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徐晃,大家都知道,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实力也是不凡,与各路将军对阵都不落下风,领军打仗更是不在话下,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猛将,却被一位刘备和诸葛亮逗嫌弃的小人物轻松斩杀,这其中又有怎样的隐情呢?
“良将”徐晃遇到明主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人,徐晃初次登场是在杨奉帐下,负责护送汉献帝,与当时的曹操起了冲突,当时曹操想将献帝回自己的老家许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但这一行为与徐晃起了冲突,就拍出自己的得力猛将许褚与之对战,结果双方都了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曹操看徐晃身影不凡称赞其为“良将”后来徐晃投奔曹操跟随其南征北战,忠心耿耿。立下了汗马功劳,获封都亭侯。
而徐晃在被曹操封官之后,也是为其立下了赫赫战功,比如,官渡之战,徐晃攻克白马城,,功劳不亚于张辽关羽,再到后来的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等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功绩就是樊城之战和献计平关中,当时关羽陈兵樊城,将樊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徐晃不仅击退了关羽,并对关羽展开追杀,连续攻克关羽布下的十重围堑,彻底解了樊城之围。
这一仗彻底惊艳了曹操,从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并且其中关羽和徐晃还是同乡,但是徐晃却在开战之前直接下令斩关羽首级着,赏千金,这让关羽大为吃惊。
后来徐晃与关羽再次对阵关羽问起此事,徐晃平静地说了句,各为其主,不能因为你我是同乡就手下留情。由此可见徐晃是个公私分明之人。
再到后来曹操向西进军平定关中之时,在潼关遭到马超阻击,不得前进一步,于是问计徐晃。
徐晃说:“您已带大兵到此,而敌人不再分兵守卫蒲阪,可知他们缺乏谋略。请给我一支精兵,渡过蒲坂津,作为大军的先导,截断敌人的后路,就可擒住他们了。”
曹操听后感觉此计可行,就派徐晃与朱灵率四千精兵过蒲坂津,乘虚渡过黄河,并击退趁夜偷袭的贼人梁兴,随即建立了桥头阵地。魏曹操平定关中打下了先头阵地。
结合以上徐晃生平的行事风格来看,他为人公私分明,有勇有谋,与关羽同乡却在战场上毫不留情,行军打仗更是一把好手,在这徐晃本人更是一位武艺高强之人,但却折在了一个小人物当,更别说这个人被刘备和诸葛亮瞧不起了。
反复无常,孟达
其实那个被刘备和诸葛亮瞧不起的小人物就是孟达。孟达,字子度,扶风郡郿人,孟达刚出场是是在刘璋手下做事,后来刘璋投奔刘备,孟达也跟着投奔到了刘备这边,后因未被刘备重用,又背叛刘备转投曹魏,而后又转投蜀汉时被杀。
孟达本来就是一个二流货色,起初孟达跟法正,投奔刘璋,在刘备入蜀时背叛刘璋转投刘备名下,被刘备安排留守江陵,等到蜀地平定后有安排他当了宜都太守。但是孟达心里一直想有一番作为,却不能进入蜀地的权利核心,始终郁郁不得志。
后来刘备令他从秭归进攻房陵,攻下后继续进攻上庸,刘备害怕他攻不下来,让刘封去协助,命刘封统军,孟达心生不满,随后关羽率军包围樊城,襄阳时,本来胜利在望,让孟达刘峰发兵相助,但被拒绝了,后来战局急转直下,关羽战败之后,孟达担心被治罪,于是扭头率四千军队偷降了曹魏。
而后曹睿上台,打压孟达,孟达心生不愿,又转头准备投降蜀汉,奈何事情败露被魏兴太守申仪逮了个正着,先一步告知曹睿,曹睿就拍司马懿前来讨伐,司马懿围困上庸十五日,攻破城门,斩孟达首级,传回都城。
要说孟达一生反复无常,不忠也不义,可谓是三国之中最为狡诈的一个人,没什么大的功绩,不过他唯一的高光时刻也就是,射杀了徐晃,在罗贯中写的小说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当晚身死。
说的是司马懿在出兵奔袭上庸的时候,行军途中遇到了徐晃,于是徐晃自告奋勇前去攻城,结果被孟达恼羞成怒一箭给射中了额头,就这么死了。而徐晃为什么会被孟达一箭射死,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孟达虽然愤怒,但粗中有细,在听到徐晃的辱骂后并未失去理智,下城与徐晃打斗,徐晃的武力可是不低,能与许褚打斗数十回合不败,孟达并不傻,而是那出了弓箭去射杀徐晃
其次就是孟达乃困兽之斗,正所谓哀兵必胜,孟达已经抱有已有必死的决心,所以出手毫无顾忌,孟达在城墙之上,在听到徐晃的辱骂之后,恼羞成怒,所以射箭偷袭,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徐晃躲闪不及被孟达一箭射杀。
最后我认为徐晃立功心切,徐晃当时年事已高,加上曹睿登台,徐晃需要一个行动来证明自己对曹睿的忠诚,想跟司马懿抢功劳,所以急于求成,在赶到城墙前收不住马。后面大军还没到跟前,准备并不充分,就开始叫嚣。才被偷袭成功。
总结
纵观徐晃与孟达一生,按理说应该产生不了任何交集,但事情就是如此的有戏剧性,徐晃一生立功无数,官至右将军,获封都亭侯,但却死在了孟达一个小人物手上。
这个结局这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或者说他已经预知到自己时日无多,他作为一位猛将想要死在战场上,也不远死在病床上?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