格格’这一称谓则被泛化。公主贵为帝之后,从出生起,便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公主,几乎是所有美好形容的寄托,但历史上大多数公主身后的故事,却鲜有问津者。

01

纵观整个清代,史料上所记载的公主足有百人之多,但真正能够善终的却是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是受限于过去的医疗条件和生活习惯,即使身居皇宫,能活到六十岁已经算长寿,大多数人寿命普遍偏低。以乾隆皇帝为例,他的十个女儿中,除了三公主和小公主分别活了62岁和49岁之外,其余都在23岁之前死去,其中则更是有五个早夭。有统计清代的人均寿命仅为33岁,身处这样的环境自然无法同日而语。

另一方面,在清朝,与皇帝的儿子们相比,公主的地位又因旧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而远不能及,大多数情况下,公主都被作为和亲的工具使往异国他乡,在过去交通远不及现代的情况下,远嫁他国几乎意味着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清朝时期满蒙联姻的大环境下,则使从小身居深宫之中的公主们要远嫁到北方的游牧民族部落,生活习俗的不同,加之年龄差异水土不服等问题,和亲公主往往很难得到善终。

清代有记载的和亲公主则有22人,几乎每一代皇帝都会派出和亲公主,这也与当时的背景有关,蒙古人盘踞北方且十分骁勇善战,与之开战不仅仅消耗大量人力财力,更不利于江山社稷的稳定。于是和亲则变成了最好的解决办法,只需要用一个公主便可以换来边境的稳定,从某种角度上看,这实在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对于每一个和亲公主,她们的命运却并没有边境那么稳定,远嫁至蒙古后,公主便不再是锦衣玉食的公主了,并且在蒙古有个规定,因顾忌生下来的孩子会有清朝血统,以后或许会归顺清朝,可汗不许和清朝的公主有孩子,即使有了身孕也只能打掉。这也是和亲公主只能默默地在异国他乡散尽一生后默默死去的缘故。

02

那些留在本国结婚的公主,她们的命运又如何呢?《清朝野史大观》一书中有记载:

公主出嫁,即赐予府第,不与舅姑同居,舅姑且以见帝礼谒其媳。驸马居府中外舍,公主不宣召,不得共枕席,每宣召一次,公主及驸马必用无数规费,始得相聚。

驸马大多为达官显贵之子,皆有三妻四妾,而每宣召一次都要大费周章。长此以往,驸马便也渐渐冷落下来。长期不能与驸马团聚,且不谈生儿育女的机会甚少,许多公主在郁郁寡欢中早早离开人世。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康熙皇帝的第十女和硕纯悫公主,也称十公主,二十二岁时嫁与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喀尔喀台吉策凌。策凌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世孙。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其祖父丹律携他自居地塔米尔投归清朝。康熙皇帝十分高兴,授其为轻骑都尉留居京师入内廷学习。后与十公主成婚,授和硕额驸。但因宫廷规定,十公主平时却难与驸马见上一面,更少与其同床共枕。最终十公主因思夫心切,以致卧床不起,婚后近四年便撒手人寰,时年仅二十六岁,实在令人唏嘘。

结语

身居古代皇室中的公主们,却大多数都没能善终。虽有万般荣华,却无荏苒时光。公主们因这不合理制度的缘故,能留下子嗣的更是少之又少,或许在皇帝眼中,公主们不过是可用的棋子罢了。那些远嫁蒙古的和亲公主们,那些久居深阁思夫成疾的公主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否会羡慕那些寻常百姓家的女儿们呢?一生粗茶淡饭,男耕女织的生活,与公主们颠沛流离的后半生相比却也显得弥足珍贵罢。

|南書房|杂史篇

感谢观看由「南書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更多文章

  • 清朝的公主,为何大多都难以生育?学者:生育太奢侈,能活就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公主服饰图片,清朝生育力最强的公主,清朝公主为何大多无法生育

    从《清宫秘史》到《甄嬛传》,影视屏幕里有关清朝历史的宫斗大剧几乎总能在各大平台上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这种题材的影视剧往往都能获得极高的评价。那么,为什么以清朝宫斗题材的影视剧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呢?尔虞我诈的背后,究竟是历史的黑暗和悲惨还是另有隐情?纵观大清200多年历史,所有的公主几乎都没能

  •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怎样区分?公主一定是格格,但格格不一定是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公主和格格,清朝公主为什么叫格格不叫公主,宣城公主和义阳公主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和宗女的称号,简称为“主”,看似简单,里面却有很多讲究。比如没出嫁就早夭的皇女,大多数朝代是不会授予她公主称号的,而君主同宗的女儿也有可能被授予公主称号。 格格一词,其实是满语,意思是有钱人家未出嫁的“小姐”。到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为了巩固汉人们的思想,开始逐渐学习汉人

  • 清朝的“扬州瘦马”究竟指啥?古代贵族的爱好,现代人却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时期扬州瘦马,扬州瘦马啥时代消失的,为什么叫扬州瘦马

    南北朝的时候中国人口大量南迁,隋炀帝又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唐朝时因为国都长安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很多人口也转移到了洛阳。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江南就渐渐成为了中国的经济重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江南,尤其是在秦淮河上,青楼行业发展非常发达,但是青楼其实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里面埋藏了无数女子的血与泪。

  •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连踢几脚都纹丝不动,名字听着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古人观点,男儿之担当,或以文治天下,或以武护国家。为了网罗天下文武奇才,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皇帝还会赐名选拔出来的头名为“状元”。从705年隋朝开创科举到1905年大清取消科举制,整整1300年的时间,科举帮助无数寒门子弟一飞冲天改变命运。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结论,正史上,从武则天创立武举到取消科

  • 清朝状元书法真迹:字体堪比“印刷体”,丑书大师称:毫无艺术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26名清代状元书法欣赏,清朝牛人书法真迹,印刷体与丑书的针锋相对

    在隋唐实行科举制之前,此前各国各代使用的都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这种人才制度注重的并非才学而是门第背景,以至于国家权力被贵族所垄断。直到隋朝建立科举制之后,寒门子弟才终于有了一条上升通道,无数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这也奠定了唐朝兴盛之根基。 从此之后,科举制在我国沿用了一千多年,直到1905年的时候

  • 清朝汪景祺:因马屁拍得太过被斩首,头颅挂菜市口十年才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汪景祺马屁图片,汪景祺墓,汪景祺个人资料

    从汪景祺的职业就能看出,死因大有可能会是文字狱。 汪景祺167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古以来浙江就出过不少人才,像鲁迅,金庸尽是来自浙江,要说浙江是出秀才出得最多的地方,那肯定是没毛病的,因为风土人情的影响,自然也会有这种各种各样的学士,而汪景祺就是其中之一。 有才华的人恃才傲物,本就不是什么很稀罕

  • 清朝有一无名画师,画了一幅无名女鬼图,网友:看久让人感到不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蒲松龄生在明朝,可是他才4岁明朝就灭亡了,严格说来他更像是清朝人。他出生在书香世家,想通过科举过上好日子,17岁顺利考上秀才。 蒲松龄以为自己的科举之路会像考秀才一样通畅无比,可他想错了,他的科举之路基本上就在秀才这里达到了巅峰,考到72岁才勉强考上个贡生。 蒲松龄当然也没有把中间55年所有时间都用

  • 清朝有100万军队,大清灭亡后去了哪?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踪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自从吴三桂领清军入关后,江山就成为了大清的天下,人人都怪罪吴三桂是大汉奸,如果不是他领清军入关,明朝不会这么早就灭亡。其实吴三桂充其量就是个背锅侠,明朝已经积重难返,没有吴三桂也一样会灭亡,因为清军的武力值要高于明军,灭明是早晚的事情。 皇太极建立了大清王朝,最终满

  • 清朝最穷状元,在考卷上写12字,光绪看后泪流满面:他必须是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最穷状元一览表,清朝最有名的十大状元,清朝最感人的状元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才都是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隋朝之前我国基本上都是任命几位官员下放到地方考察,选举贤能来入朝为官。这样的制度无疑带着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下方官员的评价和意见基本上可以盖棺定论。所以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才会出现“基层无士子,朝中无寒门”这样不平衡的情况。 到了隋朝之

  • 朱元璋明明可跟老婆腻歪,为何要离开温柔乡,带病折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悲惨的晚年,朱元璋原本想娶谁,朱元璋最开始的老婆去哪了

    我们常说,人要成功,得有运气。有些人,运气一次就用完了,有些人呢,却是源源不断。可惜的是,朱元璋似乎运气就那样,讨了马氏之后,似乎没了出头之日。尽管,他救了被孙德崖绑架的郭子兴,但在《明太祖实录》里,只有这样一句话:肌肉皆伤,乃破其械使人负以归,子兴遂得免。(剧照)有没有给他升点小官?说些感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