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统治全国268年,为什么没有推广满语?只因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清朝统治全国268年,为什么没有推广满语?只因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60 更新时间:2024/1/16 0:13:59

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统治全国,清朝并非第一个。但满清统治者吸取了元朝“胡无百年之运”的教训,不实行“四等人制度”这样容易激化矛盾的制度,甚至还提倡“满汉一家”。但为了更加有效地统治汉人、削弱汉人的抵触情绪,清庭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了“剃发令”。这“剃发令”的宗旨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与汉人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激烈冲突。

但是在清政府的铁腕和高压政策下,汉人男丁全都变成了“金钱鼠尾”。但相比于“剃发令”的阻力和作用,另一个办法无论是在在温和程度还是在效果上,都要更加符合清庭统治汉人的需要——推广满语。古语云“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但皇太极却嫌“女真”不好听,将其改成了“满”。与汉人使用汉语不同,满人也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满语。语言的认同是一个人对国家各民族最基本的认同。

所以对于清庭来说,如果在全国推行满语,就能够以最温和的手段取得最好的效果。但令人困惑的是,清庭为没有强制推广满语呢?要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仅仅是汉族人自己,说的话就有各自的方言。所谓“十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让一个北方人去跟广东人交流,还真不一定听得懂粤语。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便开始推广普通话,也是为了方便民间的交流。

如果当初清庭能够像推广普通话一样推广满语,对汉人百姓的同化作用显然不是“剃发令”可以比拟的。但满语的一个缺陷,使得这一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那就是满语大多都是口口相传的,连字都不健全。语言的推广必须要以文字作为载体,汉字的发展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汉字,历经了几千年的演变,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汉字的信息量之大、使用之便捷,是满文根本无法撼动的。

甚至连努尔哈赤本人,他的满语说得也不怎么样。这种状况下的满语,即便是满清统治者的民族语言,也无法有效推广。在清朝前期,皇室内部还有少量的人会满语、懂满文,但到了后来,连皇帝本人都看不懂满文了。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曾邀请溥仪协助自己整理满文资料,以便更好的研究清朝的历史。但溥仪的回答却是,自己根本不会满文。连皇帝都学不来,又何谈在全国推广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谁说雍正不喜欢安陵容?眉庄死后,雍正做一件事,甄嬛也羡慕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对安陵容的感情,甄嬛安陵容死前对话,雍正死之前甄嬛告诉他眉庄秘密

    但是这些妃子最起码皇上是比较敬重的,即使不宠爱她们,也对她们有一种其他的感情,至少不会讨厌她们。还有曹贵人啊、安陵容啊、这些妃子可就惨了,皇上虽然宠过她们,但打内心底对她们是没有什么感情的,甚至还有些厌恶!尤其是安陵容,皇上对她就像一个艺伎,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也就是在心烦的时候叫她来唱唱小曲罢了。尤

  • 清朝统治了268年,为什么不强制推广满语?只因一个问题无法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为何没有强制推行满语,清朝后期还会说满语吗,清朝的官方语言是满语吗

    面对数量庞大的汉人所带来的统治危机,清庭为了消弱汉人的反抗意识,强行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此后再次下令“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这便是所谓的“剃发易服”,为了强制推行,清政府更是秉持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标准。在清朝之前,蒙

  • 故宫中最神秘的地方,也是清朝最具权威的地方,只有皇帝才能居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皇帝参观故宫,一段被故宫所隐藏的历史,故宫曾经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也许是为了保证皇帝办公能有一个更加寂静的环境,养心殿的建筑整体就是一个封闭的院落,它的主体建筑呈一个“工”字形,分为前、后两殿。前殿内正门处很开阔,往里走共分为三个房间,用黄琉璃做成的瓦顶,在前面接了六间小舍。在明间设置了皇帝坐席,上面悬挂着由雍正皇帝书写的“中正仁和”牌匾。东边暖阁是当年慈禧太后“

  • 大清灭亡后,14万皇族去哪了?多数人从事这一行业,现在仍然吃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灭亡后皇族去向,大清灭亡后满人都去哪里了,大清灭亡时皇族去哪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它的存在时间比较特殊,上承封建下启民国,它的过渡相较于其它封建王朝来说更为平稳,流血事件也极少。大清王朝的灭亡属于“和平式”灭亡,革命军与清朝统治者进行谈判,而后清宣统皇帝昭告天下宣告了清朝灭亡。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每年还拨款来供清朝皇室生活,并

  • 大清为江山永固,对后宫做了一残忍决定,生过孩子的嫔妃苦不堪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清王朝嫔妃,大清江山永固,清朝建立后就制定了严苛的宫规

    老百姓普遍认为阿哥是幸运的,一定是前世积福才能托生到帝王世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皇子们连被父母抚养长大这样的待遇都享受不到。除了清朝之外,历史上大部分封建王朝的皇子均由生母养大。唯有清朝“特立独行”,致使皇子与生母被硬生生地拆散,母子仅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相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让我们就这个问题

  • 贪官和珅冒死提出一个建议,却差点被抄家,专家:落后世界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电视剧和珅抄家,和珅被抄家砸开柱子

    和珅曾经向乾隆皇帝冒死提了一个建议,被后来的专家学者们,认为那是和珅才华与眼力最为杰出的一次表现,但是却被乾隆皇帝给拒绝了,而乾隆的那一次拒绝也被人们认为那是满清落后于世界的开始。 那是在1793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实力迅速壮大发展,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水平飞跃,以及

  • 慈禧特邀此人唱戏,但此人却染上了一个恶习,慈禧知道后立马特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京剧原本只是地方上的戏曲,进入京城后,被一代又一代的名角删繁就简,日益趋向成熟。与当时其他的艺术门类相比,戏剧占有绝对的优势。余派、马派、谭派等名角名动京城

  • 清朝作家潘伦恩,记述的2则奇闻异事,让人胆寒都是他所见所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书中有两个奇幻的故事,让人不得不相信劫数的说法,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有两千年都处于封建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思想封建落后,所以人们坚信鬼神论,古代很多著作中都有鬼神的记载。比如最古老的《山海经.大荒经》中记载:“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我们是炎黄子

  • 鳌拜之死,其实是孝庄太后用的一计,鳌拜太蠢根本就没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鳌拜与太皇太后关系,鳌拜为什么能掌握朝政大权,鳌拜跟孝庄太后有关系吗

    这也流露出皇太极已为他年老体衰而不安了。一年之后,皇太极英年早逝,临终前并没有说明继位之人。按照惯例,皇位应该由六岁的福临来继承。可是,多尔衮并不甘心,身为皇太极的弟弟,他对皇位也垂涎已久。当时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多尔衮理应掌握着主动,无奈皇太极的势力仍然很大,他们据理力争,甚至不息拔出刀子在多尔衮面

  • 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挥霍完万贯家财后,晚年靠拉车维持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铁帽子王及后人,清朝铁帽子王有兵权不,清朝王爷拉车

    在封建社会,要说生活最为富裕的群体,那便是封建官吏,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范进中举》一文便可以看出古代封建官僚制度有多么腐败,古时候最赚钱的“行业”并不是从商,而是做官。在有些朝代,甚至对官职官位明码标价,有钱人花钱买官,然后用最短的时间捞回成本,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少的“巨贪”。在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