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诸多军阀当中,谁的财富最多?

民国诸多军阀当中,谁的财富最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497 更新时间:2023/12/14 10:36:29

那么,他是凭借什么才拥有如此多的财富的呢?

其实,张作霖出身卑微,直到儿子张学良出生之时,他仍然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在饥寒交迫中摸爬滚打,做过小生意,卖过包子,为了糊口,甚至,当过兽医。但是,这些只是能够勉强维持生存,他仍然还要在贫困线上挣扎。

整天为生计忙活的焦头烂额的张作霖,根本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飞黄腾达。可是,命运偏偏眷顾了他,从清廷开始招抚他开始,他便一步步地走了人生巅峰。看到希望的张作霖顿时起了敛财之心,当时,他手握军政大权,是经过清廷授权的地方首领。

如果,此时的他想要通过抢劫等方式来积累财物,几乎是无人可挡的。但是,张作霖明白,抢劫虽然来钱甚快,但也容易惹来灾祸。此时,自己实力尚可,朝廷对自己还有所忌惮。可是,倘若时局有变,朝廷追究起此事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深思熟虑之后,张作霖决定用剿匪的方式来增加收入。这样一来,不仅师出有名,还可以借机扩充自己的底盘,增强自己的实力。果不其然,在他平定土匪,将土匪的金银财宝据为己有之后,朝廷还特意奖赏了他一千两银子,以表彰他的剿匪功绩。

张作霖此举,可谓是一箭双雕。

一九零四年,日本和俄国之间爆发了战争。作为地方的实力派,日本和俄国都对张作霖极力拉拢。看此形势,张作霖倒也乐得坐山观虎斗。他在日本和俄国之间左右摇摆,双方的财物他都来者不拒。凭此一项,他就积累了数不清的财富。

当时,为了和上级搞好关系,他一次便送给了对方两万白银作为赌金。其出手之阔,完全可以用挥金如土来形容。无心插柳柳成荫,张作霖不断地剿匪,竟然剿出了名气,一九零八年,清廷特意让他去领兵平灭蒙古叛匪。

张作霖平叛之,仍不忘大肆敛财。除了将战利品据为己有之外,他还做起了倒卖军火的生意。他以低价购来军火,然后高价卖出,再以各种渠道购买军火。如此一来,他的财富便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他日后的万贯家财 ,也正是来源于此。

几十年后,他的儿子曾对媒体的记者这样说道:“东北民众对我们父子很是怀念,因为,我们从不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记者听到后颇感诧异:“这样的话,你们的财富从而来?”他的儿子回答道:“我们在庄稼收成好的时候花钱购买粮食,然后,在冬天的时候高价卖出,赚取差价。”记者紧追不舍:“这样的话,你们怎么有那么多的钱来买粮食?”

他听了之后,笑着回答道:“都是从官方的银号中拨用的。”

张作霖声势渐渐显赫之时,正逢朝廷开始丈放土地。他看准时机,在土地价格不高的时候砸下重金,购置了大面积的土地。而很多人看到张作霖的势力越来越大,也都争先恐后地向他献上土地。这样一来,张作霖在东北的地位已无人能够撼动。少年时期的悲惨经历,极大地磨砺了张作霖的心智。这就使得他在位高权重之时,仍然有着超乎人的洞察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他敏锐地觉察到,经商将大有可为。于是,他果断地开了一家油坊,以观成效。事实证明,张作霖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这家油坊开张后,生意十分兴隆,很快便成为了他今后进军商业的支柱产业。一九零八年,张作霖前去辽北剿匪的时候,顺便将当铺、油坊、粮仓等开了过去。此后,他如法炮制,商号很快便布满东北。

他的产业,成为了东北一带的连锁产业。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粮仓规模极大,既可以做生意谋利,又可以给自己的军队供应粮草,可谓是一箭双雕。将东北的经济和军事完全控制之后,张作霖已不满足交易军火或者开办商号这样的小生意了。深谋远虑的张作霖,将目光落在了金融业和民族企业之上。他高歌猛进,开始创办银号和钱庄,不仅如此,他还在东北发行支票。

有记载:其支票的数额之大,在东三省无人敢与其争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强忙于战事,无暇侵略中国。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国的民族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国内的军阀门看到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前景,于是,争先恐后地投资。在这些军阀中,自然少不了实力雄厚的张作霖。

这次,他不仅牢牢地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还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了山东、北京一带。当时,我国北方的煤炭、冶铁、银行、纺织等行业均有张作霖势力的渗透。大商人看到张作霖的势力已根深蒂固,于是纷纷找到他请求入股。对于这样的投资者,张作霖向来是来者不拒的。

张作霖巅峰之时,连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财富。有人保守的估计是五千万,可是,也有人说是一亿,至今仍莫衷一是。其实,张作霖的个人财产已经和奉系的财富掺杂在了一起,要想分清楚,实在难如登天。

而且,深谋远虑的张作霖为了防备不测,曾经将很多资产都寄于子女名下。所以,这些资产究竟有多少,至今仍无从得知。话说,他当年准备南下的时候,曾经动用了二十七辆汽车来运送自己的财物,其豪富程度,从中可见一斑。

他的儿子遭到日本人的抢劫后,仅金银一项,就损失了二点五亿元。而此时,他的儿子坐镇东北不过三年,可以说,这些财富都是张作霖留下来的。

参考资料:

【《从马贼到“东北”:有雄才而无大略的张作霖》、《张作霖的发家史》】

更多文章

  • 清朝已经灭亡107年,14万皇室成员哪去了?从事这一职业的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最惨的两个皇室,清朝毁灭后官员们都去了哪里,清朝灭亡后那些贵族去哪了

    在满清未入主中原之前,其人口总数非常少。满清入关后,大明王朝灭亡,明朝皇室几乎被屠戮殆尽,崇祯皇帝也自缢于煤山。后来天下逐渐太平,满清以极少数人统治着数亿汉人,由于生活趋于稳定,战争越来越少,满人便开始迅速扩张,到了晚清时期,满清的皇族成员已经高达14万人。如今清朝灭亡已有107年,那么剩下的14万

  • 清朝灭亡已有107年,14万皇室成员都哪去了?从事这个职业的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灭亡后皇室哪去了,清朝灭亡后有多少人去哪了,清朝灭亡后皇室成员都做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少数王朝如北魏、元朝外,清朝以前,都以汉族位居统治地位,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即使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汉族文化仍然占据主流,所谓“征服者被被征服者所征服”,如北魏的鲜卑族习汉语,易汉服。元朝大多制度都沿袭宋制。满清入关后,明朝灭亡,与前朝如出一辙,明朝皇室惨遭屠

  • 李鸿章到俄国访问,俄国皇后两次将手伸给他,第二次场面极度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鸿章访问俄国照片,李鸿章不识吻手礼俄国遇尴尬,李鸿章被俄国公使气死

    在曾国藩门下的时候,有一回,曾国藩带领湘军在祁门与太平军大战,但是,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了。因此,曾国藩觉得自己领导不力,便向圣上自觉请罪,可是,对自己上奏的折子,他却是反复斟酌,严格措辞,最后,还是对自己写的奏折不太满意,所以,便找李鸿章讨教。李鸿章看过之后,遂将奏稿中“屡战屡败”四字,倒置为“屡败屡

  • 都说打虎亲兄弟,努尔哈赤为何亲手杀了自家兄弟?此人实在太可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努尔哈赤有多勇猛,努尔哈赤军事实力,努尔哈赤谁最厉害

    1583年,塔克世同其父觉昌安试图赴古埒城劝降叛明的内弟阿台,不料尼堪外兰同李成梁破城后竟然纵兵屠城,结果,这对父子均在混乱之中被屠杀了。自此,努尔哈赤失去了父亲和祖父。此时,努尔哈赤只有25岁,胞弟舒尔哈齐年仅20岁。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明军辽东统帅李成梁却没有把这兄弟俩的仇恨放在眼里。之后,李成梁

  • 康熙擒拿鳌拜的时候,这个人一直都在幕后主持,手腕远非常人可比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擒拿鳌拜那帮小伙子都有谁,康熙16岁擒拿鳌拜是哪一集,康熙如何擒住鳌拜的

    其实,鳌拜出身将门,在清朝成立前,就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立下了数不清的战功。在努尔哈赤去世后,鳌拜成了皇太极的左膀右臂,被皇太极赞为“满洲第一勇士”。在满清入主京城后,鳌拜更是成了开国元勋,受到了无数人的敬仰。但是,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这样一个辅佐了满清整整三代帝王的三朝元老,为何突然就谋反了

  • 清朝统治全国268年,为什么没有推广满语?只因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统治全国,清朝并非第一个。但满清统治者吸取了元朝“胡无百年之运”的教训,不实行“四等人制度”这样容易激化矛盾的制度,甚至还提倡“满汉一家”。但为了更加有效地统治汉人、削弱汉人的抵触情绪,清庭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了“剃发令”。这“剃发令”的宗旨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与汉人

  • 谁说雍正不喜欢安陵容?眉庄死后,雍正做一件事,甄嬛也羡慕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对安陵容的感情,甄嬛安陵容死前对话,雍正死之前甄嬛告诉他眉庄秘密

    但是这些妃子最起码皇上是比较敬重的,即使不宠爱她们,也对她们有一种其他的感情,至少不会讨厌她们。还有曹贵人啊、安陵容啊、这些妃子可就惨了,皇上虽然宠过她们,但打内心底对她们是没有什么感情的,甚至还有些厌恶!尤其是安陵容,皇上对她就像一个艺伎,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也就是在心烦的时候叫她来唱唱小曲罢了。尤

  • 清朝统治了268年,为什么不强制推广满语?只因一个问题无法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为何没有强制推行满语,清朝后期还会说满语吗,清朝的官方语言是满语吗

    面对数量庞大的汉人所带来的统治危机,清庭为了消弱汉人的反抗意识,强行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此后再次下令“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这便是所谓的“剃发易服”,为了强制推行,清政府更是秉持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标准。在清朝之前,蒙

  • 故宫中最神秘的地方,也是清朝最具权威的地方,只有皇帝才能居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皇帝参观故宫,一段被故宫所隐藏的历史,故宫曾经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也许是为了保证皇帝办公能有一个更加寂静的环境,养心殿的建筑整体就是一个封闭的院落,它的主体建筑呈一个“工”字形,分为前、后两殿。前殿内正门处很开阔,往里走共分为三个房间,用黄琉璃做成的瓦顶,在前面接了六间小舍。在明间设置了皇帝坐席,上面悬挂着由雍正皇帝书写的“中正仁和”牌匾。东边暖阁是当年慈禧太后“

  • 大清灭亡后,14万皇族去哪了?多数人从事这一行业,现在仍然吃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灭亡后皇族去向,大清灭亡后满人都去哪里了,大清灭亡时皇族去哪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它的存在时间比较特殊,上承封建下启民国,它的过渡相较于其它封建王朝来说更为平稳,流血事件也极少。大清王朝的灭亡属于“和平式”灭亡,革命军与清朝统治者进行谈判,而后清宣统皇帝昭告天下宣告了清朝灭亡。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每年还拨款来供清朝皇室生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