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统治了268年,为什么不强制推广满语?只因一个问题无法解决

清朝统治了268年,为什么不强制推广满语?只因一个问题无法解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96 更新时间:2023/12/8 12:26:39

面对数量庞大的汉人所带来的统治危机,清庭为了消弱汉人的反抗意识,强行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此后再次下令“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这便是所谓的“剃发易服”,为了强制推行,清政府更是秉持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标准。在清朝之前,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也曾入主中原,但并未强制推行“剃发易服”,而是保留了汉民族的传统衣冠服饰。

所以清军入关之初强制推行的“剃发易服”,是汉民族历史上破天荒的头一次。《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剃发易服令一出,全国各地汉族人民纷纷反抗。但是在清庭的残酷镇压下,终究还是被迫接受了剃发易服。对清政府来说,相比于强制改变汉人的衣冠服饰,另一个办法似乎更加适合。满清统治者之所以要剃发易服,其目的无非是在思想上增强汉人对满人的认同感,说白了就是一种“文化入侵”。

要从文化上同化汉人,为不推广满语呢?当初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为了增强六国遗民对秦帝国的认同感,将度量衡和文字等方方面面都统一了起来,并且全都以秦国的为统一标准。正是因为如此,即便是大秦帝国二世而亡,后世之君也都渴望着建立大一统的政权,这便是文化的力量。相比于文字而言,语言的认同感更强。两个同乡在外地相见,一口家乡话就会拉近彼此的距离感,这便是语言的力量。

所以对清朝来说,要在文化上彻底征服和统治汉人,强行推广满语似乎更加方便。不仅不需要血腥的镇压,还能够卡住汉人在仕途上的通道。既然推广满语的效果这么理想,为何当初清政府没有进行呢?因为满语作为一种语言,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众所周知,汉语是有汉字作为载体的,即便是同音不同字,多个音组合成一句话别人也能够用汉字准确无误地写出来。但是满语做不到这一点,满语最初连作为载体的文字没有,考的是口口相传。

反观汉字,从甲骨文不断地演变,虽然笔画越来越少,但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立的意思。短短几个汉字,就能包含巨大的信息量。再加上几千年的历史为汉字词组所附加的一些属性,让汉字的实用性和便捷度,都是其他任何文字所无法撼动的。就连大清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在发迹之后也是说汉话、用汉字。所以即便是清庭再怎么想推广满语,在现实面前他们也不得不低头。满语的适用范围在满清皇室内部,也呈现衰落之势。

到了清朝后期,甚至连皇帝都不会说满语了,已经完全被汉化。值得一提的是,溥仪被特赦之后,郭沫若先生为了更好的研究清朝的满文资料,曾邀请溥仪帮助自己。但溥仪这位曾经的大清皇帝却告诉他,自己压根就不会满语,甚至认不得太多的满文。满语的推广在皇室之中都这样艰难,又何谈没有教育资源的普通百姓呢?

更多文章

  • 故宫中最神秘的地方,也是清朝最具权威的地方,只有皇帝才能居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皇帝参观故宫,一段被故宫所隐藏的历史,故宫曾经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也许是为了保证皇帝办公能有一个更加寂静的环境,养心殿的建筑整体就是一个封闭的院落,它的主体建筑呈一个“工”字形,分为前、后两殿。前殿内正门处很开阔,往里走共分为三个房间,用黄琉璃做成的瓦顶,在前面接了六间小舍。在明间设置了皇帝坐席,上面悬挂着由雍正皇帝书写的“中正仁和”牌匾。东边暖阁是当年慈禧太后“

  • 大清灭亡后,14万皇族去哪了?多数人从事这一行业,现在仍然吃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灭亡后皇族去向,大清灭亡后满人都去哪里了,大清灭亡时皇族去哪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它的存在时间比较特殊,上承封建下启民国,它的过渡相较于其它封建王朝来说更为平稳,流血事件也极少。大清王朝的灭亡属于“和平式”灭亡,革命军与清朝统治者进行谈判,而后清宣统皇帝昭告天下宣告了清朝灭亡。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每年还拨款来供清朝皇室生活,并

  • 大清为江山永固,对后宫做了一残忍决定,生过孩子的嫔妃苦不堪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清王朝嫔妃,大清江山永固,清朝建立后就制定了严苛的宫规

    老百姓普遍认为阿哥是幸运的,一定是前世积福才能托生到帝王世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皇子们连被父母抚养长大这样的待遇都享受不到。除了清朝之外,历史上大部分封建王朝的皇子均由生母养大。唯有清朝“特立独行”,致使皇子与生母被硬生生地拆散,母子仅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相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让我们就这个问题

  • 贪官和珅冒死提出一个建议,却差点被抄家,专家:落后世界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电视剧和珅抄家,和珅被抄家砸开柱子

    和珅曾经向乾隆皇帝冒死提了一个建议,被后来的专家学者们,认为那是和珅才华与眼力最为杰出的一次表现,但是却被乾隆皇帝给拒绝了,而乾隆的那一次拒绝也被人们认为那是满清落后于世界的开始。 那是在1793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实力迅速壮大发展,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水平飞跃,以及

  • 慈禧特邀此人唱戏,但此人却染上了一个恶习,慈禧知道后立马特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京剧原本只是地方上的戏曲,进入京城后,被一代又一代的名角删繁就简,日益趋向成熟。与当时其他的艺术门类相比,戏剧占有绝对的优势。余派、马派、谭派等名角名动京城

  • 清朝作家潘伦恩,记述的2则奇闻异事,让人胆寒都是他所见所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书中有两个奇幻的故事,让人不得不相信劫数的说法,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有两千年都处于封建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思想封建落后,所以人们坚信鬼神论,古代很多著作中都有鬼神的记载。比如最古老的《山海经.大荒经》中记载:“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我们是炎黄子

  • 鳌拜之死,其实是孝庄太后用的一计,鳌拜太蠢根本就没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鳌拜与太皇太后关系,鳌拜为什么能掌握朝政大权,鳌拜跟孝庄太后有关系吗

    这也流露出皇太极已为他年老体衰而不安了。一年之后,皇太极英年早逝,临终前并没有说明继位之人。按照惯例,皇位应该由六岁的福临来继承。可是,多尔衮并不甘心,身为皇太极的弟弟,他对皇位也垂涎已久。当时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多尔衮理应掌握着主动,无奈皇太极的势力仍然很大,他们据理力争,甚至不息拔出刀子在多尔衮面

  • 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挥霍完万贯家财后,晚年靠拉车维持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铁帽子王及后人,清朝铁帽子王有兵权不,清朝王爷拉车

    在封建社会,要说生活最为富裕的群体,那便是封建官吏,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范进中举》一文便可以看出古代封建官僚制度有多么腐败,古时候最赚钱的“行业”并不是从商,而是做官。在有些朝代,甚至对官职官位明码标价,有钱人花钱买官,然后用最短的时间捞回成本,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少的“巨贪”。在清朝

  • 清朝灭亡已有107年,14万皇室成员怎样了?从事这一行业的比较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灭亡14万皇室都去哪了呢,清朝灭亡后皇室的人去哪了,清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在入主中原前,满清人口的总数是比较少的,后来清军入关,定居中原并安稳四方,随着时局的稳定,人口也开始不断增长。天下太平后,人们安居乐业,直至晚清时期,清朝的皇室成员已经高达14万。清朝朝廷每年还需要拨巨款来供皇室成员吃喝玩乐,而大部分钱财都是压榨百姓得来的,无异于吸食百姓血汗。清朝灭亡后,14万的皇

  • 为什么说:洪秀全的女人过得生不如死?看他的数字化管理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对洪秀全评价,历史上洪秀全是怎样的一个人,洪秀全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结果,由洪秀全带领的起义军,在攻克了南京城之后,便丧失了继续征战的斗志。之后,坐拥半壁江山的他,开始关上天王府大门,独占着自己的天子之位,全身心的打造自己的幸福天堂。在南京的11年里,洪秀全几乎没有出过城,仅有的一次还是好几十个人一起抬着轿子,送他出宫去探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